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集,汉语词汇,拼音是sì jí,意思是由四方会集一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史故事100讲第四集心得体会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党史故事100讲第四集心得体会4篇
第一篇: 党史故事100讲第四集心得体会
筑梦中国第四集心得
筑梦中国第四集心得一 近日,在一公司的组织下,我们观看学习了《筑梦中国》影片。《筑梦中国》影片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历史的镜头,使我们每一个路桥员工都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净化。《筑梦中国》电视纪录片全集为7集,每集30分钟,该纪录片以1840年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序幕,讲述了近代鸦片战争至中国近代化开始这一时期中国的落后及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历程。其中第四集使我感触最大,这一集是讲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伟大转折,邓小平同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用事实告诉我们中国只要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 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而当时中国刚刚经历了十年内乱,百废待兴,摆在邓小平面前的是一个严峻的现实。然而邓小平清醒的认识到科学就是生产力,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在他复出还不到三个月,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从此知识的价值得到尊重,与此同时也为广大知识分子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它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更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经济险些进去崩溃的境地,邓小平同志面临严峻的形势,提出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之后中美建交。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成立,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神州大地,犹如万物复苏般生机勃发。一个全新、自信、渴望学习和交流的中国出现在世人面前。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正确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筑梦中国》宣教片细腻而真实的镜头,再现了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以及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史。旧民主义革命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精神,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奉献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思想的升华。中国梦是归根结底是人民梦是需要我们每个群众的辛勤劳动来“筑梦”。我是中建路桥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我也有自己的中国梦,我中国梦就是为中国各地修筑一条条幸福路,构建一座座腾飞桥,我知道我自己的力量很小,我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筑路知识和磨练自己的心智,集合我们每个路桥员工的筑路梦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筑梦中国第四集心得二 7月19日,我项目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和职工观看了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电视台和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视频分为“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7集,每一集都是那么的主题鲜明,脉络清晰,叙事说理恢宏大气,以事论理形神兼备,内容丰富凝炼,史实性强。把握探路寻路、追梦筑梦的历史主线,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叙事生动感人,教育性强。解说思维严密、朴实生动,注重用典范文物和典范细节说话,一些故事细节令人难忘、发人深思、给人力量。视频虽长,大家却看得认真,看到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座的党员干部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风雨如磐”“中流击水”这两集主要向我们阐述了中华民族革命前辈如何在黑暗中摸索,使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驱除鞑虏,复我中华的血泪史,无论是清王朝的洋务运动,还是进步人士的戊戌变法,无论是农民阶级的太和天国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都未能改变我泱泱中华被人压迫的命运,直到1921年共产党成立,给广大中国百姓送来了福音,他们爬雪山、过草地,两万五千里长征可歌可泣,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唤醒国人沉睡的心,奋起反抗,由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发展到全国抵抗侵略的燎原之势,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国人民真真正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正道沧桑”“伟大转折”这两集讲述了新中国发展的艰难历程。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一场朝鲜战争却威胁着我们前进的脚步,我党抗美援朝队伍,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军威,弘扬了国威,从此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以东方巨龙的姿态昂首阔步,屹立不倒。