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告,在已发布的党、人大、政府、司法、军队机关的公文处理规范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报告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报告6篇
第1篇: 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报告
关于着力解决非贫困村、非贫困户与贫困村、贫困户收入差距倒挂问题的整改报告
按照省和市县安排部署,围绕着力解决非贫困村、非贫困户与贫困村、贫困户收入差距倒挂问题,我县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项部署和研究,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全面提升非贫困村扶贫脱贫工作水平,保障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稳定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1、成立了工作专班,制定了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收入调查。
2、已完成全县385个非贫困村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共纳入贫困户2666户,4530人。帮扶、退出等工作标准和程序按照贫困村标准执行。非贫困村的所有贫困户均已安排帮扶责任人进行帮扶,每月访贫日开展入户走访,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对贫困程度较深的非贫困村由乡镇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包联帮扶。
3、进一步加大产业就业扶持力度。对所有非贫困村的贫困户落实了产业项目全覆盖,安排光伏517户、绿化2138户和订单种养殖375户,项目对接贫困户,促进增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进行培训223人,加强输转就业,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安排了公益性岗位489人,激发了内生动力,使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在一起。
4、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精准防贫机制的实施方案》,
明确防贫对象范围,加强监测管理,分类制定精准防贫办法,有针对性进行扶持和救助,强化对脱贫户、非贫困户特别是非建档立卡低保人员、特困供养人员开展精准防贫工作。为非贫低保人员实施了防贫险人,坚决防止出现边脱贫边返贫、边增贫现象。
五、加大财政投入,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程序,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我县所有非贫困村均已实现通动力电,实现安全饮水,有标准化卫生室,并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确保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实现。
下步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加大减贫力度。到2019年底,力争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二、完善后续帮扶。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统领,建立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效,对已脱贫村、户工作力量、资金投入“两不减”,政策措施、帮扶机制“两不变”,确保脱贫质量长效稳固,坚决防止返贫现象;未脱贫村、户加强政策保障,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
第2篇: 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报告
农业产业扶贫“夏季整改”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省脱贫攻坚“夏季整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对标国家考核评估、全省考核评估、督察、审计以及农业产业扶贫“春季攻势”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帐,制定整改措施,狠抓整改落实,扎实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为圆满完成全市2018年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坚强支撑。
二、整改内容
(一)农业产业覆盖率不高。根据各地发展产业的程度,对发展产业普及率、适用性和长效机制等问题进行整改,突出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与资源条件相匹配的产业,贫困户参与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不强。对贫困户与产业发展组织的有机联动、产业贷对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激励机制、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进行整改,规范产业扶贫运行机制管理,加快引进和培育产业带动的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先进利益联结模式,增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脱贫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技术指导力量不强。对产业发展项目引导、帮扶干部技术指导和业务素质,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各种、养业思路不宽等问题进行整改,建立健全贫困户产业发展“一对一”技术帮扶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保障机制,增强产业发展技能。
(四)产品销售不畅。对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农产品的流通等进行整改,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要亮出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使产品能销售到全国各地,形成“产、经、销”一条龙的销售格局。
三、整改措施
(一)增大产业到户覆盖面。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长短结合、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的原则,依托本地自然优势和发展条件,大力发展快速见效的短平快的产业,挖掘潜力摸索出最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实现“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继续巩固发展烟叶、蚕桑、油茶、蔬菜和毛竹产业。2018年种植绿色(有机)生态水稻1万亩、设施蔬菜1000亩、稻田养鱼1万亩,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白莲6000亩和小黄牛1万头以上的产业,让它们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要不等不靠,着重支持未实施任何产业扶贫项目的贫困户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要克服畏难情绪,倾斜支持有劳力、有意愿的贫困户实施自种自养项目,提高自种自养贫困户比例。要着力实施打基础、管长远的项目,逐年予以支持,以项目的长效性促进脱贫产业发展的持续性。积极依托我县农业结构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耕地流转,支持和引导各地联动发展一批见效快、增收好、可持续的扶贫特色产业。(责任单位:办公室、农技站、经作站、畜牧局、水产站、高标准农田建设办公室;整改期限:脱贫攻坚期)
