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再加把劲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疫情影响下,脱贫攻坚工作面临一些困难,但对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丝毫未动摇。
农资供应偏紧,农产品出现滞销,扶贫项目开工滞后……面对疫情带来的新难题,全国上下迅速行动,一系列政策文件密集发布,一大波“硬核”措施安排就位,正在脱贫攻坚战场收到实效。
破解滞销,为农产品“出山”架桥铺路
最近,江西萍乡上栗县赤山镇院背村驻村第一书记黄锡华一直忙着为村民销售蔬菜,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卖菜书记”。
2 月 18 日,黄锡华到村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看到院背村14 组贫困户邓检萍家里六七亩地的蔬菜卖不出去。当晚,黄锡华就利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帮助贫困户销售蔬菜,同时积极联系电商平台。“只有帮助贫困户解决产品销路问题,才能提高他们的收入,持续巩固脱贫成果。”黄锡华说,疫情虽然带来暂时的困难,但却不改战胜贫困的决心和信心。
不仅在江西,受疫情影响,寄托着农户增收希望的湘西椪柑、大凉山红颜草莓、攀枝花红瓤西红柿等一批特色农产品都面临滞销困境。
面对困难,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等七部门行动起来,依托政府采购政策,联合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多措并举帮助贫困户解决“卖难”问题。
精准对接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居民对优质安全扶贫产品的需求;支持引导有基础、有实力、有诚信的市场主体和有意愿的地区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创新试点;将消费扶贫纳入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考核……从中央到地方,各系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为农产品“出山”架桥铺路。点对点,面对面,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线上线下齐发力,主动帮助农民“带货”。截至目前,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卖难得到缓解,全国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市场运行基本平稳。
开工复工,为贫困户就业搭建平台
如何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两条战线”取得胜利,考验着各地的应变能力。促复工、稳增收、稳就业,是确保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的关键之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打通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就地就近务工、公益岗位务工三大主要渠道。
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工作机制,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有效对接;利用扶贫车间、公益岗位等,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结合规范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收益分配开发公益岗位,妥善安置
因疫情暂时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各地加大政策供给,落实补贴政策,强化劳务对接,开展“点对点”服务,有效地加快了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进程。
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苏国霞介绍,为帮助贫困户恢复生产,国务院扶贫办和银保监会出台了扶贫小额信贷的优惠政策。国务院扶贫办和人社部出台了帮助贫困户就业增收的措施。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已有 100 万贫困家庭的劳动力通过跨省务工“点对点”接送实现返岗就业。
来自国务院扶贫办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3 月 13 日,25 个省份已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 1690.12 万人,占去年外出务工总数的 61.93%,较上周新增 270.1 万人,增幅达 19.02%。中西部 22个省份有扶贫车间 28530 个,已复工 21705 个,较上周增加 1318个,复工率达 76.08%,吸纳贫困人口就业 26.04 万人。中西部22 个省份扶贫龙头企业复工率 88.60%,吸纳贫困人口就业 50.31万人。
攻坚克难,确保如期兑现庄严承诺
经过共同努力,目前全国97%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4%的贫困县实现摘帽,发展产业、实现就业成为大部分贫困人口脱贫的主要途径。
2013 年至 2019 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2.2 个百分点,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
基本实现、自我发展能力和动力明显增强,返贫人口逐年减少,脱贫质量明显提高,为进一步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尽管成绩很大,收官之战任务依然艰巨。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介绍,这几年,全国返贫人口从 2016 年的 60 多万人减少到 2019 年的几千人,脱贫质量越来越高。目前,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人口有 200 万左右,有致贫风险的有 300 万人左右,共500 万人左右,加上 2019 年底剩余的 500 多万贫困人口,实际上今年任务是 1000 万人左右。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一鼓作气、决战决胜的关键节点。决胜阶段最为关键,冲锋时刻愈需奋勇。我们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克服疫情影响,开展挂牌督战,巩固脱贫成果,保持政策稳定,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刘永富指出。
刘永富表示,目前脱贫攻坚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和工作力量充足,有条件有能力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记者
李慧)
相关热词搜索: 脱贫 攻坚 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