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冠肺炎 疫情社区(村屯)防控与服务工作精准化精细化指导方案
为指导吉林省吉林市社区(村屯)精准精细开展社区新冠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社区服务工作,制定如下指导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底线”思维,坚决筑牢社区疫情防控安全屏障,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阻击作用”,确保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二)根据疫情状况,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要求实施社区疫情防控措施,并协同做好社区服务保障工作。
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
(一)实行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
1.分级设置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负责领导和指导社区防控工作,社区负责落实各项防控工作措施。。
2.建立由社区干部、网格员、社区医务人员、社区民警和志愿者组成的“五包一”社区防控责任制和分片包户管理的工作机制。充实社区人员力量,确保力量下沉。
3.建立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协作联动,社会企事业团体、社区组织和个人等广泛参与,有序、高效地的社区工作机制。
2 4. 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社会团体组织等积极协同的社区防控组织机制。
(二)建立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队伍。
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社区医务人员为主体,派驻下沉人员、基层民警、其他社区工作人员、入境人员工作(接待)单位代表和入住酒店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防控工作队伍。
(三)实行责任到人和网格化管理。
1. 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落实抓细基层社区(乡镇和村屯)和单位网格化管理职责和工作任务。
2. 落实市级领导包乡(镇、街)、乡(镇、街)领导包行政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户、机关事业干部包居民小区、行业监管部门包行业的“五位一体”包保责任。
(四)落实小区封闭管理。
1. 每个小区只保留一个出入口,24 小时设岗,严格人员和车辆进出。加强老旧小区、城中村、非封闭式小区等薄弱区域的封控。
2. 进出小区或卡口要扫健康码(吉祥码)、测量体温和信息登记。设立(临时)隔离室,位置相对独立,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等情况时立即进行隔离使用。
3 3. 动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及村卫生室物力和人力,在满足居民其他疾病就诊和购药需求的同时,让社区工作者、基层医务人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做好社区防控工作上。
4. 保障社区生活物资和疫情防控工作物资供应。以套餐团购、无接触配送方式送菜上门,推出爱心菜等措施帮助生活困难群众。社区重点配齐口罩、防护服、消毒水、非接触式体温计等各类卫生防护器材和防控器具。
三、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主要措施 (一)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
以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屯)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为主,鼓励居民和志愿者参与,组成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对社区(村屯)、楼栋(自然村)、家庭进行全覆盖,落实防控措施。
(二)加强疫区封锁。
对划为疫区的社区,采取疫区封锁措施,限制人员进出,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等。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等人群聚集的活动,关闭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商场等公共场所。
(三)协助做好疫情监测。
4 做好辖区和单位内人员往来摸排、健康监测登记和体温监测,发现可疑病例及时向附近的疾控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
(四)加强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管理。
发布告示,对从疫情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进行登记,采取集中或居家隔离 14 天。对高风险地区返乡的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者,及时安排就近就医排查,根据要求在指定地点或医院进行隔离,与隔离人员保持联系,以便跟踪观察。
(五)做好发热人员转运筛查。
对排查出的发热或疑似病例,由专人专车转运至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对可疑患者应安排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将阳性者应及时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六)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
社区医务人员、社区干部等网格管理员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并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并加强对居家观察对象的管理。每日随访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指导观察对象监测自身情况的变化,并随时做好记录。
(七)告知居民疫情防控信息。
每日发布本地及本社区疫情信息,提示出行、旅行风险。向公众发布就诊信息,出现呼吸道症状无发热者到社区卫生
5 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就诊,发热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新冠病毒感染者到定点医院就诊。
(八)开展健康教育。
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使群众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养成手卫生、多通风、保持清洁的良好习惯,减少出行,避免参加集会、聚会,乘坐公共交通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做好防护(戴口罩)。
(九)治理社区环境卫生。
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对居民小区、垃圾中转站、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进行卫生清理,处理垃圾污物,消除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孳生环境。
(十)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准备。
按照“分级、分类、定额”的管理原则,根据不同任务和工作人数定额发放相应防控物资。社区和家庭备置必需的防控物品和物资,如体温计、口罩、消毒用品等。社区居民物资保障,通过电商下单、供应商配送等多种方式保障物资的采购。鼓励开展露天广场交易日常物资,超市限时限流营业,避免居民集中采购、取送物资。组织专人做好孤寡老人、残疾人、单亲家庭等物资的采购与配送。
(十一)做好消毒工作。
6 协助疾控机构,做好病例家庭、楼栋单元、单位办公室、会议室等疫点的消毒以及公共场所清洁消毒。
四、不同风险社区疫情防控和社会服务工作
(一)高风险地区和传播疫情社区。
1. 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
(1 1 )对于入境人员,会同其家庭、工作(接待)单位、入住酒店对其进行主动追踪登记,纳入网格化管理,做好本人及相关人员的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健康监测工作。
(2 2 )对于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如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应协助做好人员接送工作;如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应组织相关社区服务机构和志愿者做好健康监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
(3 3 )对于非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如已持有健康证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满证明,以及防疫健康信息码、健康通行码绿码等),且乘坐“点对点”特定交通工具到达的,可不再实施隔离医学观察。一旦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应及时报告,并追踪密切接触者。对无症状感染者应集中隔离 14天,原则上两次连续标本检测阴性者可解除隔离。
2.
实施社区封闭式管理
(1)限制人员聚集,依法限制或禁止社区人员和车辆出入。对于发热呼吸道症状者患者、其他各类急症患者、孕(产)妇等,协调应急车辆并做好消毒工作。
7 (2)做好社区居民生活物资集中采购和供应工作,在尽量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组织社区服务机构或志愿者进行统一配送,并落实社区志愿者防护措施。
(3)强化社区居民心理慰藉疏导和关爱工作。通过微信或电话联系了解隔离人员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做好社区孤寡独居老人、监护缺失儿童、残疾人和一线医务工作者家属关爱照料,做好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服务和药品保障。
3 3. .
