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自查报告 >

2021年经济预测报告范文四篇

时间:2021-10-26 22:40:00 来源:网友投稿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告,在已发布的党、人大、政府、司法、军队机关的公文处理规范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年经济预测报告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2021年经济预测报告4篇

【篇一】2021年经济预测报告

DD

未来经营预测报告一、序言

鉴于DD(以下简称DD)董事会决议通过拟转让其所持有的DD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A)%的股权。AA本着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和目前实际生产能力编制的未来年度经营预测情况如下:

二、AA基本情况

(二)AA

公司名称:

(3)部门设置

公司董事会、总经理、副总经理为公司管理层,下设综合部、营销部、工程部、质检部、工艺技术部、生产部、财务部7个职能部门。

(4)职工情况

现有在册职工109人。

(5)企业产品

公司主要从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的生和销售;施工服务。产品情况如下:

1)产品性能

①弹性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系选用经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的优质重交沥青为涂盖料,以优质聚酯毡、玻纤毡为胎基,经浸涂并覆以防护隔离、装饰材料制作而成。产品低温柔性好,Ⅰ型产品-20℃、Ⅱ型产品-25℃不裂纹;耐热性能高,Ⅰ型90℃、Ⅱ型105℃不流淌。

②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是以原生聚乙烯合成高分子材料加入抗老化剂、稳定剂、助粘剂等与高强度新型丙纶涤纶长丝无纺布,经过自动化生产线一次复合而成的新型防水卷材。

上下表面粗糙,无纺布纤维呈无规则交叉结构,形成立体网孔。可以在环境温度-40℃~-60℃范围内长期稳定使用。适合多种材料粘合,尤其与水泥材料在凝固过程中直接粘合,只要无明水便可施工,其综合性能良好,抗拉强度高。抗渗能力强、低温柔性好、膨胀系数小、易粘接、摩擦系数小,可直接设于砂土中使用,性能稳定可靠。是一种无毒、无污染的绿色环保产品。

③聚氨酯防水涂料:由异氰酸酯、聚醚等经加成聚合反应而成的含异氰酸酯基的预聚体,配以催化剂、助剂、填充剂、溶剂等,经混合等工序加工制成的单组分或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该类涂料为反应固化型涂料、具有强度高、延伸率大、耐水性能好等特点。

2)产品用途

防水卷材:主要应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地下防水工程,是建筑防水工程中使用的主要防水材料。

聚氨酯防水涂料: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物理性能、耐候性好的化学性能,防水整体性好,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目前主要应用于室内厨卫间防水、及地下、屋面及防水工程。

3)产品种类

沥青类卷材按标准分类,为国标类产品、行标类产品;

按厚度分,主要是3mm厚、4mm厚两类;

改性沥青卷材,根据物理指标、厚度、覆面材料等组合为80余种规格型号,其中常用的规格型号20余个。

涂料类产品,主要有PU类单组份、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JS类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CCCW渗透结晶防水涂料等,以聚氨酯涂料为主。

4)获得荣誉

公司生产的“灯塔”牌改性沥青卷材为山东省和青岛市著名商标。

(7)生产工艺

改性沥青卷材生产工艺:沥青融化→计量→加入SBS及改性剂→磨机剪切→搅拌反应→加入无机粉体材料→加工成型→冷却→包装

涂料生产工艺:乳液/胶料合成→检测→计量→添加助剂→搅拌→计量罐装→包装

(8)生产能力

AA目前具备年产500万平方米的改性沥青卷材、年产2000吨各类防水涂料的生产能力。

(9)产品质量认证及生产许可证

产品已获得ISO9001:2000质量体系、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4年12月7日。

(10)企业税率政策

1)增值税

本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减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增值税的销项税率为17%。

2)营业税

收入的3%。

3)城建税

按应交流转税的7%计缴。

4)教育费附加

按应交流转税的3%计缴。

5)地方教育费附加

按应交流转税的2%计缴。

6)河道修建工程维护管理费

按营业收入的1‰计缴。

7)所得税

所得税率为25%,无税收优惠政策。

2.经营情况

AA系山东省内集生产、销售、工程施工于一体的化学建材技术产品30强企业。其产品主要有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三大系列产品。

截至评估基准日2011年4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万元。现企业和未来均处于持续正常状态。公司近3年及基准日资产、财务状况如下表:

三、基本假设

1.国家现行的宏观经济、金融以及产业等政策不发生重大变化。

2.AA在未来预测期内的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所执行的税赋、税率等政策无重大变化。

3.AA在未来预测期内的管理层尽职,并继续保持基准日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持续经营。

4.AA在未来预测期内的资产规模、构成,主营业务、产品的结构,收入与成本的构成、销售策略、成本控制等基本保持目前年度状态水平。不考虑未来可能由于管理层、经营策略、关联企业经营模式以及商业环境等变化导致的资产规模、构成以及主营业务、产品结构等状况的变化。

5.在未来的经营期内,AA的各项成本、期间费用在预测年度内不会发生大幅的变化。鉴于企业的货币资金或其银行存款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频繁变化,预测时不考虑存款产生的利息收入,也不考虑汇兑损益等不确定性损益。

6.简单再生产的假设:AA依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需对现有生产设施、技术装备进行更新,以保证预测期内产品生产量可以实现。

四、资产及负债情况

(一)资产配置和利用状况分析

1.建筑物

建筑物账面原值972.09万元、净值583.38万元。

2.土地

3.机械设备

AA设备主要为生产防水卷材用原材料制配、沥青输油管线、专用生产线;辅助供电设备、消防冷却水设备等;运输设备;办公用电子设备。

AA现有的年产500万平方米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年产2000吨各类防水涂料示范线建成于1998年,当时属于国内先进水平。

经过多年运转,该套生产线目前开卷机组的自动升降功时有故障,生产质量标准高的产品时,只能采用人工调整升降;浸涂机组,因回油管路堵塞,只能依靠控制进油量来控制生产,供油泵损耗加剧;冷却滚筒存在锈蚀状况;电气控制日趋老化,致使卷毡运行速度只能中速运行,线速度约为11-15m/s,达不到国家行业要求的大于21m/s的最低线速;两套纠偏系统,一套已经基本失去纠偏功能,致使产品时常出线扇面,影响产品外观质量和使用功能。

同时因该生产线属示范线,生产线各组成部分不匹配,现在实际生产能力仅能达到350万平方米/年左右。

设备账面原值1379.40万元、净值305.29万元。

4.存货

AA存货主要为原材料和产成品,其中原材料468.02万元,产成品573.24万元,合计1041.26万元。无积压、变质、待报废材料和产品。

5.与生产经营不相关流动资产及负债

应付股利193.45万元,与未来经营预测不相关。

6.长期投资情况

企业无对外股权投资。

7.固定资产情况

设备中冷动机组处于闲置状态,账面价值46.76万元。

(二)付息债务状况分析

截至2011年4月30日付息债务450万元,为应付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借款。除此笔银行付息债务外,AA无其他付息债务。

五、宏观形势及所在行业经营情况分析

(一)宏观发展趋势

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背景下,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建筑防水行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行节能环保政策,防水企业应审时度势,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

(二)行业发展状况

1.历史发展情况

(1)行业发展速度较快

“十一五”期间建筑防水材料生产规模2010年达到10.31亿平方米,年均增长10.27%;2006年到2010年增长率分别为2.42%、7.65%、12.49%、16.03%和13.30%;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在全国建筑防水工程中的应用量达到8.97亿平方米,应用占有率达到87%;淘汰落后产能1.51亿平方米。

(2)产品结构和性能逐步提高

防水卷材由最初的纸胎油毡向橡胶卷材→复膜改性沥青卷材→各种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方向发展;涂料类防水材料则由改性乳化沥青向塑料油膏→聚氨脂防水涂料→环保型合成高分子彩色防水涂料方向发展。新一代的防水材料遂步向质轻、施工方便、不污染环境、耐久、色彩美观方向发展。主要建筑防水材料产品结构由中低档向中高档发展,产品结构明显改善,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占据主导地位,品种结构更趋合理。

(3)新型防水材料应用量显著增长

建筑防水行业“十一五”规划发展首要目标是:2010年,新型防水材料在全国防水工程中的应用占有率达到75%,应用量达到6.4亿平方米。这一目标在2009年就已完成,这两个数据2010年分别达到87%和8.97亿平方米。

其中,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比2005年增长了108.46%,年均增长15.83%;高分子防水卷材比2005年增长了108%,年均增长15.77%;防水涂料比2005年增长了187.23%,年均增长23.49%;玻纤沥青瓦比2005年增长了120.59%,年均增长17.14%;自粘防水卷材比2005年增长了701.25%,年均增长51.62%。

