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读音为tǐ huì,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体验领会,出自《朱子语类》卷五,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行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太行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4篇
第1篇: 太行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
杨善洲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二篇
篇一
10月26日,应区委安排,我们40余名干部踏上了赴杨善洲干部学院提升党性修养培训班学习的征程,在大亮山三天四晚的学习体验,我被杨善洲精神震撼,被大亮山的林海震撼,被杨善洲家人的质朴震撼......在震撼感动的同时,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什么信念支撑着杨善洲老书记一生无怨无悔的付出?一位怀着对父母感恩、对乡亲感恩、对家乡感恩、对人民感恩、对党感恩、对国家感恩的老书记,年过花甲,退休后毅然放弃组织为他安排的舒适生活,坚定选择到半年雨水半年霜的大亮山植树造林,住窝棚、吃不饱、穿不暖,一干就是22年,那是八千多个日日夜夜,二十万个钟头呀!杨善洲老书记60年如一日,用他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对比杨善洲老书记,我们缺了什么?缺干事创业的决心和勇气,缺遇到困难不退缩的担当,缺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为此,我们要以杨善洲老书记为榜样,筑牢党性修养,勇于担当,做一名真真正正的共产党人。
一是学习杨善洲精神,坚定信念,对党忠诚。杨善洲终身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如他所说:“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助群众办实事”,“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有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他时刻牢记这一宗旨,一生心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辈子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他公而忘私,舍小家顾大家,他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求真务实、苦干实干。我们要向杨善洲老书记学习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提升自我党性修养,做到干扰面前不分神,诱惑面前不变质,坚定不移地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共产党,信仰社会主义,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
二是学习杨善洲精神,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杨善洲做到了“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不移公仆心”。他说:“我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服务,而不能用来为人民币服务”,“共产党人什么困难都不怕,就怕伤群众的心,失掉民心”。我们向他学习,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主动回应群众的新期盼,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注重维护好群众的利益,把全部精力倾注于为群众谋发展,谋福祉之中。
三是学习杨善洲精神,淡泊名利,苦干实干。杨善洲一生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他说:“我们的工作不是干给上级看的,而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只要群众还有贫困和落实的,我们就一天也不安宁”,“喊哑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他家境贫寒,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捐款数十万元,将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捐献给当地政府和群众,把满山林海留给他深爱的人民。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现如今我们工作条件优渥,各种政策殷实,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我们没有理由,没有借口,浑浑噩噩、糊糊涂涂,混日子、混工资。当多大的官我们说了不算,但做多大的事我们可以决定。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和作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沉下身子,苦干实干。做到“功成不必在我,功力我必发焉”。
四是学习杨善洲精神,清正廉洁,严于律己。杨善洲当官数十年,从未为自己、为家人、为亲戚朋友谋取任何私利。他掌着大权,却从不为自己用权谋利。他说:“权利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不是给自己方便的”,“共产党员的干部,就是不能搞特殊”。下乡吃饭自掏伙食费,妻子“农转非”的表格一放就是一辈子,孩子没有因为有一个地委书记的爹而落实工作,依旧如一般老百姓那样务农、教书、考工。他一辈子拒绝腐蚀,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清正廉洁形象。我们要向老书记那样锁好后门,把好“权力关”,管好自己,管好家人亲戚朋友,管好身边的人,严于律己,不谋私利,不行方便,拒腐防变,做一名让组织放心、领导放心、老百姓放心,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基层党员干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学习仅仅只是开始,行动才是落实,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工作的奋斗目标。当下要克难攻坚,冲刺50天,抓好各项经济指标好中有升,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迎接我区第一个撤县设区丰收年,向十九大的胜利召开献礼。
篇二