此后,我国的工业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两弹一星”计划的成功让我们倍感自豪。到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我党的探索走了弯路,工业、科技的发展受到阻碍甚至重创,幸得1977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恢复邓小平党政军职务的决策,使新中国迎来了第二次转折——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事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最具有创新的政党,虽然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些波折,但还是能够找到新的出路,走上正确的道路。邓小平理论带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走中国人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理论的新篇章。 “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这三集向我们展现了中国高速发展的面貌。1990年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努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带领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中国这二十多年是经济腾飞的二十年,虽然期间发生了国企改革的阵痛、1996年特大洪水、XX年的“非典”、XX年的汶川地震等事件,但都被我党勇敢征服,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XX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坚信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 一整部记录片看完,我感慨万千。深刻的领悟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发展中国,使我们尽情奔跑在新世纪的旷野上。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想鞠躬尽瘁,坚定不移。
第二篇: 党史故事100讲第四集心得体会
货币第四集观后感
商业银行如何创造了货币?什么样的制度和环境为商业银行的艰难跳跃提供了土壤?商业银行的诞生与发展又如何进一步促进了货币化与市场化?本集通过商业银行的起源、发展和崛起,探讨现代银行业的信用体系和公司治理结构。
世界上最早的银行诞生在地中海沿岸。有人说,银行在经济中的地位只有运输业可以比衡。银行是货币的交通工具,只要是货币存在的地方,银行的触角便可到达。银行它是货币多于的人和货币短缺的人之间,通过这个配置,使得资源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法定货币的发行者是各国的中央银行,在一些特殊的国家或地区,货币的发行是由央行制定的商业银行发行的。
银行经营的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货币。让这一切得以运转的则是信用。银行不生产商品,不售卖货物。但每天都成捆的金钱被送往这里。今天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将钱存入银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银行的生命来源于储户的信任,这种信任既非是亲情也非是友情,在货币的世界里,它被成为信用。在几百银行历史中,无数银行和银行家经营与培育着信用,有些信用二崛起,偶写因信用而坍塌。借与贷是最早的信用关系,通过它,货币的去向一目了然。银行票据或储蓄卡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通过存款与借贷,银行将货币转化成资本,完成货币史上的一次重要飞跃。储户愿意把未来交托给银行,代表着一种信任,然而这信用形成的过程中,却不乏惨痛的经历。在历史上,因为银行自身经营不善,造车小储户倾家荡产的案例时有发生。银行的发张打破了家族式的垄断,逐渐形成了现代的银行格局。16世纪的远洋毛利领域,商人们以和股的形式分担风险,共享收益。股份制公司让贸易到达更遥远的世界。而当这项伟大的发明和银行对接的时候,现代金融的翅膀,帮助银行完成了又一次的飞跃。正是市场化下的竞争为银行的成长提供了公平的机会。今天世界主要银行几乎都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它们有义务向公众披露资产、债务、经营业绩,并接受股东和公众监督。股份制不仅壮大了银行资本 ,同时明晰的产权结构,将资产拥有者和管理者分离。银行告别了一人独揽大权的时代。随着证券市场的繁荣,商业银行对货币的输血功能,逐渐受到其他融资方式的挑战。这促使商业银行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唯有小心翼翼地经营,控制风险加之有效的监管体系,才能使银行良好的经营。
第三篇: 党史故事100讲第四集心得体会
2016年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范文
中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片《永远在路上》昨晚开播,片列举了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苏荣、白恩培、吕锡文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 该片还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点评和分析,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全片共分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第二集《以上率下》,第三集《踏石留印》,第四集《利剑出鞘》,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第六集《拍蝇惩贪》,第七集《天网追逃》,第八集《标本兼治》,于10月17日到25日在央视一套晚上8点播出。 XX为大家整理了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范文,阅读参考!