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三代”的工务缘
小时候,家离铁路很近,每到周末,母亲总会带我沿着铁路轨道两旁走,我拎着一个小塑料瓶,母亲用扁担挑着两个空水桶,走上20 分钟,我总喜欢走在铁轨的轨面上,摇摇晃晃,两只手臂平举保持平衡,但一不小心却又从轨面上掉下来,此起彼伏,就这样上上下下的走在轨道上,承包了当时我整个周末的快乐,顺着铁轨的方向,穿过黔灵公园的黔灵山隧道,铁路的隧道和公路的隧道不一样,里面没有路灯,一片漆黑,只能用脚步去感受铁路枕木的距离,每当听见火车鸣笛时,我们便赶紧走下轨道,在铁轨路肩两侧等火车过了之后再重新回到铁轨上,穿过这条隧道后,再下轨道左转进入一座植被茂密的山,沿着山路往里走,会看见几口水井,这些水都是从山上引流下来的的山泉水,每次到水井旁边,早已有很多人在排队了,来背水的人特别多,有背上背着水桶的中年妇女;有用手推车拖水步履蹒跚的爷爷奶奶;还有的就是像我母亲一样用扁担挑水喝的… 背水这项运动一直受到很多长辈们的青睐,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品尝到大自然馈赠人类的山泉水,甘甜可口。稍等片刻后,我们的水桶终于装满了,母亲把扁担挑起来后,扁担上下颠簸,水桶一摇一晃,我就拎着我的小水瓶跟在母亲后面,心里满足的又重新回到了我热爱的轨道。记忆中,铁路沿线的风景是最美的,比起繁华喧嚣的大都市,这里更多的是一份淳朴与安宁,我深深的迷恋着这记忆中的美景。可以说,从小我与铁路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追本溯源,在我们家里最开始与铁路结伴一生的便是我的外公了,听妈妈讲,外公是四川人,50 年代初,铁路部门修铁路要大招工人,外公因家境贫寒报名参与了铁路修建工作,听外公回忆,当时所有的工作全部依靠人工完成,时间长了,连手心都是老茧。就这样外公把铁路修到哪,就把外婆带到哪,外婆怀孕生孩子就由外公来接生,每天抡起砸下再抡起,一干就是整整几十年,每天人工捣固几公里,“洋镐、耙子、叉子、铁锨”组成的“四大件”,是修铁路工人们的必备工具,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充斥着外公的整个青春,三伏天,烈日炎炎下外公们光着膀子,顶着太阳,从头到尾手心手背全是汗,线路上全是工人,一眼望不到头,几百斤的钢轨肩扛手拉,一干就是一整天,如果中暑了就在旁边休息一会儿。冬天里里外外冻个透,为了增强体温,外公和他的工友们会聚在一起“一、二… 一、二”的吼,偶尔边干活边唱歌“二呀嘛二郎山,高呀嘛高万丈… ”,一天下来嗓子是最累的。小时候外公也经常唱给我们听,每每回忆起外公的歌声,放佛回到了那个年代,一番忙碌的景象映入眼帘,让我深深感受到老一辈铁路人为我们付出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应该被我们传承并发扬下去。
新中国成立来,中国的交通事业百废待兴,尤其是铁路行业,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期间党与国家开始修复受损的铁路干线,并在一五计划期内开辟了更多的铁路干线,丰富了我国的铁路网。就在那时,外公因为自身的本领于是受到领导的器重,又到后来的大三线建设。大三线建设是祖国在 1964 年至 1978 年间,展开的、延续时间最长、规
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工业体系建设,外公跟着队伍从四川修路修到贵阳,还带着外婆及生的几个子女一起过来了,在贵阳落户。我爷爷在部队退伍后也参与了修铁路,可以说我们家庭与铁路密不可分,毫不自谦称一句“铁路世家”也不为过。
在外公爷爷的耳濡目染下,爸爸在他高中毕业后接替了爷爷的工作,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线路工,听爸爸说,在他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所见的列车还是黝黑的外表,鲜明又有特点,一是浓烟,二是刺耳的轰鸣声。再后来,到了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起,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交通升级越来越迅猛。我小时候第一次跟随父母从贵阳坐火车回成都老家,一走上站台,俨然发现黑黑的车头不见踪影,迎面缓缓驶来的是一个全新亮绿色的车头,头顶上映衬着蓝蓝的天空,我问父亲:“火车头上的浓烟去哪了?”父亲说亲告诉我,那是父亲那一代的,一发动就会拖着一条长长的黑烟,噪音大速度慢,还会污染环境,现在这是内燃机车,原理和蒸汽机车一样,只是不再烧碳,改烧油,这样火车跑得更快。在慢慢长大的日子里,我也渐渐发现,在火车轨道两边,有了越来越多的电线杆,毋庸置疑,所有的内燃机车慢慢的被电力机车取而代之。显而可见的进步体现在列车的变化与进步,还记得一次看见动车时,就觉得动车的外形很酷,车头如子弹头一般,流行性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动车速度很快,也很平稳,坐在动车里耳边时不时会传来像飞机在跑道上加速度的声音,带给你酣畅淋漓的“加速度”,当你抬头时,车上的液晶显示屏的速度已达到 250Km/h,望着车窗外呼啸而过的高山峻岭,像
幻影一般从眼前闪过,心中油然升起万丈豪情,为祖国的巨大跨越而骄傲,更为中国铁路高速发展而欣喜。我们的五口之家亲身见证了新中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铁路运输领域取得了十分优秀的成绩,我们的铁路运输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坚强基石。铁路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尤其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向世人证明了“中国速度”的伟大成就。
在征求了父母的意见后,我毅然决然决定投身于我的亲人奉献一生的铁路系统,进入了贵阳工务段,在我看来我所做的不仅是工作,更是我从家人手中传递的使命。在我看来,中国铁路如何高速发展,祖辈传下来铁路精神永恒不变。爸爸继承了爷爷与外公的严谨认真、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每每爸爸的视线都会一直往到列车变成一个黑点才会回到,我的身上给我打招呼,那时我还很不理解,直到 2017年 6 月 24 日,记得那天雨下了一整天,下班后,回到家没过多久,爸妈已做好饭菜正准备吃饭,电话铃声响起,主任打电话过来说:“赶紧来单位,抢险!”。我听后,心里一震,这是我第一次接到抢险命令,冒着滂沱大雨,我马不停蹄的赶到单位,来的时候,没想到行政办公室所有人员都已经到齐了,即使不是我们在第一线抢险但是所有人却在第一时间冲了出来,我们的铁路精神一直都在铁路人员骨子里传承,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不辜负父辈对我的期待,更不辜负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信任,这是值得我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铁路作为国家国民经济动脉的大动脉,担负着无与伦比的中单。
我做好了为铁路奉献一生的准备,我的爷爷爸爸把他们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铁路,献给了国家的交通事业。有许许多多个默默工作的铁路工作人员,演绎着属于他们的不一样的精彩,他们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当作不平凡来做,他们挥洒汗水,铁路精神一直存在我们铁路人的心中。新时代的中国有着新时代的面貌,作为一名平凡的铁路工作人员,我愿勤奋工作,谨慎做好每一件工作。在实现中国梦的前进路上,我们更需要懂得坚守铁路精神的的人。
从外公、爷爷、爸爸再到我,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接力棒,更是一种传承,我深深的热爱着铁路这个事业。社会因坚守岗位而发展,人生因坚守追求而成功,愿做一个平凡的铁路工作人员,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一分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 演讲稿 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