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党史故事100讲第三集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时间:2021-10-24 20:03:00 来源:网友投稿

《第三集》是林宇中演唱的一首歌曲,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史故事100讲第三集心得体会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党史故事100讲第三集心得体会3篇

党史故事100讲第三集心得体会篇1

观看《国家监察》第三集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观看《国家监察》第三集心得体会一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该以冯新柱“以案促改”工作为契机,坚定理想信念,坚决拥护中央决定路线、方针,坚决拥护党中央权威,守好党的“命门”、“命脉”。
  一、提高站位,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以案促改”工作是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牢记革命事业大于天,通过反复阅读重要文献,观看警示片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补足精神之钙,永远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践行者。
  二、勤恳工作,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结合自身工作岗位特点,紧盯重点文电处理,在每一份文件每一个细节上多用心、下功夫,打造精品办报新模式,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准确掌握要情。在了解领导工作习惯的基础上,熟悉知悉文件详细内容,结合目前该项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措施。二是严把公文拟办关。对当前工作了解的基础上,准确掌握领导对该项工作的想法和态度,拿出切实可行的拟办意见,不断提高领导采纳率,从而更好发挥公文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作用。三是严守纪律,夯实值班人员责任,在确保登记要素齐全,保管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要树立规矩意识,文件先送谁批,再送谁阅,有规矩,使规矩成为习惯,成为自觉。
  三、坦荡做事,谨慎行事,进一步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坦荡处事,谨慎行事,既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胸怀,操守和思想境界。时刻以“坦坦荡荡做人,实实在在做事”为座右铭,用真情感动,用真心帮助,用真诚接纳,努力实现机要密码工作跨越式发展。
  总之,“以案为鉴,以史为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应紧绷机要密无小事,确保各项工作出色完成。
  观看《国家监察》第三集心得体会二
  少数扶贫干部特别“会来事”,不在如何切实改善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医疗条件、教育条件上苦下真功夫,而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拍脑袋、“刷白墙”,用“刷白的墙面”为自己脸上贴金,为自己的政绩做数据,为自己的官场铺大道。这样做无非是因为拿不出化解贫困的实招,只能耍花枪糊弄人,场面光彩,账上好看,应付检查。然而,这些中看不中用的“白墙”,必然经不起风吹日晒的现实考验,如同形式主义扶贫本身一样,经不起实践和群众检验,贫困群众的生活依然没有改善,贫困的帽子还是摘不下来。
  归根结底,扶贫是一场硬仗,须吃苦、能耐劳,离不开实干作风、担当精神。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倒计时”,能不能向党和人民上交满意的扶贫答卷,就得看能不能激发实干进取、锐意担当的精神意志,自觉查找不足、正视贫穷、修复短板。总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搜肠刮肚搞“花钱刷白墙”这种形式主义扶贫,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既造成国家资源浪费,也损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
  我们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扶贫干部就要立足本职,主动担当,杜绝形式主义的歪风邪气,放下架子、甩开膀子、扑下身子老老实实干。“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形式主义是顽疾,需要我们党员干部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行动中,立足于群众生活的根本,切切实实帮助贫困群众找出路、谋幸福。
  观看《国家监察》第三集心得体会三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党委政府凝心聚力,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社会各界众志成城,同时也离不开监督执纪问责、廉洁阳光扶贫的强力保障。要切实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坚决实现廉洁扶贫,对扶贫资金实行最严格的监管。
  一是要切实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坚决遏制扶贫领域腐败现象,是全面从严治党、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做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突出重点,精准发力。要加强监督,增强发现问题能力,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要严格执纪,以“零容忍”的态度快查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要强化问责,把责任一级一级压实。
  二是要全面落实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确保廉洁扶贫。落实好主体责任,核心是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把党风廉政建设纳人脱贫攻坚总体布局去谋划和部署;落实好监督责任,关键要加强对扶贫开发资金和项目监管,形成省市县乡村上下联动和相关职能部门相互联动的监督机制,把监督覆盖到脱贫攻坚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三是要标本兼治,织密扎牢制度的笼子,建立起不敢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筑牢纪律和法治“两条防线”,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对庸政懒政怠政慢政等行为严肃处理、坚决问责;同时,建立完善党政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三位一体”监督体系,实施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对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等问题,坚决从严惩处。
  力抓廉洁扶贫、阳光扶贫,建立一支既勇于干事创业,又切实廉洁干净的干部队伍,确保扶贫资金使用更精准、更到位,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凝聚和带领全省人民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向着全面小康的彼岸,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观看《国家监察》第三集心得体会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是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各级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脱贫攻坚的重大政治责任。
  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证,加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态度不坚决、工作不扎实、敷衍应付等问题;扶贫领域贪污侵占、行贿受贿、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突出问题;扶贫项目分配、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问题;向农村低保、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惠农资金动脑筋、伸黑手等问题;对口帮扶不到位等问题的严格制止行为。对发现的问题,必须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对待。做好此项工作,我们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一个战线,共同起跑,不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精心组织、周密谋划,确保集中整治和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的落实情况、并严格规定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帮扶项目与资金管理使用、遏制不良工作作风的发展。最后要强化责任担当,确保集中整治和专项治理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让来百姓真脱贫,让帮扶精准对口,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项事关贫困群众切实利益的重大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完成的任务,但也不能马虎懈怠,更不允许腐败现象的发生。加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一直是我党正风肃纪,打赢脱贫攻坚的一项长期工作,要保持严肃、正规的实干精神,风清气正,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圆满完成。
  观看《国家监察》第三集心得体会五
  安徽省阜阳市为展现脱贫攻坚成绩,将农村危房改造的墙体统一刷白,以期“一白遮百丑”结果弄巧成拙,洋相百出。“刷白墙”,把墙刷得光鲜亮丽了,就能达到拉杆见影的可视成效,可是这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假把式,根本解决不了贫困群众的现实困难,也满足不了贫困群众的现实需求,还给人一种“贫困户已经脱贫过上好日子”的错觉,这不仅浪费钱做无用功,更容易导致出现现在说完成了脱贫任务,过一两年又大规模返贫的现象。
  老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事情办的好不好,实在不实在,群众最有发言权。“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中央的庄严承诺。在这个关键时期,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工作态度的试金石,也是对领导能力和智慧的检验。脱贫攻坚没有速成法门,扶贫,来不得半点“装模作样”,也容不下丝毫“虚假应对”。
  要想打好最后这场“硬仗”,严明的纪律是打赢这场硬仗的关键,各项工作标准必须更要、更严,工作力度更强、更准,组织纪律、思想态度必须更硬、更正。我们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言而不实以及损害群众利益等违纪违法的行为,必须依法严惩。维此,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日可待。