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更多热门文章推荐《永远在路上》观后感2016《永远在路上》观后感3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观后感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观后感永远在路上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观后感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天网追逃》观后感永远在路上第八集《标本兼治》观后感党员观看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优秀篇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永远在路上第六集《拍蝇惩贪》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范文一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 所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从这个角度看,电视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片《永远在路上》17日晚开播。 当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其中有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几名落马省部级高官出镜,现身说法,片中透露出不少贪腐细节,发人深省。 这部大型片才刚刚开播,已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敢于揭丑,勇于披露此前公众所不知的高官贪腐细节。 在已播出的第一集中,曝光的若干细节就足以令人瞠目:曾任河北省委书记的周本顺独占一座面积800多平方米的军区招待所,重新装修供自己居住, 豪宅 里有两个保姆、两个厨师,其中一个保姆专门负责养宠物。 另一个贪官白恩培,曾任云南省委书记等职,在办案中,从白家查获的贵重物品多得让办案人员震惊,其中不乏价值千万的翡翠手镯,仅清理这些东西就用了十几天时间。 有句颇富哲理的俗语 细节决定成败 ,足见细节的重要性。 但是,在以往惩治贪腐的过程中,公众往往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见罪罚、不见细节,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斗争中存在 讳疾忌医 的心理。 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高度,在反腐中见真章、动真格,在一些部门及官员中曾经比较广泛存在的 讳疾忌医 心病也大为好转。 记得几年前,在这场反腐风暴刚拉开帷幕之际,很多人不相信会有省部级官员成批落马,更不信周永康这样高级别的官员真的会被查办。 之所以不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认为 封疆大吏 或正国级官员理应是普通党员的榜样,法办这些腐败高官有可能 破坏 党的形象。 几年来,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工作,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中央反腐敢于揭丑, 铁帽子王 之类的各种神话不断被打破,反腐败得民心顺民意,得到群众高度认可,一些人 讳疾忌医 的心病自然也逐步痊愈。 此次大型电视片《永远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贪腐细节,将遮丑心理彻底打碎。 如果说,中央严惩周永康、白恩培、周本顺等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义的效果,那么,全面披露这些贪官的腐败细节,则是彰显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疗毒的勇气。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 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 打铁还需自身硬 的庄严承诺,以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反腐败 老虎 苍蝇 一起打。 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的成果。 所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从这个角度看,电视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同时,《永远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 包括白恩培、周本顺在内,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 电视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更向官员们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最后变成贪官并身陷囹圄的过程。 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 边缘人 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 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 有腐必反 、 有贪必惩 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败斗争必须 永远在路上 。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范文二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决定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认真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造成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又有统一意志、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革命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任务。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特别是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全面总结了处理党内关系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党员和领导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 全党同志遵循这些准则,空前团结,步调一致,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今天我自觉学习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关于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和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的内容。 