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市八届人大
三次会议文件()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2月18日在临江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 刘宝芳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2013年临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求进
2013年,是宏观经济形势比较复杂、遭遇较大困难的一年。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临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直面严峻形势,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定信心、创新思路、克难求进,全市经济社会保持稳步发展。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8.5亿元,增长9%;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5.7亿元,公共预算财政支出20亿元,分别增长6%和10.9 %;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18.1亿元,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40元、10060元,分别增长10%和12%。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市场低迷等不利因素,果断采取保增长一系列措施,全力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和主要矛盾,经济总体态势保持平稳。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围绕“三三二”产业和特色园区建设,全年开工建设3000万元以上项目91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项,完成投资36.1亿元。完成续建项目57项,新开工项目34项。泽丰矿业环保内墙砖、健维生物二氢槲皮素等项目建成投产。谋划和储备重点项目52个。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增长23%。深入推进找矿突破战略,新探明铁储量500万吨、硅藻土储量700万吨。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因企施策,支持栗矿、嘉合康宁等公司摆脱困境,实现稳步经营。围绕质量提升,实行要素优先配置,加大融资平台建设,积极开展银企对接,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投资33.6亿元,完成健今药业固体制剂、金豹木业硅藻土装饰板等47项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完成2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实现13项科技成果转化,培育2个省级名牌产品,企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缴税过千万元的5户,工业增加值实现50亿元,实现利润2.7亿元,分别增长12%、14.9%。农业经济健康发展。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13.3亿元,增长5.5%。“退粮进特”成效明显,大栗子农业生态产业园和沿江等4个农特产品经济带建设初具规模,新增经济作物面积3万亩,高效作物占有率达到65%以上。新上农业产业化项目11个,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2户,新增国家五星级休闲旅游农业企业1户、省级2户,培育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户。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投资5860万元,加快花山森林旅游度假区、七道沟风景区、金银峡、松岭雪村、溪谷等景区建设。投资110万元,修缮了陈云旧居等红色史迹。我市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年接待游客45.5万人次,旅游社会收入2.3亿元,分别增长13%和12%。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3亿元,增长13%。按照国际标准完成了临江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并通过国家考核验收,考核结果位居全省第一。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7070万美元,增长14%。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民营企业达到 665 户,增长31.7%;个体工商户达到7569户,增长22.7%。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129亿元,增长21.2%;上缴税金3.5亿元,增长16.3%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充分发挥政策扶持、项目引领等“叠加效应”,通过小分队、产业推进组等方式,主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了香港煌泰集团、神威药业等战略投资者。全年引进到位资金75.4亿元,增长29%。
(二)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全面加强了城乡建设与管理,城乡联动协调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重点实施了畅通、绿化、净化、亮化等工程,提升了城市品位。投资1686万元,完成了民主街等4条街路改造。动员社会力量捐资1040万元,铺设大理石人行道板9.5万平方米。投资1733万元,按规划建设了陈云公园。投资760万元,对迎宾路和部分楼宇进行了亮化装饰,在城区栽植各种园林树木22万株,新增园林绿地1万平方米,市区绿化率达到32%。城市管理全面加强。健全了保洁常态管理机制,探索实施社区联动模式,着力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对东康、交通等34个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对违章建筑、非法营运等依法进行了整治。深入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年”活动,全方位规范建筑施工现场,提高了工程质量。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投资5424万元,建设农村公路63.8公里。投资670万元,新建和改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0处,解决了1.0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资377.4万元,实施10个新农村建设项目,完成4个高标准示范村和4个整体推进村建设,新增清洁能源用户204户。基础设施成效显著。投资1.5亿元,新增1台220千伏变压器,新建供电线路53公里,供电能力得到保障。投资6376万元,完成了临江至大栗子公路配套工程。国道大栗子至错草段公路改造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白山至临江高速公路已通过专家评审。投资6500万元,完成江心岛、南江头、西南岔等护岸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四道沟坡口等8处农田水利工程已投入使用。投资350万元,新增辅助净水设备,使我市自来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总投资3999万元的城区第二水源工程开工建设。启动了总投资1.49亿元的清泉水库城乡一体化引水工程。生态保护取得新成果。积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各种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成运行。完成造林补贴试点工程7000亩,封山育林1万亩。投资550万元,实行森林限采禁伐4.2万公顷。全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国土资源得到有序开发,新增建设用地40公顷。投资1000万元,对桦树、蚂蚁河项目区坡耕地进行了综合治理,成功争取“全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县”。五道沟湿地公园得到省级批复,原麝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投资852万元,为村镇增设了环保设施,对15个行政村环境进行连片整治,六道沟镇被评为“省级生态建设示范区”。