(4)应用领域逐步拓展

防水工程领域由民用建筑逐步拓展到工业建筑、市政、道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隧道、垃圾填埋及特种防水工程等。为满足这些领域防水工程的需要,涌现出一批专用新型防水材料。

(5)积极淘汰落后产能

建筑防水行业“十一五”期间,在提高新型防水材料占有率的同时,淘汰落后产品也被列入计划。“十一五”计划要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l亿平方米,实际落后产品总量减少了1.51亿平方米,完成计划要求。国产卷材生产线水平逐步提高,卷材生产线设计产量普遍由200万平方米/年提升到500万平方米/年。

2.未来发展情况

依据建筑防水行业“十二五”规划草案,建筑防水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如下:

(1)继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节能减排经济模式不变。继续发展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鼓励发展三元乙丙防水卷材。

(2)加强防水行业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加强防水材料生产技术、施工技术、施工机具的研究和开发,鼓励技术创新。积极开发防水涂料技术和产品,如喷涂聚脲、喷涂水性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等。

(3)加强特种防水技术的研究

大力发展种植屋面防水技术、太阳能屋面防水技术、地下工程防水技术、隧道工程防水技术、防水保温一体化技术等。

六、企业未来市场状况及销售订价策略分析

(一) 影响企业未来经营一般市场因素分析

1.有利因素

(1)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建筑业的发展,防水材料需求上升,极大程度上带动防水行业发展 。

(2)新农村建设力度不减

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地区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为防水行业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 。

(3)市场逐步规范

为实现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继续贯彻落实防水卷材生产许可证制度,从企业生产规模、装备配置等方面设置门槛,并对企业进行质量体系管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防水企业发展,提高生产线开工率、劳动生产率,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

(4)周边国家经济发展良好

我国已经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贸易区内进行贸易的绝大多数产品实行零关税政策,2011-2015年,将全面建成自贸区,这为防水材料的出口提供便利 。

2.不利因素

(1)国际市场更加复杂化,经济走势不确定性增强

美国6000亿美元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世界性经济危机蔓延以及更频繁的反倾销动作,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

(2)国内经济波动幅度加大

后4万亿时代,各项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相对减少,影响拉动作用,商品房投资政策趋紧,保障性住房增速不快 。

(3)市场和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

物价上涨幅度加大,建筑防水材料行业产能过剩短期难以解决,企业竞争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最终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

(4)产品成本价格上涨

沥青等石化产品一直高位运行,能源价格上涨,人力资源成本和运费都有上涨需求,对生产企业有较大的压力。

(二) 影响企业未来经营区域市场因素分析

1.生产厂家众多,市场竞争压力大

山东,系全国防水材料生产大省,主要厂家集中于潍坊的寿光、东营大王等地。2011年5月12日寿光市台头镇荣获国家建筑防水协会授予的首个中国建筑防水产业基地称号。现有规模以上企业70余户,年产各类防水材料折合约为2.5亿平方米,全国市场占有率可达30%。

AA产品营销区域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及周边地区,以青岛地区为主;主要客户群为房地产开发公司,如中海地产、天泰地产、即发集团、青建集团,以及青岛周边地区各类工业园区建设等。

2.市场份额小

AA2009、2010年改性沥青卷材实际销售量分别为266万平方米、311万平方米,全国市场占有率为0.3%左右;山东省内市场占有率为1%左右。

(三)产品国内竞争优劣势分析

AA产品以高性能的聚酯胎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产品为主,主要面向中高端防水材料市场。该类材料是建筑行业管理部门推荐首选材料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新型的高分子材料的逐步兴起,改性沥青类材料使用量基本持稳,未见上升趋势。

竞争优势:产品质量稳定,使用寿命长。

劣势:国内低等级同类行标(无纺布玻纤网格类复合胎)产品的低价竞争,同时石油化工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制约了高品质材料的发展。

(四)销售订价策略预测

结合以上分析、近三年产品实际销售价格、同类产品市场价格,AA产品销售价格(含税)预测如下:

单位:元/平方米

产品类型

AA价格

主要竞争者价格(潍坊宏源、宇虹)

市场普遍价格(低档)

弹性体/塑性体(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3mm)

28

27

24

弹性体/塑性体(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4mm)

31.5

30

26

 

单位:元/吨

聚氨酯防水涂料单组分

16400

15000

14000

聚氨酯防水涂料双组分

13200

13000

12500

七、未来经营预测

(一)营业收入与成本预测

AA的主营业务为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的生和销售;施工服务等。最近三年一期各项业务收入的构成情况见表7-1。

表7-1AA最近三年一期营业收入成本构成情况

单位:人民币万元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1-4月

合计

收入

成本

国标聚酯胎

收入

成本

协议聚酯胎

收入

成本

国标玻纤胎

收入

成本

复合胎

收入

成本

自粘 耐根穿刺类

收入

成本

聚氨酯涂料单组分

收入

成本

聚氨酯涂料双组分

收入

成本

其他涂料

收入

成本

其他卷材

收入

成本

次品

收入

成本

工程施工业务

收入

成本

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保持较高增长,平均年增长率在8%以上。由于2009年年初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在国家一揽子刺激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2009年初步遏制了增速快速下滑的局面,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则十分明显。在宏观经济不断向好的背景下,我国建筑防水行业的发展也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AA2010年度实现卷材销售总量310.66万平方米,其中国标聚酯胎(弹性体/塑性体(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3-4 mm)127.18万平方米、协议聚酯胎96.92万平方米(生产标准依据客户要求制定),国标玻纤胎(弹性体/塑性体(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3-4 mm)2.32万平方米、沥青复合柔性防水卷材56.40万平方米、种植耐根穿刺防水卷材1.4万平方米、其他防水卷材26.44万平方米。

AA2010年度实现涂料销售总量574.71吨,其中聚氨酯涂料单组分144.17吨,聚氨酯涂料双组分334.02吨,其他种类涂料96.52吨。

AA2010年度实现防水工程施工收入472万元

目前,我国建筑防水行业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随着基础设施、房地产业、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扩大,建筑防水行业将迎来比较广阔的市场容量和增长空间。

根据本次预测假设,AA在未来经营期内将继续保持基准日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持续经营,且实际生产能力、资产规模、构成,主营业务、产品的结构,收入与成本的构成以及销售策略和成本控制等仍保持其最近几年的状态持续,而不发生较大变化。本次预测结合AA评估基准日营业收入、成本构、毛利水平,并参考同类产品区域市场生产和销售情况估算其未来各年度的营业收入、成本。营业收入和成本的预测结果见表7-2。

表7-2 AA未来收入及成本估算表

单位:人民币万元

项目

2011年5-12月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及以后

合计

收入

5,044.20

2,571.98

10,074.90

11,001.35

12,013.99

成本

4,243.54

2,150.07

8,460.43

9,238.20

10,088.32

国标聚酯胎

收入

2,354.14

659.87

4,335.33

4,747.18

5,198.17

成本

1,842.31

521.30

3,424.91

3,750.28

4,106.55

协议聚酯胎

收入

997.91

425.63

2,796.41

3,062.07

3,352.97

成本

802.52

366.04

2,404.91

2,633.38

2,883.55

国标玻纤胎

收入

38.54

9.60

63.07

69.07

75.63

成本

28.49

8.28

54.42

59.59

65.25

复合胎

收入

628.75

187.59

1,232.46

1,349.55

1,477.75

成本

678.35

185.71

1,220.14

1,336.05

1,462.97

自粘 耐根穿刺类

收入

40.68

19.83

130.30

142.68

156.24

成本

35.29

17.16

112.72

123.43

135.15

聚氨酯涂料单组分

收入

175.75

239.31

259.65

281.72

305.66

成本

146.50

193.84

210.32

228.19

247.59

聚氨酯涂料双组分

收入

375.35

444.33

482.10

523.08

567.54

成本

317.73

364.72

395.73

429.36

465.86

其他涂料

收入

27.03

84.78

91.99

99.81

108.29

成本

11.74

65.41

70.97

77.00

83.54

其他卷材

收入

107.89

28.53

187.46

205.26

224.76

成本

78.38

21.26

139.65

152.92

167.45

工程施工业务

收入

298.16

472.50

496.13

520.93

546.98

成本

302.23

406.35

426.67

448.00

470.40

(二)期间费用预测

1.销售费用预测

根据报表披露,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4月AA销售费用为:228.18万元、319.84万元、436.49万元、116.44万元。主要为:人员成本、运输费、办公费、差旅费等,销售费用是AA从事防水卷材、涂料、施工等业务所产生的,鉴于该等费用与AA的经营业务存在较密切的联系,本次预测结合该等费用与营业收入比率估算未来各年度的销售费用,预测结果见表7-5。