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是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中最根本的一条。 党中央所提出的政治路线,其基本内容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是一条反映全国人民最高利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全党同志必须坚决贯彻执行。 思想路线是党制定和执行政治路线的基础。 党的思想路线要求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我们党一贯倡导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根本点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思想倾向。 一是要反对思想僵化,反对一切从本本出发。 二是要反对和批判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否定党的领导,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错误观点和修正主义思潮。 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 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之一。 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党的委员会,都要按照这一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凡是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事,重大工作任务的部署,干部的重要任免、调动和处理,群众利益方面的重要问题,以及上级领导机关规定应由党委集体决定的问题,应该根据情况分别提交党的委员会、常委会或书记处、党组集体讨论决定,而不得由个人专断。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许用其他形式的组织取代党委会及其常委会的领导。 党委成立的研究处理任何的 组织,必须在党委领导之下进行工作,不得代替党委,更不得凌驾于党委之上。 坚持集体领导,并不是降低和否定个人的作用,集体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领袖、政党、阶级和群众的关系。 对领导人的宣传要实事求是,禁止无原则的歌功颂德。 不许用剥削阶级的阿谀之词称颂无产阶级的领导人,不许歪曲历史和捏造事实来宣扬领导人的功绩。 领导必须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要明确地规定每个领导成员所负的具体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不要事无巨细统统拿到党委会上讨论。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深入地了解了党内政治生活的
第四篇: 党史故事100讲第四集心得体会
第四集异彩
解说:七百多年前,一袭从遥远东方呼啸而来的狂飙让罗马教廷和欧洲的各国君主们坐卧不宁,仿佛一夜之间那些个头不高却耐力极强的蒙古马,在它们主人的驱使下,让整个欧洲大陆都在惊恐中颤抖。更可怕的是,西方世界对这支所向披靡的草原部族几乎一无所知。
公元1245年,意大利修士约翰.柏朗嘉宾从法国里昂出发前往蒙古。他受罗马教廷委派规劝蒙古人停止进攻和杀戮甚至信仰万能的上帝。在今天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以西220公里的哈喇和林,柏朗嘉宾第一次目睹了这个草原帝国的真容。他们的住宅为圆型,利用木桩和木杆支成帐篷。皇帝、头人和其他达官贵人都非常富有,黄金、白银、丝绸、宝石应有尽有,他们所有人,从最为幼小者到比较年长者统统都是优秀的射手。这些本意是为了打探蒙古虚实的文字,却让西方世界开始了解曾经被契丹人隔绝了上百年的东方。他们用锋利的武器和箭猛攻,昼夜不停地战斗,有一个人叫成吉思汗,他开始成为上帝面前勇敢的猎人。虽然当时成吉思汗早已去世,但这位“猎人”的孙子,同样没有把教皇当回事,柏朗嘉宾悻悻然无功而返。他无从阻挡那些勇敢猎人们狂野的征服欲望。数年之后,蒙古铁蹄又将第三次西征的足迹踏遍波斯,用令人惊悚的方式张扬着马蹄声碎的万方威仪。蒙古弯刀将世界五分之一的土地斩落在自己马下。东到太平洋,西达黑海沿岸,北抵贝加尔湖,南至中国南海,蒙元帝国的旗帜猎猎飘扬。公元1271年,今天的北京,成为当时元帝国的首都大都,其主人正是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元代绝对不算长寿,但它不足百年的统治,却给中华大地注入了久违的拓展力和进取心。看似一个遍地杀伐、摧毁和凶悍的时代,却使中国四大发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西方传播开去,而西方的天文历法,也开始影响中原,这个充满肌肉与速度来去匆匆的时代,给人留下太多的谜团与遐想。其中就包括一朵沉睡了600年又重新绚烂起来的晶莹花朵。
采访:中国瓷器非常完美,在整个亚洲都饱受青睐,特别是青花瓷。
采访:确实如此,瓷器是全世界平民百姓的奢侈品。
解说:上海博物馆陈列着来自土耳其、伊朗、美国、英国以及中国等国家的参展品,90多件美丽青花重聚故乡,它们的出生时间都指向同一个朝代——元。中国古代瓷器品种繁多,窑口林立,但传播最广,名气最大的一类当属青花。这种白色胎质青色图案的瓷器,朴素而不招摇,却何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存世极少的元青花,它被公众广泛认可的时间至今不过六十多年,在许多人看来,一个在马背上横冲直撞的时代,根本无从传承宋人的诗情画意,又怎能创造如此精美易碎的尤物。盛夏的京杭大运河,船舶漫不经心地往来穿梭。扬州,尽管不是烟花三月,港口也早已今非昔比,但伫立岸边的牌坊,却暗示着这里曾经的繁华。公元1275年,既柏朗嘉宾之后,另一位意大利人来到中国,一呆就是17年,甚至还在扬州为官三年,他就是马克波罗,当时的中国一派风花雪月,元曲之声随风飘荡,二十多年后,一部《马可波罗游记》风靡于西方各国的大街小巷,一个神话般的中国,令人心存向往。大汗用大理石和各种美丽的石头建造了一座宫殿,宫殿所有房间都镀了金 ,装饰得富丽堂皇,他的酒杯酒瓶等物品,有些是由漂亮的镀金金属制成的,大汗的金属器具如此之多,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令人奇怪的是游记中对元朝官廷使用瓷器的情况却毫无记载,有人甚至怀疑马可波罗是否真的来过中国。不过曾经担任元朝吏部尚书的苏天舜也说过元太祖使用的酒器是槽口镀金的金属制品,难道瓷器在元朝真的并不流行?
