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讲述脱贫攻坚的“四川故事”
北京 9 9 月 月 4 24 日电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文学不能缺席。”24 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和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共同主办的四川省脱贫攻坚文学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文学评论家李准、雷达、白烨、范咏戈、李舫、贺绍俊、李建军、刘庆邦等与会并发言。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四川文学界近年来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今年初,更是聚焦脱贫攻坚,动员广大作家深入基层,讲述脱贫攻坚的“四川故事”。短短半年里,文学川军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涌现出一大批佳作,此次会上研讨的作品——马平的中篇小说《高腔》(载《人民文学》今年第 8 期)、刘裕国和郑赤鹰的长篇报告文学《通江水暖》(人民日报出版社今年 8月出版)、李明春的中篇小说《山盟》(载《中国作家》今年第9 期)即为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小说《高腔》以花田沟村两个贫困户在化解宿怨的过程中寻觅产业发展之路为主线,描绘了一幅感人至深的乡村生活画卷。《山盟》则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石家爷孙三代扎根基层、扶贫为民的情怀,探讨了精准扶贫、教育扶贫等问题。与会者认为,这两篇小说各有特色,一庄一谐,一个正面出击,一个迂回智取,扶贫内容包含在日常生活细节中,内涵丰厚,极富生活质感和地
域特点,川人的文化性格跃然纸上,在诗意化和审美化上做出了很大努力,令人耳目一新,极大地提升了扶贫攻坚题材作品的质量。
报告文学《通江水暖》用大量生动的事例、翔实的数据,向人们多角度、全方位地描绘了革命老区通江县气吞山河的扶贫攻坚战。与会者认为,该作品兼具新闻性和文学性,及时回应了时代的呼唤,体现出拼搏精神和创造精神,为全国的精准扶贫提供了经验,让人们对脱贫大战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而作为革命老区,通江的干部群众把历史的辉煌化为奋勇前进、创造新的奇迹的历史动力,令人感佩。
在研讨会上,与会者对扶贫题材的创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文学来说,扶贫攻坚是个非常重要的题材,考验着作家的社会担当和人文情怀;扶贫不应只是物质的资助,更要注重文化扶贫、精神扶贫。四川省作协此次呈现的三部作品对于众多站在脱贫攻坚战线的干部和群众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提供了“四川样本”,也体现了文学川军所达到的高度。
相关热词搜索: 脱贫 攻坚 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