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思考与探索(银行)(完整),供大家参考。
金融科技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作为金融发展新业态,金融科技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手段,突破时空限制,体现了开放共享的优势,既拓展了金融服务的供给范围,又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同时还增强了服务的便捷性,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效率和水平。2021年4月,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宣布在*、*、*等9个省(市)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为高质量打造*“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本文根据*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一、*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县金融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运用四则运算,借助金融科技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在优化支付场景建设上做足加法
为深入推动移动支付在便民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更好地服务社会民生和实体经济,人民银行*县支行(以下简称“人行*县支行”)以“云闪付”为抓手,大力推动移动支付便民服务工程建设,统筹布局移动支付场景,形成覆盖多行业的移动支付智慧网,有效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法人机构“云闪付”新增注册户数较年初增长31.95%。一是打造智慧医疗场景。借助“三码融合”契机,成功推动“云闪付”在县城3家大型医院线下受理,通过“云闪付”电子医保码,全县参保人员可在药店使用“云闪付”进行无接触购药。二是打造智慧校园场景。目前,“云闪付”已覆盖全县70%以上中小学,部分学校的基础支付服务均可通过“云闪付”实现,让校园师生享受到“云闪付”的便利与优惠。三是打造智慧乡村场景。目前,“云闪付”、助农取款机、POS机已完成在全县所有助农取款点及普惠金融服务站点的布设,实现131个行政村的全覆盖,极大地提升农村居民金融服务的满意度与获得感。
(二)在阻碍金融让利降费上做足减法
一是创新线上信贷产品。2021年,*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金融产品创新服务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人行*县支行按月调度创新信贷产品推进情况,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县银行机构2021年创新支持乡村振兴信贷产品18个,发放贷款8.02亿元,均实现可手机银行线上操作,创新信贷产品具有额度更高、利率更优惠、手续更简便等优势。二是利用大数据开发金融保险产品。
2020年4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支公司创新推出“防贫保”保险产品,通过当地人社、教育、民政等部门的大数据系统及保险公司的现场调查,框定全县10%农村人口(共1万人)的参保基数,重点保障贫困边缘户和收入不高不稳的脱贫户两类临贫易贫重点人群,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三是运用好LPR改革成果。自2019年LPR改革以来,人行*县支行积极指导银行机构转换定价方式,及时将LPR纳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深化成果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减费让利。2021年1-12月,全县银行机构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5.82%,较2020年同期下降49个BP,为实体经济让利超过1290万元。
(三)在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上做足乘法
*县作为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地区,聚焦5类主体(农户、村、乡镇、企业、园区)信用创建,不断提升辖内金融生态环境。一是构建农村信用大数据体系。*县发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相关市场主体的力量,强化各部门农业农村数据的信息共享,先后完成对124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评级授信,累计发放贫困户小额贷款4.96亿元,完成92个行政村的整村授信,为31974户农户评级授信,及时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农户信用评定信息导入农村经营户联网信息核查平台,建立农村金融的大数据系统。二是尝试创建企业主体的信用信息平台。人行*县支行联合县内各行业主管部门构建122户重点支持企业,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指定责任银行进行一对一远程评级授信,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平台,共为名单企业发放贷款4510万元,贷款余额达1.8亿元,有效信贷需求满足率达100.6%。三是借助金融标准化设施,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充分利用普惠金融服务站、助农取款点等金融标准化场地及设施,建立金融知识宣传的四级联动机制,对金融知识宣传实行银行分片包干,发挥县级政府部门、乡镇、村、包干金融机构的作用,建立了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金融宣传队伍,开展常态化金融知识宣传,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
(四)在制约银企对接效率上做足除法
一是推进好*省小微客户融资服务平台。自人民银行*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中支”)推出*省小微客户融资服务平台以来,人行*县支行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特别是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率先在*实现小微客户融资服务平台有效注册的全覆盖,实现银企高效对接。至2021年末,全县注册户数达13863户,通过服务平台对接3707户,对接户数居全市第二,成功获贷3173户、20.77亿元。二是运用好企业收支流水大数据平台。2020年下半年,*省率先在全国试点建立基于银行企业账户收支流水数据的平台,对企业银行流水情况进行评分。将企业评分高且征信报告无贷款记录的企业纳入“优质首贷企业”名单。人行*中支先后向各地市发放两批次“优质名单”,人行*县支行指导辖内银行积极对接,以提升首贷率。至2021年末,法人银行当年实现1123户首贷户、贷款余额1.35亿元,其中农户贷款1036户、1.09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23户、1557万元。三是发挥好普惠金融风险分担机制。人行*县支行积极推广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与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的运用,鼓励银行办理以应收账款等未来收益权为质押的融资业务,至目前,推动辖内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余额7.69亿元。