草原,天苍苍,野茫茫,生活于此的人自然心胸开阔,粗犷豪爽。天堂草原锡林郭勒最南端,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满大地时,孟克那松家的早餐也开始了,即使今天他们常用的瓷器也很少,仅仅几个小蝶小碗,瓷器对于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来说,似乎并不实用。现在就马群有三十多个,牛啥的四五十条,羊一百多只,为了保证牲畜吃到新鲜草料,牧民们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在几个草场间游牧,不难想象沉重易碎的陶瓷,只能是不断迁徙的累赘。他们的先祖在欧亚大陆纵横驰骋,开疆拓土时,更崇尚血与火的涤荡与颠覆。对细腻温润、浅酌低唱的瓷器,可能根本不屑一顾。
古人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中国瓷器在宋朝如沐春风,和皇家的偏爱息息相关,在彪悍的蒙古统治者眼中,宋人所谓风雅婉约,不过是文人的自恋和庸人的哀歌,繁华的宋朝与辽、金、西夏周旋了三百年,可谓坚韧不拔,但最终还是被元朝逼进了大海。文明在震荡中如何传承,瓷器之路又走向何方,宋朝所搭建的瓷器天堂,在这一刻没有人怀疑,注定会被蒙元帝国的铁蹄踏得粉身碎骨。不过在今天的日本,大阪陶瓷美术馆,有一件日式木盒中神秘地珍藏着一件国宝级文物,来自中国龙泉窑的玉壶春瓶,最为奇特的是它并非宋代制造,而恰恰来自金戈铁马的元代,也许和人们的想象不同,蒙元时代并没有对所有瓷器赶尽杀绝。深秋时节,金莲花已经凋谢殆尽,金莲川草原却依然壮阔迷人,上都遗址,这座曾经沧海的元朝夏所在地虽然已经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断壁残垣中,弥漫出的窃窃私语,多少有些物是人非的孤寂。1260年3月,忽必烈在这里登基为蒙古帝国大汗,继而又确定北京为大都,由此开始了两都巡幸,当时欧亚大陆的风吹草动或多或少都和这里有关,然而云起云落,有迹可寻的元代遗迹,已经寥若晨星,高墙后院尚且不存,况乎兵荒马乱中的坛坛罐罐。
呼和浩特市一间工作室内,李大龙正在指导学生进行雕塑创作,雕塑是李大龙所学的专业,现在却成了副业,他的正业已经转移到瓷器上。
采访:我就觉得特神奇,弄一块泥,捏巴捏巴捏一个造型,然后灰不溜秋地搁到窑里面,一开窑,锃亮一个挺漂亮的一个东西。
解说:位于呼和浩特市南端的清水河沿岸,十多座瓷窑坐北朝南顺坡而建,三十年前,这里曾经是著名的瓷器产地,李大龙也在此拜当地著名陶瓷艺人张选为师。
采访:这个地方的碗特别出名,土青花,特别有名的带有那种元代风格的土青花,但是现在很难找到了。
解说:未曾想车水马龙的繁盛转瞬即逝,如今门庭若市变成看门可罗雀,李大龙师徒两却不愿放弃。查阅史籍结果出乎意料,原来500多年前,这里就是中国长城以北最大的窑场之一,源头当在宋元时期,只不过多位民窑,若能找到元青花的真正出处,元朝人不爱瓷的推断,或许就被彻底推翻了,当人们还在对神秘的元青花捕风捉影时,半路却杀出一种被称为卵白釉的瓷器,这种卵白釉瓷,大多印有“枢”“府”等字样,它们意味着什么,是否有某种特定的含义,答案居然信手拈来,枢府正是元政府的核心机构,枢密院。
采访:我们讲的枢密院,就是最高军事机构,比国防部的地位还高。
解说:看来卵白釉瓷器,应为大内定制专用,元政府也有自己的特供瓷,他们并没有摒弃一切中原文化,反而重视有加,把瓷器摆到了处理国家军机大事的办公桌上。那么既然五大名窑已成明日黄花,这种枢府此又从何而来,是否和龙泉窑一样都属于前朝遗物。
解说:浙江龙泉每次烧窑前,已近耄耋之年的老窑工金品,都会进行一次祭窑仪式,因为瓷器烧的好坏关系到全家人的生计。
采访:龙窑烧好保平安,好,上香。
