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长征精神开启新的征程》党课讲稿党课讲稿 9 篇 《感悟长征精神开启新的征程》党课讲稿党课讲稿篇 1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大半个世纪。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不散热血?哪里没有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英雄好汉。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政府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素、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 70 周年之
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
现在,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我们仍然需要在 21 世纪里,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腾飞这一现代历史主题。为此我们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
《感悟长征精神开启新的征程》党课讲稿党课讲稿篇 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人间神话。xx 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xx 年后,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我们同样需要有坚定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爱的甜蜜,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去,然而,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想到,伴随着时光流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绚烂的向往和似锦的前程啊。
长征精神不可遗忘,长征路上,革命先辈以坚信不疑的定力战胜内忧外患,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以坚如磐石的合力同甘苦、共患难,这些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革命历史深刻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坚守,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勿忘历史、薪火相传”。新时代,长征精神就是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就是不畏艰险、敢于担当、勇往直前的精神;就是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扎根人民、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既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克服艰难险阻、践行初心使命的力量源泉。
作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部门,我们发改人更要认真学习、传承长征精神,依靠长征精神的强大力量扎实践行“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
“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今天的新长征正是当年红军长征的接续和发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勇担历史重任、弘扬长征精神,是实现最终奋斗目标的根本所在。我们要把长征精神融入具体工作中,要坚定信念、明确方向,与时俱进认清当前新形势新任务,全力化解新矛盾、应对新挑战;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效果,真正扑下身子到基层开展调研服务工作;要深化思想政治建设,紧密结合业务工作,妥善应对各种考验;要强化责任担当,振奋精神状态,结合实际,增强创新进取和主动谋划意识,全力以赴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立足新时代,使命在肩、初心如磐,我们要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始终牢记长征精神、大力传承长征精神,不忘初心、铭记党史、珍惜当下,扎扎实实接好长征精神的“接力棒”,在新时代继续“长征”。
《感悟长征精神开启新的征程》党课讲稿党课讲稿篇 3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红军将士翻雪山、过草地,斩关夺隘,抢险飞渡,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流血牺牲和饥饿病痛,唱响了这部雄壮豪迈、惊天动地的伟大史诗。如今,长征胜利已经 80 周年,它所传递出的长征精神仍然推动着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行。那新时代的我们,到底该如何继续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呢?如何付诸行动,将长征精神与国家的长征路、民族的长征路及个人的长征路结合起来呢?
一、牢记历史、不忘初心,标定理想信念的“原点”
漫漫长征路承载着革命先烈们血与火洗礼后的坚定信念,二万五千里的光荣道路延续着风雨之中不灭的革命火种。长征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征程”,更是一次精神和思想上的“远
征”。在这场远征中,革命先烈们能够始终扛起解放全中国的这面大旗,在战火硝烟与严酷自然环境中,步伐坚定地向前挺进。80 年后的今天,我们不仅是单纯的在回顾长征岁月,聆听长征故事,更最重要的是继续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
