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

2024年专题报告讲稿: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精神状态(完整)

时间:2024-08-10 13:5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专题报告讲稿: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精神状态(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4年专题报告讲稿: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精神状态(完整)

同志们: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会提出并确立一个主题,明确宣示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而自党的十六大开始,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增加了一个宣示内容,即“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向新的目标奋进,如党的十六大的主题强调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主题强调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主题强调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党的十九大主题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二十大则明确宣示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我们党为什么会如此突出强调精神状态,党的二十大为什么要突出强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学习时重点关注,思想上深刻领会,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根据读书班安排,我以“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为主题与大家交流,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保持昂扬精神状态至关重要

精神状态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具体表现,是人受外界环境刺激所表现出来并能长期保持的精神品质、精神面貌和精神力量。精神状态在主体上有群体与个体之分,性质上有积极与消极之别,内涵上有“知情意行”等多个维度。我们党所倡导的精神状态是整个执政党及每个党员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中都必须具备的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我们党之所以特别强调这种精神状态,是有其深刻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的。

保持昂扬精神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但意识不是完全被动的,它对物质又具有反作用;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非完全无能为力,而是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还能激发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都十分重视精神的作用。《共产党宣言》清晰地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但这些原则能否取得最终胜利,“马克思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的发展”。恩格斯曾运用这一基本原理深入分析党的精神状态与党的奋斗目标之间的关系。他说:“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列宁也十分重视精神的作用,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曾指出,十月革命的胜利靠的是“千百万觉悟群众的革命行动”和“群众汹涌澎湃的英勇气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物质和精神关系的辩证分析,以及对党和群众精神状态的高度重视,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社会革命和进行自我革命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有益启迪。

保持昂扬精神状态是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精神力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精神、“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必胜信念,克服千难万险,战胜一切强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凭着“两个务必”的革命自觉、“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迈气概、“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大无畏精神,巩固了革命政权,改变了落后面貌,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天地;
凭着战争年代传承下来的革命传统,敢“闯”敢“冒”的改革精神,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胸怀,成功走出了一条新路,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凭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创业热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精神,经受住了各种风险挑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是因为拥有无坚不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才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石库门走到天安门,从兴业路走向复兴路。

保持昂扬精神状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十分伟大而艰巨的事业,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距离民族复兴目标越来越近,党内极容易出现精神懈怠的危险:有人会因没有得到“实惠”而懈怠,有人会因满足于已有成就而懈怠,有人会因不懂得“行百里者半九十”而懈怠,有人会因长期处于风平浪静之中而懈怠,有人会因奋斗时间太久而懈怠。精神懈怠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少数人的精神懈怠一旦蔓延开来,就会严重影响党的集体精神状态,使党丧失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动力,丧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好机遇。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距离民族复兴目标越来越近,遇到的阻力和压力会越来越大,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会越来越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这些阻力压力、风险挑战如果不能及时化解、有效克服,就会严重干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进步伐,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而不管是精神懈怠的克服,还是风险挑战的应对,都必须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因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二、奋进新征程需要的精神状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但是,与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历程一样,奋进新征程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矛盾相互交织,我国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然会对党的精神状态提出新期待和新要求。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精神之基和精神之核。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虽然只有32个字,但内涵极其丰富,逻辑十分严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想源头、内涵本质和重大意义。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基。真理与理想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没有真理支撑的理想只能是空想,不能升华为理想的真理只能是死理。理想是火,可以点燃真理之烛;
真理是光,可以照亮理想之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目标是对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相对于真理和理想,它更为具体,更为现实,其作用也更为直接,因为目标就是方向,“无目标的努力,有如在黑暗中远征”;
目标就是力量,“胸中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特征。真理和理想需要坚持坚守,初心使命需要践行担当。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十分激烈,常常是你死我活;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因而更需要舍生忘死、攻坚克难的锐气和勇气。“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高度统一。对党忠诚即意味着对人民的忠诚,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不负人民必然要求对党忠诚,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伟大建党精神如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因,其中的“真理”“理想”“初心”“使命”等遗传因子,在不同时间、空间和实践中会表现出不同的精神品质,如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这些精神虽然主体不同、载体不同、形式不同、影响不同,但都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为核心、为根基,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贯通,构成一种血脉相连的独特精神谱系,在过去曾发挥重大历史作用,在未来也必将发挥新的独特价值。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能、精神之驱和精神之制。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就是坚定“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强就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守正就是坚持“三个不动摇”,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创新就是要做到“两个敢于”,即“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自信与自强、守正与创新、自信自强与守正创新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自信是自强的前提,自强又是自信的基础。没有自信就没有奋斗力量,也就不可能实现自强。没有自强的自信,只能是外表上的自负,实质上的自卑。守正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的轨道。离开了守正,创新就会偏离方向,沦为标新立异。创新是守正的必然要求,没有创新的守正实质上是守旧,是固步自封。自信自强是守正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信自强,一切原则都会动摇,根本谈不上守正;
没有自信自强,一切框框都不敢打破,根本不可能创新。守正创新又是自信自强的基础。因为守正,我们才能坚定信心、少走弯路;
因为创新,我们才能动力倍增、快速发展。

