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2014“绿城之秋”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培训的心得体会
学名师教学精髓 创自己教学特色
能够有幸去呼和浩特参加第六届全国“名师之路”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我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的这次机会,也要感谢同行的8位老师对我的一路关照。
两天的日程安排很紧张,从早上750到下午500,中午休息两小时。给我们讲课或做讲座的老师共有8位,其中,特级教师4位,全国小语大赛特等奖两名,本地骨干教师两名。
在两天紧张的听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北京的吴琳老师,吴老师气质优雅,和蔼可亲,最让我难忘的是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像电台主持人。吴老师在讲座中讲了三点
一、要想让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首先需要让学生走进写文章的作者,体会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这样再去讲授课文,学生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感悟。吴老师在讲授《生命生命》一课时,几次介绍作者杏林子,及其作品。让学生非常深度了解了作者,为学习课文,感悟生命的真谛打下有力的基础。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大纲的要求以及学龄学情。这样才能因材施教。三、语文老师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这里的高度是指阅读的高度,思想的高度),这样就能多角度,深入的解读文本,就能引领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度。吴老师强调语文老师要热爱阅读,想办法用自己的阅读热情去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语文老师要在课上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文字美,内容思想上的人文美。这才是语文老师要实现的目标。吴琳老师说“苍白的心灵无法产生丰富的语文素养!我们应用书籍充实自己的头脑。”他还推荐了一些绘图本的儿童读物,非常适合成人去阅读。于是,我一会来就去书店买了几本她推荐的儿童读物,有谢尔的《失落的一角》《爱心树》,还有美国另一位作家写的《逃家小兔》,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这些书用浅显的语言讲述生动的感人的故事。我读给我的女儿听,我也打算读给我的学生听。希望他们能给热爱阅读。
把主要部分拿出精讲,细讲,不可面面俱到。感情要荡漾一点,该高兴时愉悦一些,该悲伤时就压抑一些。赵老师强调,作为一名普通老师,不可盲目去效仿某位名师的风格,学窦桂梅的热情奔放学不好就会学成疯子,学支玉恒的深邃丰富,学不好就学成了傻子。名师有名师的特点,自己要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只要是你自己的特长就可以发挥,发扬。我很认同他的这一说法。
第八届全国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石宝中学 廖华勇
根据古蔺县教育局骨干教师培训的安排,我有幸于2013年3月29日至30日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优质课和专家的讲座,收获良多,受益匪浅。2014“绿城之秋”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从几位名师的教学和专家的讲座中感受到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素养。这方面包括语文素养和专业素养。正如罗怀海老师讲座中谈到的一样,教师应该加强人文阅读和专业阅读。因为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作者之间情感碰撞的过程,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正能量,怎么也擦不出情感的火花来。就像李百艳老师说的那样语文老师要有文学素养,不要说教学的语言有语文味儿,就连批评学生,骂学生都要有语文味儿,让学生听了就觉得是一种享受,感受到一种美。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是要品读古今中外名家的笔墨,不断去积淀自己的文化内涵。
其次是关于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在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和讲座中,都非常重视文本解读。突出了文本解读要细读和深读,因为文本就是语文教学中最直接最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前我们的教学中最多的是“初读课文,把握大意。”但是,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后,我明白了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把握文章大意,更要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
的一些关键词句,甚至是透过文本字词的缝隙,揣摩词句后隐藏的更深层的含义。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和
真实的写作意图。比如刘飞耀老师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是,就引导学生抓住范进中举是的语言描写,即“噫!好了!我中了!”、“噫!好!我中了!”。学生不仅揣摩出范进的疯态,还揣摩出范进此时的心态,感悟出范进中毒之深,明白了吴敬梓批判的矛头直指向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再如侯雪莉老师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中“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词,不仅让学生欣赏到中国画“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更让学生感受到人和物在浩瀚的宇宙中的渺小和微弱,衬托出张岱当时怀才不遇的一丝淡淡的惆怅。要在课堂教学中达成这些教学目标,我以为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去细读和深读文本,只有这样,给学生的才会更有味道,也更有营养。
其三是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一是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在几位名师的教学中始终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的教学理念。刘飞耀老师在课堂上遇到一位学生不敢大胆发言的时候,就积极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发言。当这位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时,老师就给学生鼓掌。这一举措,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肯定和尊重。我想这样不仅改变一个学生的性格,可能还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因为学生可能会因此而变得开朗、大方和自信。二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几堂课上,有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质疑的,有师生对话交流的,有小组合作探讨的,有展示成果的。其中吴昕歆老师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流程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多种形式中不断的吸取,不断的感受,从而