2.管理费用预测

根据报表披露,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4月AA管理费用为:450.39万元、489.82万元、564.30万元、163.38万元。主要为:人员成本、运输费、折旧、办公费、房产税和土地水等,本次预测结合历史年度管理费用构成及管理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估算未来各年度的管理费用,预测结果见表7-5。

3.财务费用预测

根据报表披露,AA基准日付息债务账面余额共计450.00万元,全部为短期借款。依据企业资产更新计划,需要再借入长期资金600万元,借入时间为2011年11月初,2011年11月-2012年6月30日建设期利息记入固定资产,其后支付利息记入财务费用;2013年-2015年每年年末等额还款本金200万元。本次评估在对该付息债务核实无误的基础上,按照付息债务的合同约定利率、基准日银行长期贷款利率和当地金融机构利率上浮幅度估算其利息支出。鉴于企业的货币资金或其银行存款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频繁变化或变化较大,本报告的财务费用在预测时不考虑其存款产生的利息收入,也不考虑付息债务之外的其他不确定性收支损益;估算结果见表7-3。

表7-3 AA财务费用估算表

单位:人民币万元

序号

项目

2011年5-12月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1年内短期借款

 

 

 

 

 

1

年初本金

450

450

450

450

450

2

本年新增

 

 

 

 

 

3

本年归还

 

 

 

 

 

4

年末本金

450

450

450

450

450

5

利率

7.8875%

7.8875%

7.8875%

7.8875%

7.8875%

6

利息

23.78

35.49

35.49

35.49

35.49

1-3年长期借款

 

 

 

 

 

1

年初本金

 

600

600

400

200

2

本年新增

 

 

 

 

 

3

本年归还

 

 

200

200

200

4

年末本金

600

600

400

200

0

5

利率

8.00%

8.00%

8.00%

8.00%

8.00%

6

利息

8

48

48

32

16

归还付息债务合计

0

0

200

200

200

利息合计

31.78

83.49

83.49

67.49

51.49

1

财务费用

23.78

59.49

83.49

67.49

51.49

2

固定资产

8.00

24.00

 

 

 

注:企业房地产不能抵押,只能凭信用借款,依据借款合同、实际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25%。

(三)营业税金及附加预测

根据报表披露,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4月AA营业税金及附加分别为:16.04万元、22.65万元、18.53万元、5.43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0027、0.0041、0.0026、0.0025,本次预测结合营业税金及附加与营业收入的比率估算未来各年度的营业税金及附加,预测结果见表7-5。

(四)折旧与摊销预测

1.折旧预测

评估对象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建筑物、机器设备、办公设备及其他设备和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本次预测中,按照企业执行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以基准日经审计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资产更新计划、预计使用期、加权折旧率等估算未来经营期的折旧额。折旧的预测结果见表7-5。

2.摊销预测

截至评估基准日,AA账面不存在无形资产摊销。

(五)追加资本预测

追加资本系指企业在不改变当前经营业务条件下,为保持持续经营所需增加的营运资金和超过一年的长期资本性投入。如经营规模扩大所需的资本性投资(购置固定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以及所需的新增营运资金及持续经营所必须的资产更新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工产业[2010]第122号《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之规定,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淘汰年产200万平方米以下沥青卷材之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0年本)》要求淘汰年产500万平方米以下改性沥青卷材生产线。

为响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节能减排和后续持续经营需要,AA计划对改性沥青卷材生产线进行更新,更新后具备年产1000万平方米的改性沥青卷材生产能力,资产更新计划如下:

表7-4 AA未来资产更新计划表

单位:人民币万元

时间

内容

资金投入

资金来源渠道

2011.7.1-2011.10.31

更新设备的选取及交付定金

150

借款

2011.11.1-2012.4.30

设备安装

380

2012.5.1-2012.6.30

设备调试、试生产

20

2011.7.1-2012.6.30

管理费用等

10

2011.7.1-2012.6.30

资金成本

40

合计

 

600

在本次预测中,假设AA不再对现有的经营能力进行资本性投资,未来经营期内的追加资本主要为持续经营所需的基准日现有资产的更新和营运资金增加额。即本报告所定义的追加资本为:

追加资本=资产更新+营运资金增加额

1.资产更新投资估算

按照收益预测的前提和基础,在维持现有资产规模和资产状况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历史年度资产更新和折旧回收情况,预计未来资产更新改造支出,预测结果见表7-5。

2.营运资金增加额估算

营运资金追加额系指企业在不改变当前主营业务条件下,为保持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所需的新增营运资金,如正常经营所需保持的现金、产品存货购置、代客户垫付购货款(应收账款)等所需的基本资金以及应付的款项等。营运资金的追加是指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获取他人的商业信用而占用的现金,正常经营所需保持的现金、存货等;同时,在经济活动中,提供商业信用,相应可以减少现金的即时支付。通常其他应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核算的内容绝大多为与主业无关或暂时性的往来,需具体甄别视其与所估算经营业务的相关性个别确定。因此估算营运资金的增加原则上只需考虑正常经营所需保持的现金、应收款项、存货和应付款项等主要因素。本报告所定义的营运资金增加额为:

营运资金增加额=当期营运资金-上期营运资金

其中,营运资金=现金+应收款项+存货-应付款项

其中:

应收款项=营业收入总额/应收款项周转率

其中,应收款项主要包括应收账款(扣除预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与经营业务相关的其他应收款等诸项。

存货=营业成本总额/存货周转率

应付款项=营业成本总额/应付款项周转率

其中,应付款项主要包括应付账款(扣除预付账款)、应付票据以及与经营业务相关的其他应付款等诸项。

根据对企业历史资产与业务经营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统计分析以及未来经营期内各年度收入与成本估算的情况,预测得到的未来经营期各年度的营运资金增加额见表7-5。

(六)净现金流量的预测结果

表7-5给出了AA未来经营期内的营业收入以及净现金流量的预测结果。本次预测中对未来收益的估算,主要是在AA报表揭示的历史营业收入、成本和财务数据的核实以及对行业的市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其经营历史、市场未来的发展等综合情况作出的一种分析预测。估算时不考虑未来经营期内营业外收支、补贴收入以及其它非经常性经营等所产生的损益。


表7-5 AA未来经营期内的净现金流量预测表

单位:人民币万元

项目/年度

2011年5-12月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及以后

营业收入

5,044.20

2,571.98

10,074.90

11,001.35

12,013.99

12,013.99

减:营业成本

4,243.54

2,150.07

8,460.43

9,238.20

10,088.32

10,088.32

营业税金及附加

12.49

6.37

24.94

27.23

29.74

29.74

销售费用

264.23

134.73

527.75

576.28

629.33

629.33

管理费用

389.45

393.28

716.52

766.92

821.49

821.49

财务费用

23.78

59.49

83.49

67.49

51.49

35.49

营业利润

110.72

-171.96

261.77

325.23

393.61

409.61

利润总额

110.72

-171.96

261.77

325.23

393.61

409.61

减:所得税

18.19

-

22.45

81.31

98.40

102.40

净利润

92.53

-171.96

239.32

243.92

295.21

307.21

加:折旧

128.85

122.37

150.87

150.87

150.87

150.87

生产性生物资产

-

-

-

-

-

-

摊销

-

-

-

-

-

-

扣税后利息

19.87

59.49

76.33

50.62

38.62

26.62

减:营运资金增加额

-

-

149.07

162.78

177.92

-

资产更新

300.00

300.00

105.00

120.00

130.00

150.00

净现金流量

-58.75

-290.10

212.45

162.63

176.78

334.70


【篇二】2021年经济预测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汇报一下我们对于2012—2013年整个宏观经济的预测和分析。那么我们今年报告的主题就是我们副标题“迈向新复苏和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中国宏观经济”,因此我们强调的是“复苏”,而这种“复苏”与以往的“复苏”有本质性的差别,同时我们强调在复苏中间中国结构有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以往结构不具备的一些特制,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在这个报告里边向大家发出乐观主义的前瞻性预测,我们也希望这种预测能够驱散目前在学界和经营界弥漫悲观主义的环境。我们落脚点认为2013年是在复杂中充满朝气的一年,因此我们是乐观的一年。

那么我们报告中间分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主看逻辑和预测,第二看2012年发生什么、还要发生什么,第三部分是明年可能会怎么样?最后我们会提出我们政策建议。

一、总论

对于总论也是我们提出模型构建、预测参数、总体分析框架的核心部分,那么在这个部分里边首先一个我们认为迈向新复苏、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总体逻辑是什么?