(二)加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联动力。采取贫困户以土地、山林、务工和金融政策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获得收入,加快培育壮大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支持经营主体吸纳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采取发放产业贷和贫困户务工补贴等优惠政策激励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双向联动机制,推进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新模式,确保每个产业扶贫对象都有一个经营主体。支持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吸纳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责任单位部门:经管站;整改期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三)增强开展技术指导力度。要发挥县、乡农技部门的主体作用,深入开展扶贫产业技术指导与服务,实行贫困村产业发展技术包干服务,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一对一”技术帮扶机制,确保每个发展产业的贫困村有一名专家或技术人员开展全过程技术跟踪指导服务。加大公开招聘农技人员及定向招生力度和在职人员的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对全县农业帮扶干部、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围绕优质水稻、烟叶、大棚蔬菜、蚕桑、中药材、白莲、特种养殖和小黄牛等开展产业精准扶贫技能培训,拓宽他们的技术能力和帮扶思路。确有必要时,外聘一批技术人员服务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责任单位部门:农技站、经作站、水产站、科教股、信息站;整改期限:脱贫攻坚期、每年不定期组织)
(四)拓展农产品流动渠道。发展壮大全县农业产业,每个贫困村都要有一个以上支柱产业,构建上档次上规模的“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全方位打造自己的产业品牌,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减少流动环节,形成统一加工、统一销售,重点打好花猪、竹笋、油茶、蔬菜、绿色(有机)水稻品牌。从源头上抓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全程可监管、可追溯体系,做好“三品一标”。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益农信息社等,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流动格局。(责任单位:信息站;整改期限:脱贫攻坚期)
四、整改步骤
(一)自查整改阶段。4月20日——6月15日,各乡镇农技服务综合站要认真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各个环节工作,精准对接,实际制定本地整改方案,局有关部门细化整改措施,全面完成自查整改。5月11日前,农业局报送本地整改工作方案;6月15日前,报送整改落实工作总结。
(二)督导检查阶段。6月1日——6月15日,积极配合市派脱贫攻坚督察组对局各有关部门整改情况进行的督导检查。
(三)巩固成果阶段。6月15日——6月30日,根据督导检查反馈情况,对整改不落实的问题进行“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
(四)总结提升阶段。6月20日——7月30日,根据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脱贫攻坚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督查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做好农业产业扶贫方面配合工作。
五、整改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局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农业产业扶贫“夏季整改”行动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落实,加强情况调度和总结,及时按要求向县、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送有关情况。局各部门要明确相应组织机构,扎实推进本地区农业产业扶贫“夏季整改”各项工作,并按时报送整改落实成效。
(二)狠抓整改落实。建立健局有牵头统筹、部门有归口任务、抓具体落实的合力推进机制,局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细化整改措施,切实抓好本行业涉及问题的整改工作。
(三)突出长效管理。局各部门要以制定整改措施、抓好整改落实为契机,健全农业产业带动增收脱贫的长效机制,把解决当前问题与长远问题、显性问题与隐形问题、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治标问题与治本问题相结合,统筹处理好“后三年”和“三年后”的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以新时代农产业扶贫的新气象新作为新成就,全力支撑我市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第3篇: 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报告
农业产业扶贫“夏季整改”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省脱贫攻坚“夏季整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对标国家考核评估、全省考核评估、督察、审计以及农业产业扶贫“春季攻势”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帐,制定整改措施,狠抓整改落实,扎实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为圆满完成全市2018年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坚强支撑。
二、整改内容
(一)农业产业覆盖率不高。根据各地发展产业的程度,对发展产业普及率、适用性和长效机制等问题进行整改,突出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与资源条件相匹配的产业,贫困户参与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不强。对贫困户与产业发展组织的有机联动、产业贷对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激励机制、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进行整改,规范产业扶贫运行机制管理,加快引进和培育产业带动的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先进利益联结模式,增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脱贫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技术指导力量不强。对产业发展项目引导、帮扶干部技术指导和业务素质,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各种、养业思路不宽等问题进行整改,建立健全贫困户产业发展“一对一”技术帮扶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保障机制,增强产业发展技能。
(四)产品销售不畅。对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农产品的流通等进行整改,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要亮出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使产品能销售到全国各地,形成“产、经、销”一条龙的销售格局。
三、整改措施