实现教师的预定教学目标。
怎样在语文课堂上荡涤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的情感,凑出最动听的乐章,放飞学生的梦想? 唯有我们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和创新。
2013年4月9日篇三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毛口乡小学白云
2012年12月8日至12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在六枝特区煤机厂影剧院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在这一天半的培训学习中,聆听了三位名师的经典课堂以及他们的专题报告,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特拟以下几点想法
星期六上午,我听了罗鸣亮老师的课堂《可能性》,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始终以“摸球活动”为主线,在第一次摸球活动中,学生没有受到老师的限制,而是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盒子里放多少个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学生做主。学生通过第一次摸球,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里放几个球,也不管摸几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黄球,就一定只能摸到黄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如果既放黄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黄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学生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可能性作为一种随机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观愿望控制的。但许多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即第一次摸到红球,第二次就该摸到白球。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他又设计了第二次摸球活动,让学生先猜再摸,既暴露学生的认识,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对于某一次摸球来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事先是无法确定的,并且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会对后一次摸球产生影响。通过逐步拿出球,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 “一定”、“不可能”、“可能”是可以互相转化。
下午,听了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副校长仲广群的课《 找规律》以及他的专题
讲座《数学思想的内涵、特征及其教学意蕴》,他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丰富的数学故事对《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新增设的“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了解读。仲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丰富的数学故事对“基本数学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精辟解读。王老师则以课为例,结合相关理论,对数学教学中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谈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两位特级教师的精彩解读,与会者高度认可,颇为受益。
星期日上午,便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松,从他上的精彩示范课四年级《解决问题》,这节课中刘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手势,酷似学生中的一员,有疑惑、有成功的欢呼雀跃、有与学生面红耳赤的争论,他俨然成为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刘松老师对课堂的投入让人感叹,我们每一位教师如果能学到这种执着和敬业,全身心投入教学,对学生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通过刘老师的课堂,听刘老师的赞扬的语言,诸如“神仙”“王老师”称学生为“高人”,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和大胆的表达,我们不难发现刘老师把课堂主动给了学生,一句“你真了不起”(握手),体现了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他关注到了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有那么多的问题,学生那么的善于思考,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刘松老师的课让学生养成的是一种数学的眼光、一种数学的情怀,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数学之美、之妙、之变化无穷。你想让我们的孩子感动吗?你先感动自己,数学一定要有激情,美好的事物都是激情的产物,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人课合一,也就是一定要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
通过这次学习,对我的教育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要求,才能当一名顺应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
第二篇、“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绿城之秋”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培训的心得体会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上饶市逸夫小学 郑小文
2011年10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第六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从中可以取得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在南昌听了两天课,学到了很多,感受很深,收获很多,
感受如下
1、此次活动我感受最深的是每一位老师的课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课堂追求花样,华而不实。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
2、例题设计精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教学效果良好。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要承但起这一重任,首要的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备课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现在的老师写教案,设计课更多的是照搬人家设计精彩的环节,精彩的习题。而没有更多的去考虑为什么教材编写者要以这样的方式呈现这个内容;学生之前的认知程度;教材在整个小学教学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明白孩子在学习这个知识的过程中的软肋。