1、为什么今年二三季度出现超预期的回落,并且这种回落体现连续两个季度GDP增速跌破8%,按照以往常识性的分析的话,在中国历史上只要连续两个季度跌破8%都是处于箫条状态,但是我们二三季度里边却发现,在连续跌破8%的同时,我们的失业没有大规模出现、同时也没有出现通货紧缩,因此我们在以往的报告里边把这种状态认为叫“次箫条”,为什么产生“次箫条”?有两个大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全球超预期的回落,以及我们宏观政策特别是房地产政策持续调控,使我们上一轮经济增长两个火车头出口与房地产被遏制住了,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看到金融困局影响范围要广、持续时间要长。所以它导致目前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化、导致5月份出台稳增长的一揽子措施没有呈现立竿见影的效果,反而出现跌破5%的现象。

2、复苏重现的逻辑,我们认为消费持续逆势上扬、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增长、房地产政策微调带来的刚需释放,中国宏观经济在9月份出现“触底反弹”,同时在十八大换届效应、存活周期逆转、消费持续增长等因素作用下,今年四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重返复苏轨道,同时三季度回落超预期,同时四季度反弹也有可能超预期。

3、新复苏的内涵。认为这次复苏是中国经济在这一轮周期里边不对称W头正中间的一种复苏,也是我们不对称第二个底部基础上的反弹,所以在这样状况下一方面是周期性的力量有所逆转,但是结构性的力量依然在进行释放,那么因此带来的这种复苏具有一些脆弱性、不确定性、反复性,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换届效应带来的冲击是强烈的。因此我们认为中国“新复苏”虽然不会像传统复苏那么强劲,但是同时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不会和世界经济复苏一样在低迷中慢性。

4、“新结构”的内涵。这一轮看到复苏的动力源并不来源于出口和房地产反弹,而是来源于消费和基础投资,不来源大规模刺激政策,而来源于宏观经济微调,我们看到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区域结构、贸易结构、融资结构都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具有趋势性特征,而不是以往简单的周期性特征。四重结构性调整的内生力量使中国结构调整步入到市场主导的结构调整期。这是很重要的,以往我们是政府主导型被迫调整、没有市场基础的调整,现在我们发现有市场基础了。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引发下全球不平衡调整和发达国家财政赤字的调整引发的外需引导型的大结构调整;相对价格引导型的结构调整;以消费加速牵引的需求拉动型的结构性调整;在监管套利和金融创新的作用下,全社会融资结构发生巨变,标志性事件利率市场化被迫全面展开。我们会看到无论复苏还是结构特性发生的变化。

5、超越“新常态”的内涵和逻辑。有两个大现象,一个GDP增速连续两季度跌破8%,但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失业;还有经济增速连续回落,且跌破7.5%,但没有出现通货紧缩。很多人就强调目前的回落是趋势性的回落而不是周期性的回落,得出的结论我们这一轮调整是L型,未来7%—8%就是一种常态,所以这里边很多学者提出一个论断,叫中国步入新常态时期,低增长、低贸易、大幅度结构调整、高物价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常态。我们是旗帜鲜明反对这个观点。我们认为目前周期性调整依然是不对称的W型,也就是我们09年底提出这个观点,我们认为新常态论犯几个错误:

(1)不能过分强调“结构性趋势力量”而忽视“周期性力量”,目前是经济危机期间不谈周期而只谈结构。

(2)不能过分迷信各种潜在增速方法测算的结果,很多人认为模型测出来就是5%,或者就是7%,大家学过潜在增长测算方法都知道,本质上都不具备预测功能。

(3)中国收入消费台阶效应的加速,中国新型城市化的加速、中国比较优势在产业和区域的转换、中国工业化在梯度转移中的加速等,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随着换届效应的持续发酵、房地产困局的破戒等超越新常态,步入次高速增长期。我们认为到底什么常态需要不断的试探,同时按照目前的判断8%—9%依然是相对科学一点的。

2013年将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复苏的一年,是完成由次箫条到繁荣的周期形态转换的关键期,是中国迈向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关键年,也是多重因素叠加充满不确定的一年,更是新政府全面确立和落实新经济发展战略的一年。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是在复杂中充满朝气的一年。

模型预测,我们认为今年由于第四季度超预期的状态,今年全年就是8%,同时我们认为物价水平2.6%,当然我们GDP平减指数2.0%,明年我们预测物价水平上升4.1%。

二、从次箫条到复苏再现的2012。

在2012年一到三季度呈现次箫条,W周期调整的第二底部,大家这个图形会看到中国经济的确是不对称W型调整趋势,今年虽然不是二次触底,但是二三季度表示的确是第二个底部,所以是次箫条原因也是在这里。

1、全球经济持续疲软导致输入性箫条严重。目前大家看到事件在危机之前和危机之后经济停滞中持续恶化,前几年中国经济膨胀导致很多人中国经济决定世界经济增长。在世界贸易速度、GDP速度回落的同时,我们出口速度也出现超预期的回落,特别7、8月份出口增速只有1%左右,导致原因对欧洲出口下降8%,对美国出口也出现负增长,这是原来很多人没有看到。我们制造业投资出现了疲软,因此外需疲软导致内需疲软,虽然很多人认为从核算角度我们目前是正贡献,很多人讲外需的因素应该忽略掉。

2、金融困局持续发酵,导致企业的去杠杆、去库存和去产能比想象的时间要长、规模要大,内生性紧缩超预期。目前房地产杠杆率都是低于2倍,无论工业企业产品增速、还是原材料库存和产品品库存都是持续回落,也就是去库存还在持续之中,另外更重要我们会发现,工业企业应收帐款持续高位,意味着“三角债”现象开始出现,目前企业之间相互拖欠比较严重,企业相互担保、相互抵押导致金融困局比去年状况还严重。

3、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回落因素持续发力,导致企业经营环境恶化、订单减少、成本上扬、企业利润下滑,进一步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下滑。劳动力成本还在持续上扬,城镇集体企业即使在今年二季度经济比较低迷的时候,劳动成本还是上涨20%,更重要我们还会看到在企业利润负增长的同时,我们的企业财务费用增速还是保持30%以上的增长,也就是财务挤压比较严重。企业经营环境一方面是订单减少、另外一方面劳动力成本、财务成本上涨,当然导致利润空间的挤压,导致是整个企业景气的萎缩。

4、受困于“民间融资问题”的深度持续和扩大、地方投融资平台清理的持续以及地方政府收入增速的下降等因素,5月份出台的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并没有产生预期之内的立竿见影效果,政策效应的超预期滞后。三季度我们没有出现投资井喷,原因地方政府没钱有规划,一个财政收入在下降、土地购置费在下降、更重要我们传统的地方投融资平台通过信贷杠杆化融资基本叫停,到目前为止我们投融资平台贷款存量9.25万亿,基本比去年少一点。货币红放量但投资贷款资金来源却在低位徘徊,缺口一直添不上,这是我们所看到的次箫条产生的四个很重要的原因。

复苏再现的2012年第四季度,表现六个方面:

1、各类综合先行指数止跌反弹,前期过度悲观的预期开始逆转。OECD中国先行指数6月处于底部,现在都是94的位置。

2、另外我们看到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出现同步改善,总需求低迷的局面将得到有效缓解。消费各种参数都同步改善。固定投资参数也出现一系列轻度改善,当然更重要我们认为前期很多投资的观望情绪,可能在十八大之后有所改善。投资先行数据出现明显改善,特别是计划总投资的增速开始持续上扬,达到常态水平,同时投资的先行数据里边新开工项目,大家从这个图形看到比去年明显发现全面的逆转,同时我们还会看到去库存可能接近尾声了,这个参数在持平,同时按照基金周期来讲,去库存去化时间应该十个月左右,目前差不多一年了,通过这个判断库存可能接近尾声,更重要原材料价格环比增速九月份反弹,同时出口增速也有所改善,先行指数也出现改善,比如订单指数出现明显的改善,当然还有一个先行指数BDI也出现轻度的改善。我们看到消费、投资、出口四季度初期都出现一些改善,这种改善的态势从先行参数来讲持续性是存在的。

3、在需求拉动下,企业生产有所恢复,总供给增速有所提升,虽然总体状况依然比较疲软,大家会看到我们发电量从6月份零增长一直回升10月份6.44,发电量提升、货运量提升了,我们基础原材料价格提升了,说明工业的确开始启动。另外PMI指数从8月份开始反弹,还有义乌小商品指数出现持续小幅度改善。

4、在供求轻度改善的同时,绩效指标也有所改善。绩效指标比如财政税收有小幅回升、同时工业利润增速负增长由8月份负3.1%回升负1.8%,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亏损企业增速有所回落,从年初的82.83%下降60.9%。

5、在政策持续宽松的支持下,社会融资环境大幅度放松,有效支持经济的回暖,全社会融资总额同比增速1—10月份增长63.13%,通过信贷、通过我们的债券融资、通过我们股权融资所融通资金总量增长很猛的,也就是中国现在的确不缺钱。