(一)增大产业到户覆盖面。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长短结合、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的原则,依托本地自然优势和发展条件,大力发展快速见效的短平快的产业,挖掘潜力摸索出最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实现“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继续巩固发展烟叶、蚕桑、油茶、蔬菜和毛竹产业。2018年种植绿色(有机)生态水稻1万亩、设施蔬菜1000亩、稻田养鱼1万亩,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白莲6000亩和小黄牛1万头以上的产业,让它们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要不等不靠,着重支持未实施任何产业扶贫项目的贫困户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要克服畏难情绪,倾斜支持有劳力、有意愿的贫困户实施自种自养项目,提高自种自养贫困户比例。要着力实施打基础、管长远的项目,逐年予以支持,以项目的长效性促进脱贫产业发展的持续性。积极依托我县农业结构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耕地流转,支持和引导各地联动发展一批见效快、增收好、可持续的扶贫特色产业。(责任单位:办公室、农技站、经作站、畜牧局、水产站、高标准农田建设办公室;整改期限:脱贫攻坚期)
(二)加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联动力。采取贫困户以土地、山林、务工和金融政策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获得收入,加快培育壮大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支持经营主体吸纳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采取发放产业贷和贫困户务工补贴等优惠政策激励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双向联动机制,推进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新模式,确保每个产业扶贫对象都有一个经营主体。支持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吸纳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责任单位部门:经管站;整改期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三)增强开展技术指导力度。要发挥县、乡农技部门的主体作用,深入开展扶贫产业技术指导与服务,实行贫困村产业发展技术包干服务,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一对一”技术帮扶机制,确保每个发展产业的贫困村有一名专家或技术人员开展全过程技术跟踪指导服务。加大公开招聘农技人员及定向招生力度和在职人员的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对全县农业帮扶干部、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围绕优质水稻、烟叶、大棚蔬菜、蚕桑、中药材、白莲、特种养殖和小黄牛等开展产业精准扶贫技能培训,拓宽他们的技术能力和帮扶思路。确有必要时,外聘一批技术人员服务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责任单位部门:农技站、经作站、水产站、科教股、信息站;整改期限:脱贫攻坚期、每年不定期组织)
(四)拓展农产品流动渠道。发展壮大全县农业产业,每个贫困村都要有一个以上支柱产业,构建上档次上规模的“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全方位打造自己的产业品牌,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减少流动环节,形成统一加工、统一销售,重点打好花猪、竹笋、油茶、蔬菜、绿色(有机)水稻品牌。从源头上抓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全程可监管、可追溯体系,做好“三品一标”。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益农信息社等,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流动格局。(责任单位:信息站;整改期限:脱贫攻坚期)
第4篇: 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报告
关于产业扶贫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方案
为全面落实产业扶贫重中之重工作要求,切实做好“产业扶贫突出短板”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产业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力争产业扶贫项目到村到户全覆盖,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今年以来,我市产业扶贫力度加大,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必须看到产业扶贫亮点不多,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到户项目及措施中,产业发展类项目所占比重偏低,截至5月底,全市54099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到户覆盖率58.8%,其中乡村旅游扶贫和电商扶贫所占比重非常低。总体上,产业扶贫项目安排少,产业发展滞后,与产业扶贫全覆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全覆盖要求的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点,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举措,在实施其他脱贫路径时,忽略了产业扶贫。没利用好贫困户的资源资产资金,以及对“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贯彻落实不到位。
(二)对产业扶贫重视不够。三县产业扶贫到户项目共计33736个,共投资40654.1万元,其中财政资金仅8841.6万元,仅占总投资额的21.7%。主要原因是认为产业扶贫见效慢、难度大,在工作推动、政策支持、资金安排等方面用力不够,对资金统筹整合力度不大、用于扶贫的财政资金有限。
(三)没有利用好主体的带动作用。2017年,全市有102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3386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6.2%,贫困户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的比例偏低。主要原因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较少,激励政策落实不到位,促进对接工作欠缺;主体带动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没有选好带动模式、没有建好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效果较差。
二、整改目标任务
要认真落实全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精准、补短板、抓落实、促攻坚”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全市750个有扶贫任务的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指导和经营主体带动全覆盖。大力实施产业脱贫工程,深入推进特色种养业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商贸流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力争产业项目、支持资金、主体带动、干部帮扶等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力争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至少发展一项产业或者参与发展一项产业,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稳定、持续、有力的基础支撑。
