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战 2021 年高考作文之社会热点素材 主题梳理 03:于暖流中感受“大爱中国” 主题导读:
【最美时评文】
【主题及阐释】
【思想火花点】
【最美时评文】
“捐书爷爷”,是一本“知识扶贫”的生动书籍
(题目即论点,使用比喻修辞,表达对“捐书爷爷”的高度赞美之情。)
10 月 17 日是第七个国家扶贫日,被称为“捐书爷爷”的宁波市镇海扶贫明星陈伟高讲述了他半生的扶贫故事。自 1988 年以来,陈伟高将满腔热忱奉献给了扶贫工作。2008 年退休后,他也从未停下扶贫的脚步,他开启了长达 12 年的“书知天下”公益捐书活动。截至 2019 年年底,共捐书 41500 册,受益人超过 4 万人。(10 月 18 日《宁波晚报》)(开篇点题。借用《宁波晚报》道出“捐书爷爷”陈伟高 12 年的“知识扶贫”事迹,真实感人。)
从茅草棚到砖瓦房、从下山背水到山上直接取水、从衣不蔽体到服饰亮丽„„看着自己精心挑选的照片被整理成一幅幅图文故事,年过七旬的老党员,“捐书爷爷”陈伟高欣慰不已。“捐书爷爷”是当之无愧的。他用长达 12 年的时间,节衣缩食地购买书籍,捐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学生则带进了贫困地区的家庭。这些书籍里,有励志的故事,也有致富的知识。(节衣缩食,坚持捐书,指出意义:帮助学生,帮助家庭,因为书里有故事,也有知识。)
有人觉得,扶贫应该是“实打实的金钱投资”。“捐书扶贫”不如“资金扶贫”“项目扶贫”实在。“捐书爷爷”倒不如把购买书籍的钱款,直接投入到对扶贫的资金投入上。而实际上,“捐书爷爷”才是一本丰富而生动的“扶贫故事”“扶贫书籍”。(面对质疑,引发思考,即要采用何种方式扶贫,进一步肯定“捐书扶贫”的意义,点明主题。)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未来。这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资金扶贫”“项目扶贫”是扶贫,而“书籍扶贫”也是一种扶贫。相较于“资金扶贫”和“项目扶贫”而言,“知识扶贫”有“知识扶贫”的好处。比如,这些书籍可以改变孩子的认知,而孩子才是未来的希望,当孩子掌握了知识之后,长大后就能成为创作幸福的力量。而孩子将书籍带回家,将知识带回家也能改变家庭的认知,从而有利于贫困家庭的脱贫。(现实性分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扶贫”可以改变孩子,改变家庭的命运,再次肯定“捐书扶贫”的现实意义。)
扶贫需要扶志。这就是一个人的“志气”。一些人之所以不能脱贫,不是只因为没有脱贫资金,没有脱贫项目,而是没有脱贫志气,有的人没有脱贫的勇气,有的人没有脱贫的努力,就是因为少了脱贫的志气,“捐书爷爷”提供的书籍里,有很多励志故事,这些故事能催生前行力量。(具体阐述“捐书扶贫”的意义一:励志故事可以扶“志”,能催生前行力量。)
扶贫需要扶智。这里说的就是创造价值的“智慧”。正所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鱼”确实是美味的,但吃完了也就没有了,而“渔”是一种技能,掌握了这个技能就能有源源不断的“鱼”。“捐书爷爷”捐出的是“智慧”,如此扶贫才有脱贫致富的恒久力量。(具体阐述“捐书扶贫”的意义二:书中智慧可以扶“智”,提供脱贫致富的恒久力量。)
12 年的时间里,“捐书爷爷”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颗心,为脱贫攻坚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用“书香天下”的方式,践行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知识扶贫”是一部生动的“扶贫书籍”。(首尾呼应,照应标题,卒章显志。“扶贫书籍”改变贫困命运,书香天下必将书写精彩的“扶贫故事”。)
“初心如磐”为人师
“行为世范”报家国
(题目即观点。“初心如磐”“行为世范”加引号起强调作用。)
上人民日报难,同一个报道对象隔一段时间两次登上人民日报版面头条更是极少见。但今天,来自丽江华坪的张桂梅又登上了人民日报文化版头条,还是版面头条+评论的形式。(开篇由人民日报版面头条罕见地两次报道同一人物引出文章主要人物——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
对于张桂梅的故事,很多人都已经知道。身患重病却专心教育,她在贫困地区毅然决然地办起了中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 1600 多名女孩走出大山。把无数差点辍学的贫困女孩,送进了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的大门。正是因为她的努力,让大山深处的贫困女孩实现了命运的转折。
从古至今,让文明薪火得以延续,让价值观念得以远播,都离不开教师这个伟大的职业。教育兴国,人才强国。一个国家未来怎么样,关键在于这个国家的青年怎么样。推动青年学习知识、报效祖国,离不开“教育”二字。
张桂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坚守、责任、担当,为大山深处的贫困女孩点亮了前行的火把。虽然,病魔总是折磨着她,但她不愿意多花一点时间与病魔作斗争,只想将有限的时间用来帮助山区里贫困的女孩早日完成学业,让大山深处多飞出一些金凤凰。这份初心让人尊敬,更让人感叹。(叙述张桂梅老师身患重病却专心教育的感人事迹。)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从启蒙众人到传授新知,再到教育救国,教师总是挺立在时代潮头之上。有说出“教育是立国的根本”的陶行知,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龚全珍,有“坚决创办女子学校,改变山区贫困女孩命运”的张桂梅。他们都是饱含家国情怀的赤子,用行动书写了教师的真谛。“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无数张桂梅们坚守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留了最珍贵的火种,这份功劳值得永世铭记。(无数教育者令人感动的原因之一:坚守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留了最珍贵的火种。)