6、党的十八大进行战略定位不仅意味着积极宏观经济政策延续、同时意味着新政府积极趋向的扩大,未来内需扩张的幅度也许比预期还要大,十八大围绕经济发展,我们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

(1)总体目标两个翻番。

(2)新增长源泉构建上,用协同同步也就是四化同步,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也就是综合发展、综合推动寻找新增长的源泉。

(3)在结构调整中,以城镇化为重心,扩大消费为基础,前两天人民日报发表李克强副总理关于解读十八大的一篇文章,其中强烈提出把改革称为最大的红利,把城镇化作为我们扩内需、调结构的核心,这个主题强调的非常明显。

从这三个方面我们能看到什么:未来八年平均实际增速保持7%以上,虽然副总理说7%就够了,但是我们会知道,未来的这个增长是前高后缓的态势,前几年增速要略高这是一个变化;第二按照我们党贯常制定规划的有保有压,计划7%可能比7%高,较高增速依然重要的,十八大强调在发展中解决各种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主题,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四化同步”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并没有完全转移,工业化和城镇化依然是政府发展的重点;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也意味着政府积极趋向进一步向前走。

三、2013年状况怎么样

我们认为一方面延续12年四季度反弹趋势上,另一方面将在政府换届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政治换届的效应,全面落实新政府的经济社会施政纲领,这直接彰显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中国因素,使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率先超越世界经济复苏疲软的新张太,GDP增速在内需持续发力和外需逐步稳定的作用下重返9%,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十分脆弱、结构性趋势力量依然较大、中国宏观经济传导机制的变异等因素,2013年依然是充满朝气但却十分复杂的一年,宏观经济仍然面临大量风险的一年。

1、世界经济虽然充满变速、虽然依旧不看好,但是随着金融环境逐步改善、悲观情绪提前释放,新兴经济体和美国经济的稳定以及全面新一轮宽松政策的全面实施,2013年世界经济将在波动小幅回暖。

(1)发达国家为首的新一轮全球货币宽松将有效缓解世界金融环境的低迷,第三轮数量宽松性货币政策基本在发达国家同步实施,导致的结果大家会看到发达国家资产负债表占GDP比重全面上调,当然我们还会看到新兴市场央行负债表占GDP比重上扬的态势,也就是全球宽松是目前的主题,因此大家经常考虑一个问题,在全球宽松之后世界又会怎么样?世界人民钱都多了,世界人民钱有可能都不值钱,因此未来经济怎么样?同时欧美发达国家借贷指数有所改善

(2)、在欧洲中央银行和欧盟会委员会陆续通过欧元救助方案和财政调整方案的作用下,债务货币化、债务分摊化以及债务的重构开始快速推进。政治家最擅长一件事情就是在危机的时候进行政治妥协,社会也会在危机的时候进行社会妥协,欧洲问题明年依然低迷,但是像今年三四月份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和持续箫条可能明年下半年结束,比如现在各个国家风险状况明显得到改善,同时可用的资金的确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对欧洲应该有一定信心。

(3)、美国经济虽然面临财政悬崖的冲击,但政治妥协将避免出现极端情况,在就业改善、房地产市场向好、消费提升以及金融市场 稳定等因素的作用下,2013年美国经济小幅回升的概率较大。三季度美国经济超预期增长,同时美国房价指数最近出现小幅改善,更重要新房销售和新开工加速回升,还有很重要美国就业数据和新增加的工作增长率都出现改善,这就是奥巴马当选最关键的指标,同时我们也会看到美国M3开始出现新一轮上扬,更重要我们会发现美国公司业绩很不错,从今年开始保持16%以上的速度,也就是实体还是很好的。更重要我们看到先行指数保持持续上扬,还有消费信心指数持续改善,同时美联储自己对10月份GDP最新预测,2012年接近3%的增速,2013年超过3%的增速,这里边我们提醒大家,世界经济老大挺起来,全世界可能不会太差。

财政悬崖的确对美国经济影响非常大,大家会看到2012年最新的数据接近16万亿财政赤字,同时财政悬崖涉及的金额面的确很大,初步测算6070亿美元,涉及金额最大小布什减税计划,如果削减6000—7000亿美元财政开支,相当于美国GDP4%,如果没有财政悬崖2.9%,如果30%财政悬崖也就是接近2000亿,美国GDP2%,如果全面发生美国处在停滞状态,这么严重的事情政治妥协必然的,当然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研究认为GDP增速负3%,失业率高达9.1%,这里边传出咨询,大家不要在这上边玩游戏,这是很惨痛的东西,所以妥协是必然。美国过了这个坎还是好的。

(4)、在新兴经济体和美国制造业回升作用下边,全球生产状况得到改善,世界经济有望在2013年走出“全球制造业困局”有可能的。如果从全球制造业PM指数还是低于50%,但是明年有可能走出这个困局,一个标志性最近工业金属价格随实体经济活跃而上扬。

(5)、世界贸易也将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缓慢复苏而出现复苏,进而使外向型经济体的经济全面复苏,我们会看到运价指数也有改善的状况。

2、第二个方面新政府换届之后,宏观经济政策不仅将延续2012年的积极定位。

(1)、2012年持续回落的价格水平为中国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按照简单的货币政策规则,中国依然有积极货币政策的空间。全球货币宽松中国货币政策偏紧,全世界各个国家实际利率都是建议之下,只有我们国家实际利率高于建议利率,如果从货币政策规则来讲是偏紧。

(2)、为配合“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以及启动新一轮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国家需要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城镇化虽然带来投资、带来消费,同时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改革措施。

(3)、为下一步的金融改革需要营造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特别是利率大家可以想一想。

(4)、随着民间融资困局的缓解,投融资平台清理的完成,宽松货币政策的传递效率将大大提高,流动性向实体经济参透将迅速提高,特别是地方政府资金困局可能在经济回暖等有效缓解,从而使地方项目投资规划大、资金少、投资小的局面得到改观。也就是说有钱了,地方政府大干快干的制度可能又会出来,根本不用担心明年投资太低。

(5)、财政政策赤字空间依然较大,结构调整的大幅度推进和培育新经济增长都需要新政府保持较高的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使赤字率适度扩大。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在中国大结构调整的时候,往往是财政赤字较高时候,比如98到02年也是结构调整的过程,所以我们也建议如果明年结构调整、改革力度加剧的话,财政的赤字问题应该适度推进,特别是为地方政府地方债发行的额度可以较大幅度的提升。

3、在融资困境缓和、房地产政策的常态化、政策宽松等因素的作用下,2013年固定投资增速将明显提升,中国发展阶段和储蓄投资关系依然需要高投资增速。目前大家会看到中国储蓄率不会过快回落,还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中国投资不是要不要投资的问题?核心是投什么、谁来投、谁来管这才是问题,所以很多人老在第一层面纠结,经济转型转成消费驱动型就压投资这种逻辑,我们以往是反复批判过的,地方投资规划部分统计24万亿投资规划,明年的确面临一些考验是约束地方政府投资膨胀。

我们认为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依然处于基础设施薄弱的阶段,储蓄率依然处于高水平稳定阶段,因此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非需不需要投资的问题,而是投向何方、谁来投资的问题。

4、在收入增速持续提升和消费政策的作用下,2013年消费将保持消费态势持续上扬。OECD测算按照05年PPP测算的人均GDP水平,认为2012年人均GDP水平达到8000美元,更为关键发达区域人均GDP收入超过1万美元,意味着我们收入、消费的台阶效应已经到这样的拐点时期。同时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未来几年居民收入的名义增速应该在10%以上,收入分配改革将为未来消费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跟日本、韩国同期高速增长同期相比,我们国家消费率的确太低,意味着拐点期的确会来,为什么会持续复苏?一个是出口,在世界经济相对稳定下边会有小幅改善,第二新政府积极趋向进一步扩大,第三投资还会不错,第四个我们看到消费还可以,因此我们对明年这种不可持续复苏观点可能持强烈的反对态度。

持续复苏同时我们认为发现迈向新结构。需求结构持续上升、同时供给结构第三产业占比趋势性改善达到两个多点,同时我们看到区域协同发展,也就是我们会看到西南的增速尤其高,而且东部已经低下来,包括我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部、西部特别向东部转移非常大的,同时本地就业率得到大幅提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连出口也是中西部很好,很多人谈到目前全面出口不行,如果大家仔细一看西南部外贸增长还不错,中国比较优势在区域之间的梯度转移,同时我们还会看到贸易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比如高技术占比大幅度提升,有八项指标表明中国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民币贷款占比02年是91.9%,到去年底56.7%,这里边要引起一些思考,这种结构变化是不是趋势性的还是周期性的?我们结论是中国结构性变化步入全新的时期,原因四重结构性调整的内生力量使中国结构调整步入到市场主导的结构调整期。

