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关于提升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四篇】

时间:2021-11-18 23:54:16 来源:网友投稿

振兴区,隶属辽宁省丹东市。 是丹东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地处丹东市东南部,总面积12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振兴区下辖7个街道、3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振兴区常住人口423538人。民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提升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提升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4篇

第1篇: 提升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传承优秀人居文化,提升生态人居环境

古村xx,是xx的东大门,有一千多年历史,与XX接邻,有农户X户X人。先后荣获了“国际休闲乡村示范点”、“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村”“xx省森林村庄”“xx市小康体育特色村”“xx市级卫生村”等荣誉称号。201X年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有申屠宗祠、保庆堂、咸和堂等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xx村以“四优(悠)”为目标,实施“古生态整治提升、古建筑修缮利用、古文化挖掘传承、古村落产业经营”四大工程,着力打造古风xx。

1、实施古生态整治提升工程,打造优美人居环境。水是xx村的灵魂,先人在规划村落建设时,首先规划了村落水系。整个村落水系由溪流、暗渠、明沟、坎井和水塘五个层面立体交叉构成,将饮用水、生活水、污水分开,各自独立,却又相互联系,并使水始终处于流动状态。但曾几何时,由于违章建房、乱搭乱建,加上疏于清理,致使村内沟、渠淤积、堵塞,古老的水系近乎“瘫痪”。在整治提升中,首先对全村的水塘、溪流进行清淤,使全村的水系恢复流动;其次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所有农户的生活污水进行纳管,采用厌氧加人工湿地的方式进行处理;对村内池塘进行生态化改造,通过塘底清淤,引流活水,种植荷花、水草等水生植物,修复池塘的生态系统,再现了清澈的池塘水和游动的小鱼虾。结合“清洁xx”行动,开展大树进村和美丽庭院建设,使古村容貌焕然一新。

2、实施古建筑修缮利用工程,修复优雅传统建筑。作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村内尚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共X余幢,大多为明清时期,其中省级文保单位就有3处。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积极推进古建筑修缮利用工程,对于这些早已荒弃的历史明珠,进行了抢修,不仅修复了古建筑,而且特别注意保护和修复这些古建筑存有环境,尽可能保留古村落的历史风貌。根据每幢古建筑的自身特点,结合历史典故传说挖掘,重新定位、拓展其功用。结合文化礼堂建设,对早已弃用的宗祠进行了修缮,把它建设成为展示申屠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阵地。把曾经臭气熏天的猪栏牛栏,巧妙保留历史痕迹,改成了别具风味的咖啡馆,招揽客人。

3、实施古文化挖掘传承工程,弘扬悠久传统文化。孝义文化是xx古文化的灵魂,如今xx人更是将孝义文化发扬光大。201X年9月,开办了江南镇第一所老年电视大学,老年协会还充分调动老年电大班学员的积极性,给他们搭建文化舞台发挥特长,相继成立了戏曲、舞蹈、锣鼓、诗朗诵等多支老年文体活动队伍,老年文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201X年又成立了全县首个农村托老服务中心,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提供中、晚两餐,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配套设立“爱老服务商店”和“敬老理发室”,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集日间生活照料、休闲、娱乐、健身、学习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场所,更为部分家庭和子女解决了照顾父母的后顾之忧,真正发扬了“敬老爱老、老有所养”的传统美德。

4、实施古村落产业经营工程,营造悠闲生活方式。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村美,更要民富,不仅要改善老百姓居住环境和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更要实现村庄自我造血功能,让百姓能在美丽中“掘金”,实现村美民富。依托古时的历史遗迹、现今的美丽田园风光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开展美丽乡村二次创业,培育发展旅游大产业。络绎不绝慕名前来参观的人群,为村民创业提供了良机。一位在外经商村民,回村开办了xx第一家农家乐,日接待游客最高达X余人,年营业达X余万。通过积极引导、扶持、激励,村民纷纷开办农家乐、小吃店,发展民宿经济。今年,成功创建了3A级风景区,又和xx省交通投资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交投公司投资X万元,在村里发展民宿产业,带动百姓致富,真正把xx村变成“城里人休闲度假的乐园,村民幸福生活的家园”。

第2篇: 提升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助力乡村振兴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乡村始终占有着重要地位,乡村的富庶一直是我国盛世历史的标志,而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而文化只有入心铸魂,才能促乡村振兴。

根据2018年初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之一,就是到2020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这就需要各地结合实际,发挥制度的导向和保障作用,用制度明确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机制等,加大乡村文化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促进乡村文化健康顺利发展。

