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nation),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现代的民族概念,可以是以国度为区分的人群,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心得体会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心得体会3篇
【篇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苏敏燕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04期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内容之一,铸牢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民族交融,有利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我们应该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视程度,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法治等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历史认同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的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及历史认同
(一)概念分析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各民族共建中华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的意识。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予了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在全社会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历史认同
古往今来,我国始终是以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存在。从秦始皇一统六国开始,无论是哪个民族建鼎称尊,建立的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坚实的历史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从历史认同入手,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出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演进过程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演变过程,是对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日益交流交往交融的认同。
【篇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是()。(3.0分)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梁启超
我的答案:D √答对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3.0分)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社会
我的答案:C √答对
3.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3.0分)
A.文化
B.舆论
C.政治
D.社会
我的答案:B √答对
4.()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0分)
A.尧舜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太宗
我的答案:B √答对
5.1271年,忽必烈建立“()”国号,明确宣布自己和“()”继承了三皇五帝、秦汉隋唐历代中华帝王的正统。(3.0分)
A.大元
B.中元
C.小元
D.多元
我的答案:A √答对
6.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做到两个“不行”,即“民族自决”不行和()。(3.0分)
A.“认同”不行
B.“响应”不行
C.“默认”不行
D.“取消”不行
我的答案:D √答对
7.“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提出的。(3.0分)
A.梁启超
B.孙中山
C.毛泽东
D.习近平
我的答案:D √答对
8.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3.0分)
A.舆论
B.经济
C.文化
D.社会
我的答案:D √答对
9.在民族分裂活动中,()主要是利用了民族区域自治,把民族区域自治异化为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权,把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异化为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3.0分)
A.疆独
B.藏独
C.台独
D.港独
我的答案:B √答对
10.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发生在()。(3.0分)
A.元朝
B.清朝
C.明朝
D.宋朝
我的答案:B √答对
1.关于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4.0分))
A.秦汉奠定大一统
B.隋唐发展大一统
C.元朝继承大一统
D.清朝巩固大一统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2.在各民族传统文化中,风俗习惯包括()。(4.0分))
A.居住习俗
B.饮食习俗
C.服饰习俗
D.礼仪习俗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3.随着越来越多的各民族同胞在全国各地流动,民族工作要()。(4.0分))
A.从边疆发展到内地
B.从农村延伸到城市
C.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扩大到保障各民族公民合法权益
D.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4.关于中华文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4.0分))
A.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B.中华文化由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各民族传统文化等组成
C.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D.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5.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4.0分))
A.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B.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D.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包括()。(4.0分))
A.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C.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D.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7.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具体内容包括()。(4.0分))
A.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深化宗教中国化,深化宗教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共有精神家园认同
D.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8.关于中华民族意识包括的“四共”认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4.0分))
A.共同开发了祖国锦绣河山、广袤疆域
B.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
C.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D.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9.差别化政策,是指对()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4.0分))
A.边疆地区
B.贫困地区
C.生态保护区
D.西藏地区
E.新疆地区
我的答案:ABCDE √答对
10.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归根结底,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同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0分))
A.是包括56个民族的全体中国人的伟大复兴
B.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复兴
C.需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D.需要弘扬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1.各民族共创中华文化、共享中华文化、共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重要内容。(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2.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3.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4.2004年6月,香港一批人联署发表《捍卫香港价值宣言》,指出全体香港人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些独立的话语建构表现为“去中国化”。(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5.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重点是加强党的领导,建设政治过硬的队伍,通过各民族干部队伍,有利贯彻民族区域自治,调动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建设的积极力量,弱化一些消极力量。(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6.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7.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部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里的中华民族代表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包括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8.春秋时期,我国确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3.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9.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10.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认同,是对56个民族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认同。(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篇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 者:郑大发[1,2]
作者机构:[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2]全国政协
出 版 物:中国政协
年 卷 期:2019年 第8期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论述的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页 码:24-24页
主 题 词: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多民族国家
相关热词搜索: 共同体 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