自信自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力量;
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的深沉禀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守正守定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毅力和永恒定力。如果将中国式现代化比作一辆高速列车,自信自强就是能量,创新创造就是驱动,守正守定则是方向盘和制动器。有了自信自强和创新创造,中国式现代化这辆列车才能高速行驶;
有了守正守定,中国式现代化这辆列车才能行驶安全。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显、精神之变和精神之势。“踔厉奋发”,原为“踔厉风发”,后多写作“踔厉奋发”。“踔”有“跳跃”“超越”之意,“厉”有“猛烈”“快速”之意,“踔厉”有借力而跃、见势而上之意,所以“踔厉奋发”多指面临机遇时应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勇”即勇敢,是指有胆量、不畏惧,在困难危险面前不退缩;
“毅”即坚毅,是指有毅力,能持久,在风险挑战面前不动摇,所以“勇毅前行”多指面临困难风险时所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

“踔厉奋发”与“勇毅前行”虽然各有侧重,但两者不可分离,它们实际是一种精神状态的两个不同的面,是奋进新征程必须同时具备的精神品质和精神状态。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紧抓机遇,方能乘势而上,聚力而强。我们在迎来新的战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严峻挑战。从国内看,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党的建设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从国际看,全球性问题加剧,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特别是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另一方面必须知难而上,勇毅前行,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是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精神状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是内在的、以理智和情感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状态,而“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是外显的、以意志和行动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状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理性和科学,也需要情感和意志,尤其需要在知、情、意共同支配下的行动。一言以蔽之,就是必须整体保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

三、坚持不懈提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

能否“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事关执政党的形象和力量,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号角,为迎接和战胜现代化新征程上的一切困难与挑战,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平台,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保障,不断提振党的精神品质、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而精神力量最直接最重要的一个源泉就是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可理想信念从何而来?又如何坚如磐石?革命烈士夏明翰的诗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明确告诉我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两个必然”的科学揭示,坚定理想信念首先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教条。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撑。因此,提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必须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全党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着力引导全党深入领会“两个行”的内在逻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历史主动;
着力引导全党深入领会“六个必须坚持”,真正把握时代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进一步夯实思想根基;
着力引导全党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以及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坚持不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磨砺培育。“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在实践中磨砺,在逆境中锤炼,在挑战中培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锻造培育昂扬向上精神状态的最佳实践平台。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综合精神状态,但最核心的是斗争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内含着伟大斗争精神;
自信自强意味着要有志气、骨气和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
守正创新意味着要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意味着必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因此,提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首要的就是要发扬斗争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发扬斗争精神做了系统深刻的论述,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全面把握何为斗争、为何斗争、为谁斗争、与谁斗争、谁来斗争和如何斗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着力增强斗争精神,不断培养斗争本领,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新天地,努力形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不断提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互促互进的良性循环。

坚持不懈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淬炼升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更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大党具有独特优势,但也会遇到独有难题,这集中体现为“两个长期存在”,即“四大考验”长期存在,“四大危险”长期存在,因而必须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党的精神状态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提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动力。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需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加强自我建设同样需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革命勇气。而勇于自我革命本身就是一种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和独特优势,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动力。提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又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是党克服精神懈怠、提振精神状态的重要举措,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则是党汇聚磅礴精神力量、团结奋进新征程的强大保障。因此,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提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的根本路径。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相关热词搜索: 讲稿 奋进 始终保持 专题报告讲稿: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