攻略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自我评价怎么评?
法规原文 第六十三条
单位负责人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01 什么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通过专门的方法,对本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提供给本单位领导的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对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
价。”因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对内部控制进行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不同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财政部制定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17〕1 号)规定,内部控制报告“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 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 号),按照本制度规定编制的能够综合反映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总结性文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也不同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基础性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基础性评价,是指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之前,或在内部控制建设的初期阶段,对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的“摸底”评价。目的是指导和推动单位在 2016 年底前如期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
02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组成内容有哪些?
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有效性。所谓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具备的内部控制要素及程序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一是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全面、完整,是否能够实现控制的目标。如对于合法合规目标而言,所设计的制度是否遵循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于会计决算报表目标而言,所设计的制度是否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会计决算报表的重大错报;对于资产安全目标而言,所设计的制度是否能够合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损失。二是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合适,是否符合本单位的情况,能否得到全面完整的执行。任何单位都有各自的环境和文化,如果所设计的内部控制不合理、不能适应本单位的环境和文化,就难以保证制度的全面完整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正确执行,主要侧重于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可以从各个业务控制在评价期内是如何运行的,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执行;相关内部控制机制、制度、岗位责任制、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执行业务的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具备必要权限和能力等四个方面考虑。
03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法有哪几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个别访谈、调查问卷、实地观察、证据检查、重新执行、穿行测试、抽样和分析比较等。内部控制评价人员要综合运用评价方法,充分收集相关证据,研究分析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
个别访谈法是指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向单位相关人员询问,并对其答复进行评价,以获取与内
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相关的信息。如向负责对政府采购申请进行内部审核的人员询问如何进行采购申请的审核,包括审核的要点是什么,是否将政府采购申请与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采购计划核对,是否将资产购置与资产存量管理相结合等问题,根据相关工作人员的答复,与有关制度、凭证进行核对印证,分析内部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情况。
实地观察法是指评价人员察看相关工作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实施的程序。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不留下书面记录的控制措施执行的有效性。使用这一方法时,评价人员应当尽可能采用突击的方式,确保检查的效果。
证据检查法是指评价人员对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和文件进行审查。单位开展经济活动,一般都会“留有痕迹”,审核、复核、审批时留下的记录,都是反映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书面证据。评价人员通过抽取一定数量的书面证据,判断该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重新执行法是指评价人员通过独立执行原本作为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控制措施,来判断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如全面审核与支
出相关的各类单据,是支出报销业务的控制措施。评价人员不仅要审核支出报销单据上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而且要重新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使用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预算等内容。
穿行测试法是指在内部控制流程中任意选取一笔具体业务事项作为样本,追踪该业务事项从最初起源直到最终在财务报告或内部管理报告中反映出来的过程,即该过程从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以此了解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
04 内部控制报告怎么写?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一般都是对内报告,主要为了完善内部控制、改进单位内部管理。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框架格式和内容可以由单位自行确定。一般情况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内部控制评价的总体情况。主要介绍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体制、进度安排等情况。
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说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如《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制度等。
内部控制评价范围。描述内部控制评价所涵盖的单位及其纳入评价范围的业务事项。如存在未评价的范围,应当说明原因。
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描述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遵循的基本流程以及评价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描述本单位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根据认定标准,确定评价期末存在的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反映评价期间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到评价期末已完成整改或正在进行整改的事项。
相关热词搜索: 自我评价 内控 行政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