(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72件民生实事全面实施。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040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4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8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社会保险进一步提标扩面,为6.82万退休职工和城乡居民发放养老保险金4.2亿元,城镇医疗保险报销5923万元。新农保和城居保参保人数达到25740人。城镇低保保障标准月人均提高到300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年人均提高到2250元。统筹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城市、国有工矿和林业棚户区改造18.1万平方米,建设廉租房1.5万平方米。投资8495万元,完成“暖房子”工程40万平方米。投资3203万元,改造农村危房5.4万平方米。投资446万元,新建6个换热站,改造供热管网10.5公里,供热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功能明显增强。以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投资3086万元,对城乡43所校园校舍进行了改造维修。投资1850万元,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第二中学餐厅宿舍楼,改善了办学条件。高考取得丰硕成果,600分以上人数达到16人。城乡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快,新建3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5个农村文化大院,完成了2个社区和18个行政村健身器材的安装。鸭绿江上游积石墓群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在鸭绿江畔》开机拍摄。编修了百年《临江市志》,开展了“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著作权21项,再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范围进一步扩大。对37个行政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参合农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70%。总投资1.5亿元的市医院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医疗设施水平达到全省县级前列,与吉大二院建立了深层次合作关系,并为市民大病转诊设立了“绿色通道”。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完成41个行政村的无线数字电视网络改造任务。投资109万元,建立了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测网络。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强基富民固边”工程有序推进。
(四)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综治维稳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平安建设卓有成效。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逐步健全,成立了公安特警大队,应急处突力量得到增强。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技防能力不断提升。扎实开展“打盗抢”、“扫毒害”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社会稳定。强化科技控边工作,在边境沿线安装了280个高清监控探头,实现了边境重要通道和一线村屯监控全覆盖。推进棋盘式布局、网格化管理的警务新模式,“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成效明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名列全省第四、白山第一。积极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市民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深入开展信访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妥善解决了群众关注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安全生产态势平稳。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改以及“回头看”活动,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强化安全监管,实行“一张图、一套表”工作方法,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分行业制定了责任倒查、逐级追查等8个问责办法,实行乡镇(街)、社区网格化管理,有效遏制了各类事故发生。灾后重建圆满完成。今年,我市局地突发洪涝灾害,在市委领导下,党政军警民上下一心、快速反应,奋力抗洪抢险救灾。投资756万元,对受损房屋、堤坝和公路及时进行修复重建,保证了受灾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五)政府效能建设不断加强。按照“简政放权、提高效能”的要求,将所有行政审批项目纳入政务服务中心统一管理,通过集中清理,规范行政管理权限,压缩审批时限,项目同比减少33.5%,即办件比例达到75%以上。以完善权力台账工作为基础,在27个部门中实施了“权力入笼”工程。深入推进公开承诺、政行风评议活动,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建立重点领域、重要行业问责办法,提升了行政效能。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行公文信息网上发布。认真做好市长公开电话受理,畅通诉求渠道。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强化了行政效能监察和审计监察。