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社区管控
推广运用社区二维码、社区居民二维码(防疫健康信息码)支持社区管控措施;运用公共安全视频联网监控等支持人员聚集限制措施;依托社区防控产品移动客户端做好生活物资订购、心理慰藉疏导工作。
(二)中风险地区和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社区。
1. 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
(1)在疾控等专业机构指导下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和消毒工作。对于入境人员、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非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按照以上原则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健康监测工作。
(2)合理确定防控管理场所和人员,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对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和社区工作者网格化管理作用,做好排查和集中(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工作。
8 (3)做好对返回社区的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管理,会同专业机构落实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
2. 完善社区封闭式管理措施
(1)在对相关场所和人员采取防控措施的同时,完善社区人员和车辆分类机制。暂停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服务站点开放,对于确有需要的可采取电话或网络预约方式上门服务。
(2)设立社区生活物资集中销售(配送)点,协调有资质供应商、大型连锁超市或社区周边超市,做好米面粮油、肉禽蛋奶和水果蔬菜等基本生活物资集中销售(配送)服务,确保社区居民生活物资充足供应。设立社区快递(外卖)集中配送区域,采取按居住地址分区放置等方式,避免社区居民小规模聚集;有条件的地方可提供代收服务,并组织专人分批配送。
(3)建立社区居民心理慰藉疏导机制,引导其适应社区封闭式管理生活。完善社区孤寡独居老人、监护缺失儿童、残疾人和一线医务工作者家属关爱照料措施,组织社区服务机构和志愿者做好走访探视、物资配送和生活照料。
3.
群众参与和倡导志愿参与
组织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防控和社区服务,共同开展包括密切接触者管理、社区生活物资配送在内的相关工作。
4.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9 推广运用社区二维码、社区居民二维码(防疫健康信息码)支持密切接触者管理。依托社区防控产品移动客户端,实施社区志愿者招募、项目对接和监督,对接专业服务资源提供心理慰藉疏导服务,积极拓展生活物资在线订购和配送服务功能。
( 三 )低风险地区和未发现病例社区。
1. 严格实施“外防输入”策略
做好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信息告知、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物资准备等工作。对于入境人员、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非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按照以上原则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健康监测工作。
2.
做好恢复秩序提供服务
(1)根据疫情防控和风险评估,当调整为低风险地区时,逐步解除社区封闭式管理措施,允许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继续实施人员和车辆出入登记、体温监测,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快递员、配送员准入机制。
(2)恢复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服务站点开放,优先提供政务事项办理、就业信息咨询、图书外借归还等服务项目,并做好卫生防护和人员限流措施,加强对社区室内外活动场所和器材设施的日常消毒。
(3)支持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超市(便利店、菜店)和美容美发、洗染、维修等社区生活性服务网点恢复
10 营业,鼓励采取电话或网络预约等方式减少人员聚集。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协助辖区企业复工复产,村民委员会要组织开展农业生产。
3 3. . 运用信息化手段支持社区出入管理
推广运用社区二维码、社区居民二维码(防疫健康信息码)支持出入管理、高风险地区人员管理,推动社区居民二维码(防疫健康信息码)跨区域互认;依托出入境管理、交通运输领域大数据,实现入境人员、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管理的无缝衔接;依托社区防控产品移动客户端和社区公众号、微信群等开展健康教育、信息宣传和活动组织等工作。
五、疫情防控和社区服务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1. 加强对社区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各级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联防联控机制领导下的社区防控工作机制,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措施,根据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原则,进一步细化实化社区防控各项措施,守牢守严疫情防控的社区防线。
2. 科学研判疫情波及范围、严重程度、社会影响等因素,根据各地应急相应级别和县域疫情风险等级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完善社区防控策略,在工作力量配备、防控物资调配、应急机制完善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
11 3. 根据各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要求启动或终止社区防控工作。及时总结社区防控工作成效经验和短板不足,切实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逐步完善社区应急管理体系。
(二)夯实防控基础。
1. 牢固树立社区防控阵地意识,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推动防控数据向社区推送、防控资源和力量向社区下沉、防控关口向社区前移。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和医务人员关心关爱措施,切实保障补助和工伤待遇落实到位。
2. 坚决为城乡社区工作人员减压减负,除社区疫情防控需要依法出具的居住证明和解除隔离医学观察通知书外,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要求城乡社区组织出具其他证明。
3. 建立健全社区防控工作力量统筹机制,将各级企事业单位下沉人员纳入社区防控工作队伍,由城乡社区组织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统筹使用。
4. 抓紧完善社区防控物资保障机制,将社区防控物资纳入各级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重点保障范围,做到统一调拨、统一管理、统一发放,提高社区防控设施设备特别是体温测量设施设备精度。
(三)做好居民健康指导。
12 1. 通过视频滚动播放、张贴宣传材料、广播等手段,播放疫情防范知识,提高社区居民防范认识。
2. 指导居民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应当使用纸巾、弯曲手肘窝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注意手卫生。咳嗽、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门把手或电梯按钮等)、处理动物排泄物后,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用手触碰鼻腔和眼睛。污染的一次性物品(纸巾、口罩、手套等)应当放置在专门的垃圾袋内,绑紧袋口。避免共用日常生活物品(如牙刷、餐具、毛巾、床单等)。
(三)保障群众利益。
1. 推进社区防控工作依法有序进行,探索建立过度防控行为警示通报机制,不得提出超出分区分级社区防控工作要求的防控措施;不得采...
相关热词搜索: 村屯 肺炎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