师者,启人心智,培德铸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张桂梅坚守在大山深处,给贫困地区的女孩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改变了当地的教育环境,这是一种“以智扶贫”。而往大处说,她输出的不仅是知识和价值观,更输出了无数参与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之才。无数像她一样的教师,为祖国事业发展指引了一个美好未来。湖北乡村教师倪秀兰,任教贫困山区小学 31 年,为山里孩子撑起一片天;广西宁明县爱店镇丈鸡教学点唯一的老师蕉生定,30 载坚守山乡,点亮瑶寨儿童的求学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字流光溢彩,正是对这些人民教师最好的诠释。(原因之二:输出的不仅是知识和价值观,更输出了无数参与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之才。)
灌溉心灵之花,扶植品格之树,养育学识之果,教师责任重大。正是有无数像张桂梅这样的教师坚守在大山深处,他们“初心如磐”为人师,“行为世范”报家国,托起了一个个家庭通过教育改变梦想的命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人才。他们桃李满园却不骄傲,面对困难却初心不改,无愧“人民教师”四个字。(高度颂扬,收束全文,照应标题。)
来源:2020 年 07 月 10 日 云南网
作者:刘颂寒 张老师的力量来自哪里
近日,云南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拿命办学”的事迹再次刷屏。
人们惊叹张桂梅瘦小身躯迸发出的能量:筹办山区免费女子高中,创造出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综合排名丽江市第一的成绩;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兑现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
很多人问,张桂梅的力量来自哪里? 张老师的力量,首先来自她对教师职业的崇高信仰。有人说,一名教师的人生可以影响许多人的人生。张桂梅就像暗夜里的灯盏,在教学一线照亮了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成长之路。这既是她心心念念的事业,也是她坚持不懈的动力。
不只是张桂梅。湖北乡村教师倪秀兰,任教贫困山区小学 31 年,为山里孩子撑起一片天;广西宁明县爱店镇丈鸡教学点唯一的老师蕉生定,30 载坚守山乡,点亮瑶寨儿童的求学梦„„他们用知识的光芒温暖孩子的心房,用梦想的火种点亮求学的希望。
张老师的力量,还来自她对教育扶贫的深刻认识。她让我们看到,当教育遇到扶贫会迸发出怎样的能量。
她下定决心要让贫困山区的女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每年寒暑假,张桂梅都坚持到山里做家访,把“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带进大山。为了让更多孩子拥有走向广阔天地的机会,她默默奉献,帮助学生铺平前行的路。
如今,她的很多学生又用自己的努力支援和回报家乡。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在每一次谆谆教诲中,张桂梅不仅改变着学生个体的人生轨迹,更实践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教育探索。
张老师的力量,更来自她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爱唱《红梅赞》的她说自己从不觉得苦,因为“支撑着我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
10 多年来,华坪女子高中坚守教育扶贫的真谛,张桂梅思索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如何让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以身作则的张桂梅是师生们的榜样,蕴藏于信仰中的力量持久激励着师生们。
“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张桂梅的这句表白,让我们看到了她全部力量的来源。责任、信念、坚守,成就了张桂梅的“奇迹”,也给予每个人长久的启迪。有了这种力量,教育的灯盏就能散发永恒的光亮。
来源:2020 年 07 月 09 日《人民日报》
作者:曹雪盟 于暖流中感受“大爱中国”
(题目即观点,突出“大爱中国”。)
天寒地冻,却挡不住人间暖流。前不久,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当天室外气温达零下 20 摄氏度,两名刚做完核酸采样的医务人员,穿着防护服在外面等车。她们说,“进屋取暖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两位视责任如生命的白衣天使温暖了一座城。(开篇引述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医务人员冒着严寒室外等车一事,引出“大爱”的话题。)
