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指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即村落或乡村聚落),乡村一般风景宜人,空气清新,较适合人群居住,民风淳朴,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村振兴 经验材料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乡村振兴 经验材料6篇
乡村振兴 经验材料篇1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
1夯实党建基础,引领乡村振兴(街道)
学士街道以岳麓农趣谷田园综合体为重点,通过夯实农村党建基础,以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
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将学士城建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与岳麓农趣谷景区党组织整合为岳麓农趣谷联合支部,将岳麓农趣谷所在地的学华村第一党支部与岳麓农趣谷联合党支部结对共建,让两个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街道工委将走访调研作为乡村振兴实施的基础步骤,多次调研岳麓农趣谷、学华村,对景区及周边142户居民开展集中走访,就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基层问题反映、就业意向、创业需求等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指挥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70余名党员干部自愿报名挥柴刀、砍竹子,为共享菜园配套建设节约2万元资金… …不论是纸上规划,还是挑土建设,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街道致力于做好岳麓农趣谷联合支部“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在岳麓农趣谷内率先建立岳麓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
2镇
“党建+” 引领乡村振兴
近年来,十八里镇 从严从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推广”党建+”模式,不断推动 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
十八里镇把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建章立制增活力,规范农村社会治理程序,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整治,促进乡村和谐美丽、安定有序。
传承文化树新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作用,把传承民族文化融入新农村建设,以文化创建、家风家训教育、推动乡风文明进村入户、入心入脑。
实施“党建+”模式,找准乡村振兴突破点
党建+产业发展:依托市政府重点工程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项目区位优势,指导各村党组织制定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规划,实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支部+党员+群众”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组织各村党性觉悟高、办事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每人联系5户农民,在项目建设中做好入户宣传解释、问题收集、矛盾调处等工作。通过党员率先引领,带头与企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带动村民流转土地近80万亩,保障花海项目区企业用地需求。 鼓励各村成立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以优秀党员为带头人参与流转土地企业的耕种管收,在服务企业的同时,每年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5万元以上,社员年人均增加收入4000元以上。
党建+新村建设: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中心村4个,实施基础设施全部配套到位;投入亿元实施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改造和旧村改造工程;投入4000多万元,实施农村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开展公共设施维护、卫生保洁、道路养护等服务。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新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1个,实现为民办事全程化代理、一站式办理、网络化服务。
乡村振兴 经验材料篇2
武汉市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的主要经验及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抓住战略关键点。针对近年来闲置农房沉淀不活、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不热、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等问题,20XX年以来,武汉市大力实施“三乡工程”,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模式创新,促进了城乡有效对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武汉样本”。截止20XX年10月底,“三乡工程”共吸引352位能人回乡创业,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农村达145.36亿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总额达17.97亿元。其中,271个贫困村农民增收2.25亿元。近日,武汉“三乡工程”入选20XX年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本刊就武汉市“三乡工程”核心内容和推进举措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就内蒙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阅。
武汉市创新实施的“三乡工程”,其核心是通过市民下乡工程,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能人回乡工程,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企业兴乡工程,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最大特色,就是不完全依靠政府扶持,而是充分依靠社会力量,用市场机制去激活城乡要素有序流动,真正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主要推进举措:
一、创新政策,为“三乡工程”提供支撑
武汉市把“三乡工程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出台了一系列高效举措。