2、怎样找到学生学习认知和数学知识增长之间的连接点。
首先,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教材中知识点之间本质的联系,站在一个整体联系的层次去审视和处理教材,向学生传递一个完整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
其次,学生要学会联系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他们应被鼓励寻找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这次外出学习,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在各方面不断地深入钻研,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
第三篇、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绿城之秋”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培训的心得体会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教师马贤菊
2012年4月20日至4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在六枝特区影剧院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在这两天半的培训学习中,聆听了三位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使我获益匪浅,现将这几天的感受诉诸笔端
首先,我们先听了六枝特区实验小学的谢全碧老师讲授的《三角形的认识(一)》,谢老师虽然担任数学教学工作的年限仅有一年,但从她上的整节课中,可以看出谢老师有着专业的素养,她对整节课的重新整合与设计,令我不得不佩服她的大胆和智慧,接下来是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副教授对谢全碧老师的这一课进行精彩点评,并给我们进行主题是《观课议课与小学数学》的讲座,陈教授说到“在观课时要做到学生中去,观察学生的学习,在观课中发挥教学洞察力,理解他人。要发挥教学想象力,创新自我”。陈老师的这番话令我茅塞顿开,让我明白了我们在观课议课时,不能单纯的为了观课而观课,同时,要有效的议课。
其次,在听了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副校长仲广群上的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这一课时,让我由衷的佩服仲老师思维的缜密,在处理教学环节时,环环紧扣,另外,仲老师只是在一旁进行引导,而让学生到讲台上当小老师,通过学生之间的问答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仲老师的这种授课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仲老师的这节
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他的这节课,让学生“活”了,教师“退”了,课堂“美”了。
再次,便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守旺,从他上的精彩示范课六年级《数的认识总复习》,这节课中可以看出钱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有特色,整堂课中仲老师出示了一系列的课件,这让我深刻的发现仲老师非常关心生活中的细微事件,并从中找到与此关联的数学知识,这让我不得不佩服仲老师敏锐的洞察力,另外,仲老师的讲座《如何上好整理复习课》,也让我明白了复习课的基本流程“先理后练”型、“边理边练”型、“以练带理”型,让我知道了在以后讲解同样内容时,可以做到有理可据,有章可循。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应当看清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了解到现代教师观念的转变与现代学生的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四篇、心得体会---赖
2014“绿城之秋”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培训的心得体会
2014“绿城之秋”学习心得体会2014“绿城之秋”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培训的心得体会
------赖自伦
2014 年 10 月 24—26 日,我有幸观摩了“2014绿城之秋”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中,听了 9 节示范课。回想每一位老师的课,真的是受益匪浅。人们常说听名师讲课是一种艺术享受,他们在课堂上并非单纯作为教师在讲课,同时也是作为艺术家在表演,他们总是以自己独有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艺术风格的教学,感染着学生,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下面具体谈谈我的一些收获和心得体会
现在,回味所听的数学课和数学报告,总的说来,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名师们都善于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开始的情景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收到先声夺人、出奇制胜的效果。
这些观摩课,导入新课有的是创设认知冲突的思维情景,使孩子徘徊在思维的矛盾中,从疑问中产生“探个究竟”的想法,如魏洁老师的《问题解决》、吴冬冬老师的《认识分数》;有的是创设悬念,紧扣学生心弦,造成求知若渴的状态,如徐斌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的是把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让孩子们一开始就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产生非要学习的愿望。不论是以“情”、以“境”、以“疑”、以“趣”来开讲,都是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学习数学知
识的欲望。它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全过程的匠心思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它表现出教师创造性教学艺术的设计。2014“绿城之秋”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培训的心得体会
(二)教师很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重视过程、注重体验。
(三)善于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能适时热情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成为学生真诚的合作者。展示课上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个个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中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注入了活力。有矛盾的困扰,有无言的沉默,有巧妙的比喻,有机智的幽默,有解决问题的欢呼和掌声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以人为镜,能够体察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技能技巧,听课、听名师讲座是教师的必修课,也是是我们师范生成长的一个捷径,听课已经结束了,但是我的学习还在继续,我的努力不能停止,我将不断反思,更上一层楼!
