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疫情防控 >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集合6篇

时间:2022-01-16 11:21:55 来源:网友投稿

老年肺炎常缺乏明显呼吸系症状,症状多不典型,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漏诊、错诊。首发症状为呼吸急促及呼吸困难,或有意识障碍、嗜睡、脱水、食欲减退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6篇

第一篇: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

一、新型冠状的流行病学特点?新型冠状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什么?

流行病学史: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市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3.有聚集性发病或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新型冠状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新株。目前还未表现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过度恐慌,应注重预防工作。

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是动物。此次中国武汉的2019-nCoV被证实可能存在有限的人传人。

传播途径:飞沫、接触、空气。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目前病例资料显示此次疫情以成年人为主。

二、新型冠状临床表现: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三、此次疫情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胸部影像学: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治疗方法:目前对于由新型冠状引起的疾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也无疫苗可预防。主要是对症与支持治疗。

四、如何鉴别诊断?

主要与流感、副流感、腺、呼吸道合胞、鼻、人偏肺、SARS冠状等其他已知性肺炎鉴别,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及细菌性肺炎等鉴别。此外,还要与非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五、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疑似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按照要求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相关部门的随访,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在其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等。

六、个人如何有效预防新型冠状?

1.加强个人防护。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病人,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外科口罩。

(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探访医院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3)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4)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避免接触野生禽畜。

(1)避免接触禽畜、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购买活禽和野生动物。

(2)避免前往动物农场和屠宰场、活禽动物交易市场或摊位、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场所。必须前往时要做好防护,尤其是职业暴露人群。

(3)避免食用野生动物。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处理生鲜制品时,器具要生熟分开并及时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3.杜绝带病上班、聚会。

如有发烧、咳嗽等呼吸道的症状,居家休息,减少外出和旅行,天气良好时居室多通风,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请佩戴口罩。要避免带病上班、上课及聚会。

4.及时就医。

从武汉等地外出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戴上外科口罩就诊,同时告知医生与类似病人或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

十、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如何防护?

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医院发生。

坚持防治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指导,及时救治。把握防治关键: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建立防控信心:新型冠状肺炎可防、可控、可治。

十一、新型冠状观察病例(疑似病例)

有下列3项临床表现并具有任何1项流行病学史: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武汉市相关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临床表现:发热、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进行性加重。

十二、新型冠状确诊病例、危重症病例

确诊病例:在观察病例的基础上,采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行全基因组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高度同源。(目前)

危重症病例:符合下列任一条。呼吸衰竭。脓症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十三、新型冠状病例报告

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观察病例后,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和辖区疾控中心,由医疗机构在2小时内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并采集标本进行常见呼吸道病原检测。

无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送辖区疾控中心检测。检测后,如不能排除,应组织区县级专家会诊;仍不能排除者由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直报,病种选择“不明原因肺炎”。后续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订正。

十四、新型冠状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1月20日发布公告(2020年第1号),将新型冠状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依法采取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预防控制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传播。

2020年1月23日为有效防范疫情在企业发生、扩散,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根据XX文件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机制

(一)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包括领导体系、责任分工、排查制度、日常管控、后勤保障、信息报告等内容。企业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成立工作专班,负责企业疫情防控工作。

(二)健全信息报告和联络员制度。要建立与所在街道、卫生健康等部门的信息通报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建立疫情信息报告制度,明确流程和责任人。

二、严密排查

(三)加强返岗人员健康管理。做好员工健康状况排查登记,确认员工健康后方可返岗。

(四)建立台账。实行返岗职工健康状况“一人一档”管理,全面掌握职工返岗前14天内的行动轨迹(地点具体到门牌号,时间具体到某日某时)、身体状况是否良好、是否与发热患者有过密切接触、是否接触过野生动物、返程交通工具及行程等情况。与返岗职工签订诚信承诺书。

(五)设置临时隔离点。依托医务室或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医疗保障,在企业医务室、集体宿舍等区域按照要求设置临时隔离室。不具备设置隔离场所条件的企业,根据市、区和园区统一安排,确定具体的隔离观察地点,并按要求向所在园区和街道报备。

三、做好防控

(六)加强进出人员登记管理。每日开展两次体温检测,多渠道及时了解员工健康状况。在楼宇、园区大门及集体宿舍区等地建立体温检测点,加强门卫管理,落实24小时人员值守,对进出人员、车辆实行严格检查,做好信息登记,一旦发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要求其暂停上岗,并及时就医。

(七)保持通风换气。工作场所每天至少两次保持30分钟开窗通风。要关闭中央空调,确有需要的,按相关规定采取进风消毒过滤;对有回风的集中式空调系统,要在回风口设置低阻中效空气过滤器,并加强新风口空气过滤器的清洁和更换。

(八)做好清洁消毒。复工复产前,对所有场所进行一次消毒,之后定期开展消毒。安排专人对办公区域、会议场所、生活设施及其他人员活动场所和相关物品定时消毒,对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重点区域每天早晚各消毒一次。通勤车使用后要立即消毒、更换椅垫套。

第二篇: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

一、新型冠状的流行病学特点?新型冠状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什么?