一是破解工作思路。依靠政府政策引力、市场机制活力、社会参与助力、农民自身动力共同推动,充分调动各方面要素资源投向农村。
二是优化政府服务。在政府服务上,武汉市整合农业、财政、建设、土地、环保等10多个市直部门和各区的力量,集成农业农村的资金和政策,形成服务合力。建立完善“政府搭台、企业(市民)唱戏、农民受益、合作共赢”的运作模式,组织开展30多场“市民下乡看房团”、能人回乡导师团等活动。运用“互联网+”搭建高效网络信息平台,让有闲置房屋的农户和下乡意愿的市民、企业无缝对接。
三是创新政策集成。武汉市将过去零星的城乡融合发展举措进行系统集成,制定出台鼓励“三乡工程”的“黄金二十条”“钻石十条”“能人回乡四张牌”“农业共享经济”等政策措施,聚焦市民、能人、企业关注的“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养老休闲”“文化创意”“民间非遗传承”等项目,为实施“三乡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乡村振兴 经验材料篇3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
1夯实党建基础,引领乡村振兴(街道) 学士街道以岳麓农趣谷田园综合体为重点,通过夯实农村党建基础,以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 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将学士城建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与岳麓农趣谷景区党组织整合为岳麓农趣谷联合支部,将岳麓农趣谷所在地的学华村第一党支部与岳麓农趣谷联合党支部结对共建,让两个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街道工委将走访调研作为乡村振兴实施的基础步骤,多次调研岳麓农趣谷、学华村,对景区及周边142户居民开展集中走访,就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基层问题反映、就业意向、创业需求等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指挥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70余名党员干部自愿报名挥柴刀、砍竹子,为共享菜园配套建设节约2万元资金… …不论是纸上规划,还是挑土建设,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街道致力于做好岳麓农趣谷联合支部“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在岳麓农趣谷内率先建立岳麓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 2镇 “党建+” 引领乡村振兴 近年来,十八里镇 从严从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推广“党建+”模式,不断推动 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 十八里镇把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建章立制增活力,规范农村社会治理程序,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整治,促进乡村和谐美丽、安定有序。 传承文化树新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作用,把传承民族文化融入新农村建设,以文化创建、家风家训教育、推动乡风文明进村入户、入心入脑。 实施“党建+”模式,找准乡村振兴突破点 党建+产业发展:依托市政府重点工程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项目区位优势,指导各村党组织制定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规划,实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支部+党员+群众”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组织各村党性觉悟高、办事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每人联系5户农民,在项目建设中做好入户宣传解释、问题收集、矛盾调处等工作。通过党员率先引领,带头与企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带动村民流转土地近80万亩,保障花海项目区企业用地需求。 鼓励各村成立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以优秀党员为带头人参与流转土地企业的耕种管收,在服务企业的同时,每年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5万元以上,社员年人均增加收入4000元以上。 党建+新村建设: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中心村4个,实施基础设施全部配套到位;投入 亿元实施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改造和旧村改造工程;投入4000多万元,实施农村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开展公共设施维护、卫生保洁、道路养护等服务。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新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1个,实现为民办事全程化代理、一站式办理、网络化服务。 党建+文化旅游:突出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宣传,树牢四个意识,全面夯实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基石。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宣传活动为主线,组织村民听党建精神,感知党建的重大意义;观党建图文,领会党建的发展概况;赏党建及乡村传统文化,启迪群众追梦情怀。 积极探索农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新路子,鼓励党员积极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亳药花海项目区内建设农家乐2处,民宿客栈3处,更好更快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落实党建责任,找准乡村振兴着重点 牢固树立“抓党建必须抓基层”的工作理念,不断建强基层组织,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 以强化党组织服务发展功能为重点,在活动场所建设、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方面加强提升,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全面实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提升工程,重点在办公设施配套、信息化建设、远程教育设施配备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升硬件建设水平。 在软件上重点围绕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等方面下功夫,把活动场所建设成“村干部之家”“党员之家”和“村民之家”。 