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全市乡村振兴建设现场观摩会上汇报发言【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我县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围绕食用菌、红薯、辣椒、叶菜“红白绿”三色产业大力实施“47331”工程,以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创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6+4”专项行动,聚焦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强力推进善治、平安、廉洁乡村建设,先后获得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等30余项国家级荣誉。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升政治站位,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全面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一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巩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成果,出台《关于严禁各类割青毁粮违法占地行为的紧急通知》,坚决遏制违法新增乱占耕地,杜绝一切毁麦毁田行为,确保全县耕地面积稳定在85万亩以上。二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对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按照全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建设要求,投资10.05亿元,建设24.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注重用地养地结合,建立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集成技术推广(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2个,有机肥施用面积达27万亩次,农机深松整地17万亩,总耕地质量等级每年增加0.2级,为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大力实施“种子工程”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加快建设种子研发中试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强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依托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研制培育和推广应用农作物优良新品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种源保护和利用,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和种业市场竞争力。
二、守牢民生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扎实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建立“周排查、月研判”制度,密切关注群众的收入,支出、生产生活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重点关注“三类人群持续开展三级干部遍访,一户一策、因户施策,精准制定帮扶措施。截至2022年年底,在全县1139户3626人监测对象中,完成风险消除804户2588人,风险消除比例达71.37%。二是不断强化项目建设。严格按照“项目库入库程序不变、规模不减、巩固脱贫成果项目不少、产业项目资金占比不降”的“四不”工作要求,持续开展“项目建设提高建设速度、提高项目质量增强带贫效果”“两提一增”行动。2022年,投入各级衔接资金1.3亿元实施各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不少、产业项目资金占比不降”的“四不”工作要求,持续开展“项目建设提高建设速度、提高项目质量增强带贫效果”“两提一增”行动。2022年,投入各级衔接资金1.3亿元,实施各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146个,其中产业扶持项目投入占比64.82%。三是强力推动群众持续增收。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做好困难群众就业保障。2022年,全县共开发公益性岗位6456个,较市定目标增加545个。扶持发展49个帮扶车间,共带动1275人就业,其中脱贫户监测户人数为316人。同时,高标准推进“人人持证、技能强省”建设,打造“家具、食用菌、红薯、烧饼”四大技能培训基地,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5万人次,全县脱贫户劳动力1.6万余人实现就业增收。
三、做强特色产业,积蓄乡村发展后劲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富民强县的重要抓手,全力做好“特、优、融”三篇文章。一是做大特色产业。落实“一县一业”,坚持“一镇一特”围绕食用菌、红薯、辣椒、叶菜等“红白绿”三色特色农业,强力实施“47331”工程,培育壮大裕丰食用菌、小农丫、桃园建民、万邦农产品交易中心四大龙头企业建设完善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70个,发展红薯种植30万亩、辣椒30万亩、叶菜10万亩,成功创建省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红薯产业强镇(韩村镇)。二是做优龙头企业。强化政策支持和重点扶持,不断壮大粮食精深加工、畜牧养殖加工、副食品加工、食用菌生产加工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桃园建民、慷达食品等食品企业,打造“菇雨”“小农丫”等国家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27个,“红薯”“金针菇”等7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三是做好三产融合。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大力发展直播经济,培育“红薯哥”“董先生”等网红带货达人110余人,扶持大地密码华董科技等电商企业20余家,年网络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
依托AAAA级景区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大力发展集研学、观赏、采摘、休闲、旅游、康养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双庙乡单拐村入选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森林旅游特色小镇,城关镇葛营村等3个村庄获评全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
四、实施专项行动,打造乡村建设样板
全面落实省委“治理六乱、开展六清”行动要求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着力建设宜居和美新乡村。一是科学编制乡村规划。坚持“多规合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布局,按照城郊融合类、拓展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整治改善类,加快规划编制速度,一体化统筹推进,完成111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二是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坚持把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提档升级作为着力点,重点抓好“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农村供水“四化”长效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天然气向乡村延伸、快递村村通农村环卫一体化、污水处理等工作。加快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等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三是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创新实施“拆违建、清垃圾、铺胡同,改厕所、治污水、抓绿化”“房屋外立面美化、街道胡同亮化、乡村特色文化、基础弱电标准化”的“6+4”专项整治行动。全县共拆除危房3078间,清理残垣断壁2896处,铺设胡同4960条,改厕2.1万户,铺设污水管道47.2万米种植花草树木1.6亿株,绿化面积4600亩,打造市级以上“净美乡村”155个,2022年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
五抓实“三个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严格落实《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推动乡村治理末梢延伸下沉,形成多层次、立体式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一是善治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完善村党支部书记“选育练评”体系,评选“担当作为好支书”15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35名,支部书记履职能力显著提升;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持续开展“孝老子女”“县域好人”等先进人物选树活动,入选“中国好人榜”1人、“市级好人”6人、省市县“乡村光荣榜”30人,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二是平安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认真落实“抓基层、抓基础、抓源头、抓防范要求,不断深化“全域网格化”管理,全面推广“三诊工作法,切实抓好“三零”创建,巩固拓展人民调解“县域模式”成果,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2022年荣获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全省信访工作突出贡献县、全省“三零”创建工作先进县。三是廉洁乡村建设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进“清廉县域”建设,巩固廉洁乡村“六有”规范化建设和“四大提升行动”成果,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工作,加大村级“三务公开”监督检查力度,改造提升廉洁乡村示范点34个,完成巡察村居153个,农村小微权力更加规范,基层政治生态更加清明。
汇报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热词搜索: 会上 观摩 振兴 在全市乡村振兴建设现场观摩会上汇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