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

2023年度宣传部长讲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时间:2023-05-14 08:0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宣传部长讲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宣传部长讲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党的二十大主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团结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上奋楫扬帆、劈波斩浪,用新的伟大奋斗铸就新的历史伟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在我们党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过程中,有一个原创性科学概念贯穿始终,成为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词,那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要真正学懂弄通做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深入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核心概念。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深刻内涵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历史性课题、世界历史性事件和世界历史性进程,主要指的是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个方面的转变。

一般而言,现代化起源于资本主义经济,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束缚资本主义的旧的生产关系,为工业文明的诞生提供了前提;
工业革命推动了现代化进程在欧洲、北美和东亚的扩展;
法德等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实现了工业化,以殖民主义的方式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现代世界体系。从历史的大尺度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普遍的世界交往,摧毁了神学统治和封建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构建起一个东方从属于西方、农业民族从属于工商业民族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由此,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把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看成人类唯一的现代化,看成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自然形态。

但事实并非如此。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可逆转,但通往现代化的道路是多样的。虽然资本主义现代化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自身的先进属性,但自身也存在对内剥削人民、对外血腥掠夺等弊端。有些发展中国家错误地将西方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模式奉为圭臬,唯马首是瞻,全盘搬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大搞新自由主义等错误理论指导的现代化,结果深深地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等一系列现代化陷阱之中,进而出现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不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严重短缺、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理想信仰缺失等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严峻的现实说明了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所谓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西方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模式,已经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现代化陷阱”和“现代化危机”之中。

实践证明,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对于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而言,要实现自己的现代化目标,就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开辟现代化发展道路,立足本国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方式。正是基于这一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辛探索。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我们党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肩负起把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的历史使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化国家,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驶入快车道,我们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方式,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化提供了体制保障和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
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和本质要求、符合世界现代化进步潮流、扎根中国大地和切合中国实际以及更好地实现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现代化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这条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追求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新道路、新奇迹、新形态,为世界现代化版图增添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答卷。“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要继续前行。”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和人民历经艰辛探索、创新突破取得的宝贵成果,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守,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

从人类现代化的历史来看,现代化的共性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但是不同国家实践现代化的过程与实践普遍性的具体方式、道路和措施会依据国情、历史不同而有所差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种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关系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的普遍性在中国现代化历史实践中的特殊历史形式,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当中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从普遍性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主要存在以下5个共同特征。一是共同具有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推动的发展性。现代化起源于人类的现代工业文明替代传统的农耕文明,一路发展下来,经历了若干次革命浪潮,发展的内容越来越具有现代发展的意义,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结构变化,社会质态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现代化发端时用工业文明替代传统农耕文明,而是在工业文明、科技文明深入发展的基础上,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现代化的提升和进步。二是共同具有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的制度创新性。现代化的发展有它所需要的制度条件,各国选择的现代化道路和方式可能不同,但共同的是,必须要进行制度创新。资本主义当年在英国和西欧的发展,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了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解放发展生产力,最终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巩固奠定了生产力的基础。之后人类现代化的革命也都伴随着深刻的制度体制变革,比如美国的现代化道路就创新采取了增量改革,通过疆土的不断扩张将改革压力和矛盾化解或缓解掉。从中国的制度创新来说,最初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提出实现中国现代化、赶上西方列强,但当时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这个能力,官僚资产阶级没有这个愿望,帝国主义不允许,所以现代化并没有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我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逐步确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诸多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一伟大制度创新,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制度基础和条件。三是共同具有意识形态革命推动的精神引领性。人类现代化的历史,是人自身道德和社会伦理秩序发生深刻革命、精神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过程。资本主义在推动现代化、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解放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就在道德世界和精神领域对中世纪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种批判除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等各层面的系统检讨之外,还沉淀形成了新的道德秩序和精神世界,进而引领资本主义革命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同样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逐步实现的,这一过程中彰显出了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变革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四是共同具有人对自然能动变革的互动性。现代化一定是对人对大自然的改造和人与大自然之间进行博弈的过程,认识自然世界、改造自然世界,进而满足人类文明的要求,这就存在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互动过程。比如现代化进程最早的一些西方国家,它们的现代化就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持续开发。五是共同具有全球市场化推动的开放性。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动力源,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在开放和国际竞争中逐步发展和完善,因此,现代化一定是具有开放性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早期现代化过程中,大都伴有开放扩张等特点。我们也经历了西方列强枪口下的被动开放、改革开放后的主动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高水平开放三个阶段,主动或被动地加速了现代化进程。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行了5个方面的精准概括。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从世界范围来看,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总人口也只有大约10亿。而中国共产党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整体性地进入现代化社会,其艰巨性、复杂性、挑战性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要从我国人口规模巨大这个客观实际出发,具有自己的特点,从客观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同时,推进这样规模的现代化,其意义和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必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版图,重塑世界现代化格局,为人类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我们不能接受两极分化的格局,我们要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都有机会凭自己的能力参与现代化进程,凭自己的贡献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当然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更不是劫富济贫,这里面有一个先富后富、先富带后富的问题;
同时,共同富裕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会坚定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十八大以来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成功脱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以往一些国家的现代化一个重大弊端就是物质主义过度膨胀;
强大的物质基础、人的物质生活资料丰富当然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如果人只追求物质享受、没有健康的精神追求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成为社会学家描述的那种“单向度的人”,丰富多彩的人性蜕变为单一的物质欲望,那也是人类的悲剧。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追求的是既物质富足又精神富有,是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纵观世界现代化史,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一个通病。我们之前也走过不少弯路。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遏制住了生态环境破坏势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融入了我们的制度、政策和文化之中。我们今后还要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迈向全面绿色发展之路。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我们的旗帜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是我们制度决定的,也是我们文化决定的。我们坚决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条和平发展道路不仅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也给世界发展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本质要求包含了领导力量、发展道路、指导原则等方面丰富内容,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丰富和完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彰显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其中特别需要领会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性质具有最大的中国特色,其他绝大多数国家都难以模仿,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的历史选择,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历史反复表明,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会是“一盘散沙”,中国社会将混乱无序。所以,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本质要求,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的要求和选择。有什么样的人民,就会有什么样的领导;
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历史,决定什么样的制度安排。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行。这一本质要求还全面体现了对人民的关切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以说,这是从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进而惠及全人类的共同福祉,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贡献,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骄傲和国际主义意义,所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不仅是爱国主义的,而且是国际主义的和具有全球视野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强调的是领导力量问题。从历史经验来看,现代化进程并不会一帆风顺,而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发展中必然会遇到诸多来自国内外的困难和挑战。要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是由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性质、特点及条件所决定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的发起、建设和成功。前进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强调的是前进方向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前进道路上,必须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独立自主、开拓创新,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强调的是发展目的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发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根本原则。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前进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原则,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强调的是发展动力问题。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新时代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可喜步伐。前进道路上,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五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强调的是方式手段问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依靠斗争赢得主动、取得胜利,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和宝贵经验。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一直同一切敌人、困难和挑战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伟大斗争贯穿党的整个历史过程。新时代党带领人民以“四个伟大”统揽全局,成功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时代党的历史主动是由斗争赢得的,走向未来也要靠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和善于斗争。前进道路上,必须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这些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中各种关系的本质概括,集中体现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实践指向,既是对以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理论升华,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导与实践遵循。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

相关热词搜索: 宣传部长 讲稿 全面推进 宣传部长讲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