解说:金老耳背,话自然不多,黝黑的脸庞刻满沧桑,全村也只有她还在坚持用柴火烧窑的传统,而其他瓷窑大多改用液化气作燃料了。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作为唯一的陶瓷项目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历史上龙泉瓷就属于青瓷,和白瓷系列的卵白釉并无关联。一般而言,朝廷瓷大多用于专门的官窑或机构,遍查史料,一个名字终于脱颖而出,浮梁瓷局。浮梁,似乎名字不大,但一提景德镇,则如雷贯耳,景德镇当年就隶属浮梁县管辖,成名于宋代景德年间,奇怪的是,如此风光的景德镇,却没能从宋代五大名窑中分到一席座位。今天的景德镇,无论现代化的街道,还是狭窄幽暗的弄堂,处处都隐藏着瓷器的影子,宅居着身怀绝技的匠人,被破瓷片填充的路基下,也沉埋着令人啧啧的故事。自从瓷器从东汉诞生不久,就和这座城市相生相伴,不知是瓷器造就了景德镇,还是景德镇成就了瓷器。弄堂深处,陈师傅退休在家,靠加工制瓷零件赚些零钱,四十年前他在令人羡慕的国营红旗制瓷厂工作,如今只能给市场化的陶瓷业敲敲边鼓。
采访:这一带,这一边(当年)全部都是红旗制瓷厂的,(当时)都是手工的,现在都用机器的比较多了。
解说:现代化流水线让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瓷器,快速大批量生产,无论观赏瓷还是日用瓷从原料到造型,从彩绘到烧造,每一环节,都有新科技的侵染,手工虽然还是最大的卖点,但机器已经不可或缺,瓷都依旧,马达轰鸣,景德镇坐上中国瓷器的头把交椅,独享“瓷都”美誉。七百年长盛不衰,确实始于元代。公元1278年,抗元名将文天祥刚刚被俘,南宋小朝廷尚在背水一战,元帝国却急不可待地在浮梁县设立瓷局,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皇家贡瓷管理机构。豪放的蒙古人,何以突然对不禁磕碰的瓷器一往情深,忽必烈到底怎么想,如今已无从考查,没有证据说他酷爱瓷器,后人只能管中窥豹,其一,骑马打仗需要钱,瓷器贸易显然是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其二,自从忽必烈受命管辖中原地区,就坚持行汉法、尊儒术,因此不能排除他对宋文化的主动吸收,另外天高云淡、风吹草动,成就了蒙古人的生命力,白云与羊群上下辉映,使他们对白色情有独钟,而景德镇青白瓷正好符合“元人尚白”的诉求,或许还有四个字更为重要,那就是“惟匠得兔”。游牧民族基本上没有独立的手工业。
采访:保护工匠实际上出于他们经济上的需要。
解说:在朝代交替之间,蒙古骑兵的刀光剑影,必然血雨腥风,却只有工匠和手艺人可以免死。据记载,蒙古灭金朝时,得北方工匠72万户,灭南宋后,又得工匠42万户。其实许多北方窑工早在北宋灭亡时就开始南迁,一时间景德镇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然而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浮梁瓷局却遇到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制造瓷器的原料优质瓷石,由于大量开采,几乎消耗殆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无论游山玩水还是探幽寻古,景德镇北部的瑶里镇,绝对不应错过。虽然地处偏僻,但早于唐代,这里出产的优质瓷就使它走出了超然世外的桃花源。
采访:我们瑶里的柴火,做一点饭吃。瑶里的柴火松木,烧窑也是这个柴火,我们烧火也是这个柴火。
解说:吴师傅年轻时也是窑工,如今却只有几件家用瓷器,保留着原来工作单位的印记,他的新行当就在隔壁的瑶里古戏台。在景德镇一带,无论做什么都摆脱不了一个朦胧的影子——瓷,它不仅是个物件,更是一袭血脉,一方水土。吴师傅过去上班的地方距瑶里镇不远,名为高岭村,除了风景优美,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然而,村外这些有碍观瞻的土坑和白花花的山坡,却使这里名扬天下,它们就是传说中天赐的“高岭土”。宋末元初,就在景德镇的瓷石远远供不应求时,不知何人发现了这种近乎纯白的泥土,或许有人大胆一试,却让它一鸣惊人,和一般瓷土相比,它更加洁白细腻,质地坚硬,于是,烧造大型瓷器才成为可能。