2014年10月27日
第五篇、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2014“绿城之秋”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培训的心得体会
2012“绿城之秋”
小学数学名师课堂观摩课心得体会
马山县永州镇中心小学 李雪棉
十一月十七日,我们马山一行人来到南宁体育馆观摩“绿城之秋”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我们的仔细聆听了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上五年级的演示课《方程的认识》、讲座《解读新课标》、江苏著名特级教师蔡宏圣上六年级的演示课《认识负数》、四年级的《用字母表示数》、台湾著名教师任继孔上六年级的演示课《体积和容积》、专题讲座《浅淡台北市国小生数学能力检测》、广东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为六年级上的演示课《认识圆》和《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浙江著名特级教师刘松为三年级上的演示课《解决问题》和四年级的《乘法分配律》。这两天的课程这些著名教师的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式多样,有的将知识点用一个故事情节串起来,有的将知道点分散到环节的要求中,有的将知识点融入到游戏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性是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黄爱华老师的《认识圆》就创设一个个情境,让我们明白数学研究的是变化中不变的规律,数学是不断被发现的,并不是板钉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刘松老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抽象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引导学生去找规律,提高比较、分析、抽象和
概括等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蔡宏圣的《认识负数》创设了 “比一比”、“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著名教师任继孔上的《体积和容积》一课中,通过亲手操作、讨论、记录、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进行实验、比较、分析,使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随机性,尝到探索成功的乐趣。活动二是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活动三是一个组数游戏,这一环节,既与课始提出的问提首尾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与灵活,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开放性。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感受规律,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六篇、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培训的心得体会
2014“绿城之秋”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培训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培训的心得体会
从2012年12月7日9日作为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培训的时间,这次能参加六枝培训,我十分高兴,觉得这是一个给自己充电的好机会。并且自己获益匪浅,对这次培训也有了深刻地体会。本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各类丰富的专题讲座、课例观摩,使本来枯燥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课堂的艺术。
罗鸣亮老师追寻简约而灵动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仲广群老师和刘松老师他们的话语,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对于一个刚刚毕业走上教师这行的我来说,自己是完全想不到,也上不出如此完美的课程,学生愿意学,老师乐意教,边玩边学。学生兴趣也较浓厚。
当他们谈起他们自己刚刚走上讲台时的情况时,才发觉原来他们也如此过。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天生的讲师,天生的教师,或者其他的。都是一步一步地才走出来的,靠点滴地积累,靠点滴地吸收,最终才能做好。
通过学习,真正体会到课堂教学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它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浇灌,才会开出美好的艺术之花,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在以后执教的过程中着重加强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2014“绿城之秋”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培训的心得体会
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 由此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价值,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教师,让自己的教学生涯也因此而更精彩
现在自己唯一要做的事是多向像他们一样的人学习,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经验,为自己的教育生涯打一个扎实的基础。学会把他们所传授的方法带到课堂,让自己的学生也乐于学习,而自己也教得轻松。不管试验结果如何,我都得继续,如果结果不乐观,我也不气馁,反省一下自己,回顾环节,审视一下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错了,然后找出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案,然后继续实施下去。
拿破仑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自己也这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那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也是令人向往的,只是这条路会很艰辛,但我会好好地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的教学方案作进一步地审视,然后总结出一个适合自己,同时也适合学生的一种方法,让学生轻松学习,轻松掌握学习内容。
2012年12月9日
第七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绿城之秋”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培训的心得体会