流行病学史: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市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3.有聚集性发病或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新型冠状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新株。目前还未表现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过度恐慌,应注重预防工作。

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是动物。此次中国武汉的2019-nCoV被证实可能存在有限的人传人。

传播途径:飞沫、接触、空气。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目前病例资料显示此次疫情以成年人为主。

二、新型冠状临床表现: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三、此次疫情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胸部影像学: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治疗方法:目前对于由新型冠状引起的疾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也无疫苗可预防。主要是对症与支持治疗。

四、如何鉴别诊断?

主要与流感、副流感、腺、呼吸道合胞、鼻、人偏肺、SARS冠状等其他已知性肺炎鉴别,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及细菌性肺炎等鉴别。此外,还要与非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五、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疑似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按照要求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相关部门的随访,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在其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等。

六、个人如何有效预防新型冠状?

1.加强个人防护。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病人,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外科口罩。

(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探访医院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3)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4)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避免接触野生禽畜。

(1)避免接触禽畜、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购买活禽和野生动物。

(2)避免前往动物农场和屠宰场、活禽动物交易市场或摊位、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场所。必须前往时要做好防护,尤其是职业暴露人群。

(3)避免食用野生动物。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处理生鲜制品时,器具要生熟分开并及时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3.杜绝带病上班、聚会。

如有发烧、咳嗽等呼吸道的症状,居家休息,减少外出和旅行,天气良好时居室多通风,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请佩戴口罩。要避免带病上班、上课及聚会。

4.及时就医。

从武汉等地外出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戴上外科口罩就诊,同时告知医生与类似病人或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

十、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如何防护?

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医院发生。

坚持防治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指导,及时救治。把握防治关键: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建立防控信心:新型冠状肺炎可防、可控、可治。

十一、新型冠状观察病例(疑似病例)

有下列3项临床表现并具有任何1项流行病学史: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武汉市相关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临床表现:发热、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进行性加重。

十二、新型冠状确诊病例、危重症病例

确诊病例:在观察病例的基础上,采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行全基因组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高度同源。(目前)

危重症病例:符合下列任一条。呼吸衰竭。脓症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十三、新型冠状病例报告

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观察病例后,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和辖区疾控中心,由医疗机构在2小时内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并采集标本进行常见呼吸道病原检测。

无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送辖区疾控中心检测。检测后,如不能排除,应组织区县级专家会诊;仍不能排除者由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直报,病种选择“不明原因肺炎”。后续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订正。

十四、新型冠状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1月20日发布公告(2020年第1号),将新型冠状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依法采取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预防控制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传播。

2020年1月23日

第三篇: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

一、新型冠状的流行病学特点?新型冠状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什么?

流行病学史: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市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3.有聚集性发病或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新型冠状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新株。目前还未表现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过度恐慌,应注重预防工作。

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是动物。此次中国武汉的2019-nCoV被证实可能存在有限的人传人。

传播途径:飞沫、接触、空气。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目前病例资料显示此次疫情以成年人为主。

二、新型冠状临床表现: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三、此次疫情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胸部影像学: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治疗方法:目前对于由新型冠状引起的疾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也无疫苗可预防。主要是对症与支持治疗。

四、如何鉴别诊断?

主要与流感、副流感、腺、呼吸道合胞、鼻、人偏肺、SARS冠状等其他已知性肺炎鉴别,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及细菌性肺炎等鉴别。此外,还要与非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五、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疑似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按照要求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相关部门的随访,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在其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等。

六、个人如何有效预防新型冠状?