作为一种新材料,它的发现犹如一座里程碑,从此“高岭土”成为全世界对这种材料的统一称呼,不仅景德镇因此重生,整个瓷器史都由此转向。景德镇工匠就在实践中,将高岭土与传统瓷石合理配比,形成所谓的“二元配方”,烧制出一种硬度更强,颜色有如鹅卵的新型白瓷——卵白釉,浮梁瓷局终于扬眉吐气,给卵白釉印上“枢府’二字,粗犷的元朝也有了自己原创的精品官瓷,然而,这刚刚起步,那千呼万唤的元青花仍未出世。1929年,华裔古玩商吴贲熙来到北京琉璃厂,打算出售一对青花云龙象耳瓶,当鉴定高手们看到瓶体上的一行铭文后,一致认为是赝品,这行字是: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至正”是元顺帝年号,而当时考古收藏界普遍认为元无青花,此乃国史之定论也。于是,吴贲熙带着这对砸在手里的赝品悻悻返回英国,几经周折,终于脱手,卖给一个眼力尚浊的英国人——大维德。二十年后美国学者波普将该瓶与土耳其、伊朗收藏的中国元青花对比后认定它们的确出自元代,然而这对云龙象耳瓶被命名为“大维德瓶”,并公认为元青花标准器,但元青花不是天外来客,它必然有着自己的传承关系,令人感叹的是当元朝统治者高举海碗豪饮天下时,那瓷器大厦的营造者宋代君臣却在亡命天涯。华夏文明几千年发展每注入一滴新鲜血液,文化融合中每一次阵痛,似乎都烙印着覆巢之下的不破不立,前朝旧物,无论蕴含着怎样的智慧与汗水,都难免被当成它们主人的替罪羊和牺牲品。元朝灭宋如此,明朝灭元又何尝例外,元青花即使曾经辉煌,也难免受城门失火之累。
目前,收藏元青花最多的是江西省高安市博物馆,也不过19件,那是30年前才被发现的,但它们也足以证明元青花的产地也在景德镇。倒是伊朗阿特别尔清真寺收藏着32件元青花,而全世界收藏元青花最多的是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有40件之多,耐人寻味的是伊朗和土耳其恰恰都是伊斯兰国家,或许这和伊斯兰教崇尚蓝色有关。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布尔横跨亚欧,东西方文明在此交会,在清真寺巍峨的穹顶和高大的墙壁上,到处都是眩目的蓝色装饰。其中,国家寺院迈哈迈德清真寺,干脆被称为蓝色清真寺,这些土耳其制作的青花,和元青花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它是陶器,当时土耳其人尚未掌握制瓷技术,可想而知,伊斯兰世界一定对青花瓷大为欢迎,就像古罗马对中国丝绸顶礼膜拜一样,也许元青花本来就是为外销专门制造的,果真如此的话,元朝急匆匆在景德镇建立浮梁瓷局就不难理解了。
从唐朝开始,阿拉伯就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瓷器也一直是中国三大外销商品之一。
采访:到达中国之后,商人首先到中原地区的瓷窑,而不是沿海地区。他会问:你会制作这种瓷器吗?我想要这样的,我们的市场和顾客喜欢这种式样。
解说:奥利弗沃特森教授一直致力于伊斯兰陶瓷的研究工作,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对中国的瓷器也一直十分关注。
采访:中原或南方地区的瓷窑,会按照中东地区人们的要求制造商品,早期的这种交流和交易是非常出色的。
解说:1998年发现的阿拉伯沉船“黑石号”上就有3件产自唐朝的青花瓷盘,那时伊斯兰教创建不过两百年,尽管不能证明它们和元青花的传承关系,但至少为青花瓷的创烧时间和外销用途找到了佐证。比唐青花更为进步的是元青花多为大型器皿,这很可能源于伊斯兰风俗中的聚餐方式,而高岭土的介入也使大型瓷器的制造成为可能。
采访:在伊斯兰教国家,人们有一种与别人分享饭菜的传统,把很大的盘子放在桌子中央,每个人都从盘子里取食。
解说:有需求就有发展,尽管对于景德镇工匠来说,这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只要在卵白釉胎体上施以青色图案,形成所谓釉下彩,青花瓷就华丽登场了,最后的要素正是蓝色钴料。唐三彩中的蓝釉,来自遥远的西亚,那么元青花呢?今天的景德镇像张建一样专门售卖釉料的商铺鳞次栉比,蓝色钴料已经不再稀罕。