杨善洲干部学院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学院“党员活动日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安排,作为民进会员的我也受到邀请参加此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们同事一行于2018年10月19日——20日到保山市施甸县杨善洲干部学院培训学习。大家通过以专题教学、音像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形式,去实地感受和体验杨善洲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严于律己、忠诚如一的精神,接受心灵洗礼的同时引发自我反思。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本次学习任务。
由于是第一次去参加单位组织的这个活动,我觉得非常幸运,也感到非常激动。19日那天一大早,我和同事们就已在下关高速路口等候车子的到来。在等车和坐车的那段时间里,我一直凭借着之前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上获得的信息和图片,勾勒着自己心中的那块“善洲林场”的样子,想象着发生在善洲林场的一切故事,包括留在那片森林里的每一个足迹和每一个身影。
教学第一站——墓园缅怀,找寻守望家乡的情怀
在干部学院工作人员的安排和带领下,我们学习的第一站,是到墓园缅怀和悼念杨善洲老书记。
遵照杨善洲老书记的遗愿,他的部分骨灰安葬在他一生钟爱的大亮山,守望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为了让后人更好地学习杨善洲的先进事迹,传承弘扬他的崇高精神,在他逝世一周年之际,省委决定在他安息之地修建墓园和塑像,让参观者瞻仰,让后来者缅怀。墓园坐落于善洲林场旧场部,墓前的半身青铜塑像定格了杨善洲身着中山装、微笑凝望远方的经典形象。
19日那天,天气格外的好,在朝阳的映射下,我们拾级而上,向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善洲陵墓敬献花篮,向朴实无华的善洲塑像鞠躬致敬。是共产党员身份的同事,则在领誓人的带领下,重温“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之后,我们一起倾听讲解员饱含感情的讲解介绍,让我们了解了善州老书记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教学现场的气氛是庄严肃穆的,但不时传出同事的抽泣之声。这绝非表演,我们实乃被老书记身上那种登高望远、容纳万物的高原情怀,以及他坚定执着、勇于担当的大山精神所感染、所感动。
老书记出生于大亮山,成长于大亮山,服务于大亮山,最后,还遗言埋葬自己于大亮山。也许,他是希望自己能在这里,永远守望着大亮山的山山水水,永远守望着他生前因忙于公事而未能在膝前尽孝的双亲。这是公仆的情怀,这是孝子的情怀。
教学第二站——研读碑林,探寻为官为民的真谛
墓园缅怀结束后,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解读了镌刻在“碑林”中的每一个关于老书记生前为官、为民的故事。
故事“当官不像官”中说的“不像官”,是因为善洲老书记为官不像其他只会在办公室指手画脚或在会议室坐而论道的官一样,他喜欢走村串户体察民情、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春种秋收状况。他是实实在在的“以一辈子的赤子之心和为民情怀,把心紧紧贴在群众的脉搏上,他用一生回答了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好官,他用一生恪守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
故事“我实在没有钱”是老书记面对妻子来信诉说老家房子破旧到处漏风漏雨需要寄钱回家修缮房屋的时候说的。可是,别人家无钱买种子的时候,他却有钱给买;别人家缺粮吃的时候,他却有钱接济;林场职工生病住院的时候,他却有钱给职工治疗……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此这般“花钱如流水”,他的钱还如何能存得起来寄回家用!他一辈子淡薄名利、地位,但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面前。因为他的大公无私,所以只有苦了家人,让家人只能在不断修修补补的老房子里苦熬着。
“滇西粮仓的总农艺师”、“满身泥水见中央领导”、“一张空白的农转非表格”、“帐不能这么算”、“大街上捡果核”、“自讨苦吃”、“谁也不能破例”、“不惜代价抢救职工”、“最后的感动”……这一个个故事里头,记录着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善洲老书记一辈子淡泊名利和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形象。
把这些故事镌刻在大亮山的青山绿水之间,让它,也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学习第三站——走善洲小道,寻觅通向大山的精神家园
我们走在善洲小道上,沐浴着从小道两旁笔直的柏树间泻下来的阳光,听着讲解员关于人、关于树、关于小道的讲解介绍。
1988年4月,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老书记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他说:“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给百姓造一片绿”。
为着自己这句铿锵有力的承诺,老书记扎根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5.6万亩、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他说到做到,把因为乱砍滥伐变秃变荒的大亮山重新变成林海,为老百姓找回曾经失去的那片绿色和水源。
见路思人,追忆逝者,望着眼前这条老书记用石块和水泥铺就的长达3.8公里的平坦的林间小道,我们又怎能想象得出当初行走在那条泥泞难行的山间土路上的造林老书记蹒跚的脚步和一直走向大山的背影,是如何的艰难困苦?他又是如何筹措资金、搬运石块修路搭桥?
望着小道两旁耸入天际的柏树,我们似乎看到栽培和浇灌它们成长的老书记的身影。那是一直不知道停歇的身影,那是一直通向大山深处的身影。
这小道的尽头,应该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学习第四站——音像教学,探索前进的动力与信念
根据学院的教学安排,我们参观了“善洲窝棚”、“老场部”和杨善洲事迹陈列室。看到老书记生前工作、生活过的简陋居所,以及他用过的工具、用品,看到大亮山由贫瘠的光山变成了近六万亩的林海,我感概万千,以致自己几度潸然泪下。这样的条件,他却有这样的决心!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坚守20多年的初心不曾改变?是什么信念引领他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直到永远?