积极建立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服务,不断提高党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 全力做实民生工程,重点围绕解决群众上学、就业、就医等方面问题,让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 3县委 创建党建示范区 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工程 乡村振兴,党建先行。利津县强化党建统领,启动党建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措施,推进示范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实施乡村振兴积累经验、探索路径。 规划先行树精品。谋定而后动。利津县把制定党建示范区规划作为“第一道工序”,研究出台“十个一”创建标准,明确了创建目标,细化了标准规范。编制完成《利津县党建示范区规划方案》,共确定创建9个党建示范区,覆盖84个行政村,累计总投资 万元,创建党建品牌44个,改造提升党群活动阵地52个,发展“党建+文化”项目139个、“党建+产业”项目31个、“党建+生态”项目27个、“党建+服务”项目19个。以规划的高标准、高质量看创建的预期成效,提升了党建示范区整体品味和颜值。 党建引领抓根本。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制。一方面,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以党建示范区“联村党组织”为统领,村党支部为支撑,产业链等特色党支部为拓展,推动党组织架构由地域型向功能型转变,以党建引领区域生产要素融合发展。另一方面,细化党员服务管理。打破单个村党员教育管理各自为阵的格局,建立区域化的统一党员共管机制,全面推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和网格化服务,充分发挥区域内联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 从严把控重实效。规划是“路线图”,更是“时间表”“铁规矩”。利津县坚持项目化推进,制定《党建示范区重点项目任务分解表》,将党建示范区分解成一个个具体项目,明确任务分工、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以项目的完成实现整体的推进。采取“周通报、月调度、季观摩、年度总结”的方式,对创建进展情况进行整体把控,确保创建成效。把党建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2018年度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作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下实功夫把党建示范区率先建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实践样板。
乡村振兴 经验材料篇4
[经验交流]某县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近年来,XX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走出了一条“发动群众,党员带头,严整快改”的乡风文明培育新路。
以红白理事会为主阵地,让老百姓动起来。发挥红白理事会引领作用。20XX年初,XX县召开常委会专题部署移风易俗工作,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和活动安排,全县491村(社区)普遍成立红白理事会,设会长1名,理事若干名,建立红白理事包村民小组制度,及时掌握村民的红白喜事信息,将工作落到实处。村(社区)红白理事会明确规定,酒席不超过20桌,礼金不超过300元,不提倡发盒烟和回礼。菜金标准每桌不超过300元,瓶酒不超过50元,香烟每盒不超过10元,不用高档车,严禁大吃大喝和铺张浪费。提倡少燃放烟花爆竹,不扰民、不阻碍交通、不污染环境。建立红白喜事申报制度,凡村(社区)发生红白喜事后,事主要及时报告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包组理事,包组理事报告理事会后,理事会依照理事制度作出安排。发挥宣传功效作用。印制了200万份宣传册和5000个工作纪实登记本,要求一村一纪实,做到逢会必讲,逢人就说,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目的。在电视台开设专栏、新媒体设立专版,利用村村响工程大力宣传移风易俗工作,让婚丧嫁娶中的好做法好行为得到弘扬,不良风气得到曝光,让移风易俗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行动自觉。大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大力开展晒村规民约活动,播放移风易俗动漫解读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改变观念,把“大道理”寓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感悟中,为树立良好的民风乡风夯实基础。如XX县移风易俗动漫片利用等媒介进行推广宣传,增加了的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知晓度。发挥督查推动作用。县委督查室、县文明办等单位成立联合督查组,坚持月督查、季通报、半年讲评、年度考评的考核方式,强化对酒席桌数、菜金标准、礼金、烟花爆竹燃放、环境卫生等工作进行督查,要求严格按章程办事,杜绝铺张浪费事件发生,倡树文明新风。并对移风易俗效果较好的井头镇井头社区、演陂镇将军头村、岘山镇岘山村等30个村进行通报表彰,对工作不力的3个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以党员干部为推动者,让民风乡风好起来。乡镇发倡议。全县各乡镇(园区)在召开年度党代会、人大例会期间,树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的理念,向“两会”代表和广大群众发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决定,助推乡风民风转变。多名老人挑战世俗陋习,坦然面对人生,签订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卡,主动表示愿将自己的遗体和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事业。党员干部先带头。签订文明操办喜庆事宜承诺书,带头节俭办理婚丧嫁娶事宜、带头破除封建旧俗、带头尊老爱幼、带头维护环境卫生和遵守公共秩序,带头文明祭奠等,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同时要求自己的家人,对婚丧喜庆活动的邀约,做到非亲不参加,做好表率。以西渡镇梅花村为例,近两年来,村里少办了红白喜事110余起,节约红白喜事费用300多万元,大大减轻村干部群众的人情费用。新乡贤树正气。鼓励新时代新乡贤带头坚持原则,树立正气。对那些巧立名目收礼敛财、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俗,对低俗表演、涉黄涉暴等腐朽文化,对买卖婚姻、遗弃老人等恶劣行径,对邪教迷信、赌博贩毒等不法行为,旗帜鲜明地坚决抵制,弘扬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让民风乡风好起来。