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91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此外,外事、档案、人防、老龄、残联、移民、通讯、海关、统计、质监、气象、工商、粮食、盐业、烟草、石油、水文、邮政、国税、地税、金融、价格监督、检验检疫、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临江林业局、栗矿公司、永安煤矿、地方水电等企业为临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迎难而上,奋力攻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新业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人民的智慧,汇集着百姓的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辛勤耕耘、努力工作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临军警部队、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关心支持临江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转型发展任务艰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缺乏大项目、好项目、大企业支撑;工业基础薄弱,部分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仍然存在;招商引资意识不强,办法不多、门路不广;城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尚未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功能;民生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一些群众的利益诉求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政府行政效能有待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抢抓机遇,乘势奋进,全力推进2014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根据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的部署,明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为主题,以“五个发展”为主线,统筹推进“四化”进程,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富市、开放兴市,打资源牌、走特色路,全力打造大健康产业、大旅游产业、硅藻土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国家级临江边境经济合作区,着力改善民生,努力创建鸭绿江历史文化名城。
全市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10 %。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投资拉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产业导向和投资方向,坚持以项目带动结构调整,以投资激发转型活力,全年计划安排3000万元以上项目139个,完成投资51.4亿元,重点加快盼盼集团硅藻功能新材料、健今药业固体制剂生产线、东锋镁业镁合金棒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界河电站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有突破性进展。在矿产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医药等重点领域,谋划和储备2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多渠道引进投资主体,分区域、有重点推进老岭成矿带金及多金属普查等33个勘查项目,尽快摸清资源底数,为转型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全面实施“产业树”培育工程,在推进“三三二”产业改造提升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和硅藻土新型功能材料等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将园区建设同发展产业集群有机结合,形成以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特色园区。一是依托资源优势,打造大健康产业。全力推进神威药业健康产业园和长白山生态产业园等载体项目建设,高品位开发人参、红景天、刺五加等特色资源。加快健今、利生源等4户龙头企业发展,加强对新版GMP改造企业的扶持,深化与葵花、神威、大光等知名药企合作,发展道地中药材GAP基地,在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保健等方面下功夫。大力推介长白山原生态、绿色和有机品牌,深度开发林果、食用菌、经济动物、山野菜等长白山绿色健康食品,实现产品精深加工。二是依托区位优势,打造大旅游产业。围绕“一城、一带、两区”的旅游发展格局,开发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历史文化等8个旅游功能板块。以“全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为契机,重点扶持长兴集团等3个星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企业,逐步开发建设休闲农业观光、采摘体验园和特色山庄,全面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并结合地域文化特色,积极开发旅游商品。在对重点景区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投资1.8亿元,加快推进花山森林旅游度假区的温泉度假、松岭雪村、溪谷等景点建设。投资3600万元,建设金银峡、七道沟风景区,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景区景点,加快推进环长白山沿鸭绿江重要旅游节点城市建设。以旅游业带动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电子商务、养老、金融等服务业发展,尽快形成支柱产业。三是依托技术创新,打造硅藻土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高标准制定《硅藻土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划定功能分区,加快硅藻土工业集中区建设。强化对硅藻土资源的管控,严防原土外流。进一步推进助滤剂行业整合,淘汰落后产能,抓好域内硅藻土生产企业提质增效。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速硅藻环保功能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一批科研成果的转化。完善临江硅藻土研究所、检测中心的服务功能,加快建立硅藻土省检和国检中心,对二、三级土进行综合开发,拉长产业链条。在抓好远通公司精细二氧化硅、北峰硅藻土污水处理剂等项目达产达效的同时,重点推进香港煌泰集团硅藻土新材料工业小区、金豹木业非木质硅藻土装饰材料、禄林木业硅藻土壁纸等项目建设,通过外引内联,调整产业布局,引领硅藻土产业转型升级。
