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 ——湖南宜章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故事
湖南省宜章县和宜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贫困户”模式服务脱贫攻坚,将产业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增收。图为贫困户在茶山务工。资料图片
图为湖南省宜章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王骥(中)到天塘镇竹梓塘村指导社员脐橙种植。资料图片
扫描二维码,看湖南宜章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更多精彩视频
孟夏时节,骤雨停歇,骑田岭上云雾散开。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誓言铮铮,穿透围墙。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南关古街 8 28 号,是宜章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
从年关暴动打响湘南起义第一枪,组建以宜章子弟兵为主的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三师;到会师井冈山,0 3000 多名宜章儿女加入红四军;再到支援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宜章老区人民用热血拼出一番天地。
岁月流转。红土地上,一场贫困“歼灭战”激战正酣。
65万宜章人民在党旗指引下,攻坚拔寨,可泣可歌。
1 1 、公仆本色 “我是下力气的人,是民众的公仆,不是过去的猪官老爷!” —— 毛科文
白石渡八角寨,红色砂岩延绵数里。
亿万年风雨侵蚀,红岩或坚挺成悬崖峭壁,或堆砌成险峻高峰。夕阳余晖下,红亮的光泽纹路尽显其美。
1928 年宜章年关暴动胜利后,宜章成立湘南起义第一个县苏维埃政府。宜章农民运动领袖、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中央候补委员的毛科文,被推选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毛科文坚持下田干农活。老百姓不解:“你是‘苏大人’,是县长,怎么还一副农夫样子?”
毛科文:“我是下力气的人,是民众的公仆,不是过去的猪官老爷!”
毛科文的回答一直鞭策着宜章的党员干部。
宜章是贫困县。2011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 3165 元,在郴州 11 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九。贫困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 51%。
玉溪镇樟涵村 11 岁的女孩小玉家庭贫苦,父母患病,姐姐没工作。小玉患有漏斗胸,一剧烈活动便呼吸急促、行动困难,从未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奔跑的快乐,直到 2018 年 9 月 22 日,宜章县委书记王建球推开了小玉家的大门。王建球电话咨询郴州市的医院。医生说可动手术。王建球赶紧帮助联系小玉治疗事宜。一个月后,小玉康复,尽情奔跑在乡间田野。
翻看县长张润槐的“朋友圈”,一段段细腻、真切的文字,传递着扶贫情怀:“这里虽然是全县最贫困的地方,但瑶族群众却能够把整个山村打扮得干干净净……这也许才是脱贫的根本动力——梦想与尊严!”
王建球、张润槐走遍了全县 80 个贫困村、166 个非贫困村。19 个乡镇、22 个行业扶贫单位明确了 58 名扶贫专职领导、140名乡镇扶贫专干,层层立下脱贫“军令状”,237 支扶贫工作队各就各位,向贫困宣战。
党员干部、扶贫工作队通过引进项目、盘活资产、联建帮扶等方式,服务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脱贫。
“十年就有九年灾,有女不嫁晓夏街。”黄沙镇晓夏街村四面环山,每遇日降水量 50 毫米以上,农田、村庄便难逃被淹厄运。2015 年,郴州市水利局对接帮扶晓夏街村。彭维亮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初来乍到,难题摆在眼前:防洪隧洞工程打到一半,因技术、资金瓶颈搁浅。
“必除水患,还得赶在端午节前竣工。”彭维亮找来水利专家现场指导,组织项目业主、施工方、监理公司等现场会商,再次启动防洪工程。
几个月后,1256 米隧洞、320 米明渠、77 米暗涵的防洪应急扶贫工程如期完工。晓夏街村和周边 6 个村庄近万亩农田的水患成为过去。水通百通,“水碗”变成“聚宝盆”。种养合作社
诞生,年出栏 12000 头的猪场落成,流转千亩水田种植烤烟、优质水稻、甜玉米。2017 年始,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 10 万元以上,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 5000 元。
“扶贫的滋味苦中有甜。”说这话的范时君,是岩泉镇竹渚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期间,范时君受过委屈、流过泪,但擦干眼泪后,继续为贫困户服务。
2015 年,宜章全县推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竹渚村的贫困户文兰清有些迟疑。范时君不厌其烦多次上门劝说:“扶贫小额信贷相当于给你一只母鸡,母鸡不用养,还给你生鸡蛋。”
“母鸡下蛋理论”说服了文兰清和其他村民。全村 17 户 8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顺利投入产业,变成会下“金蛋”的母鸡。
4 年驻村扶贫,范时君收获了老乡的认可、女儿的理解,竹渚村顺利脱贫摘帽,跻身市级卫生村、文明村和县红旗党支部行列。
开口闭口“我们村,我们村”,这些从省城、市里、县城来的驻村干部,身心早已融入这片红土地。
近年来,宜章通过选拔“能人书记”、调整“后进书记”,24 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后活力焕发。通过“企业家反哺、退休干部回巢、复退军人创业”活动,吸引 309 名能人回村任职,选树 363 名致富带头人。目前,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带富能人比例达 92.5%。
关溪乡塘窝里村村支书余飞曾在广东打拼多年,创办的网络科技公司生意红火。2016 年,乡镇领导三番五次请他回塘窝里村,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余飞犹豫:回还是不回?