这些答案,在我们观看了《蓝天访谈》、《清廉杨善洲》两部专题片后找到了。他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本色就是支撑他坚守20多年的初心不曾改变的力量;他对功、名、利、禄,淡而忘之坚守朴素的情怀就是引领他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直到永远的信念。
我们学习老书记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就要像老书记那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事业观,始终尽心尽力做好工作,激励自己不断前进。作为一名民进会员,我应该与组织一道,把“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作为根本遵循原则,牢记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宗旨,始终不忘初心跟党走,一生砥砺前行作贡献,努力在人生的画卷中留下时代的光彩。
第2篇: 太行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
红安干部学院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为此,组织干部参加学院培训,让他们从学习中提升自己,作为一名干部,你在培训中学到了什么?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很幸运,我能成为“习讲话班”一员在省委党校这个“大熔炉”潜心静气学习三个月;
很高兴,学校能安排我们到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最丰富、最集中、最具特色的红安干部学院,与革命先烈“同频共振”一周;
很感动,红安干部学院将教学内容的安排、现场活动的组织、日常生活的照料细针密缕到每一个时间节点。
四天的学习、参观,我和大家一样,心灵受到震撼、灵魂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净化,称得上是精神上的一次“朝圣”!我最深的感受有三点:
一、重温历史中再受教育
踏上红安的领土,“将军故里,传奇红安”八个大字熠熠生辉;翻开“手册”的扉页,“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跃然纸上;浏览教学日程,第一节课——“寻根.传承.担当”之内容让那种严肃、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矗立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碑前,聆听林青芝的事迹,禁不住潸然泪下。15岁的小女孩儿面对黑洞洞的枪口竟是那样的大义凛然!在历史纪念馆,讲解员从《大别雄风》开篇,以《将军摇篮》结束,黄麻惊雷、商南烽火、皖西烈焰、赤区新貌、浴血孤旅、鏖兵大别……生动的讲述,仿佛把我带到充满血泪和硝烟的战场;穿梭各个纪念馆,如同置身于当年的烽火岁月;流连于烈士墓园、先辈故居,好似聆听先烈们的谆谆教诲!四次课堂的洗礼,四个现场的抚触,一次又一次震撼——原来,这块红色沃土的革命史,是血与火染红的,是用大爱写就的!难怪有人说: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我想,党校安排我们在这里学习一周,要我们重温26年红旗不倒的悲壮历史,绝不仅仅是让我们震惊壮举、缅怀先烈、感受历史、陶冶情操,而是要我们不忘历史、再受教育、对比反思、有所作为!
二、再受教育中叩问内心
一个小小的县城,竟然走出了2位共和国的主席、8名上将、13名中将、58名少将、223名将军!当然还有历史和我们永远铭记的14万英魂!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国革命的建设、发展或呕心沥血、竭忠尽智,或赴汤蹈火、杀身成仁。这几天,面对史馆墙上一张张英俊的面孔,我不想作跨越时空的幻想和假设,但我却一再的地叩问内心:潘中汝用手捂住掉出来的肠子仍在继续战斗,而我却因锻炼不科学伤了脚踝为由为不坚持早起找借口,那一旦在工作或生活中碰上稍大点困难和挫折时,我将找出怎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我还敢假设回到80年前的战场不当逃兵?张南一宁肯遭受活埋也毅然挺身而出保护无辜的群众;黄陂大娘在痛失11位亲人后,仍用身边唯一残疾儿子的性命换取王树声的命!而我们,在荣誉面前、利益面前、大局面前,特别是该担当的时候,真的能说每一次都坦荡和磊落吗?在列宁小学的广场,彭希林老师点评时说到“红安精神概括为一要三不要,一图两不图,即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时,我们真敢正视藏在我们内心的那点“小”吗?“吃亏歌”我们敢唱出来吗?我坦诚:我的心情凝重过,我的思绪碰撞过,我的灵魂悸动过。
三、叩问内心中扛起责任
今天,方家将红安精神的内涵作了很好的诠释:红安精神的灵魂是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红安精神的本质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红安精神的核心是执着坚韧、自强不息;红安精神的实质是求真务实、勇敢创新;红安精神的品格是舍生取义、无私奉献。追昔抚今,我们理应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红安精神。对我而言,弘扬红安精神,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忘合作初心,永远紧跟党走;弘扬红安精神,就要立足我的卫计岗位,心无旁骛,在健康城市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公立医院改革、家庭医生签约、行业综合监管、健康扶贫等等方面做深、做细、做实、做好;弘扬红安精神,就要永葆先进性,永蓄正能量,将平时朗朗上口的“两个维护”、“三严三实”、“四讲四有”、“五个过硬”、“八种本领”践行到一言一行,每时每刻;弘扬红安精神,就要好好揣摩方城老师在课堂上告诫我们的“六常”:常怀敬畏之心,常守诚信之道,常行笃实之务,常担应负之责,常持谨慎之意,常戒底线之律。做到这36个字,才有底气说“我把好了总开关”,生命的尽头,才有资格说“我敬畏了人生”!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学习、教育、反思之宗旨,在于实践,也就是李春明主任说的“行商”。为了本系统高质量发展,为了湖北的高质量发展,扛起我们应当扛起的那份责任,担起我们应当担起的那副重任,即便超重也应前行,纵然含泪也要奔跑,因为,“不用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一周的学习已划上句号。
再次踏上征途,有一种结束叫开始!