(二)坚持提速增效,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抓好存量盘活。对存量企业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办法,强化跟踪调度综合分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积极推进产需衔接,确保企业最大限度释放产能。综合运用财税、金融、行政等手段,在融资、技术改造、市场开拓等方面,帮助“双停”企业创造复产条件。通过采取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推动域内外战略企业盘活美诗顿、驶多飞、金恒镁业、金阳光伏等企业闲置资产。抓好增量提升。鼓励支持企业围绕健康、旅游、硅藻土新型功能材料等三大产业,催生和孵化一批再投资项目,在结构调整中实现转型升级和增量提升。对增量企业按照类别,给予全方位、一对一的包保支持,助推健维公司二槲皮素、金豹木业硅藻土地板、宝健公司纳米二氧化钛等新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能提升。尽快完成盼盼集团、北峰公司等竣工投产企业入统工作,进一步夯实增量。抓好企业技术创新。坚持科技支撑和引领相结合,加快企业创新转型,鼓励支持企业通过直接购买、技术入股等方式,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助推作用。围绕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深化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对矿产冶金、林木加工等传统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在资源深度开发、综合循环利用上下功夫。全年完成技改投资37亿元,增长12%。继续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加强品牌建设,培育1—2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抓好融资平台建设。深入研究落实国家、省各项融资支持和配套政策,切实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孵化、融资担保服务。加强政企沟通和银企对接,定期进行融资项目推介,健全政银企融资长效机制,尽快形成有效信贷投放。积极推进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革,年内完成商业银行转制。争取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担保金额度扩增到5000万元。以激励政策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向小微企业加大投贷量和担保额,解决融资难问题。对具备上市条件的东锋镁业公司提供全力支持,力争年内实现上市。
(三)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农业。继续实施“退粮进特”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抓好大栗子现代农业产业园等7个园区和4个农特产品经济带、7个特色乡镇建设,发展人参、葡萄、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深入推进“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创建1户省级畜牧业标准化示范场,重点推进吉林酉盛达公司200万只千百禾鸡项目建设。继续实施“菜篮子”工程,新建日光温室大棚190亩。扶持龙头企业。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帮助等措施,加快推进20户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重点扶持春达酒业公司等5户省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夯实新农村发展基础。加快推进农村道路、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农村公路54公里。投资870万元,建设饮水安全工程41处,解决1.3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新一轮“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投资200万元,重点抓好10个省级和4个白山市级示范村建设,完成39个行政村“四清四改”任务,对15个行政村进行环境连片整治,打造美丽乡村。进一步健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对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行政村进行重点扶持。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落实基本农田各项管护措施,加大土地资源保护力度,确保全市耕地占补平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种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农民采取家庭经营、合作经营等共同发展的经营方式,创建家庭农场、产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和非农产业,促进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建立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和住房财产权等抵押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全面实施“科教兴农”工程,强化农民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自主创业能力,培训农民1.5万人次。
(四)坚持改革开放,激发区域发展活力。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积极争取列为省市改革试点。重点推进项改革:一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市医院改革试点,鼓励社会办医,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试点,特别是加快农村卫生室建设,配齐医疗设施,解决农村卫生室正常运转和村医问题。二是抓好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做好国有林场改革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林地确权发证。三是突出抓好生态保护、生态移民试点工作,在推进临江铜矿区移民的同时,把桦树林区作为试点,稳步推进。四是开展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探索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金融创新等方面配套改革措施,激发民营主体活力。五是开展与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试点,带动相关院所、高校、企业共同参与,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六是开展林地、参地、水面等领域物权融资试点,充分发挥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用,积极推进物权融资工作,重点解决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种植、养殖和棚膜经济、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的资金短缺问题。七是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八是开展城管体制创新试点,整合城管资源,完善城管标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围绕三大产业和园区建设,全力做好项目谋划、宣传和引进,紧盯国内500强、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选择引入。提高我市招商小分队专业化程度,通过培训、交流等形式,增强对市情、产业、国内外投资需求的全面了解,有计划走出去,组建我市一线专业招商队伍。充分利用商会、行业协会集聚企业、客商优势,开展项目对接。借助省市招商资源信息平台,建立我市招商资源信息库,筛选与我市发展相关的企业、客商信息进行叩门招商。加强与盼盼集团、神威药业、青岛陆洋集团等企业深层合作,对拟建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全程办理相关手续。发挥域内企业的人脉资源优势,做好以商引商工作。