超越“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状态将长期存在,低增长、低出口、不平衡逆转将成为未来经济的常态,大家认为世界经济未来是复苏疲软新常态。因此对应中国新常态是什么样?就是我们所看到L型,也是一个低增长、低贸易、结构调整力度大、通胀速度相对较高的状态。我们认为新常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是六个方面:比如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工业化红利、以及我们比较优势的丧失。我们认为这里边有几个问题,低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否就以锥中国人口红利的全面消退?我们答案不是,跟中国98年以后教育发展有关系,也就是在座很多诸位应该当农民工,结果都当大学生,高中及以上学历学生占失灵劳动人口比重14.5%,大专及以上占比5.3%。不同学历市场需求供应大专以上是比较低于1%,其他都是高于1%,同时不同学历失业率本科生失业率11.9%,大专是13.4%,特别文盲失业率3.3%,博士10.4%,这里结构说明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向中端制造业、中高端制造迈进的时候,我们社会教育结构释放出来的能量应该比农民工释放能量还要大的东西。我们经常讲中端劳动力市场为主体的人口红利还没有到来,只是处于原来人口红利和新的人口红利转折期而已。

全球不平衡是否就会继续直线型逆转?日本一直保持这个状况,德国回去也上来了,如果美国在全球化逆转中做出调整,从07年顺差率达到10.1%,之后持续下降2.8%,但是按照我们测算,我们认为02、03年赤字率略有回升,同时按照IMF不平衡测算模式,看到美国2012年到2016年赤字还会扩大。

中国劳动力密集产品出口增速的下降和产业的转移是否就意味着中国比较优势的丧失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中国在全球贸易占比是上升的,同时我们会看到我们高技术产品在全世界的份额不管技术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但是我们份额是在上升,并且现在很高了,还有一个很多人认为很多公司从中国搬出去,纺织品、通讯对中国主体构不构成影响?不构成影响,我们外移产业产量占总体贸易总量不到2%。

要素价格上升是否就引起单位产品成本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的大幅度上升,从而导致物价大幅度上升和物价的持续上扬?这些年认为成本上涨很厉害,但是我们成本利润率都没有降低。

中国潜在GDP即使出现明显下滑,其合理区间就是在7.5%吗?我们提出很多质疑。

从这几个方面我们会看到,中国目前出现一些变化,出现一些趋势性的变化,但是在目前这种危机冲击下,中国依然有很多的变化是周期性的、暂时性的,那么中国的实力、中国未来发展的空间依然是巨大的,所以我们没有道理悲观,2013年应该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步入新结构、超越新常态,富有朝气的一年,我们预测2013年GDP增速将重返9%的区间而达到9.3%左右。

当然我们明年还有一些不确定性:一个外部经济有强烈的不确定性;第二房地产僵局依然是考验新政府核心问题,短期里边我们怎么做?地方融资平台放松怎么放、怎么管,地方投资膨胀症怎么约束,依然考验新政府,同时明年食品推动性价格上涨会突显,猪粮价格跌破6%,明年供给就会减少,另外全世界玉米和小麦库存量处于低位、玉米和小麦的全球价格处于低位,无论从猪周期来看、还是粮食今年供给变化来看,明年食品价格上扬的态势比较迅猛的;去年和今年是资本外逃的时候,外逃的幅度很大接近2万亿规模,我们发现最近流向发展中国家总资本快速上涨,特别是香港,同时中国外汇占款小幅上升,另外来自非贸易和非FDI项下的外汇储备增长,全球流动性过剩情况下,热钱大规模进入中国可能性依然很强;还有一个不确定性就是政策定位失误,一种悲观主义的战略定位,也就是新常态的战略定位这是最可怕的,还有地方膨胀主义的定位,不管了就让地方政府干,在目前激励体系、评价标准下干起来就没好了,这是我们担忧的。

四、政策建议

1、2012年四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已重返复苏,应当保持相对宽松、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方向,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培育周期性力量的回升,促进悲观预期的逆转,另一方面也需要高度关注结构性力量的疏导和缓解。宏观经济政策的中期定位十分重要,我们还是强调中期定位

2、2012年到2013年结构性步入全新的时期,其他标志全球四个主导性的力量,使中国结构步入士邦主导的的结构调整期,结构调整的中期定位应当注意以下要点:

(1)在完善市场建设的基础上,促进推各种市场力量,使新结构调整更多呈现市场主导的趋势性变化,寻找结构转型的市场支点、培育结构转型的市场力量是政府在结构调整中的中心任务,应重视市场化改革、相对价格调整、激励机制改革等中间目标管理上边,老是一做规划结构调几个点、产能削减多少,而不注重中间目标

(2)中国结构调整必须顺应世界结构性调整,一方面不能无视全球化逆转和国际分工格局调整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冲击,另一方面也不能将中国结构转型的方向简单化,全球不平衡逆转和发达国家财政结构的调整具有强烈不确定性和反复性。

(3)利用各种财税政策强化产业梯度转移中的产业升级,积极构建中国在新区域和新产业的新比较优势。

3、考虑到中国消费的加速、中国新型城市化的加速、中国比较优势在产业和区域的转换,中国工业化在梯度转移中的加速以及附加人力资本的人口红利的到来等因素,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已步入悲观主义的新常态,应当在试探中找寻中国合意的经济增长速度。

(1)在战略上不要重视各种结构趋势性力量带来的下行压力,同时还必须看到中国在结构之转换过程中的巨大上行力量,不能让战略主义过度蔓延。

(2)不要把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刘易斯拐点和人口负担系数上扬带来的不利因素绝对化,强化中高端产业的发展和加强中国中端劳动力的劳动参与度应当是当前政策的核心要点之一。因此,强化中西部大学生就业应当上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

(3)不要简单相信各种方法测算潜在GDP增速,中国未来的GDP增长目标必须试探中找寻,而不能先后验判定。

4、在中国储蓄率过高和外部环境持续疲的约束下,宏观经济的短期稳定需要较高的投资率,中国投资的核心问题不是投资高与低的问题,应该是投向何方与谁来投的问题,2013年投资政策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吸取以往落实非公36条全面开花的教训,采取重点行业重点突破的方法;在民间资本疲软的状况下,以基础建设为主体的政府投资依然十分重要。但应当防止在现有分权模式下地方政在换届效应的驱动下进行大幅度投资扩张。地方投融资平台不宜收得过紧,但也不能放得太松,中央政府应当在进一步放松“地方债”的发行,同时进一步规范“城投债”的发行。可以考虑将“城投债”脱离企业寨五而单独设立审和评级体系。

5、货币政策应当保持续稳定位与积极操作的组合。明年要关注食品推动的价格上涨的问题,我们强烈呼吁不能因为食品价格上涨而改变货币政策定位,使民生问题绑架宏观问题,民生问题应当用民生的政策加以解决,特别是对低收入人群价格补贴可以推行,同时监控热钱的流动、还要关注民间融资困境和三角债的问题,另外影子银行问题处理不宜简单化,全球影子银行有人统计60亿美元,中国30亿人民币,简单认为动荡资源可能不太好。

6、2013年可适度扩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赤字率提高2%,还有非税收率监管加强。

7、开启新型城镇化的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定位必须打破目前“房地产难题”,同时破解目前的投融资困局。

8、围绕消费加速的各类改革预期已经形成,2013年新政府应当积极推出收入倍增的改革方案。避免改革话题疲劳症。

这就是我们的报告主要内容。谢谢大家!

【篇三】2021年经济预测报告

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

(2009-2010年度)

(新闻稿)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一年来,电力行业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千方百计保生产、保供电、保安全稳定运行,较好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全国范围内电力生产和消费增速回升;电力投资增幅加大、结构有所优化,新增装机继续保持较大规模,非化石能源发电加快发展,电力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全国供应能力充足,发电设备利用小时降幅收窄。总体来看,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个别省区略有富余;火电企业效益有所好转、电网公司盈利下降,但行业效益没有稳定的市场保障机制。

一、2009年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2009年,全国电力需求逐步回升,增速超过上年同期;发电装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输变电能力进一步提高,来水和电煤供应情况前三季度总体较好、四季度变化较大,电力供应能力整体较为充裕,电网备用充足,输送效率提高,电力供需总体平衡有余。从各省网来看,江苏、上海、浙江电力供需平衡偏紧;湖北、湖南、重庆等省份由于11月份以来水电出力大幅下降,造成电力供应能力偏紧,湖北在12月份出现拉限电情况。

(一)电力供应情况

1.电力投资和新增能力的结构继续优化,供应能力充足

2009年,全国电力建设完成投资 7558亿元,同比增长%。其中,电源投资3711亿元,占全部电力投资的%,同比增长 %,增速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电网投资3847亿元,比上年增长%,占全部电力投资的%。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呈现了继续加快结构调整的态势,水电、核电、风电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同比分别增长%、%和%,火电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 %。