1.加强个人防护。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病人,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外科口罩。

(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探访医院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3)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4)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避免接触野生禽畜。

(1)避免接触禽畜、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购买活禽和野生动物。

(2)避免前往动物农场和屠宰场、活禽动物交易市场或摊位、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场所。必须前往时要做好防护,尤其是职业暴露人群。

(3)避免食用野生动物。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处理生鲜制品时,器具要生熟分开并及时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3.杜绝带病上班、聚会。

如有发烧、咳嗽等呼吸道的症状,居家休息,减少外出和旅行,天气良好时居室多通风,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请佩戴口罩。要避免带病上班、上课及聚会。

4.及时就医。

从武汉等地外出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戴上外科口罩就诊,同时告知医生与类似病人或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

十、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如何防护? 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观察病例后,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医院发生。

坚持防治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指导,及时救治。把握防治关键: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建立防控信心:新型冠状肺炎可防、可控、可治。

十一、新型冠状观察病例(疑似病例)

有下列3项临床表现并具有任何1项流行病学史: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武汉市相关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临床表现:发热、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进行性加重。

十二、新型冠状确诊病例、危重症病例

确诊病例:在观察病例的基础上,采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行全基因组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高度同源。(目前)

危重症病例:符合下列任一条。呼吸衰竭。脓症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十三、新型冠状病例报告

并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和辖区疾控中心,由医疗机构在2小时内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并采集标本进行常见呼吸道病原检测。

无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送辖区疾控中心检测。检测后,如不能排除,应组织区县级专家会诊;仍不能排除者由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直报,病种选择“不明原因肺炎”。后续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订正。

十四、新型冠状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1月20日发布公告(2020年第1号),将新型冠状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依法采取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预防控制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传播。

2020年1月23日

第四篇: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

一、新型冠状的流行病学特点?新型冠状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什么?

流行病学史: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市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3.有聚集性发病或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新型冠状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新株。目前还未表现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过度恐慌,应注重预防工作。

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是动物。此次中国武汉的2019-nCoV被证实可能存在有限的人传人。

传播途径:飞沫、接触、空气。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目前病例资料显示此次疫情以成年人为主。

二、新型冠状临床表现: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三、此次疫情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胸部影像学: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治疗方法:目前对于由新型冠状引起的疾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也无疫苗可预防。主要是对症与支持治疗。

四、如何鉴别诊断?

主要与流感、副流感、腺、呼吸道合胞、鼻、人偏肺、SARS冠状等其他已知性肺炎鉴别,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及细菌性肺炎等鉴别。此外,还要与非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五、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疑似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按照要求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相关部门的随访,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在其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等。

六、个人如何有效预防新型冠状?

1.加强个人防护。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病人,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外科口罩。

(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探访医院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3)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4)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避免接触野生禽畜。

(1)避免接触禽畜、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购买活禽和野生动物。

(2)避免前往动物农场和屠宰场、活禽动物交易市场或摊位、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场所。必须前往时要做好防护,尤其是职业暴露人群。

(3)避免食用野生动物。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处理生鲜制品时,器具要生熟分开并及时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3.杜绝带病上班、聚会。

如有发烧、咳嗽等呼吸道的症状,居家休息,减少外出和旅行,天气良好时居室多通风,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请佩戴口罩。要避免带病上班、上课及聚会。

4.及时就医。

从武汉等地外出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戴上外科口罩就诊,同时告知医生与类似病人或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

十、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如何防护?

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医院发生。

坚持防治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指导,及时救治。把握防治关键: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建立防控信心:新型冠状肺炎可防、可控、可治。

十一、新型冠状观察病例(疑似病例)

有下列3项临床表现并具有任何1项流行病学史: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武汉市相关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临床表现:发热、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进行性加重。

十二、新型冠状确诊病例、危重症病例

确诊病例:在观察病例的基础上,采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行全基因组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高度同源。(目前)

危重症病例:符合下列任一条。呼吸衰竭。脓症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十三、新型冠状病例报告

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观察病例后,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和辖区疾控中心,由医疗机构在2小时内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并采集标本进行常见呼吸道病原检测。

无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送辖区疾控中心检测。检测后,如不能排除,应组织区县级专家会诊;仍不能排除者由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直报,病种选择“不明原因肺炎”。后续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订正。

十四、新型冠状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1月20日发布公告(2020年第1号),将新型冠状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依法采取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预防控制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传播。

2020年1月23日1.开学方案的制订。(办公室、学生处、总务处、教务处)

2.返校师生及工勤人员健康状况的跟踪。(教师:办公室 学生:学生处 食堂工作人员:总务处 保安、保洁:学生处)

隔离期未满14天的深圳市外回深人员不得返校。

所有师生及工勤人员返校时必须向学校相关部门提供“电子健康卡”,电子健康卡为绿色方可返校。

所有同学开学报到时必须向班主任提供接种流感疫苗或与肺炎疫苗联合接种的报告书和相关票据。

3.宣传以及横幅(含电子显示屏)、工作牌的制作。(办公室)