2020 年,风雨波折并没有难倒我们,而是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底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逆行的白衣天使、下沉的党员干部、无畏的人民子弟兵、坚守的青年志愿者„„他们共同积聚起阳光般的暖意。在祖国大地、在人心深处,暖流从未断流、热情从未熄灭,我们这个时代充满向上向善的力量。(2020 年,风雨波折并没有难倒我们。)
这一年,绘出了一幅举国同心的抗疫画面。医务人员脸上的勒痕、方舱医院的舞蹈、志愿者的忙碌、科学家的赛跑、基层工作者的值守、外卖小哥的奔忙、普通群众的参与„„这幅感天动地的画面中,有在人民大会堂获得荣誉的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有登上外媒封面的外卖小哥,有 4.2 万多名驰援武汉的白衣战士、400 多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4 万名火神山医院与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更有着 14 亿中国人民的不屈身影。在抗击疫情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只有战斗没有妥协,只有冲锋没有后退,令全世界为之震撼。(表现一:绘出了一幅举国同心的抗疫画面。)
这一年,历史镌刻下时代榜样。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一场搬走贫困大山的攻坚战,张桂梅坚持办学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带乡亲们致富的裴春亮唱响“乡亲不富誓不休”的奋进之歌,“苹果教授”孙建设把论文写在了脱贫攻坚主战场„„扎根乡土,眷恋乡亲,科技报国,人们憋着的一股子劲,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无数人用拼搏、智慧和勤劳,完成了脱贫摘帽的精彩叙事。(表现二:历史镌刻下时代榜样。) 这一年,时代定格住追梦身影。普通人的奋斗,汇成了新时代的精彩。人们记得,农民工吴桂春在广东东莞图书馆读者留言表上写下,“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热爱朗诵的工人李小刚一边操作装载机,一边用热爱品读百味人生;浙江温州的彭小英夫妇,把屋前、田埂变成舞台,把日子编排成曼妙的舞蹈„„这一年纵使有沟沟坎坎,也没能阻挡追梦人的身影;无论是风雨还是烈日,勤恳努力、踏实付出的奋斗者,创造了无数温暖人心的奇迹。(表现三:时代定格住追梦身影。) 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拥抱时代的人也被时代拥抱。“太励志了!”前不久,一则“短道速滑比赛中摔倒后反超夺冠”的视频,让 8 岁女孩马子惠火了,人们感慨小小的身体竟蕴藏惊人能量。今天,我们叫响每个不同凡响的名字,读懂每段直击内心的故事;明天,我们会以坚强的意志、豪迈的气概高歌向前。2020 年乘风破浪的你,凝聚勇气和力量,没有什么不可能。从未被苦难驯服的我们,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必将无往而不胜。(总结全文,勉励号召:我们必将在磨难中成长奋起,无往不胜。)
来源:2020 年 12 月 31 日《人民日报》
作者:李洪兴
致敬 2020 ,每个人都了不起
“2020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时代领路人满怀深情的新年贺词,把我们拉回曾经的艰难时刻。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在那段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英勇无畏的牺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动。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90 后”“00 后”青年一代,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
我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此时此刻,让我们再次致敬每一位平凡英雄,也再次对那么努力的自己说声谢谢。
这种义无反顾、心手相连,也凝聚成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而这种伟大的抗疫精神也正在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在这种力量的引领下,尽管一度受到疫情影响,我们在这一年取得的成就依然举世瞩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等等。
几多感慨,几多豪迈。这些成果与变化,更充分显示了我国的制度优越性与大国处世之道。
怀着同一个中国梦,澎湃着同一颗中国心。
致敬 2020,14 亿中国人跨过大江大河,越过沟沟坎坎,这是一个注定要镌刻进历史长卷的年份,这也是一个成就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伟大时代。
来源:2020 年 12 月 31 日 长城网
作者:郭慧岩 “套餐 A A ”:爱的暗号,藏得再深也能引发共鸣
(题目点出论题,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隐形”的爱带来的人文关怀及良好效果。)