全年引进域外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0%。加强边境合作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临江边境经济合作区,在注重高标准规划建设合作区的基础上,抓好临江口岸升格工作,抓紧推进口岸监管仓库、仓储物流中心及鸭绿江国际大桥新建工程,完善口岸整体功能。利用我市对朝经贸合作的良好基础,建立政企一体化的对朝联络机制,实现通关、通道有序便利畅通。支持重点企业与朝方深化合作,由传统项目合作向区域合作扩展,进而获得国家特殊政策支持,尽快把我市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边境城市。培育壮大民营经济。全面落实省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坚持“非禁即入”,大胆探索放宽市场准入领域,全力支持自主创业和民营业主二次创业。充分发挥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办公室作用,设立“促进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切实兑现财税优惠政策。集合各类行政资源,通过领导和部门包保的方式,培育民营经济主体,提升新增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数量和质量。实施“小微企业提档升级工程”,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帮扶小微企业,提升企业素质。不断优化民营发展服务环境,开展民企诊断服务活动,聘请管理、科技等专业人员,对30户重点民营企业进行专项服务。实行“首违不罚”制度,加大对干扰民营经济发展案件的查处力度,让民营主体放心创业、一心发展。全年实现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142亿元,实缴税金3.8亿元,分别增长10%和8.6%。
(五)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环境承载能力。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理念,推进生态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抓住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林区生态保护和产业转型的各项扶持政策,围绕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积极争取生态移民政策和资金支持,逐步将林区和国有工矿区居民、散居农户迁出,恢复生态机能。大力加强生态保护。加快推进林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巩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成果,完成封山育林1万亩,退耕还林2000亩,森林限采禁伐保护面积4.2万公顷。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加大沿江沿路、景区景点的环境整治和绿化力度,加强林地清收、小流域治理、湿地、水源地保护等工作,完善城乡生态系统,打造生态秀美临江。不断强化环境治理。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严惩非法采砂、开挖山体、破坏植被等行为。强化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的治理,严控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把项目审批的环境保护关,坚决取缔高污染企业。
(六)坚持统筹发展,持续改善城乡环境。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继续推进畅通工程,投资6000万元,完成滨河街等4条街路改造,不断优化路网结构。投资880万元,高质量地推进亮化、绿化、美化和景观工程建设。投资2000万元,在陈云公园新建1万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中心。积极推进15万平方米的江滨公园规划和护岸工程建设,做好卧虎山森林公园生态移民及规划工作。投资200万元,进一步规范小区封闭管理和综合整治。继续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年”活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积极争取省特色镇试点工作,按照企业向园区集中、分散村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六道沟、桦树等4个中心镇兼顾其他乡镇建设,加快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发展,健全各项服务功能,推进金融、物流等要素向城镇集聚,提升城镇容纳人口、吸引就业、承接产业功能,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名镇、边贸强镇和产业重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事业发展,投资2.07亿元,建设大栗子至错草二级公路、桦树至长白界国防公路改造等工程。完成鸭绿江望江楼至小栗子段疏浚工程。积极推进白临高速公路建设,年内完成前期工作。加快城乡水利建设,投资2999万元,完成城区第二水源建设。总投资1.48亿元,开工建设清泉水库城乡一体化引水工程。投资4800万元,抓好界江重点区段防护、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提高水利设施整体功能。
(七)坚持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全面抓好政策对接,积极向上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大力培植税源,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强化民生资金保障,把新增财力的85%以上用于民生。不断强化社会保障。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700人,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3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努力提高保障水平。强化社会救助工作,完善城乡低保动态管理机制,按照“控面提标”的原则,分类施保。进一步健全城乡医疗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困难居民的救助水平。加快发展慈善、社会福利和老龄事业,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残疾人工作,为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就业扶困和维权服务。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在统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完成市一中异地新建、职业技术学校续建工程,开工建设宝山中学等学校餐厅和宿舍楼,启动市幼儿园异地改建工程,对民办幼儿园进行规范管理。巩固新农合制度,全面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快建立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让广大市民享有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网络和工作机制,不断加强重点传染病疫情监测,全面做好疾病防控工作。