文化的振兴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重要支撑。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目前城乡区域差距依旧较大、农村农业现代化依旧薄弱,乡村文脉的传承与创新亟待引起社会的重视。

究其原因,我们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仍旧根深蒂固,大部分资金仍用于农村经济建设,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相对较弱,同时大多数文化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民间文化传承者也老龄化严重,很多经典民俗技艺缺乏保护与继承,此外,大多数农村人除农忙外,普遍娱乐方式为玩手机、看电视、打牌、打麻将、喝酒甚至赌博,广大农村阅览室的图书以及放映的电影较少且陈旧,已无法吸引农村年轻观众的目光。

虽然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但农村人口依旧占据总人口的很大比例,在农村开展的文化产业获得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我国综合文化素质的发展水平,乡村文化的建设不仅仅会造福农村当地,对于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提升都大有裨益。

因此政府要在政策、资金、税收优惠、企业扶持等要多向乡村文化建设上面倾斜,不断拓宽民间资金吸引途径,大力引进优秀的文化建设人才,创新乡村文化开展模式,以更加新颖现代化的文化建设思想带领农村文化建设的主流方向,以文化熏陶感染农民群众,并引领农民群众参与贡献文化事业,形成良性循环。

乡村振兴,是个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大量的融合、协作的文章。这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强化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创新,使乡村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助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第3篇: 提升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蔡杰

【期刊名称】《《才智》》

【年(卷),期】2019(000)025

【摘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新形势下要发挥好人才作用,多途径多措施多渠道打造一支文化程度高、责任担当意识强、创新精神好、懂农业、懂农村的党员干部队伍、乡贤队伍、乡土人才队伍、产业人才队伍,以人才振兴为依托助力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力量.

【总页数】1页(232)

【关键词】人才振兴; 党员干部; 乡贤; 乡土人才; 产业人才; 乡村振兴

【作者】蔡杰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

【相关文献】

1.高校思政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研究 [J], 杨茂义[1]

2.吸引和留住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J], 苗丽

3.从“乡贤”到“乡村振兴带头人”:成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J], 易安

4.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探索——以河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帮扶团"为例 [J], 王蕊

5.青春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共青团五指山市委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火热开展中 [J],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4篇: 提升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项永丹

【期刊名称】《城乡建设》

【年(卷),期】2018(000)011

【总页数】3页(P16-18)

【作 者】项永丹

【作者单位】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工业技术

今年是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推动浙江“千村示范、万村 整治” 工程 15 周年。前不久,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 “要 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 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 这些年来, 浙江坚持规划先行、 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 分类指导, 完善机制、统筹推进,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较好地实现了 环境治理全域化、村容村貌品质化、生态保护系统化、城乡 区域一体化, 不断构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 人和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人文特色彰显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新格局。

一、聚焦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环境建设 始终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保护乡情美景,把绿色惠民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 项永丹要求贯穿人居环境建设全过程,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要。(一)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严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城镇开发边界三条 红线,坚持系统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加快推进自然 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体现生物多样性,增加 区域生态底色。(二)加大生态环境的治理着力破解畜禽养殖场污染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农 村种养殖业污染治理难题,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全面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制度,以及与出境水质 和森林质量挂钩的财政奖惩制度,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 农业农村转移。美丽宜居示范村—黄公望村16专题报道书籍1.indb 162018/6/1 13:28:42今年是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推动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工程 15 周年。前不久,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 “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这些年来, 浙江坚持规划先行、 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 分类指导,完善机制、统筹推进,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较好地实现了环境治理全域化、村容村貌品质化、生态保护系统化、城乡区域一体化, 不断构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 人和自然和谐共生、自然人文特色彰显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新格局。一、聚焦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环境建设始终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保护乡情美景,把绿色惠民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 项永丹严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坚持系统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体现生物多样性,增加区域生态底色。着力破解畜禽养殖场污染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农村种养殖业污染治理难题,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全面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制度,以及与出境水质和森林质量挂钩的财政奖惩制度,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书籍1.indb 162018/6/1 13:28:42(三)做好村庄内外的绿化结合“一村万树”创建活动, 做好房前屋后、 进村道路、 村庄四周等薄弱部位的绿化,注重古树名木保护,构建多树 种、多层次、多功能的村庄森林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健 全落实村庄绿化长效管养制度, 较好地预防和制止各类侵绿、 占绿和毁绿行为。(四)打造生态田园的环境按照宜耕则耕、 宜建则建、 宜绿则绿、 宜通则通的原则, 结合整洁田园、美丽农业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三改一拆” 、 平原绿化、 “清三河” 、地质灾害防治等,实现村庄生态化有 机更新和改造提升

相关热词搜索: 助力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