二、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自身的目标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其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按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如图1所示。
(一)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优势
1.有利于推进金融标准化建设
一是实现了普惠金融服务站、助农取款点等金融标准化设施乡村全覆盖。*县已建成普惠金融服务站54个,村村通服务站113个,覆盖全县11个乡镇131个行政村,助农取款点交易量已超10万笔。二是开发了丰富的线上金融产品。金融科技的赋能,让越来越多的线上金融产品和移动金融客户端应运而生。*县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县,推出了多个创新信贷产品,满足农户多层次、多方位的信贷需求。三是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水平。金融科技的运用,改善了营业网点的运营环境,帮助网点向业务无纸化、无人银行等智能化方向转型,*县的金融机构均配备了CRS机,并实现了客户自助开卡服务。至2021年末,辖内多家银行完成了国家金融服务网点的标准化认证并取得资格证书。
2.有利于改善辖内金融生态环境
*县借助金融科技探索运用“1+2+1”的模式,帮助改善辖内金融生态环境。“1”指构建农村信用大数据体系。“2”指小微融资服务平台和企业收支流水大数据平台。*县借助小微融资服务平台实现银企高效对接,切实服务实体经济。“1”是指普惠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县通过运用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与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推动辖内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余额7.69亿元,帮助提升企业资金周转速度。
3.有利于优化支付场景建设
借助“三码融合”契机,打造智慧医疗场景、智慧校园场景和智慧乡村场景,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居民金融服务的满意度与获得感。
(二)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劣势
1.不利于金融资源的均衡分配
大型银行利用自身科技优势,在乡村布设有助农取款机、存取款一体机等设备,但人力、信贷等资源过度集中于县城,全县11家银行仅有3家在城关镇外乡镇设有物理网点,仅*农村商业银行在3个以上乡镇设有物理网点,而在城关镇设有2个以上物理网点的银行达5家,涉农信贷资源也相对集中于在城关镇外乡镇设有物理网点的银行。至2021年末,全县农户贷款余额46.33亿元,在城关镇外乡镇设有服务网点银行的农户贷款余额32.58亿元,占全县农户贷款余额比重达70.32%。
2.支付敏感信息在智能化支付中风险增大
一方面,由于智能化支付的形式多样,信息主体支付时需要使用到各种验证方式,支付过程中易面临银行卡磁条被复制、短信验证码被泄露等风险。另一方面,不法分子以接种疫苗、激活社保卡为由开展的新型诈骗层出不穷,常通过发送木马链接、异常二维码等方式,来窃取目标客户的财产、银行账户等隐私信息。支付敏感信息的泄露不仅影响着个人信息的使用,也可能对信息主体造成不可逆的经济损失。
3.增加行业竞争和监管难度
为争取更多的客户资源,线上和线下金融机构间争相发力,在实行新的银行卡分类前,资源客户名下甚至有十几张银行卡,其中真正使用的仅一两张,其余大部分为揽储所用。涉农金融机构间的客户资源、存贷款争夺激烈,金融科技带来的便利无意间加剧了这种竞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金融资源的浪费。同时,为满足部分群体想要快速获得短期小额资金的需求,针对难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得贷款的客户,衍生出许多不合规、高息的借贷软件,冲击了实体银行,也大大增加了金融风险和监管难度。
(三)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机遇
1.吸引资本投入,做大做强乡村产业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规划乡村产业,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立足县域发展特点,精准施策,加大对乡村振兴特色农业的推介力度和政策支持,帮助其吸引更多资本投入,壮大乡村经济。*县素有“白莲之乡”的美称,不少乡镇依托线上购销、直播等平台,带动乡村经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县政府领导带头进行的“赣品网上行”线上带货直播,为*县推广销售农产品千余份,销售值近百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健全乡村产业发展体系,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扩大服务范围,升级金融基础设施,统一金融标准化设施,推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更多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科研投入,提升产业层次。
2.探索新平台互助模式,创造优质服务体验
对银行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探索新的平台互助模式,创新金融科技服务,如采用“银行+互联网科技”模式、开通“非接触式”业务办理渠道和与第三方联合创新等。脱贫攻坚期间,*县曾推出“合作社+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为资金缺乏的贫困户提供每户3000元以上的产业扶持资金,辐射带动村民增收。另一方面,通过回归“服务至上”的初心,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金融机构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利用“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方式开展金融宣传,帮助乡村农民提升金融素养;