采访:元代青花一般是从伊朗进口,做瓷器的陶器界叫做苏泥勃青或者叫苏麻离青,最早的时候随着波斯人的交易流传到中国来的。
解说:七百年前青花时代终于来临,这件扬州博物馆馆藏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全世界仅存三件,它通体蓝釉精美绝伦,内嵌青白釉巨龙戏珠,在百转千回中幻化升腾。蓝,不仅是一种釉彩,更是一种信仰,它的传播速度即使风驰电掣的成吉思汗也望尘莫及,他那些信奉萨满教和佛教的子孙们,在中亚和西亚建立了空尘绝后的四大汗国,但最终不约而同地皈依了真主。
采访:蒙古的统治者他们基本上有一个特点,他觉得各种宗教都可以为他所用。
解说:青海省最大的清真寺,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每逢周五,信徒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进行神圣的礼拜。其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托茂人,据说,托茂人的祖先曾经是西征的蒙古族,东归后,定居在青海省东北部,至今仍然有60多户,但他们早已是虔诚的穆斯林。就这样,元朝时曾经为大唐朝带来惊鸿一瞥的蓝色釉彩,重新回到了中国。值得一提的是,青花之外,景德镇还烧造出了另一种著名的釉下彩——釉里红,虽然其影响远不如青花,但存世却更为稀少,到了元朝中后期,中国瓷器再一次迎来一派繁华景象。据史书记载,忽必烈登基不到30年,就建立驿站上万处,为元代的瓷器贸易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采访:他建立驿站主要是为了加强统治用的,但是你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交通系统,很自然的群众、老百姓、商人,一定也要利用这套系统。
解说:元上都作为元朝第二大都成,依托驿站体系,欧亚间的互通有无,在这里嘘寒问暖,为了鼓励贸易,朝廷对外来商贩给予“置而不征”的免税待遇,以致涌现出一门新职业,专门运送商品的肩夫。玛希毕力格和孟克那松一家往来密切,每次路过,他都会给孟克那松可爱的女儿带些礼物。像这样为牧区小店送货,是玛希毕力格热衷的工作,就像元朝的肩夫一样,他会特别留心牧民们的需求,然后再把本地特产,运到外地的市场。相比陆路贸易。元代更大的对外贸易,仍然延续前朝的海上丝路,尽管难以想象马背上的颠簸冲撞能否与甲板上的起伏摇摆和谐统一,但忽必烈毕竟组织过几千艘规模的庞大舰队,此外他还对外国船队宣称“往来互市,各从所欲”,据当时的航海家汪大渊统计,沿海各地有六千二百多户经商者,比守海军人多两倍,为此前朝管理沿海贸易的市舶司,不仅没被压缩,反而权限扩大,仅1289年,市舶司就上缴珍珠两百公斤,黄金一百六十公斤,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商品就是瓷器。青花瓷从景德镇的昌江转进赣江,由鄱阳湖汇入长江,再在沿海地区与其他瓷器会合。经各大口岸出海,销往亚洲各地和东非沿岸。2012年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特此以“幽蓝神采”为名举办元青花大展,其中很多器物,第一次回到故乡,以为老先生说:好好看看吧,这样的相聚下一次可能又要等上几百年。元青花的诞生,把中国的瓷器从素色釉彩推向拥有图案的彩瓷时代。瓷器,已经不是简单的实用器皿,而是时代文化的积淀,它不仅蕴含着风雅,更融汇着精神的寄托。文明就是如此,在看似偶然的契机中,必然地发展着。作为一个多元时代的见证,元青花不愧是一朵炫耀异彩的奇葩。宝石蓝般繁复的花纹,在亮白的胎体上百转千回,勾勒着元帝国纵横不过百年的激荡沉浮。元朝的故事落幕,景德镇的传奇还在继续,他们创造的青花瓷将被后世演化得璀璨缤纷。
相关热词搜索: 党史 心得体会 第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