安徽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宁国市实验小学3月17日到3月19日,在安庆市石化三小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有18位参赛选手上了观摩课。这些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学精英,有着扎实的基本功,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老师的课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教材处理上亦是惊奇不断。从中让我体会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不在于画面有多么的花哨,讲解有多么的委婉,活动有多么的热闹,设计有多么的丰富关键在于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该发展的能力发展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就是一节好课。总体印象1、参赛教师穿着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练。2、参赛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参赛教师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4、参赛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5、参赛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6、参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摆、折、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7、参赛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丰富、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8、参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种方式。细节印象一、对当地学生的印象本次观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课的学生,他们非常优秀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能提出老师想要的一切问题,能碰撞出老师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师达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还非常的有礼貌、守纪律。记得那些学生走上舞台时安静、有秩序,生怕影响了别人似的。下课时是那样有秩序地向老师告别,还要整齐地转过来向听课的老师敬礼,问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再有秩序地离开会场!学生课堂上活跃的思维更是让我们惊叹。如第一个给我们做课的刘志强老师在《旅游中的数学》这节课始,刘老师提到自己承诺了要在“五?一”期间带领原班学生到黄山去旅游,现要请大家帮帮忙,谈一谈旅游前要做哪些准备,旅游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时,结果学生回答出了刘老师预设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诸如租车,用餐,门票,时间,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师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进行到探究将四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的茶叶盒进行包装,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的原因时,有一个学生不是去计算,而是想象和比较,他走上展台,很从容地将一个盒子的大面与两个中面的大小进行直观比较,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将两个中面重叠起来最节省包装纸。吴晓秋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进行到巩固练习时,出了一道题,“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各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统计图,发现第前三周依次为8箱、7箱、9箱,问本周该进多少箱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平均数“8箱”、最多的箱数“9箱”、“比卖出最多的周还要多一些的箱数,防止还会更多”。这些学生太有才了!学生有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他们的任课老师平时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艰辛。二、感受大师的风采。1、感受他们的“数学专业素养”。赵劲松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由于这两个概念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在感知平移和旋转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动作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方式第一层次是模仿,观察动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两种运动形式及课题;第二个层次是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运动形式(向左平移两步、向右平移两步、原地旋转两圈)感受两种运动的不同感觉,同时暗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再现,根据静止的画面,想像它的运动方式,并用手势将其表示出来。三次动作表演,既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同时在举手投足之间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为接下来深入研
究图形的平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接下的一个环节则更加精彩了,由于平移有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赵老师设计了一个遮眼活动,让一个学生到电脑前遮住眼睛只看键盘上的方向键,听下面学生的指令操作,让全体学生用方向语言提示,眼睛看距离,大脑思考平移的两个要素,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的课怎会不精彩呢?如果说让学生说出平移情况是一种考验,那么再接下来的动手画则更具有挑战性。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赵老师设计了“尝试——演示——判断——比较——再画”五次活动,在尝试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结”再通过判断和展示打开这个“结”,接着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再画,使学生初步掌握画平移图形的方法,而两次画图所组成的小帆船,既体现了数学的美,又蕴含着教师美好的祝福,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2、感受他们的“激情”。在本次活动中,丁雪洁老师应是最有激情的老师。她教学的是《体积与容积》,是本次研讨活动的最后一节课,从一开始的课前谈话起,就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班的学生情绪低落,丁老师以饱满的激情贯穿课堂始终,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3、他们都是“有心”的老师。吴晓秋老师是这次做课老师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师,课前交流时,她能记住班里“在大路上看到老师就向老师问好”的学生的名字;“比猴还要聪明的同学”的模样,并叫出她的名字这位老师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个有一定特征的学生名字,一下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这是我学不到的本领。4、他们都是“勇于创新”的教师。我们通常在说谁大谁小的时候,一定用到谁比较大谁比较小的完整名词,可是程媛媛老师在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的伊始,她引导学生给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取名字,分别叫做“大面”、“中面”、“小面”,这样取名为后面说明哪两个面重叠起来能节省包装纸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形象易记,更顺口。三、谈谈这次活动对我的启发,与各位交流。1、不“板着面孔”上课。在一群各行各业都有的人群中,我们能很快地看出谁是教师,因为大多数教师的脸上都写着“单纯、苦大仇深”这几个字。我们学校女教师比较多,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语数教师同其他学科老师的区别,语数教师明显更具备沧桑感。