4.制订并印发开学须知()。(高考部 教务处)

5.召开教职员工开学前的培训会。(办公室 督导室)

主持:

培训高三开学工作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

总结讲话。()

6.开学前疫情防控物资的准备。(总务处)

7.食堂、隔离室的安排布置。(总务处)

隔离室1:学校医务室相邻房间;(责任人:)

隔离室2:学生公寓1-113室。(责任人:)

8.进校通道及警戒线的布置、宿舍的安排布置。(总务处 学生处 高考部)

9.教室布置、开学第一课PPT课件制作()、开学流程图和校园平面图设计制作()。(教务处)

10.开学前三天对校园环境(教室、寝室、食堂、办公室等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总务处 学生处)

搞好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

对课桌、椅子等物体表面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抹布搽拭消毒,30分钟后清水清拭干净。

地面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地消毒,30分钟后清水拖地干净。

第五篇: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

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汇报

1、加强预检分诊的筛查工作,严检执行门禁、陪护和陪患就诊制度,确保“一患一陪护”,严格执行“健康码”扫码登记制度。

2、加强医院感染工作的督导检查,院感人员每天早上八点以后都会亲自到科室检查指导院感工作,确保院感工作万无一失。

3、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和相关文件要求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工作流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孕产妇、儿童就诊转诊工作流程),加入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孕儿转诊群,发现可疑患儿及时联系并按要求实行转诊。

4、预防接种室从20xx年3月5日开始正式复诊,采取提前预约患者分时间段就诊的方式接诊,以免造成人群聚集增加感染的风险。

5、根据相关文件和上级指示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平稳前行。

6、继续派10人在南路口执勤,从早8点到晚上10点。所有上岗人员还负责进出城车辆的消毒工作。

7、完善防控预案及院感应急预案,组织一次桌面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8、开展核酸检测、抗体检测,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必须做,住院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

9、建立单位职工上下班专用通道,加强每日体温监测,要求有异常及时上报。设置入院患者进出独立通道。

10、加强预检分诊的能力建设,充实力量。召开预检分诊人员专项会议,要求严看死守。

11、完善网上预约平台,全面实行扫码挂号预约制度。全院职工转发预约二维码,加强宣传。近两日诊疗患者已达到90%以上预约。

第六篇: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

最新2021中国新冠肺炎防控方案

“345”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在世界公共卫生史上是罕见的。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如何高效整合资源,灵活调整策略和行动,将疫情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对国家治理水平、应急能力的检验。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采取的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现的出色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在3月29日举行的疾控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座谈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介绍了在疾病防控方面的“中国方案”。

一、把好疫情扩散的“三个关口”

在疫情防控期间,指导、督促武汉市全面强化社会面管控:

1.把好“入口关”,严格农贸市场管理,严禁野生动物和活禽进武汉;

2.把好“出口关”,落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等体温筛检。

3.把好“聚集关”最大程度减少公众聚集等。

二、把好社区防控、发热门诊、面对面流调“三道防线”

1.社区防控:武汉市2轮集中拉网式大排查,深入13个区,对258个街道、485个社区、1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蹲点巡查,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落实网格化防控措施,实现对所有小区(村)24小时封闭管理。

2.发热门诊: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监测报告“两张网”作用。紧紧扭住核酸检测这一枢纽环节,不断提升检测能力、效率和质量。

湖北省核酸检测能力从每天300人份提高到3.5万人份,反馈结果时间从6天缩短到4-6小时。做到疑似病例、发热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应检尽检、即送即检、日清日结”。

3.面对面流调:组成近1300个流调小分队,贯彻防控工作方案和“四早”技术方案,仅在武汉市就累计完成1.2万名病例流调,3.7万名密接人员追踪调查。

三、把握好2小时、12小时、24小时“三个时限”

医疗机构发现病例后2小时内增加网络报告、检测机构12小时内反馈检测结果、疾控机构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并追踪密切接触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四、抓好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三个重点”

落实15项防控方案要求,通过明察暗访、督导、调研等方式,查找养老院、福利院、精神病院等特殊场所的薄弱环节,督促整改落实。

组建心理援助服务组,提供服务2万多人次。指导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学生等加强个人防护。

五、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防控措施;管好确诊、疑似、发热、密接这“四类人员”;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这“四应四尽”。

六、落实“五包一”社区防控责任

1.发放一张社工联系卡、一张疫情明白纸、一支体温计、一包防护手套、一包医用口罩,即“五个一”工具包。

2.做到排查、管控、督导、宣教、关爱,即“五个到位”。

相关热词搜索: 肺炎 防控 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