2009年,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8970万千瓦,其中,水电1989万千瓦,火电6083万千瓦,风电897万千瓦,太阳能万千瓦。新增结构继续优化,可再生能源投产规模逐步扩大,风电新增翻倍增长;新投产百万千瓦火电机组10台,新投产单机容量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容量比重高达%,30万千瓦以下机组(占新增或电机组的%)基本都是热电联产机组、资源综合利用机组;核电新开工规模850万千瓦,在建规模2180万千瓦,位居世界首位。 “上大压小”继续推进,全年关停小火电机组容量2617万千瓦。

截止2009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87407万千瓦,比上年底净增加8130万千瓦,同比增长%。其中,水电19679万千瓦,同比增长%;火电65205万千瓦,同比增长%;核电908万千瓦;并网风电1613万千瓦,同比增长%。发电机组结构逐步优化,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有所上升。火电设备容量占总容量的比重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水电、风电比重分别提高、个百分点;核电没有新投产机组,所占比重略有下降。

2. 发电量增速加速回升,火电生产快速恢复

2009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366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分类型来看,水电57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火电299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核电7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并网风电发电量2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分月来看,增速逐月加速回升,6月份实现单月增速正增长,8月份实现累计发电量正增长;水电发电量增速逐月放缓,9月以后四个月持续负增长,水电生产大省更加明显;受需求增加和水电出力大幅减小影响,下半年火电生产快速增长,12月火力发电量首次超过3000亿千瓦时,创造了单月火电发电量的新记录,也是部分地区电煤比较紧张的因素之一。

3.月度发电设备利用小时逐步恢复到常年水平

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小幅下降,降幅明显收窄,2009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4527小时,比上年降低121小时,与上年相比下降幅度减小251小时;分月来看,6月以后月度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逐步回升,四季度已经恢复到常年水平。分类型来看,水电设备利用小时3264小时,比上年降低325小时,水电生产大省普遍下降。火电设备利用小时4839小时,比上年降低46小时,与上年相比下降幅度减小413小时,下半年回升十分明显,四季度各月已接近或超过2007年水平;核电设备利用小时7914小时,比上年增加89小时;风电设备利用状况好于上年。

4.电煤供需总体平衡,四季度变化较大

上半年,国内煤炭需求放缓,电厂存煤保持较高水平,电煤价格较上年高位有一定回落。下半年,进口煤炭总量急剧放大,但由于需求逐步增强,煤炭资源整合过程影响了生产能力的完全释放,煤炭供需趋于偏紧;电厂库存持续下降,2009年底,全国电煤库存平均可用天数已降至11天左右;四季度电煤价格快速上涨,煤炭供需平衡压力加大,部分地区更显突出。四季度电煤成为影响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平衡的最主要因素。2009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消耗原煤亿吨,同比增长%,增速略低于火电发电量增速。

(二)电网输送情况

1.各级电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000千伏晋东南—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顺利投产,已稳定运行一周年,发挥了显着的综合效益;11月,世界第一个±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云南至广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单极成功送电,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成功实现800千伏全线带电,标志着我国输电电压等级、交直流输电技术、装备制造以及电网建设管理上升到一个新水平、新台阶,进入世界领先行列。500千伏海南联网工程正式投运,全国联网继续推进。一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产,网架结构得到加强。大力实施农网完善工程,继续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户户通电”工程。电网智能化研究和试点示范工程扎实推进。

2.全国联网继续推进,电网规模持续扩大

2009年底,全国电网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万千米,同比增长%;35千伏及以上公用变设备容量亿千伏安,同比增长%。

3. 跨区送电总量较快增长,三峡电厂送出略有减少

2009年,全国跨区送电量完成12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特高压交流线路送电和2008年一季度基数较低是主要原因。各月跨区送电基本保持平稳,11月份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三峡送出电量下降。2009年,三峡电厂共送出电量79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由于上年新增机组电量增加的翘尾作用以及当年来水偏枯,送出电量增速比上年降低个百分点;9月份以来连续四个月同比下降。

4.区域内“西电东送”高速增长

2009年,南方电网“西电东送” 11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分月来看,受上年冰灾导致基数较低影响,增速较高,以后逐月下降,9月份以来连续四个月同比下降。京津唐电网受电电量3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其中,分别从山西电网和内蒙古电网受入电量91亿千瓦时和250亿千瓦时。

5.省间电力电量交换保持较快增长

2009年,全国省间累计输出电量52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全年各月均保持较快增长。主要能源输出省份输出电量保持较快增长。

6. 进出口电量均有增加

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电力交换有所增长,电力进出口总量为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其中,进口电量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出口电量1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三)电力消费情况

1.全社会用电量回升逐月加快,全年增速高于上年

2009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64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分月用电量逐月加速回升,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自2008年10月份以来首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正增长;2009年各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分别为7810亿千瓦时、8716亿千瓦时、10110亿千瓦时、9795亿千瓦时,分别增长%、%、%、%,用电增速连续四个季度回升。

2. 第二产业用电逐步恢复,其他产业用电稳定增长

2009年,第一产业用电量9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第二产业用电量269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第二产业用电从低迷中开始逐步回升,带动全社会用电,增速逐步快速回升,2009年各季度增速分别为%、%、%、%;第三产业用电量39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5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各月都保持了稳定增长。农村居民用电增速略高于城镇居民用电。

3. 工业用电量逐月走高,重工业回升加快

2009年,全国工业用电量266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分月来看,工业用电量增速自4月的%逐月持续回升, 6月实现单月增速转正,12月月度用电量创历史新高;累计用电量迟于全社会用电量2个月恢复正增长。全国轻、重工业用电量分别为4617亿千瓦时和22048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和%。相对轻工业,重工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深、影响稍晚,但是受国家“四万亿投资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政策的拉动作用,其用电量回升加快、12月创出历史新高,增幅快速提升。

4.重点行业用电全面复苏,对全社会用电增长贡献突出

2009年以来,钢铁、化工、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生产逐步恢复,总体表现出向好的趋势,特别自7月份以来月度用电量持续增加并屡创新高,同期基数较低导致同比增速恢复更加明显。

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率先快速回升 钢铁行业是用电最多的工业行业,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率先带动黑色行业用电快速回升,7月实现了当月用电量增速的正增长,全年用电增长%,比上年增速提高个百分点。

化工行业下半年用电持续好转 上半年各月用电降幅波动较大,7月份首次实现当月用电量正增长,全年用电量28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年高个百分点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月度用电量连创新高,全年用电量25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比上年增速回落个百分点,是四大行业中最晚恢复正增长的行业,四季度以来各月用电量连续创新高;

建材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时间最短、实现正增长最早 建材行业受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灾后重建政策拉动最明显,3月份实现单月用电正增长,各月用电量连创新高。

纺织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的月度用电增长在上半年持续处于震荡态势,进入8月份开始转正向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受铁路、交通投资大幅拉动作用,全年(除元月外)月度用电量基本处于正增长且逐月加速的态势。

5.各省用电逐步恢复

今年以来,各省区用电逐月恢复但情况略有差异,四季度各月全部恢复正增长。东、中部省份回升势头较好,西部省份在四季度回升幅度更大,东北地区回升相对缓慢,全国除山西外全部实现全年用电正增长。2009年,全国只有山西累计用电量仍然为负增长(%)。

6.电力弹性系数略有提高

由于2009年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生产回升更加明显,对弹性系数的影响非常大,2009年全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比上年回升。

(四)电力生产及输送环节能源利用效率继续提高

2009年,全国供电标准煤耗342克/千瓦时,比上年同期降低3克/千瓦时。线路损失率%,比上年同期降低个百分点。

全国6000千瓦以上电厂厂用电率%,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其中水电%,火电%。

(五)煤价过快上涨,电力行业经营将面临很大困境

2009年以来,在煤价同比大幅回落、发电量增速逐步转正以及电价调整翘尾等利好因素作用下,电力行业利润明显回升,1-11月份,电力行业利润总额891亿元,但是全行业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明显偏低。火电行业利润由上年同期的净亏损377亿元转为盈利465亿元,扭亏增盈842亿元,远高于全行业盈利增加额;电网企业因单边上调电价而造成经营状况恶化的趋势在9月以后得到一定遏制,1-11月份,实现利润63亿元。但是利润在地区间分布极不均衡,江苏、浙江、广东三省火电企业利润占全部火电利润的%;北京和广东电力供应企业利润是全部供应企业利润的倍,相当部分省份亏损严重。但是,电力行业效益没有机制保障,11月20日调整上网电价后,电网经营亏损情况好转,但四季度煤价过快上涨的现实情况对2010年电力行业经营将造成巨大影响。