这一方面跟劳动量大小和压力有关,我想同心态及教学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做到“争效率、少怄气”,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认真听课;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表现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是直接决定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情绪好、心情好,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上一节好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有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反之,教师心情不好、发脾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课堂效率自然低下。课标上说人人学所需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有些学生学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们不要同这样的学生较劲,你再怎么逼他也没用,大不了从60分逼到70分,没任何意义。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淮北市实验小学丁雪洁老师的《体积与容积》,“骆驼与阿拉伯人的故事”,P18;马鞍山师范附小雷雁老师《对策问题》,“5、7、9和6、8、10两组扑克牌比大小”,P19。3、学习内容生活化。这点是老生常谈,我的感触是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
比如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方敏老师的《平均数》的新课素材就是本班学生体育课上的跳绳比赛,围绕“如何比较两组同学跳绳水平”进行教学。4、提问技巧。方敏老师的《平均数》,师如何比较哪组同学的跳绳水平高?学生计算出男生平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师问跳得最多的那个男生你跳了10下,怎么平均每人7下呢?你还有的3下呢?通过学生的思考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轻松掌握“平均数”真实含义。另一位老师也上了这一课,我感觉到他的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但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5、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
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中心学校许海峰老师的《认识分数》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中认识分数,体验到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还播放音乐。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第八篇、华东六省一市第十八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2014“绿城之秋”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培训的心得体会
“华东六省一市第十八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心得体会
石台县 七都中心学校 汪国春
11月16-18 日,华东六省一市第十八届小学数学课堂观摩活动在南京龙江体育馆举办,我有幸代表七都中心学校参加了这次活动,真的非常开心。这次活动提供了18 节精彩课堂教学和4场专家点评讲座,让参与听课的老师享受了一次数学课堂教学的盛宴,也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的平台。活动过程中,精彩的预设与生成,适当的点拨与启发,灵活的交流与游戏都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教师啧啧称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让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到了名师的教学思想、 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处理的独到之处。在课堂上,他们能发挥自身独特的语言魅力,在课堂中渗透全面育人,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这次南京之行,收获颇丰。首先,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拉近彼此的距离。课前每一位教师都与学生轻松地交流,使学生的心情得到了放松,学生自然以饱满的热情及亢奋的斗志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自然就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感,也为自由宽松,和谐对话的课堂奠定了基础。其次,创设的情景为教学服务。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在这三天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最后,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新课标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所听的这几节课老师自始至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如特级教师张齐华“小数乘小数”这节课,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设计3道具有代表性的小数乘小数的题目,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设计,在学生设计和解答的过程中一步步渗透小数乘小数的方法及注意点。
这次南京之行,思考很多。我们教的怎么样?课堂上的我们总感觉我们为了教好学生,交给他们知识,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可学生眼中的我们是在自娱自乐,作茧自缚。有学渣会认为“数学课分明是数学老师和学霸在‘秀恩爱’!”,“数学课是一个人的狂欢,一群人的寂寞”。我们经常遭遇的尴尬老师们的用心良苦学生们常常不解风情。如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城实验小学的高菲老师“统计表初步”这节课,有的学生在做题时不喜欢画“正”字。池州市城关小学的陶丽萍“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这节课,在摸球实验中孩子们不摸就知道结果,一摸反而糊涂了。因为数学是抽象的理性的,儿童是经验的感性的。两者之间如何对接,需要我们教师有所作为。我们的作为需要有基本立场。基于学生的视角,让学习过程真正发生,让学生学有所获。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该干什么?1、寻找和编制有结构的材料(能诊断
起点,暴露疑点)。2、根据数学逻辑和儿童经验把材料排序。3、改进小步子,精细化教学,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低门槛,多角度,生长性,学生一时没有办法)。4、拟定反馈路径(如错例,半成品,成品)。5、总结提炼和推广好方法好经验。6、营造温暖开发的学习环境。在这一学习环境中,我们不能要的太多——目标适当,不能追的太紧——节奏放缓,不能场景切得太快——让学生深入思考,不该介入太强——生教生,不能只管“对的”——课堂要精准“扶贫”。
三天时间,听了18 位老师的课和4场讲座,真的很累,可是,我们的精神是愉悦的。听完专家们的课,一直在思考自己课应该怎么上,应该向他们学习哪些地方,哪些地方是我学得来,哪些地方是我现在无法企及而需要自己克服困难努力去攻克的,自己应该形成怎样的教学模式,好多问题在困扰着自己,但是,我觉得“教学”永远在路上,听课也好,学习也罢,给我们的是一个方向指引,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但是更多的是细节问题需要自己多琢磨,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所以非常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相关热词搜索: 课堂教学 心得体会 观摩 名师 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