党史故事100讲第三集心得体会篇2

观看《辉煌中国》第三集心得体会1

  全面反映中共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巨大成就的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21日晚播出第三集《协调发展》,揭秘中国如何打赢扶贫攻坚战,争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世界历史上不乏因发展失衡而使国家落入“陷阱”停滞不前的例子。中国在经历了几十年快速发展之后,西方经济学中那道所谓绕不过去的“中等收入陷阱”横亘眼前。

  如何缩小发展中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让共同富裕的梦想照进现实,让中国发展更加平衡协调、持续健康?该片认为,中国制度展示了特有的优势,中国智慧创造了独特方案。

  就扶贫攻坚而言,中国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都已被调动起来:财政扶贫,国家设立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仅2017年就超过860亿元人民币;交通扶贫,中国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396万公里,99.9%的乡镇都已通车;水利扶贫,贫困地区1亿多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70%。

  片中提到,中国要在2020年彻底消除贫困,意味着平均每分钟要脱贫约20人。而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中国每年减贫1391万人,朝着更长远的社会协调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对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署长海伦·克拉克赞赏说,“中国最贫困人口的脱贫规模举世瞩目,速度之快绝无仅有。”

  如今,中国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规划版图、谋划未来。从长江经济带,到京津冀一体化,再到萦绕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纪录片展现了中国一个个特色小镇、中心城市、城市群的兴起。

  该片总结指出,消除贫困、共同富裕,中国正在践行着国家制度的本质要求。这宏大誓愿,是人类历史上温暖的一页。

观看《辉煌中国》第三集心得体会2

  从天梯上孩子们的笑容到苏州木渎古镇的统筹发展;从东西部牵手的成功跨越到长江经济带舞动世界东方;从“新首都经济圈”京津冀一体化再到世界聚焦的雄安新区……中国在新长征路上克服一个个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探寻奇迹背后所藏的法宝,正是统筹协调发展这一致胜之道。《辉煌中国》第三集“协调发展”,将宏大的发展叙事与人民群众点滴切身体会相互映衬,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木渎,苏州城外的千年古镇,烟雨朦胧似画,评弹声声入耳。这个如诗如画的江南小镇,既有守正出新、矢志创新的时代气息,也有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深厚积淀,以协调发展增添“人间天堂”新魅力,让一方寰宇气象为之而新。在小镇引进的69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村民制造的谐波减速机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一边是村民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学会了制造生产跟世界上一流的公司竞争的高端产品;一边是小镇的城镇化率达到81%,人均收入甚至超过苏州城区。小镇村民见证了中国与世界的交融激荡,也享受到了协调发展带来了丰硕果实。城市与乡村共存,创业与乡愁同在,现代与传统交融,人与自然共生,木渎镇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城乡统筹画卷中的一道风景。