积极推进鸭绿江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加大对文化遗址的保护力度,对16处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抢救性保护,抓紧修缮溥仪宣诏退位旧址,建设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街区及地标性建筑,筹建“拒日设领”纪念馆等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完成老岭石碑碑亭修建,制定《宝山—六道沟冶铜遗址保护规划》和清真寺修缮保护方案,加快鸭绿江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成2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2个农村文化大院提升工程建设。推进农村和社区全民健身工程,在2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安装健身器材。完成2个行政村的农村无线数字电视网改造。全面做好“户户通”安装工作,完成700户安装任务,提高偏远山区收视质量。完成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殡仪馆改扩建。强化计生工作,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实现人口管理科学化。认真做好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商品房开发,投资4.67亿元,完成18.7万平方米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390户城市D级危房和340户农村危房改造。投资600万元,完成主城区、大栗子等区域陈旧供热管网改造,提高供热质量。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城乡视频监控系统、街面社区巡控体系建设,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打造平安临江。着力健全公共安全、地质灾害等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处突能力。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建设为契机,整合城市管理、治安整治、应急救援等社会公共管理平台,组建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公共安全指挥中心。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依托,不断推进“邻里守望”工程,鼓励社会各方参与社会管理,构建新型社会治理模式。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落实各项帮扶措施。严格落实信访各项制度,强化属地和部门管理责任,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等各项机制,加大信访案件处置力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着力抓好安全生产。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增强“红线”意识、责任意识。落实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大整改活动,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监管网格化建设,落实 “一岗双责”、“责任倒查”、“安全发展一票否决”等制度。加大安全发展投入力度,全面提高防管控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同时,统筹抓好交通、消防、食品药品、公共场所等领域安全工作。倾力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践行为民宗旨,集中力量办好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9大工程60件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医疗、教育、供水、供热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百姓。
三、履职尽责,务实重行,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当前,临江正处在转型发展、结构调整的攻坚期和积蓄发展后劲的关键期,全体政府公务人员重任在肩,必须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施政水平,担当起加快发展的重任。
(一)努力建设务实型政府。转型时期矛盾凸显、问题交织,要增强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始终把解决问题作为推进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健全部门配合机制,用创新的办法破解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项目资金瓶颈、维护社会稳定等发展难题。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实行量化考核,强化过程控制,着力解决工作不实、责任不强、落实不力等问题。加强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着力治庸、治懒、治散、治奢,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二)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克服“四风一顽症”,大力改进会风、文风,腾出更多的时间调查研究、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积极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杜绝推诿扯皮。完善领导包保联系制度,积极主动为基层、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强化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服务手段,推进审批并联互动,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完善政府网站和市长公开电话职能,畅通人民群众诉求渠道。
(三)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和公众监督,虚心听取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认真贯彻执行《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坚持公正文明执法,强化执法监察,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
(四)努力建设廉洁型政府。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深化审计监察、财政监督和行政监察,完善政府采购、招投标和重大项目绩效评估制度。严格规范财政资金使用、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管理权的运行。深入推进“权力入笼”工作,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加大源头治腐力度,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创造清正廉洁的发展环境。以良好的政风,凝心聚力,共同把临江的发展大业不断推向前进!
各位代表,实现转型发展、建设美好临江,既是全市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的神圣职责,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满怀科学发展的激情,坚定转型发展信心,开拓创新、团结实干、锐意进取、奋力拼搏,为建设鸭绿江历史文化名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 12 -
相关热词搜索: 临江 政府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