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党课讲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供大家参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那么,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我们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世界观、方法论的提出,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发展完善,已经具有主旨性的核心要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实践依据
我们要从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形成的实践依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那么,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指出:“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从极不寻常、极不平凡这两个关键词看,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非常重要的五年。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报告除了回顾过去五年工作,还深刻总结了新时代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这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形成的现实条件。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这里注意,把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排在三件大事的首位,就是要突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经验。
接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前,我们面对的形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为我们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今天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前人的探索,离不开十年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支撑和依托。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中国社会一直在发展,并且现在已经到了新的起点上。实际上,社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之前的少,甚至更多、更复杂,更不易解决。人民日报在2013年3月18日刊发了一篇文章,题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思路聚焦之一:为中国赢得下一个十年》。文章指出:有人说,当前的中国是浓缩了上下百年、囊括了整个世界的“现代化盆景”。看不到中国之大、之复杂,就无法把握住中国发展的主线。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有木秀于林的骄傲,也有风必摧之的烦恼;
既有“登高望远”的豪情,也有“为山九仞”的压力。无论是“刘易斯拐点”预示的传统红利的消失,还是“中等收入陷阱”可能带来的发展天花板,都让人不由感慨:未来十年,中国面临绕不开、躲不过的“惊险一跳”。
十年来,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报告从十六个方面加以概括,比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由此,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怎么理解?从五个方面来看。
第一,在党史层面,新时代十年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十年。报告指出:“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第二,在新中国史层面,新时代十年是中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十年。报告指出:“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第三,在改革开放史层面,新时代十年是改革图强的十年。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第四,在社会主义发展史层面,新时代十年是走向振兴的十年。报告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知道20世纪80年代末90时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有的人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认为社会主义就要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历史并未照此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可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样板意义,只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对世界就会产生深远影响,就能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党的二十大将此进一步表述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比如,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东升西降”的趋势,中国经济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居全球首位。“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第五,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层面,新时代十年是民族腾飞的十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用了两个关键词: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深刻总结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主要是“三件大事”“三个历史性胜利”“十六个方面成就”,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可以说,这为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注解,也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不断走向成熟,世界观、方法论越来越彰显。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科学内涵
对于这一科学内涵,我们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来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核心内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在此基础上用“十个明确”作了进一步概括。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可以说,“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层面的阐述,构成了这一思想具有“四梁八柱”的性质的基础理论框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层面的表述,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我们知道,党的基本理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基本纲领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而党的基本方略就是“十四个坚持”,它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
有了理论指导、实践要求,就要取得新的成效。《决议》从十三个方面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这就是“十三个方面成就”。这里,有的同志可能会注意到,“十三个方面成就”比“十四个坚持”好像少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其实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贯穿于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各个方面,是我们要坚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的。由此,“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那么,这一思想及其主要内容是如何形成的?《决议》指出,“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也就是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主要内容来源于对这三大时代课题的回答。而这三大时代课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时代课题的深化和拓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时代课题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理论阐述、科学回答的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对三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中,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渐成熟,已经具有内核性、主旨性的精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什么?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坚持”。这“六个坚持”是对“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高度凝练概括。可以说,领会好、阐释好这“六个坚持”,就把握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髓、核心要义。具体来看这“六个坚持”。
第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早在十九世纪的欧洲,马克思、恩格斯就创立了以“人民至上”为核心的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立场与群众观点。同时报告指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由此可见,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新时代十年取得伟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人民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人民立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比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等等。从实践成效上看,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消除饥饿和贫困的成功道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卓著。2020年,我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生动体现。
第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从新时代十年的中国发展来看,充分体现了自信、自立、自强。
第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守正是基础,但并不意味着封闭、禁锢、僵化,创新才可以把握、引领时代,让我们以满腔热忱迎接新的挑战。
第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这段表述中,要注意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这五大问题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主要着力点。
第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所以,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增强大局意识,在把握关系中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第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国共产党要有天下观念、世界眼光、人类视野,不仅要带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前进,还要以此为基础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比如,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人类减贫事业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借鉴意义。另外,我们还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以上“六个坚持”,理论内涵深厚、逻辑体系严密,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那么,“六个坚持”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三大时代课题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内在逻辑关系?根据我的研究,可以这么理解:“六个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是这一思想的内核;
“六个坚持”在回答三大时代课题中形成,而三大时代课题的答案就是“十个明确”,也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十四个坚持”是这一思想的实践要求,并取得“十三个方面成就”。
总之,不断发展完善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丰富发展
(一)根本方法:“两个结合”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可以说,“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形成的根本方法。
怎么理解“两个结合”?一方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另一方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二)实现路径:实践探索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人们不禁会问:世界怎么了,我们该怎么办?在此当口,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世界注入最大确定性。对外是如此,对内也是一样。
过去我们是顺势而上,机遇比较好把握;
现在要顶风而上,把握机遇的难度就不一样了。过去大环境相对平稳,风险挑战比较容易看清楚;
现在世界形势动荡复杂,地缘政治挑战风高浪急,暗礁和潜流又多,对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我们发展水平低,同别人的互补性就多一些;
现在我们发展水平提高了,同别人的竞争性就多起来了。也就是说,进入新时代,就会出现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困难、挑战,就要用新理念、新思想、新办法。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跟上时代步伐,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看问题、作决策、推工作还是老观念、老套路、老办法。这样的话,不仅会跟不上时代、做不好工作,而且会贻误时机、耽误工作。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与时俱进不要当口号喊,要真正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不能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三)重要要求: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极为艰巨、极具挑战性的努力”。
毛泽东同志在1959年底、1960年初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说,“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1962年2月,毛泽东同志说:“不重视学习理论,天天搞事务,一定要迷失方向。”1966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会见越南劳动党中央代表团时说:“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全世界真正革命的共产党的共同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强调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归根到底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的,是把这些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不了解、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知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就是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同时强调,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特别是要理解其中包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要浅尝辄止”。
2017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进行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一般来说,只强调坚持而不谈发展,就容易产生教条主义;
只强调发展而不谈坚持,就容易产生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与实用主义同样有害。
总的来说,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关热词搜索: 方法论 党课 讲稿 党课讲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