他的岳父,一位老共产党员,问他:“你当初入党是为了什么?”
这一问,让余飞不再犹豫,毅然飞回,受到村里党员、群众称赞,并成功当选村支书。村组公路扩建项目启动,村组公路、安全饮水工程顺利竣工……
村民:“你回来当支书,工资抵不上汽油钱,为了什么?”
余飞:“为了百姓!” 2 2 、柏树见证 “人只有一生一死,要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 邓中夏
时针拨回到 1933 年,南京雨花台,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导人邓中夏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昂首走向刑场,就义时年仅 39 岁。
85 年后,2018 年 10 月 26 日,在与邓中夏出生地宜章县邓家湾村一山之隔的五岭镇分水村,人们眼含热泪送别肖志勇。
肖志勇是五岭镇人,他的故事发生在瑶岗仙镇。2018 年 10月21日19时许,瑶岗仙镇笼罩着迷离的夜色,雨点儿肆意飘落。
刚结束白天的入户走访,略感疲惫的肖志勇冒雨赶往新屋村参加扶贫工作会。皮鞋成了“水鞋”,踩得“咯吱咯吱”响。
顾不得换鞋,肖志勇坐上会议桌。“大家再辛苦,扶贫工作都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肖志勇做总结发言,“这几天都是阴雨天气,大家下乡要注意安全。”
会议室外,两株历经五百年风雨的柏树,默默聆听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话语。
从会场出来已近 22 点。打着伞往镇政府走,肖志勇与扶贫工作队队友谭桂谊的讨论还在继续……
10 分钟的路程,这次走了 30 分钟。通往宿舍有 105 级台阶,肖志勇走得格外慢。
回到家,妻子李云超让肖志勇赶紧休息,并默默将丈夫沾满泥水的鞋洗干净。
22 时 44 分。肖志勇在镇扶贫工作微信群里转发《扶贫干部必看》视频,附言“认真看看,非常实用”。
23 时 46 分,肖志勇突发疾病,40 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肖志勇,生前系瑶岗仙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镇驻新屋村干部,分管多项工作。
镇党委书记黄祺曾问他吃得消吗?肖志勇说:
“迎难而上。”
圆了贫困户一个又一个新房梦,但是直到肖志勇去世,村民们才知道,肖志勇 70 多岁的双亲,还住在漏雨的毛坯房里。
说完肖志勇,不得不提另一个人——白石渡镇扶贫办主任封谟洋。他白天走村串巷,入户宣传扶贫政策,晚上在办公室加班,累了就趴在办公桌上打个盹,醒来继续工作。
村民邝超德一家四五口人居住的房子年久失修,一到雨天,接雨的瓶瓶罐罐摆满屋子。
这幢湘南民居可不寻常。1934 年 11 月,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领导的中央红军红一军团主力驻扎在白石渡村,休整 3 天。周恩来、刘伯承曾居住在这里。
2018 年,封谟洋走进邝超德家的老房子,思绪万千:邝家的祖辈给中央红军提供过帮助,现在邝家的子孙生活在贫困里,让人怎能心安?
封谟洋忙前忙后,为邝超德申请危房改造政策,帮着修建新房。如今,邝超德一家人住进敞亮整洁的新房,医疗扶贫政策也到位了,日子有了奔头。
封谟洋赢得了村民信任。可最近,村民没在村子里见到“小封”。
此时的封谟洋,已确诊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入院治疗。“我要早日回到脱贫战场。”——这是病床上的封谟洋最大的心愿。
一个人知道自己身患绝症,会怎么做?浆水乡茅栗村驻村工作队原队长秦声达用行动作答。
“小时候家里穷,是乡亲们的接济才让我们没饿死。”秦声达从小跟随父亲在茅栗村成长。几年前,秦声达特向组织申请到茅栗村扶贫。
秦声达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灌溉工程、七亩洞拦河坝、公路硬化、教学楼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村民种植油茶 4700 余亩,基本实现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早在 2016 年年初,秦声达查出患有癌症,医生建议全休。但秦声达对自己说——不能下战场!