“暗号:套餐 A”成了这个寒冬令人心头一暖的热门话题。这个暗号来源于北京一家小吃店最近贴出的一张告示,告示上称只要告诉店员要套餐 A,就可以找地方坐,吃完直接走就行,不用付钱。店主同时也将自己朴素的愿望写在了上面:人在外遇到困难是难免的,本店免费提供晚餐,不求回报,只希望在你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他人。(开篇由“暗号:套餐 A”这一暖心事件引出爱心话题。)
据报道,“套餐 A”最初的诞生是因为一名特殊的“顾客”。今年 10 月,一位年轻男士常常来到店里,并不点餐,看到哪桌有吃剩的餐食,就默默收起来,躲到角落里吃完。他拒绝了店里免费赠送的包子,用餐后会把碗筷送到后厨自己刷干净。从这一点一滴的举动里,店主看到了生活于窘境之中的人拥有的一份
自尊与倔强。随着天气愈加寒冷,店里商讨之下才想到了这个既能为困难群体送去温暖又顾及他们体面的折中方案。
让店主颇感意外的是,这张小小的告示意外走红,成为点燃更多人善意的“星星之火”。告示贴出之后,迄今点“套餐 A”的人只有一位。但想要“捐赠 A 套餐”的人却有许多,还有顾客想要额外多付钱。更多的网友感动于这份“隐形资助”中的善良和温暖、纷纷留言表达“云支持”。(承接上文,叙述“套餐 A”的由来及影响。)
这份“套餐 A”之所以格外让人感动,是因为它在善意之外更有一份“隐形”的关怀与尊重。随着社会对扶贫助困问题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尊重资助对象、保护其隐私,寻找人性化的处理方式,让资助有智慧、有阳光、有温度。近年来,“隐形资助”也渐渐走入公众视野,成为颇受肯定的一种方式。许多高校就通过大数据识别,智能地将资助金打到学生的“一卡通”中。今天,我们同样乐于看到“隐形资助”的方式走入街头巷尾,出现在街边的小店中,这种人性化的变化是价值观引领难得的“活教材”。
其实,不止是资助过程的“隐形”让人动容,也有许多资助人希望自己本身是“隐形”的。宁波有一位化名“顺其自然”的好心人,22 年累计捐款超千万元;有个化名“金粟缘人”的爱心人士向嘉兴市海盐县慈善总会捐赠数百万元。他们做好事,从未留下过名字,这种为善不欲人知的精神弥足珍贵。古人说: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自己有美德不必挂在口头上,讲究的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张扬,不图报,不以恩人自居,这“隐形”背后的善意愈加沉甸甸。(分析“套餐 A”让人感动的原因:爱的举动尊重人性,隐含关怀与善意。)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隐形”背后的机制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支撑善意滋长的阳光雨露。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运用,通过采集学生家境和在校就餐等消费情况,让资助范围圈定更精准;每一笔善款的数额和去向都及时在网络上公布,公开透明让资助人感到放心。今后,相关部门还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履职尽责、失职问责机制,让“隐形”的善意释放出更大的张力。毕竟,无论是同情之心、关爱之心还是感恩之心,都需要细心呵护、悉心栽培,才能让社会越来越美好,让更多的爱与善意静静流淌。(指出方法,呼吁展望。)
来源:2020-12-09《浙江日报》
作者:江帆
“隐形资助”的背后是尊重
贫困生资助,就是一项非常能体现人文关怀且需要体现人文关怀的工作。因为资助的对象,大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人对此可能更加敏感乃至自卑,他们有较强烈的保护自己隐私的要求,此时,学校如何既能实现公平公正、精准资助,又不伤及贫困生自尊,体现学校对学生隐私的保护善意,对学校的学生工作水平提出了挑战。
9 月 9 日,中国人民大学新生陆续到校报到。今年人大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推出“一折机票”、网络提前注册等服务,在绿色通道方面,则更强调“隐形资助”“暖心资助”“发展资助”等理念,突出了资助的温度,让学生更有获得感。
对贫困生来说,经济资助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资助的方式简单粗暴,就很有可能伤及学生的自尊心,导致资助的作用大打折扣。人大以隐形资助的方式帮助贫困生,注重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是一种值得赞赏的工作方式,也可谓为贫困生上了一堂出色的“入学第一课”。
早些年,一些高校在开展贫困生助学金发放工作前,让贫困学生上台演讲“比惨”,以此种方式甄别贫困生,这引起了贫困生的反感和舆论的批评。此外,一些学校资助贫困新生生活用品时,都是统一发放棉被床单等,这种统一的款式也成了一种“贫困生”标签,不利于保护学生隐私。也许这种疏忽是无心的,但这些做法确实让人很受伤。
鉴于此,教育部门近年来专门发文要求,加强和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体现人文关怀,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有尊严的资助。此次大学生开学季,人大把对贫困生的资助材料都统一折叠到一个信封里,包括校内超市购物券、校内购书卡、饭补卡、健身卡、电话卡、体检卡等,满足学生入学时多方面的需求。这种隐形资助、精准资助的方式和理念,的确有利于让贫困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更有尊严,值得肯定。
