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区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
有效衔接 工作经验材料
为着力破解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金融改革难题,XX 省XX 市 XX 区充分发挥在金融扶贫工作中的经验优势,持续改革创新,做优金融服务,在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做好金融扶贫,确保接得住 一是持续加大放贷力度。虽然 XX 省 XX 市 XX 区已于2020 年实现脱贫摘帽,但是为全面巩固脱贫成果,该区保持扶贫小额信贷放贷力度不减,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应贷尽贷。2020 年,新发放扶贫小额信贷 X 笔、X万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 X 万户次、X 亿元,累计户贷率 X%,带动发展特色产业 X 万亩,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二是积极应对疫情影响。XX 区开展“金融特别行活动”“金融稳保百千万”等一系列服务疫后经济重振行动。第一,充分发挥人民银行两个新货币政策工具激励引导作用,截至目前,已对区内两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延期还本激励金X 万元,为 X 家普惠型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业务,金额合计 X 万元。对两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零利率信用贷款 X 万元。第二,对到期的扶贫小额贷款应展尽展,目前已展期 X 笔 X 万元。第三,区内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力度空前。全区 9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为企业让利 X 万元,降低贷款利率 100BP~300BP。截至 2020 年年底,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账面利润 X 亿元,比 2019 年同期减少 X 亿元,在贷款增长的同时,利润同比减少,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效果明显,企业融资成本显著降低,有效帮助了 XX 企业纾困解难,保障了 XX 疫后经济重振。
三是努力做好衔接工作。为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XX 区成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利用电视台、网站、新媒体等渠道加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政策宣传,引导区内金融机构积极主动与农业农村局、电商办等单位合作。主动对接多主体、多元化乡村振兴金融需求,实现金融服务对象从贫困户向所有农户、市场主体、国有农投企业的转变。金融产品涵盖领域从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
活富裕”20 字要求项目领域转变,先行试点,再全面铺开。目前已在柳陂、鲍峡等 6 个乡镇 30 个村开展试点工作。
二、优化金融服务,确保贷得出 。
一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XX 区在原有金融扶贫区、镇、村三级金融服务体系基础上,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着力把村级金融工作站打造成“社区银行”,银行信贷员下村精准对接农村实际和群众需求,以“农户贷款不出村,只进一扇门,只跑一趟腿”为目标,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截至 2021年 2 月末,XX 区共设立银行网点 X 个,助农取款服务点 X个。乡镇金融服务覆盖率达 100%,行政村金融服务覆盖率100%。
二是大力推广科技金融。XX 区充分支持区内金融机构推广科技金融。第一,针对“三农”群体缺乏有效抵押物、信用评估难度大等痛点,应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构建多维度信用管理体系和风控模型,突破传统的信用识别和授信方式,降低信息搜集、甄别和评估成本。第二,通过发展手机银行App、微信银行等新型电子支付渠道,大大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让村民能够随时随地办理金融业务。第三,依托金融科技,搭建涉农资金监管平台,将服务延伸至涉农账户管理、资金管理、资金结算,以及向平台涉农对象提供金融服务等。中行 XX 支行的中银 E 农通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已在五峰乡
进行试点,在疫情期间采取远程视频等方式提供线上金融服务,向农户发放贷款 X 万元。
三是创新推进整村授信。XX 区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点多、面广、群众基础扎实的优势,推进整村新型授信模式。金融机构直接将办公地点移到村里、农户家,利用空暇时间,在村委会的配合下,逐村、逐户开展普惠签约工作。多渠道批量获取农户基础数据,批量建档生成预授信白名单、优选优质信贷载体、提供利率优惠、随借随还的金融服务。农行XX 支行目前已整村授信建档行政村 X 个,建档农户 X 户,发放农户贷款 X 户、X 万。
三、创新金融产品,确保用得好 一是围绕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XX 区政府引导支持区内金融机构围绕“1+2+N”(一个劳务经济+香菇、袜业两个主导产业+N 个发展项目)产业模式提供资金支持。XX 县农商行运用人行再贷款资金发放涉农贷款 X 户、X 亿元,支小贷款 X 户、X 亿元。农行 XX 支行推出惠农 E 贷,满足乡村有致富意愿的非贫困农户的经营融资需求。邮储银行 XX 支行“助农贷”支持合作社、专业大户发展产业,已发放 50 余笔0.25 亿元。中行 XX 支行为区内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昌欣香菇公司投放贷款 3500 万元,并针对特色产业推出养殖贷、烟草贷、茶商贷等产品,全方面保障了产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二是围绕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XX 区政府引导支持区内金融机构围绕土地增减挂钩、道路交通、新基建等项目,提供贷款支持。中行 XX 支行抓住耕地指标交易窗口期,向聚鑫国资投放用于土地整理中长期贷款X亿元;农行XX支行审批支持汉江沿线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项目贷款X亿元;XX银行 XX 支行向区茂源农村供水公司发放水厂建设贷款 X 亿元;XX 县农商行推出包括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互联网+”建设在内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八大工程”相关项目贷款,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乡村面貌。
三是围绕生态宜居提供资金支持。XX 区政府引导支持区内金融机构围绕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推出一系列金融产品,支持乡村生态建设。中行 XX 支行针对汉江沿岸石料采掘区开展生态治理、修复的需要,向昌欣生态公司发放中长期贷款X亿元;农行XX支行推出了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中长期贷款 3 亿元;XX 银行 XX 支行向汉江砂石公司发放汉江两岸河道治理贷款 2 亿元,为该区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四是围绕生活富裕提供资金支持。X XX 区政府引导支持区内金融机构围绕改善民生、生活富裕设计一系列金融产品。农行 XX 支行根据农村金融服务场景针对性设计了“存款+”等 7 大产品组合,包括满足购房、购车需求等;XX 银行 XX
支行推出“月月息”“多得利”等产品,帮助储户产品保值增值;XX 县农商行创新推出“扫码流量贷”,通过手机银行循环提款,随借随还,全面满足村民金融需求。
四、构筑防控体系,确保还得上 一是依托大数据预警预判清收。坚持“风险在哪里,防控措施就跟进到哪里”。该区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定期进行大数据比对分析,对即将到期的贷款,金融部门和主办银行提前 3 个月预警预判,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建立提醒告知机制,镇村干部户户走到,告知还款时间,了解还款能力,及時解决困难,排除潜在风险。
二是推广“ 一张保单” 升级版。区政府出资与人保财险XX 支公司签订协议,在原有“一张保单”为农户提供从贷款担保、人身意外、产业生产过程中的全方面风险保障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全区农村房屋及附属设施、人员意外事故保险保障,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保险保障,切实关注突发性事故如电击、溺水等造成人身伤残死亡或三者受损事故保险保障。截至目前贷款逾期率为 0,到期还款率为 100%。
三是拓展“保险+ + 期货”运行模式。积极借鉴外地先进做法,创新农业保险产品,扩大“保险+期货”范围,针对特色
农产品价格变化,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保障体系,为“三农”服务解除后顾之忧。人保财险 XX 支公司积极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对接,在 XX 区试点开展价格指数保险,通过“保险+期货”新的运行模式,有效利用保险与期货的风险管理功能,降低农产品因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目前已采取此方式,为许多养殖大户、贫困户挽回由于猪饲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X 多万元,切实保障了农户贷款收益,降低了无法还款风险。
相关热词搜索: 脱贫 工作经验 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