2017 年,茅栗村脱贫出列。直到今日,退岗治病的秦声达每天还能接到村民的电话。有事找秦队长的习惯,村民们改不掉。
松柏百年,柏树见证。“人只有一生一死,要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邓中夏烈士的遗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3 3 、脐橙花开 “要 发挥人才的作用,为祖国、为宜章多培养一些有用的人才。”—— 欧阳毅
开国中将欧阳毅是宜章人。当年参加西路军河西走廊浴血作战失败后,欧阳毅一度与组织失联。他一边卖字筹集盘缠,一边打探党中央消息,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延安。1988 年,欧阳毅回母校宜章一中,深情地说:“把宜章建设好,要发挥人才的作用。为祖国、为宜章多培养一些有用的人才。”
让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脱贫攻坚中,宜章着眼脱贫需求精准引才,通过组织科技攻关、派出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培训等多种途径,让贫困地区依靠人才与技术更好地富起来。
“宜章脐橙”是宜章的地理标志产品。脐橙小苗的成长,离不开宜章籍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宜章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顾问邓秀新的悉心浇灌。
2001 年,邓秀新回到家乡,带领团队在山地田野、土质气候中寻求答案,编制出台宜章脐橙种植规划。
每年脐橙树开花挂果之际,邓秀新都会带着团队回来为宜章农业产业把脉。其后,湘南脐橙综合试验站和全省首个脐橙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宜章。宜章获评全国农业(脐橙)标准化示范县和全国绿色食品脐橙原料基地县。目前,全县脐橙种植面积 23.6万亩,产值 7.5 亿元。脐橙产业还延伸出包装、运输、销售、电商等配套产业,带动 1.2 万余户、10 万农民增收,成了乡亲脱贫致富的“金果果”。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石雪晖,是省里派驻宜章的科技特派员,10 多年来,她为宜章多家企业提供过科技服务。
蔬菜种植是平光村的传统产业。由于缺乏技术指导,产业规模始终未成气候。
2017 年 8 月,骄阳似火。地里的菜苗晒得有些发蔫,乡亲们心里着急。
石雪晖进了村。村民们打量又打量,这位头发花白、衣着朴素的大娘,就是鼎鼎有名的大教授?
石雪晖径直到地里。临走,石雪晖在地里抓了一把土,轻轻捻了捻,用纸包好,装进手提包。
几天后,石雪晖来信,建议村民改良蔬菜品种,引进“湘研种业”系列新型辣椒品种。一并送来的还有新品种蔬菜的种植资料。
自此,石雪晖与平光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每年要到村里走上几回,教村民种菜。在她的指导下,蔬菜绿了,村民富了。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提高到 8000 余元,贫困发生率下降到 0.78%。
田间地头活跃着宜章县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的身影。90 名省、市、县级科技人才与 80 个贫困村“结亲”,为脐橙、茶叶、
优质稻等扶贫产业“把脉问诊”,开展科技服务、举办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万余人次。
骑田岭下,脐橙花开,蔬菜泛绿……产业画卷浓墨重彩。
4 4 、杜鹃满山 “作为咱们家的孩子,更应该懂得回报!” —— 曾志
“映山红哟映山红,英雄儿女哟血染成……”梅田镇龙村瑶族村教师赵春容哼着歌儿走在山路上。
革命先辈曾志的故事让赵春容很受教育。曾志,1911 年 4月出生于宜章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原中顾委委员,中组部原副部长。
在井冈山,曾志生下第一个孩子。为了革命,产后第 26 天,曾志忍痛将孩子寄养在一农户家中。新中国成立后,几经周折寻觅,母子团聚。得知儿子在井冈山务农,曾志并未安排他到城市工作。曾志对儿孙们说:
“作为咱们家的孩子,更应该懂得回报!”
回报,也是赵春容对瑶山的态度。
龙村瑶族村海拔千米,山山相连。教育落后是脱贫的拦路虎。当时村里唯一的初中生赵春容收起渴望高飞的翅膀,选择留守大山,成为学校唯一的代课老师。
一个人教几个年级。走下讲台,还得当炊事员。一担水,爬坡下山来回得走 3 公里。有些学生没带饭菜,赵春容则招呼他们到自家吃。
30 多年来,瑶族小学的入学率、巩固率始终保持 100%,赵春容送走 300 多位瑶家孩子,进初中、高中、大学,像映山红的种子飘洒四方。
村里孩子生病了找赵老师;老人有难处找赵老师;村民不知怎么办养老保险,还是找赵老师。
扶贫春风吹到深山瑶寨。赵春容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十多万元启动金,联合 3 个贫困户开办了“瑶山农家”山庄。赵春容出钱出力只占股 35%,3 位贫困户不出资只出力占股 65%,领分红和工资。村民花十块钱路费带到镇上卖 18 元一斤的土鸡,赵春容上门收 25 元至 30 元一斤。
宁愿自己吃亏,也要让乡亲们获益——这就是村“好人工作站”负责人赵春容的风格。
全国道德模范刘真茂坚守狮子口大山 30 多年,细心守护着宜章的绿水青山和心灵绿洲。
李骁柯与刘真茂是老乡。对于刘爷爷,他打小就充满崇敬和爱戴。
2017 年春节,李骁柯有点烦——对于事业发展的方向,他与父母意见不一...
相关热词搜索: 宜章 脱贫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