人文关怀,是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现代高校应有的教育理念。它的本质,就是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完善人。其中,首要的尊重,就是要重视人的尊严和权利,以及尊重人的能力差异和个性要求。贫困生资助,就是一项非常能体现人文关怀且需要体现人文关怀的工作。因为资助的对象,大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人对此可能更加敏感乃至自卑,他们有较强烈的保护自己隐私的要求,此时,学校如何既能实现公平公正、精准资助,又不伤及贫困生自尊,体现学校对学生隐私的保护善意,对学校的学生工作水平提出了挑战。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社会对贫困生资助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高校在尝试改进贫困生资助工作方式方法,更加注重尊重资助对象,保护其隐私,比如利用大数据和校园智慧系统对贫困生进行甄别,保护受资助学生的个人信息不受泄露,再以将助学金“悄悄打卡”的方式对贫困生进行资助。这些人性化的处理方式,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高校对贫困新生的人性化资助方式,既体现了高校的人文关怀理念,也体现了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种行为本身,不但意味着学校出色完成了对新生的资助工作,也意味着高校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关于人文关怀和人格尊严的生动课程,这堂“开学第一课”,必将对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来源:2018-09-14 《光明日报》
作者:柯锐 【主题加阐释】
于暖流中感受“大爱中国”:
《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脱贫工作是事关民生工程,事关祖国千秋大业和群众奔小康的重大使命。2014 年 8 月 29 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会议,指出并同意自 2014 年起,将每年的 10 月 17 日设立为“扶贫日”,旨在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贫困工作、宣传凡人善举、动员广泛参与。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从思想意志上先扶贫,引导村民转变脱贫观念。十八大以来,中国脱贫攻坚正是秉承“解决近忧需扶贫,解除远虑还需扶智与扶志”的宗旨,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为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每当国难当头、人民危急之时,总会出现这样一群担当者的身影:有绿色军装疾步逆行,护卫着中华大地的平安和温馨;有橙色战袍大步流星,展示出热血男儿的决心和深情;有白色大褂倍道而进,守护着华夏儿女的健康和生命;有蓝色制服日夜兼程,彰显出泱泱大国的实力和精神;有红色马甲健步如飞,昭示着炎黄子孙守望相助一路向前„„疾行的脚步,完美诠释了“舍小我,成就大我”的大爱精神;无畏的勇士,擎起祥和的天空,抒写大爱中国。
近期,云南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拿命办学”的感人事迹,引发热烈的社会反响。她身患重病却专心教育,在大山深处办起了中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1600 多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改变了人生;她生活清苦却慷慨捐赠,建设学校,帮贫济困;她历经坎坷却矢志不移,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坚守、责任、担当,为大山深处的贫困女孩点亮了前行的火把。为筹建学校,她街头“化缘”,饱受磨难;为让学生接受教育,她跋山涉水,历尽艰辛,走了 11 万公里家访路。正因为有无数像张桂梅一样的教师,他们用爱心践行初心,用生命扛起使命,才托举起贫困山区孩子“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托举起无数家庭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近日,“套餐 A”在网上火了。在北京朝阳区一家餐馆里,“身无分文”的顾客只需向店员点一份“套餐 A”,便可以享用一顿免费餐,店家唯一的要求是“希望在你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他人”。店里用“套餐 A”当暗号,折射出帮助与尊重之间的尺度。店家用一个巧妙的暗语化解了潜在的尴尬,为身处困境却难于启齿的人提供一顿体面的餐食,既使人填饱了肚子,又顾全了人的面子,这样充满人文关怀的善意,值得点赞!更可喜的是,这种有人情味的“隐形资助”方式也被不少人复制,为更多城市送去温情。
一颗善良的心,一双温暖的手,漫漫长路,默默付出。人,并不一定要凭借轰轰烈烈的事迹才能证明你的热心,平日里的举手之劳就是一种美德;人,也并不一定要通过英雄史诗般的壮举才能体现崇高的
品质,点滴小事就是构筑人性的基石;人,不一定需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这样的豪言壮语,也不一定需要赴汤蹈火、舍生忘死般的无畏牺牲,发自内心的默默付出就能感动全世界。我们普通人的善心与善举,看上去平凡无奇、微不足道,但是积少成多,依然可以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发出耀眼的光芒!
