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活动
的心得体会
“以案四说”警示教育是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以案说纪”是基本前提,“以案说法”是根本底线,“以案说德”是基础保障,“以案说责”是核心关键,四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且每个“说”都有其独特内涵。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提出,“广泛开展警示教育,强化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治本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纪律建设,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清正廉洁作表率,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这既是共产党人应该保持的政治本色,也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
深入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德”“以案说责”警示教育(以下简称“以案四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党员干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是全面净化政治生态、重整行装再出发的迫切需要,是深化标本兼治、综合施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建设的重要举措。
“以案四说”就是以身边典型案例为镜鉴,用身边人、身边事为身边人敲响警钟,旨在唤醒“梦中人”,不把别人的“事故”当“故事”,用“极少数”警示教育“大多数”,提醒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汲取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和事件中的教训,对照深刻反思,内心产生警醒,扎牢思想防线,坚守行为底线,强化使命担当。“纪”“法”“德”“责”四者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深刻认识其内在逻辑和基本内涵,对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实践、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入脑入心、落地落实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知纪明纪:“以案说纪”警示教育的基本前提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4]纪律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们在集体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规范、条例的总和。早在商周时期,《左传·齐桓公二年》有关于纪律的记载:“百官於是乎戒惧
而不敢易纪律。”可见,纪律就是刚性的规矩,它具有社会性、强制性、约束性等特点。
习总书记强调:“纪律是成文的规矩,纪律是刚性的规矩。”纪律可以说是党的生命,凝聚着全党的集体智慧,是确保我们党不断发展、不断壮大,披荆斩棘、成就辉煌的重要保证。“纪纲一废,何事不生;纪纲一振,百事皆顺。”一个拥有 X 万党员的大党,没有纪律和规矩,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党员干部可能工作分工不同,但是毫无例外都承担着独特的政治使命和历史重任,在遵守纪律、规矩和约束上,不能等同于一般公民,必须对自己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
“以案说纪”即坚持挺纪在前,让党员干部心存敬畏、严守底线,习惯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使遵规守纪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和自觉。讲纪律是对党员和干部党性的重大考验,也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在党的六大纪律中,最根本的是政治纪律,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所有党员干部都必须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守政治本色,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
无数案例都充分证明,党员领导干部违法往往是从违纪开始的。而党章明确规定,我们党是先锋队,自加入党组织开始,党员是有着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所以,党章党
纪对党员的要求比法律要求更高,也就是说,党纪必须严于国法。开展“以案说纪”警示教育,就是从小处入手、从小事抓起,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纪律的要求,坚守党性原则和做人操守;坚持监督有效、惩处有力,使纪律真正“长牙”“带电”,让纪律从“禁令”走向“自觉”,才能守住人生的底线,才不至于出现“破窗效应”,不至于滑向犯罪的深渊。
二、知法守法:“以案说法”警示教育的根本底线 “法律是明確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遵守的法律”。法律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矩,是治国的重器。法治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载体。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后,法治中国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为深入开展“以案说法”警示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无论身居何职,和其他所有公民一样,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而法律的权威,从根本上来说源自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的信仰。“以案说法”就是要增强党员干部知法、护法、守法意识,树立法治信仰、提升法治素养,从内心深处产生对法律的尊崇、对权力的敬畏、对腐败的警惕,让讲原则、守边界的底线意识成为做人的基本意识。
领导干部从违法犯罪人员的典型案例中引以为戒,对国法时刻都心怀敬畏,自觉树立法治理念、法治意识、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特别是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学习,带头树立和弘扬法治精神,做社会主义法治的自觉遵循者、坚定实践者和捍卫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看问题、做决策、抓工作,以法治深化改革,以法治推动发展,以法治化解矛盾,以法治维护稳定。这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在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道路上必须遵守的行为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一旦突破底线、踩了红线、触碰高压线,必会产生恶果,轻则走“弯路”、入“歧途”,家庭和事业都会受到影响,重则受到法律严厉的惩处,付出惨重的代价。
三、明德立德:“以案说德”警示教育的基础保障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习总书记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断加强政德建设是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党员干部的品德和修养的基本要求。
“德”具有根本性、引领性作用。“以案说德”就是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德来滋养内心,以德来约束自我,面对公与私、义和利、苦和乐,都有良好的认知和判断,并且能自觉把对政德的认知转化为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
具体而言,“明大德”是讲大道理、讲方向、讲根本,古人把“忠”视为人生的大德,认为“天下大德,莫大于忠”。在共产党人的词典里,“忠”是理想信念、是党性修养、是精神高地、是立场大义。“守公德”是公权的德、公众的德、公心的德,它是维系干群关系的纽带,是党员领导干部安身立命的根基。党员干部都应该自觉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严私德”是个人操守,私德不修犹溃堤蚁穴,一日不补久酿大祸,涵养私德要慎独、慎微,培养良好家风,多积尺寸之功,坚持从小事小节做起,方能行稳致远。
四、识责尽责:“以案说责”警示教育的核心关键 习总书记曾说,“干部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为官避事平生耻” “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党员干部要遵纪、守法、立德,最核心的是尽责。对党员干部而言,担当不是儿戏,不是空话,担当就是责任,担当的大小体现着党员干部的胸怀、格局、视野和魄力,代表者人民的殷切期望,是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历史的经典传承。
“以案说责”就是教育引领党员干部知责、尽责,牢固树立“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的意识,始终以敢想、敢做、
敢当的责任担当,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在改革建设大潮中建功立业。
首先,知责明责不当“糊涂官”,党员干部要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知道自己肩头的责任是什么;其次,守责担责不做“旁观者”,心中必须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气概,尽心竭力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再者,履责尽责做好“示范者”,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坚持以上率下、以身示范,把从严治党责任和其他工作责任全部落实到位;最后,问责追责绷紧“纪律弦”,坚持把正风肃纪作为常态,重点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学会用“婆婆嘴”常念“监督经”,不护短、不遮丑,看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听到反映及时谈话,发现线索及时处置,把问题消灭在最初的萌芽状态,对于不严格落实责任导致不良后果的,要严肃问责追责。
近年来,XX 市委深入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的工作实践充分证明,领导干部带头说“纪、法、德、责”,分层次、分领域、分类别实现基层党员干部全覆盖,是扎实做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的生动体现,有利于深入推进“以案四改”,从而不断拓展案件的警示教育功能,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统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
腐”“不想腐”,为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清风正气的滋养。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活动 心得体会 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