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参观红色圣地延安心得体会

时间:2021-10-19 10:31:51 来源:网友投稿

 参观红色圣地延安心得 体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在全面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带着期待参加了 2021 年省中青年科级干部培训班学习。5月 25 日至5月 30 日,我随培训班来到红色圣地延安,亲身感受我们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峥嵘岁月和永放真理光芒的延安精神,切身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和不平凡的成长经历,铸魂强钙、淬钢熔金。

  在这里,我学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甜味。伫足在一孔孔窑洞前,我们思绪万千。“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满足了一个个进步青年的炽热理论求知欲。70 多年前,一群衣衫褴褛、但斗志昂扬的抗大学员们在简陋的窑洞里“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着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延安的窑洞有取之不尽的思想力量,为孕育毛泽东思想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在窑洞里,毛泽东同志夜以继日创作《实践论》《矛盾论》,用中国革命惨痛的教训论述了认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七天七夜不出门,创作《论持久战》,用辩证法分析了中国与日本的基本特点,指明了中国抗日前途;在煤油灯下撰写《新民主主义论》,向全国人民说明了“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用心灵品读领悟这些在“小油灯”“大窑洞”中创作出的一篇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宏伟巨著,我更加深刻领会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精髓要义,越学越感到理论的博大精深,

 越学越感到理论的可近可亲,越学越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迸发出的新时代最强音,进一步筑牢了思想根基。

  在这里,我树高了政治站位的标杆。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全党的高度团结和统一,是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六个一”历史成就之一。漫步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历经百年依然古朴大气的桥儿沟天主教堂,把我带回到 80 年前“决定中国命运”的六届六中全会现场。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最懂中国社会、最懂中国革命和最懂武装斗争”的毛泽东同志的领袖地位,提出“四个服从”,立起了在思想上组织上服从中央、尊重中央与信任中央的政治规矩,明确了看齐中央和维护权威的根本要求,统一了全党思想。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枣园窑洞里,这位领袖“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为中华民族赢得了一个独立、自由和民主的新中国。这段历史,让我们从源头上深刻理解了人民领袖诞生的历史逻辑、深刻认识了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和党中央权威的实践逻辑。我们要坚决追随、维护、捍卫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在这里,我经历了党性锻炼的洗礼。延安时期,党遵循“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延安整风运动,塑造了“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

 指导下的民主”的新型民主制度,在实践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政治生活准则和党内人人平等、畅所欲言的政治气象,铸就了诚恳坦白、实事求是的政治文化。历史渐行渐远,但延安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活生动实践弥足珍贵,重重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深处。在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的窑洞里,我们紧握右拳庄严重温共产党人的誓言,为同学过特殊“政治生日”;在毛泽东同志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台前,我们学习张思德同志的动人事迹,进一步树牢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王家坪,听老师讲解毛泽东如何教育孩子的故事,耳闻目睹延安时期严峻的斗争形势,以及革命领袖当年所处的艰苦环境;聆听老师关于“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专题讲授,我们对中国共产党“小米加步枪”打败国民党“飞机加大炮”有了更深层的感悟;在窑洞前,我们举行了《延安颂》主题班会,一首首革命歌曲,深情讴歌了大家对延安精神发自肺腑的向往和敬仰;在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前,我们用一曲激昂的《抗大校歌》表达了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与追思;观看生动展现当年革命青年在国家危难之际坚强向上的红秀《延安延安》,我们深刻理解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仁人志士“打断骨头连着筋,爬也要爬到延安城”;重读“老三篇”,回想老一辈革命家“只见公仆不见官”“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等警句明训,我们筑牢了宗旨意识,搞清楚了“从哪里来、到那里去”的问题。为政之道,修身为本。我们要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不断提升党性修养,怀德自重,清廉自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在这里,我读懂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蕴藏着“大学问”的梁家河,窑洞里长满了故事,山峁间烙印着情怀,泥土中厚植着信念。村口巨大的红色标牌和黄色大字十分醒目,“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撒下理想信念的种子、长出“初心”萌芽的地方,是他确立世界观、选择人生道路的地方,也是他向全世界诠释中国梦的地方。知青井、村史馆、铁业社、沼气池、知青旧居、缝纫社、代销店、磨坊等,一路走过去,倾听着它们讲述一位“好后生”的七年青春、七年磨练、七年奉献的点点滴滴。在讲解员生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再现了这位“黄土地的儿子”当年如何过“五关”,如何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形成了热爱人民、服务群众的思想和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情怀,最终淬炼成钢。在这里,我们读懂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基与源头,寻找到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我们要坚守心中的“梁家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实际行动践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诺言。

 在这里,我学懂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在外有经济封锁、内部条件不足的困境下,延安时期物质生活极其艰苦,但老一辈革命家迎难而上,自力更生解决诸多生存和发展难题,使革命得以持续进行。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我们看到了当年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带领干部战士开荒种地,把到处是荒山的南泥湾改造成了“陕北的好江南”的生动场景。在枣园,由毛泽东等同志与当地群

 众一起修建的全长 5 公里、灌地 1200 亩的“幸福渠”,几十年来波光粼粼,一直滋润着乡亲们的心田。正是有了这样的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劳苦大众战胜困难,走出困境,走向胜利。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充满了风险挑战。我们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节衣省食、战天斗地的顽强革命作风和斗争精神,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挺起精神脊梁,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新长征路。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在这片中国革命圣地上,我们开阔了思维、增长了学识、坚定了信念、鼓足了干劲,收获满满、受益终身。我们带来的是党性修养上的难题,带走的是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延安党性锤炼结束了,但学习、弘扬延安精神才刚刚开始。再一次出发,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共产党人品格,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宏图伟业中,真正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相关热词搜索: 圣地 延安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