改善服务环境,推进金融标准化建设,打造更加规范化、人性化、智能化的乡村银行;
创新服务产品,提供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服务辐射面广的金融产品。
3.助力解决产业发展问题,推动县域乡村经济共同发展
随着资本的引入和金融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帮助解决乡村产业发展问题变得更为迫切。一方面,通过改革和创新担保机制,扩大担保品范围,如将机动车、农村土地经营权、山林经营权等纳入担保范围,帮助居民获得更多产业启动资金。另一方面,政府协同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村实地调研,运用金融科技对接乡村特色产业,有针对性地推创新的农贷产品,解决涉农产品抵押担保不足及农产品生产周期和贷款期限错配等问题,切实助力乡村振兴。
(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挑战
1.创新金融标准化服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创新出更多的信贷产品,探索乡村与互联网平台、企业、金融机构的新型合作模式,改善现有的服务模式,帮助传统银行进行转型升级,推动金融标准化工作,规范和净化金融环境,提升*县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含金量,是未来重要的创新挑战。
2.扩大金融科技人才储备
技术型人才是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与支撑,也是金融科技发展的稀缺资源。据了解,*县的金融从业者共有500余人,科技人员在专业人才中的占比不足1%,除地方法人银行外,均无科技专职岗位人员。如何通过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来增加科技人才储备,成为政府和银行机构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
3.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随着智能支付方式的丰富和普及,易出现金融风险的环节也大幅增加,如何协调政府、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等各方的关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丰富监管手段,强化金融标准的应用,从源头上堵截金融风险的发生,也是挑战。
三、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树立金融科技工作理念,形成部门工作合力
一是建立涉农信息数据库。可由各地大数据服务中心牵头,整合各行业政府主管部门涉农数据,建立涉农数据库,实现涉农数据在各部门及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实现金融对接的便利化。二是提高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与质量。政府有关部门应强化农村地区网络设施建设,在确保覆盖面的基础上,定期升级改造网络基础设施,保障金融科技设备的高效运行。三是发挥财税等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对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贡献度大或成效好的地区,应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奖励或税收优惠,进行正向激励,实现财税、金融的同向发力。
(二)加快推动金融标准化,从源头防控金融风险
一是优化营业网点环境。根据金融标准的相关要求,合理配备网点机具,提供必要的网点服务,小到统一网点标识、规范服务礼仪,大到完善环境设施、明确权益保障,给客户营造规范化的业务办理环境。二是强化信息安全管理。金融机构应设置规范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外,信息的收集、存储和应用都应得到信息主体的授权;
对内,机构的内部信息也应采取技术手段严格保密,披露过程也应合法合规。三是规范支付服务点技术。助农取款点和普惠金融服务站在金融科技的赋能下应运而生,规范支付服务点的软硬件设施,统一业务流程,设立规范的资料保存程序,可以从源头上防控金融风险。
(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金融科技发展储备力量
一是制定人才储备规划。包括设立每年的人才引进目标,提高科技人才的占比,重点挖掘和培养专业人才,通过政策激励、薪酬激励、项目吸引等方式招收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库,为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可以通过为有意愿有能力的储备人才提供对外交流学习的平台,以及邀请科技专家和行业优秀人士开授培训课程等方式,提升整体的金融科技素养。三是实行人才激励措施。对考取了相关资历证书、取得重要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实行物质奖励,开放晋升渠道,提供锻炼机会,增强储备人才的实践能力,激发工作热情,使其能更好地运用技术能力服务乡村与服务金融。
(四)创新金融科技服务模式,推动农村金融转型升级
一是探索建立“银行+互联网科技”平台互助模式。由银行提供初期支持,帮助有潜力的科技公司获得融资,科技公司则为银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助其实现从传统银行向全数字化银行的转型。二是利用社交软件平台,搭建“非接触式”预约渠道。客户可通过扫码预约,提交个人及账户基本信息,预约办理业务和办理网点等。同时,推进“银医”“银政”功能建设,将金融服务不断融入智慧医疗、智慧政务体系,提高乡村金融的服务效率。三是构建多元化跨界合作渠道。与互联网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实现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实施联合创新,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五)建立金融风险监测机制,优化金融监管体系
一是完善监管法规,强化监管职能。对特殊领域监管难及监管界限模糊等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出现金融科技脱离监管、业态混乱等现象。二是发挥科技监管优势。如运用大数据平台监测资金流向,精准、高效地分析贷款主体的信用情况,提高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构建客户信息评价系统,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整合系统内、行业、政府及其他第三方外部合作单位的数据,提高监管效率,清扫信用信息盲区,切实实现征信信息的全面、真实、准确。
相关热词搜索: 振兴 路径 乡村 关于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思考与探索(银行) 关于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思考与探索(银行) 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