第5篇: 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报告
关于产业扶贫方面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方案
为切实做好“产业扶贫是突出薄弱环节”问题整改工作,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到村到户,制定本整改落实方案。
一、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在到户项目及措施中,产业发展类项目所占比重偏低,其中带动作用突出的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所占比重很低;到村项目中,产业发展类项目所占比重也不高,总体上,产业扶贫项目安排少,贫困村产业发展滞后。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认识到产业扶贫是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一些县没有认识到产业扶贫是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基础性、根本性、长效性的举措,在实施其他脱贫路径时,忽略了产业扶贫。
(二)对产业扶贫工作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县认为产业扶贫难度大、见效慢,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在工作推动、政策支持、资金安排等方面用力不够。
(三)没有利用好主体的带动作用。一些县没有出台鼓励、引导、支持主体带动贫困户的政策,主体带动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一些县虽然对带动主体投入较多,但是没有选好带动模式、没有建好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效果较差。
二、整改目标任务
大力实施产业脱贫工程,深入推进特色种养业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商贸流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力争产业项目、支持资金、主体带动、干部帮扶等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力争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至少发展一项产业或者参与发展一项产业,为村出列、人脱贫提供稳定、持续、有力的基础支撑。
三、主要整改措施
(一)精准选择脱贫产业。精准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资源、劳力、技能等产业发展条件,逐村逐户指导选择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持续性的产业。支持有条件、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商贸流通、农产品加工、手工业等产业。对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三无”贫困户,以及无集体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村,支持安排光伏扶贫工程项目,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能稳定增收的产业。实施资产收益扶贫,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试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土地、山场、水面、设施、设备、帮扶资金等入股、托管的方式,或者以务工、就业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县(市、区)扶贫办要逐村逐户把贫困村、贫困户确定发展或参与发展的产业及时录入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为精准落实支持政策、项目资金、指导服务等提供依据。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落实产业扶贫相关政策。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于有发展意愿、贷款意愿、还款能力或还款措施的贫困户,金融机构应给予贷款。大力推广户贷企用、分贷统还等模式,帮助贫困户通过土地、山场等资源和资金参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其他经营主体,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收益。鼓励和支持贷款贫困户购买贷款人意外伤害保险、保证保险等保险,分散贷款风险。对购买扶贫小额贷款保险的贫困户,县(市、区)财政可适当安排保费补贴。支持贫困户在发展种养业时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贫困户承担的保费可从扶贫资金中支出。贫困地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的用地按照设施农业用地管理。
(三)增加项目资金投入。各级各部门要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力度,项目资金要早安排、早下达、早实施。到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财政涉农资金要加大对产业扶贫投入力度,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全部用于产业扶贫。鼓励社会资本通过众筹、慈善等方式参与产业扶贫。充分利用各类产业扶贫资金,全面实施到村到户的特色种养、光伏扶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商贸流通、农产品加工、手工业等生产经营项目,以及入股分红、托管服务、就地务工等其他项目,力争脱贫攻坚期内,做到每个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
(四)加强产业发展服务。省有关部门要在产业规划、产业选择、招商引企、品牌培育、市场开拓、技术支撑、政策设计等方面加强对贫困县的指导。贫困县要针对产业发展需求,每年对贫困户轮训一遍,注重培训的实效性,不断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和宣传推广,组织多种形式的推介活动,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对接各类电子商务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强化信息服务,让贫困户及时掌握扶持政策、产品需求、市场预测、灾害预报、技术要点等信息,帮助贫困户规避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全面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选准派强帮扶联系人,提高产业发展指导能力,帮助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切实履行帮扶责任。
(五)创新主体带动机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其他经营主体,支持有意愿、有实力的主体参与产业扶贫,积极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大力推行各类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经营大户带动和群众自身调整优化种养结构的“三带一自”模式,推进贫困村、贫困户与市场主体对接,力争每个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贫困村、贫困户都有主体带动。及时总结归纳典型案例和优秀做法进行推广,加强产业扶贫现场观摩,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不断放大产业扶贫效应。