【思想火花点】
1.“要致富,先修路。”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修建成渝铁路、川藏公路到如今公路村村通、高铁四通八达,新时代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如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等,都成为享誉世界的建筑奇迹。公路通,百业兴。翻峰越壑的高速路、串寨连户的乡村路,是小康生活的幸福路、脱贫攻坚的希望路。各地要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阻则穷,通则富,一条路足以穿越贫穷通向富裕。
3.修路难,敢于攻坚就不难。致富奔小康的劲头和决心,让“青山连绵、山外有山”的生态美景,成为脱贫致富的聚宝盆,成为美好生活的奠基石。
4.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到了冲刺时刻、最后关头,我们必须一鼓作气、响鼓重锤,甩开膀子干、挥洒汗水拼。“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守好发展和生态的底线,铺好连通生态之美、民生之惠的大道小路,幸福生活就在我们眼前。
5.我们的道路,是亿万人民通向美好生活的坦途。70 年的辉煌成就,标注着中国道路的力量。在这条奋进之路上,中国共产党是坚强的领导核心,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党带领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激发出前所未有、震烁古今的巨大势能。在 70 年的征程中,奋斗是最美的表情,奔跑是最“燃”的姿态。在城市,在乡村,在校园,在车间„„千千万万个劳动者,为中国道路挥洒汗水、贡献力量。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行进,我们就能让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渐行渐近。
6.精神的光芒发自内心,也作用于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很多国家向中国伸出援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那些印在捐赠物资包装箱上的诗句经过口耳相传,温暖着战疫中国人的心。还有英伦三岛小学生演唱《让世界充满爱》的纯美童声,意大利总统府大厅《洪湖水浪打浪》的音乐曲调,松山芭蕾舞团的《义勇军进行曲》合唱,来自世界各地的良好祈愿直抵人心。
7.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当欧洲等地疫情吃紧时,中国也贡献出了自己的温暖与力量。“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黎明时我们将获胜”„„中国人民的鼓励伴随着捐赠的抗疫物资一同抵达欧洲。从紧急捐赠日本病毒核酸检测试剂
盒,到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为大邱市紧急筹措医用口罩,并附言“道不远人,人无异国”,这些彼此之间朴素真挚的情感表达诠释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也让我们深知:团结协作才是最有效的战“疫”良方。
8.善慰人心、情感关爱,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中华民族数千年跋涉前行,留下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贯穿其中的就是一个“仁”字。在古人看来,“仁”是人所以为人的根本,“爱人”是“仁”的本义,“恻隐之心”则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今天同样如此。能与别人的痛苦或者欢乐共鸣,既是一种善良,也是一种智慧。
9.一个人若能经常牵挂他人,哪怕每天平添一点点爱意,就是一种光彩;而将每天的光彩汇聚在一起,进而照亮漫长行路,则是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对待这个世界的正确态度。
10.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11.不要报以恶意去揣测他人,这会让你感到失落;不要以恶意去解读世界,因为无数的你将影响社会的风气。尝试凡事投以善意的目光,世界将因你而美好。
相关热词搜索: 梳理 主题 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