第3篇: 太行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
红旗渠干部学院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xxx
(2018年11月)
11月11日至14日,区委组织区、乡、村40余名党员干部赴安阳林州市红旗渠干部学院培训学习。短短几天时间,通过现场实景教学、教授专家讲课、观看专题片等教学形式,零距离感受先辈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什么是红旗渠精神,也为林州人民的这种精神所折服。应该说,在红旗渠干部学院的每一天,我都被“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感动着,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憾,很受教育、很受启发。
林州原名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与山西、河北接壤,境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七山二岭一分田,历史上更是十年九旱,因为缺水,林县96%的地区是光岭秃山。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关注林县群众的生产生活,先后打了两千余口井,修建了三座小型水库和英雄渠,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林县县委认识到,要解决干旱问题,必须采取引蓄相结合的方法,将山西的漳河水引入林县。1960年2月10日,县委召开了"引漳入林"实施大会。随后县委书记杨贵带领浩浩荡荡的建渠大军开赴太行山漳水河畔,从此揭开了红旗渠工程的序幕。广大林县人民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历经10年多时间,绝壁穿石,劈山修渠,用鲜血、汗水和生命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红旗渠仍以它独有的冲击力撞击着我们的灵魂,它像一座历史碑刻,铭记着那段难忘的岁月,它像一座精神的堡垒,凝聚了万千人的意志,它更像一堂永远的党课,让我们懂得如何做才会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
做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全面做好新时期各项工作。
一是坚持锤炼党性,增强政治定力。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对党忠诚,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抓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党中央和省、市、区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坚持以身作则、做到率先垂范。带头焕发最佳状态,时时带头,事事带头,要求下面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下面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感染其他干部,带动整个单位;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坚持联系群众,多到农民家中和田间地头,拉家常、问冷暖,及时了解掌握群众实际情况,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头改进领导方式,自觉维护团结,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加强与班子成员的沟通,平时多交流、多谈心、多关心,努力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是坚持真抓实干、强化责任担当。讲政治、顾大局,把全部精力都放到工作上,以最好的状态、最大的激情,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把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作为常态,把兢兢业业、殚精竭虑的精神贯穿始终。全面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不懈为群众服务,群众关心什么就多做什么,什么问题着急就解决什么。加大惠民政策落实力度,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到每家每户,确保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到每一个人。
下一步,我将紧紧抓住撤乡设镇的重要契机,带领党委政府一班人,全力推进xxx音乐小镇建设,合理配置和利用优势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农村特色旅游产业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新时代宜居宜业宜游的经济强区美丽xx而努力奋斗。
第4篇: 太行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材料
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党性不能只是靠觉悟,还要靠不断的培训来把党性深入骨髓。这是一次党性培训的开学第一课。
新华社记者蔡馨逸
9月1日,新学期的第一天,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迎来了又一批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学员。2017年第8期厅局级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的近百位学员,在特聘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曾经居住、工作过的窑洞,以及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等中央机构的旧址。
半个多世纪前,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经历了2017年的艰苦奋斗,孕育了宝贵的延安精神,也留下了珍贵的革命旧址。如今,一批批党员来到延安,在中共中央工作过的地方,接受党性教育的洗礼,传承延安精神。
在中共七大的召开地——杨家岭中央大礼堂,老师的授课声和学员奋笔疾书的沙沙声相呼应。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的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大事件由教师的口中进入学员们的心中。
“延安是我们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一直希望重走老一辈革命家走过的路,重温他们所经历的艰难岁月和革命精神,这次终于如愿以偿。”2017年第8期厅局级干部培训班学员、财政部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家新说。
从宝塔山到凤凰山,再到枣园、杨家岭,学员们人手一个小马扎,走到哪里,课就开到哪里。截至目前,延安建立了50余个现场教学点,并在铜川照金、甘肃南梁等地建立了近30个现场教学点,根据不同旧址的历史内容和资源特点,设置教学主题。
不少学员用“一段难忘的学习岁月,一生不变的革命情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是2017年首期厅局级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他说,7年前的培训让他受益匪浅、终身难忘,“延安培训是一次寻根之旅、洗礼之旅、补钙之旅”。
“党性教育在延安被赋予了特殊而深刻的内涵。”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国喜在1日下午的开班仪式上说,除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员们走进一孔孔窑洞、凝视一张张照片,在这里,党性教育喻理于情、喻理于史。自2017年开办以来,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共举办培训班近1400期,培训干部7万余人次。
查看更多:关于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军训心得体会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培训班学习体会党员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军训心得体会范本中层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优秀科级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中层领导干部培训班心得经济类中级职称干部培训班结业心得体会银行系统中级职称干部培训班培训心得学校中层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相关热词搜索: 太行 心得体会 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