一是要将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在红军心目中,革命理想高于天;在红军行动中,血骨熬汤为理想。雪山严寒挡不住换个天地的追求,草原泥泞缠不住草编的军鞋,泸定铁锁拦不住红色的先锋,红军将士们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一种理想信念。可以说,理想信念是长征之魂,是胜利之源。同理,对于我们每名官兵而言,正确地定理想信念同样至关重要。我们的理想信念不但要建立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还要兼顾社会的发展需求,让理想信念成为我们进步的不竭动力,驱动自身与社会不断前进。
二是要将艰苦奋斗作为立身之本。遥想红军当年走过的峥嵘岁月,饱受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的折磨,无时无刻不在的生死考验,给予我们当代人的震撼不仅仅只有红军将士的英勇无畏,还有他们在面对恶劣生存条件时表现出的艰苦奋斗精神。纵使在当今社会,人们已经能够过上富足优越的生活,吃苦耐劳的品行仍不能就此丢弃,它是鼓舞我们克服困难,跻身社会发展大潮的重要保障。而对于部队这个集体而言,艰苦奋斗是其长期以来秉持的优良作风。正如和平年代的军队,依然担负着奔赴急难险重任务第一线的责任,肩负着扎根艰苦恶劣环境的使命,这无一不依赖于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是要将积极乐观作为力量之源。红军长征在经历众多艰难险阻之后,依然能够昂首阔步向前迈进,不仅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保障,还有革命先烈们乐观积极的心态,这使得他们能够看到未来祖国大地上冉冉升起的那面红旗,从而心存希望地朝着目标继续前行。积极乐观的心态鼓舞着红军将难以翻越的雪山视为平坦大道,将难以跨越的草原视为荒漠之中的绿洲,将难以渡过的江流视为一股湍流,纵使千难万险嫣然已成为长征途中的一道道壮丽的风景。我们就应该怀揣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它将为我们提供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力量,让成功的希望时
刻缭绕在心间,激荡在脑海之中。
二、以史为鉴、砥砺前行,瞄准新长征路的“方向”
长征已经过去了 80 周年,走好新长征路,首先就得清楚我们所面临的长征路是什么,方向在哪儿,然后再想想怎么走。
一是走好个人的长征路。对于个人而言,无论是战士还是军官,身穿军装我们都有肩负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责任与义务。我们每个人的军旅生涯就是一段属于我们的长征路,组织交给我们的每一项任务就是我们所面对的长征路上的关口和战役。面对生活和训练中的难题和挑战,坚定理想信念,迎难而上,就是走好我们军旅生涯的长征路。
二是走好军队的长征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为全军上下最热门的话题和紧迫任务。在长征途中,在党和红军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时,遵义会议的召开及时地把党和红军从危机中拉了出来,而遵义会议也成为党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不也是红军的一次大改革吗?习主席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如今,改革强军的责任落在了我们肩上。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我们要以高度政治自觉和强烈使命担当,坚决拥护、支持和投身改革强军实践,坚决打赢改革这场不能输的攻坚战,向党和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答卷。以坚强的意志筑牢战斗力、完成改革强军的时代目标,实现强军梦。
三是走好国家的长征路。不久前,习主席专程到宁夏考察,参观红军三军会师纪念馆,并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了花篮。习主席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回想当年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尽管历经波折,但队伍却在不断壮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时候的红军也有着一个“中国梦”,一个建立自由、民主、和平稳定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梦。而如今,正如习主席所说,向“两个一百年”目标努
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也是我们当下正在走的长征路。
三、聚焦实践、继续前行,吹响强军兴军的“号角”
新长征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继续发扬长征精神,将长征精神化为我们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关键在于将精神具化为行动。习主席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实实在在地践行长征精神,才能真正发挥其强大的作用。
一是要有勇往直前的“冲劲”。在被女儿问到长征时都干了什么工作时,邓小平只用了三个字回答“跟着走!”。而就是这跟着走的信念支撑着红军将士,无论是遇到恶劣的生存环境,还是敌人的围追堵截。那一股跟着党中央勇往直前的“冲劲”是给予红军将士向前走的最直接的动力。而现在面对新的长征路,少数官兵缺乏为集体付出的意识,一心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忘记了自己参军入伍时的誓言,丢掉了为党、国家、为部队做贡献的“冲劲”,遇到难题难事第一时间不是想到怎么往上冲,而是往后缩。要走好我们的长征路也必须要拿出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冲劲”,不能因为走在路上而忘了为什么出发,更不知道去哪儿,缺乏信念与信心是难以取得长征的胜利的。
二是要有克服困难的“拼劲”。长征之所以能够让人们铭记,不仅仅是因为其规模声势的浩大,更是因为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克服了一道道看似不可能克服的艰难险阻。从湘江到金沙江、从...
相关热词搜索: 党课 讲稿 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