二、2010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

2010年,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电力行业将按照国家的要求部署,做好保供电、调结构、降能耗、重发展质量等各项工作;预计新增装机保持较大规模、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需求继续回升,供需总体平衡,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与上年基本持平;煤炭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矛盾比较突出,行业盈利能力将再次面临考验;电煤、来水和气温将是影响部分地区电力电量平衡的最主要因素。

(一)电力供应能力分析及预测

1.投资保持较大规模,结构继续优化

预计2010年电源和电网投资预计都将在3300亿元左右,全年全国电力投资完成额6600亿元左右,少于2009年水平。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城市和农村配电网投资的力度将逐步加大,电源投资中火电投资比重将继续低于50%,水电、核电投资比重将继续提高;电网投资占电力投资的比重也会再度低于50%。

2.基建新增维持高水平,全国装机规模将突破9亿千瓦

预计2010年全国全年基建新增装机8500万千瓦,其中,水电新增超过1500万千瓦,火电新增5500万千瓦,核电新增108万千瓦,风电新增13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新增20万千瓦。预计2010年年中,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突破9亿千瓦。2010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在亿千瓦左右,其中,水电亿千瓦,火电7亿千瓦,核电1016万千瓦,并网风电3000万千瓦。

3.电煤供需偏紧,价格上涨压力很大

由于现在水库蓄水偏少、需求高位增长,部分省份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将难以完全释放生产能力,煤炭生产量下降,对电力供应和地区平衡产生一定影响,可以判断,上半年火电发电量及火电耗煤量仍将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电煤供需偏紧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预计2010年全国电厂发电、供热生产电煤消耗在16亿吨左右。煤炭需求总量增加和结构性、地区性矛盾将进一步推动煤价继续走高,增加电厂煤炭采购难度和采购成本。

4.气温、来水仍有可能影响供需

201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气温偏高、偏低等天气的概率仍然很大,部分时段电力保障能力将承受巨大考验。

预计至2010年汛前,主要流域来水将继续维持目前严重偏枯的趋势,流域来水量仍将严重不足。预计2010年全国来水情况总体为平水年偏枯,今冬明春全国特别是华中地区干旱基本成定局。汛期也存在来水集中、来水量大等可能。

(二)电力需求及供需形势预测

2009年,电力消费增速回升向好的势头已经基本形成,目前,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多于不利因素。综合判断,预计2010年,全国电力消费增长势头将高于2009年,全年电力消费达到39700亿千瓦时左右,以2009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为计算基数,全年电力消费同比增长9%,达到39700亿千瓦时左右。考虑到2009年各月的基数效应,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呈现“前高后低”的总趋势,上半年增速将超过10%,下半年逐步回落。预计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将在4500小时左右,与2009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

2010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有余。受来水、电煤及天然气供应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等地区部分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可能存在一定的电力电量缺口。

三、对当前电力供需问题的认识与建议

(一)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推进行业科学发展

当前,我国电力工业最突出的矛盾仍是电力结构性问题。火电机组和火电发电量比重仍然过高;电源电网发展不协调;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消费逆向分布的特征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都要求我国电力工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1、进一步加快电源结构调整力度,实现清洁发电。

要高度重视清洁煤发电。我国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的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必须充分重视洁净煤燃烧技术的发展与推广。要继续上大压小,积极合理发展热电联产,提高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要继续加快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展,努力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在总装机中的比例,加强与电网协调发展的统一规划力度;加强与清洁能源发展有关的政策研究,争取良好的发展环境;组织研究和制订清洁能源发展有关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尽快健全和完善标准体系。

2、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实现电源电网协调发展。

要加快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继续增强“西电东送”、跨区跨省电网输电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特高压、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建设,优化电源结构和布局,促进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和提高电网平衡能力;加快城农网建设改造力度,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促进电力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二)逐步理顺煤电关系,完善推进电价改革

1、理顺煤电关系。

2008年煤电关系十分紧张,火电企业严重亏损,煤电运衔接也存在许多矛盾。金融危机以来,电力需求下降导致煤电矛盾趋缓。随着2009年下半年经济形势好转,电力需求上升,电煤消费逐月增长加快。但由于地区电力结构不平衡、枯水期普遍来水少和极端天气影响,出现了缺煤停机或限电,煤价普遍上涨40元/吨左右,电煤问题又重新显现。要理顺煤电关系,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努力做好当前的煤炭供应工作。煤炭企业应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努力提高产量,运输行业应优化调整运力,保证重点地区、重点电厂的煤炭供应,发电企业应积极筹措资金,想方设法购买电煤,以保证当前乃至春节以及“两会”期间的电力安全。要加强对重点合同量、价的监管力度,提高履约率,保证电煤供应。对于部分省份的煤炭资源近期不得外运出省的地方保护政策,要坚决制止。

二是加强国家对煤炭资源的调配力度,建立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制度。煤炭资源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资源,国家应该具备相当的调配能力,从宏观制度层面构架煤炭储备体系,以应对电煤频繁告急。启动煤炭储备机制不仅可以缓解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提速间的冲突与矛盾,也可以平抑煤炭市场异常波动,防止过度投机行为,符合国际通用做法。同时,也应鼓励各发电集团建立自己的电煤储运机制。

三是加强煤炭产运需协调,整顿电煤流通环节,加大力度帮助电力企业协调重点地区、重点电厂(特别是新增的重点电厂)的电煤产运需保障平衡,确保资源总量基本平衡和稳定供应。尽快建立电煤信息统计体系,完善电煤价格指数测算与发布机制,做好电煤的预测预警工作

四是适时启动煤电联动。煤电联动机制自2004年年底实施以来,一是不能及时启动,二是有关机制存在问题。现阶段,应进一步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调整发电企业消化煤价上涨比例,设置煤电联动最高上限,适当控制电煤价格涨幅,保持煤炭、电力价格基本稳定。应根据2009年年底及2010年初以来电煤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及时启动煤电联动,以缓解发电企业的经营压力和煤电之间的矛盾。

2、推进电价改革。

近年来的经济运行中,“市场煤、计划电”的体制性矛盾依然突出,电力企业这几年难以承受煤价频繁上涨和电价调整滞后造成的刚性成本增加,行业盈亏基本由政府制定的价格决定。煤电价格矛盾已影响到部分时段、部分地区的电力供需平衡。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推进电价改革。

一是在合理的电价机制形成过程中,继续坚持煤电联动的原则和机制,同时解决热电价格长期倒挂的问题。

二是加大需求侧管理工作力度,发挥价格对需求的引导调节作用。理顺各种终端能源之间的比价关系,引导用户合理消费各种能源。

三是加快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步伐,尽快研究符合市场规律、适应我国国情的科学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以促进清洁能源发展,调整能源结构。

(三)加强能源规划与协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近两年电力发展和运行中,暴露出经济发展和电力发展、清洁能源发展与传统能源及电网发展、电力运行与上下游以及相关行业如何协调的问题,电力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又时刻影响这些重大关系的协调发展。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综合考虑煤电油运各种因素,做好“十二五”能源总体规划,坚持电力适度超前发展,统筹解决能源布局的结构性问题。建立健全能源综合运输调配体系,包括发展特高压长距离输电,提高相关部门能源跨区域调配能力,增强应对能源资源需求突发性、大规模变动的能力。电力行业发展与煤炭、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机械制造、信息通讯、科研教育等行业密切相关。要采取措施推动电力行业和其他行业间合作,建立行业之间的工作沟通与协调机制,努力推动煤电油气运等问题的有效解决。

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社会、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在行业自律、标准制定、合作交流等各项工作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建议国家给予相关行业协会更大的支持,帮助协会与政府、企业共同做好运行形势分析工作,使行业协会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篇四】2021年经济预测报告


2017-2021年广州餐饮业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前言
行业研究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
行业研究是对一个行业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行业演变趋势、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进入退出壁垒、上下游关系等。
一般来说,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研究行业的生存背景、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生命周期、该行业在整体宏观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各自的发展演变方向与成长背景;
二是研究各个行业市场内的特征、竞争态势、市场进入与退出的难度以及市场的成长性;
三是研究各个行业在不同条件下及成长阶段中的竞争策略和市场行为模式,给企业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常规行业研究报告对于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是,身为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平时工作的忙碌没有时间来对整个行业脉络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一份研究报告会对整个市场的脉络更为清晰,从而保证重大市场决策的正确性;
第二是如果您希望进入这个行业投资,阅读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是您系统快速了解一个行业最快最好的方法,让您更加丰富翔实的掌握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趋势以及相关信息数据,使得您的投资决策更为科学,避免投资失误造成的巨大损失。
因此,行业研究的意义不在于教导如何进行具体的营销操作,而在于为企业提供若干方向性的思路和选择依据,从而避免发生“方向性”的错误。




相关热词搜索: 预测 报告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