以“六大整治行动”为主推手,让人情负担减下来。全县移风易俗工作是以“一约四会”(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为重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行动、婚丧礼俗整治行动、开展建房节俭用地和殡葬改革民生行动、开展文化礼堂教化行动、乡风评议推动行动和文明乡村创建六大整治行动,切实把老百姓人情负担减下来。注重减轻经济负担。在农村,一场丧事的花费最低要3万余元,婚嫁喜事更是高达平均5万元以上,彩礼陪送、大摆宴席、雇“八仙”“和尚”、请民乐队、西乐队等不良习俗的花费约占总支出的60%以上,部分生活较困难的群众甚至借债办红白事,导致“娶不起媳妇、死不起老人”。同时,增加创收途径来增加农民收入。如西渡镇梅花村就把秸秆不焚烧,卖到板材厂的价格达到每吨600多元,除去收割、打包、运输等成本,每吨可获利100多元。秸秆变废为宝,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保护了环境。注重减轻精神负担。在部分农村,仍然存在封建迷信、低俗演艺、铺张浪费、治丧时间过长等不良红白事习惯,坚持富口袋向富脑袋转变,从加强村民自治入手,与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着力改变群众盲目攀比等扭曲心理,丰富老百姓精神生活。下阶段,将进一步加大送戏下乡的力度,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注重减轻社会负担。近两年来,XX县农村简办少办红白喜事12000余起,节约红白喜事费用逾5亿元。狠刹了红白事攀比之风,真正减轻了群众负担。目前,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新风尚在全县农村初成气候。
乡村振兴 经验材料篇5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he Five Revitalizations”,the System Innovation,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The Overview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Topic BBS
作者:廖彩荣[1];翁贞林[1];郭如良[1];黄季焜[1,2];陈美球[1];尹琴[1]
作者机构:[1]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45;[2]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页码:622-628页
年卷期:2018年 第5期
主题词: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制度创新;国际经验
摘要:为进一步加深对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的理解,科学探索符合地方乡村振兴发展路径,首届江西智库峰会“乡村振兴专题论坛”邀请5位国内“三农”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制度创新以及国际经验借鉴等方面作了主旨演讲.专家的主要观点有:(1)关于产业振兴.实现产业兴旺,以现代发展理念来引领,要以市场导向来推进.加快产业振兴,需推进“三大”制度改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绿水青山”经济和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关于人才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础、是根本,要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第一要素.乡村人才振兴,需以人才建设为主线,以实用新型为目标,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创新创业为手段,全面加强乡村人才建;(3)关于生态振兴.生态振兴,要打造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建设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让农村更像农村.要充分发挥生态振兴的支撑作用,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综合优势和发展新势能;(4)关于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促进乡村振兴.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培育包括农业生产性外包服务主体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强省,需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转向服务规模经营转变,强化政策性导向和组织化导向;(5)关于国际经验.不同国家乡村发展虽各有特色,但呈现一些共性和规律.中国的乡村振兴,既要走中国特色道路,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也要借鉴国际农村发展的共性和规律,助力自我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经验材料篇6
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5篇
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5篇
【篇一】
“今天县妇联请来了家政老师给我们妇女们上课,学到了母婴护理、妇女健康保养知识,让我们收获很大。”8月19日,2019年xx县第五期巾帼家政服务免费培训班在该县xx镇开班,当地50多名妇女乐滋滋地参加了培训。
xx县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最大限度激发和调动妇女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贡献新的巾帼力量。
该县坚持把促进妇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教育培训、项目扶持、宣传引领、创建基地,提升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和能力,带动更多妇女创业就业。该县妇联联合人社局、扶贫办、总工会等单位举办了以“促进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4场,为831名女性解决了就业问题;联合有关部门启动“巾帼家政服务培训”“育婴员技能培训”等培训计划,不断扩大妇女就业面,提升妇女就业率。该县通过支持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手工编织、电子商务等妇女发展项目,帮助更多妇女实现了创业梦想。位于鹅公岭侗族苗族乡的xx震宇工贸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吸纳留守妇女112人,成功帮助留守贫困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xx镇妇女于月连创办了xx合丽眼镜有限公司,目前已解决了17名妇女就业问题。
该县健全健康扶贫关爱机制,实施农村适龄妇女和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今年上半年,该县为3320名35至64岁农村妇女和城镇低保妇女进行了“两癌”免费检查,为2018年38名获救助人员每人发放了“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中央彩票专项基金10000元。同时,积极加强健康教育,推广“湘女关爱保”健康保险,降低妇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目前,全县参保人数4088人,为19位受保妇女理赔6.78万元。
相关热词搜索: 振兴 乡村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