  如果说,苏州木渎的协调发展只是区域内的发展突破,那么补齐短板和携手共进是统协发展中的又一致胜要诀。“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新一届中央接过历史接力棒的铮铮誓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间强调的不仅仅是“小康”,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而这个“全面”,既要城市繁荣,也不能让农村凋敝;既要东部率先,也要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单就在消除贫困这一单项上,中国有12.8万个贫困村,到2020年,中国要彻底消除贫困,意味着平均每分钟要脱贫约20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中国每年减贫1391万人;东部创新发展、先行带动,中西部后发启动、弯道超车,世界万亿GDP城市中国已占12席。独有的制度优势,打破经济发展的“魔咒”;大手笔的顶层设计,正在规划出中国发展的崭新空间。

  “唱和如一,宫商协调。”从古代中国的传统智慧,到当代中国协调发展的全新理念,“协调”一词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补短板、强整体、破制约,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和可持续性,在促进各区域协同配合、均衡一体发展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铺路架桥,书写下“辉煌中国”的壮丽篇章。

观看《辉煌中国》第三集心得体会3

  如何解决发展中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国家成功解决这个问题。五年来,中国却向世界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解决方案,凭借优越的制度设计,践行着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色路径。系列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三集《协调发展》就把这些精彩的发展故事层层呈现出来。

  精准扶贫,不让任何一个贫困人口掉队。改革开放开放初期,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一直为共同富裕的梦想奋斗不息。五年前,全国上下大力推行的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式打响,因村施策、因人施策,实施交通扶贫、教育扶贫、水利扶贫、电商扶贫,以及几十万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结对扶贫,五年过去了,现在每分钟就有将近20人成功脱贫。这是史无前例、举世瞩目的扶贫工程。

  城乡一体化,打破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距不仅阻隔了企业、产业资源城乡间的优化配置,更滞缓了农村老百姓的脱贫致富梦想。如果说多年前的户籍制度改革曾为农村人进城打开了枷锁,那么,五年前深入推进的城乡一体化,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则为城乡资源的双向自由流动疏通了路径。现在农村和城市的边界已被打破,某种程度上,观念的融合、资源的互换、要素的流通让城乡融为一体。正在推行的特色小镇建设,又在城乡协调、融合发展的更高层面,打开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

  跨区域协同,打造联动发展的生态环境。地理地貌的天然差异,形成了不同地域间差异化的发展程度、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如何让资金、技术、人才,按照市场规律,在具有不同产业分工的区域间自由流通、自我配置,不仅能够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景全貌优化产业分工、布局产业,更能在推进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层面打造未来产业和未来经济增长极。跨区域结对帮扶,转移产能和产业;培植后发区域的独特优势,找准主体功能区定位;激发内生动力,下好全国一盘棋;等等,都是在全地域、大集群的规划下,为推进协调、协同发展而实施的顶层设计。

党史故事100讲第三集心得体会篇3

《永远在路上》纪录片第三集观后感

刚才播放的《永远在路上》专题纪录片首次披露了高级官员的贪腐细节,看后深受启发。 一方面表明了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的意志和决心,另一方面再一次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反腐警钟。

片中讲述的王天普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子弟,生活习惯也曾经勤俭朴素,但是随着职务的升迁,在大的环境下,渐渐形成了忘乎所以的攀比心态。他把 “你来我往”当作一种习以为常的惯例,拿国家的钱公款吃喝,以此为名推销中石化的产品。

原天津医药集团党委书记张建津的做法更是令人触目惊心。他除了用矿泉水瓶装茅台,为了吃喝更加方便、更加隐蔽,还让医药集团的下属单位把会议室改造成临时餐厅。

这些明知违法违纪却不收敛不收手的行为,给广大员工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使他们迷失了方向,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他们的落马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待反腐败工作“力度不减、尺度不松、节奏不变”工作原则。我们应当引以为戒,在工作中不忘做人之本,做到思想和行动统一,不断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关热词搜索: 党史 心得体会 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