(六)强化督查调度考核。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基础性、根本性、长效性的作用,把产业扶贫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以《安徽省脱贫攻坚期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为引领,认真整改落实,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县级政府承担产业扶贫突出问题整改落实主体责任,要成立由县级领导牵头的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产业项目、支持政策、工作措施等。各级扶贫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到村、到户扶贫信息调度系统,供各地、各部门查询、筛选、汇总、分析,彻底避免信息重复报送、数据矛盾等问题,减轻基层信息报送负担;同时,开放部分数据查询,接受社会监督。省有关部门要对贫困县产业扶贫覆盖面、项目数量、资金数额等情况实行“月点评、季通报”,对突出问题指导督促整改。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要把产业扶贫有关情况纳入重要内容,作为对市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的内容之一。
第6篇: 产业扶贫问题整改报告
健康扶贫工作突出问题整改报告
**区清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健康扶贫工作突出问题整改报告
一、相关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一)
、针对“脱贫户”存在因病返贫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是全面开展因病返贫人口核查。我中心通过与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核对,与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和入户调查等多中方式,核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家庭地址、姓名、身份证号等12项基本信息和疾病诊断名称、确诊日期、确诊机构、医疗总费用及诊疗结果等11项疾病信息,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二是聚焦患病人群,开展分类救治。对辖区内容农村贫困人口中患病人数、患病病种及救治情况按病种、病情细化分类,录入《全国健康扶贫管理系统》。组织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分类分批开展救治。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按照“三定两加强”(确定定点医院、确定诊疗方案、确定单病种付费标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责任落实)的要求,分病种、分批次对患有大病的贫困人口进行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中心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农村贫困家庭慢性病患者依据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提供公共卫生、健康咨询和中医干预等服务。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对医疗费用负担重、患有重病的“因病返贫”贫困人口,通过倾斜医保政策、民政求助等措施,实行兜底保障,有效防止因病返贫问题发生。
三是提高医改惠民力度,减轻勤快家庭经济负担。让脱贫家庭切实感受到在社会上有地位,生活上有改善,医疗上有保障,经济上得实惠,解决困难群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让脱贫人口因病返贫。
(二)
、针对推进健康扶贫的措施力度欠缺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是抓问题导向,细化工作措施。为确保健康扶贫工作取得实效,我中心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落实到相关科室。组织各医护人员开专题会议,要求各小组对照因病致贫和因病饭贫家庭名单再次进行核实,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总要求,对各村因病致贫人员分类建立台账。针对不同的病种,采取了不同的救治措施。二是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针对群众对健康扶贫知晓率低,甚至一部分职工对健康扶贫政策不熟悉这一现状,中心印制健康扶贫政策解读、家庭医师签约服务流程等宣传材料等下发到每一个贫困户家庭、驻村干部手中,在中心醒目位置制作宣传横幅,让人民群众清楚健康扶贫政策。三是简化就医流程,提高就医效率。在中心开通绿色通道,建立专门服务窗口,为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提供政策咨询和手续办理等服务。在中心设立“一站式”医保经办窗口,基本实现基本医保、大病报销、医疗救助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最大限度方便购买医保的贫困人员就医。四是实施公共卫生服务,提高贫困人员的健康水平。中心为贫困户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对扶贫对象家庭成员每年免费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健康体检覆盖率达100%,将扶贫家庭纳入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管理,100%签约服务;对确定的贫困家庭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达到100%。20XX年以来共向辖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免费提供了13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贫困人员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贫困家庭0-6岁儿童、孕产妇提供了健康管理,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了健康管理和健康体检,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和重型精神病患者提供了健康管理和随访服务。
(三)
、针对帮扶措施欠精准脱离实际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是组织帮扶责任人对贫困胡的致贫原因再进行深入分析,找准根源,逐户制定脱贫计划,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三种以上帮扶措施。二是建立扶贫工作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帮扶人员学习扶贫政策,并熟练掌握,帮助贫困户把这些政策落到实处。
(四)
、针对帮扶工作不扎实形式单一的整改情况
一是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脱贫攻坚工作氛围。我中心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扶贫攻坚工作有关政策,树立脱贫攻坚意识,精准制定帮扶对象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精准扶贫考核指标跟我。二是全面把握、动态跟踪扶贫对象情况,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切实盯紧短板,坚持问题导向扶真贫,坚决杜绝搞虚假扶贫、搞形式主义、搞形象工程。三是严格要求帮扶责任人,至少每个月走访一次帮扶对象,详细了解掌握贫困户的脱贫要求,及时帮助帮扶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在《扶贫手册》上如实登记。
二、存在问题
一是村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紧缺,村医老龄化,三级卫生网的网底不牢,力量薄弱,开展家庭签约服务较为困难。二是中心人员编制、住院床位较紧张。特别在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健康干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基本医疗等服务方面影响较大。三是贫困人群的生活条查,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知识文化水平低,劳动力缺乏,缺乏发展能力和发展门路,帮扶难度大。
20XX年6月10日
相关热词搜索: 扶贫 整改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