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经典战术之城市攻坚
目录 目录................................................................................................................................ 1 1. 前言 .......................................................................................................................... 1 2. 土工作业 .................................................................................................................. 2 3. 撕开城防 .................................................................................................................. 3 4. 扩大突破 .................................................................................................................. 5 5. 巷战争夺 .................................................................................................................. 6 6. 济南战役:开创大城市攻坚的先河 ...................................................................... 8 7. 攻打运城:典型城市攻坚歼灭战全歼守敌 1.3 万余人 ..................................... 10 8. 惊心动魄的宋元襄阳之战为何是蒙古灭宋的关键 ............................................ 12 8.1. 南宋襄阳概况 ............................................................................................. 12 8.2. 蒙古的战前准备 ......................................................................................... 13 8.3. 宋蒙襄阳之战 ............................................................................................. 13 8.4. 为何襄阳战败后,南宋会很快灭亡? ..................................................... 14 8.5. 参考资料:
................................................................................................. 15
1. 前言 提起城市攻坚,人们很容易第一时间想到《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是孙武当年的警示,意在告诫大家城市攻坚的难度。城市攻坚,是解放军成熟较晚的一种战术,因为从古至今的城市攻坚战,对武器装备和技术手段的依赖程度远远大于其它作战样式。这对于解放战争初期缺少重装备的解放军来说,实在是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支在野战中“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劲旅,无数次“望城兴叹”。但一支军队真正强大的动力来源于——敢于自我否定和不断学习创新的能力,在经历“二打榆林”和“四战四平”攻坚失利的阵痛后,解放军知耻而后勇,潜心学习、
不断总结,硬是在几年之内练就了攻无不克的“必杀绝技”。
2. 土工作业 在登陆作战出现之前,城市攻坚一直是最残酷的作战样式。防御一方通常都构筑坚固的工事和各类迟滞对手行动的障碍、进行合理的兵力部署和完备的火力配系,由于对地形熟悉和准备时间充分,防御一方甚至会反复试验,最大限度消除各类武器的射击死角;而进攻一方则不得不在毫无掩护的情况下,一边扫清障碍,一边进行敌火下运动,步步为营,逐次推进,这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苏军攻克柏林的作战中,有近 30 万红军战士倒在了胜利前夜。解放战争初期的解放军,在缺乏重型武器进行火力压制的情况下,对坚固设防的城市实施冲击,无异于以卵击石。然而,解放军的战史就是一部以劣胜优的历史,长期同优势装备之敌作战的经验,使得这支军队绝不可能在“盲目硬拼”上想办法。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既然你的火力把地面牢牢控制,那么我就只能避开开阔的地面,另辟蹊径了。
虽然让当时的解放军“动于九天之上”不太符合实际,但让工农子弟兵实现“藏于九地之下”却不是什么难事。于是大规模的“土工作业”,成为解放军攻城作战的第一件法宝。
解放军最初在攻城时实施土工作业,也是无奈之举。1947 年 11 月 2 日,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开始对榆林第二次围攻,尽管彭大将军认真汲取了一战榆林的教训,但无奈经过调整的榆林工事更加坚固,西北野战军微弱的压制火力和传统的强攻手段,部队遭受重大伤亡。战至次日凌晨,各攻城部队都未突破城垣。如何避开敌军火力靠近榆林城墙实施爆破成为攻城的关键,西北野战军被迫放弃冲击进行耗时费力的土工作业,各攻击部队开始向城墙方向挖掘坑道,至 11 月8 日上午,挖成了城东南角魁星楼附近长达 60 米及 120 米的坑道各一条,于当晚 23 时发动第二次攻城,在坑道的掩护下,成功靠近城墙实施了爆破,尽管西北野战军最终未能攻破榆林,但总算摆脱了“攻城乏术”的困境。
在西北野战军在榆林城外遇挫的同时,晋察冀野战军于 1947 年 11 月 6 日开始组织石门战役,由于石门是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大城市,从市郊到市中心,以宽 8 米、深 6 米的外市沟和宽、深均 5 米的内市沟及市区主要建筑物为骨干,设
置了 3 道防御阵地,共有大小碉堡 6000 多个。攻击这样的城市在解放军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攻城部队在朱德总司令的指挥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工作业,在突破外市沟防线后,11 月 9 日晚,晋察冀野战军和 4000 余民工配合,一夜之间,就挖出了深 1.7 米、宽 1.2 米、长 4000 多米的蛇形交通壕。工兵营甚至用抛砖测距的方法,把交通壕一点点挖到了距内市沟十几米处。以至于当时驻守在这一带的敌 32 师某团团长被俘后说,“天亮后,一看到那弯弯曲曲直通市沟的交通壕,我就知道石门已经完了。”战斗中,解放军仅用 6 分钟就突破内市沟防线,成功打开了解放石门的通路。
1948 年 10 月,东北野战军发起锦州战役。经过四平攻坚战的失利后,东北野战军对城市攻坚作战十分重视,打锦州前,号称“旋风纵队”的东野三纵,仅用 4 个小时就攻克国民党军坚固设防的军事重镇义县,这一成功的攻坚战例,让林彪敏锐看到土工作业的巨大优势,听取完义县作战的报告后,林彪立即口述八条指示下达到攻锦各纵队各师,要求每师以三分之二的兵力挖交通壕,每师开挖5 条或 3 条,每条壕宽、深各 1.5 米,严令各部队必须坚决执行,并报告落实情况。用林彪的话说:通过执行掘壕战法,使部队在思想上作风上打下坚固基础,“则今后作战就增加了重大的必胜因素”;只要部队肯挖交通壕,不管敌人火力如何猛烈,工事如何坚固,“都将使其大大丧失作用”。因此,锦州总攻发起前,各纵队都完成万米以上的交通壕,有的挖 2 万多米。步兵的交通壕 1 米多宽、2米多深,最前点距敌 60 多米,以敌人投弹扔不到为准。炮兵的交通壕能开进汽车,有的把火炮推到距敌百余米远。大军云集,地面上很少看到有人走动,既增加了攻击的突然性,又减少了伤亡。难怪国民党军东北“剿总”中将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被俘后回忆说:“解放军攻城部队,在炮火的掩护下,昼夜不停地构筑蜘蛛网式的交通沟接近我守军阵地,用炸药来爆炸守军坚固据点的重机枪堡垒阵地。我们曾想实施反击,但一看那交通壕就没了主张,只有拼命打炮。可是看不见人只能乱打一气。”由此可见,当时解放军的土工作业已成为减少伤亡、制敌火力优势的有效手段。此后,解放军在对济南、天津的数次攻坚作战中,均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工作业,让国民党军苦心经营多年的工事形同虚设。
3. 撕开城防 城市攻坚作战,最关键的是如何撕开城防。解放战争中,解放军集中兵力实
施攻击的城市,大都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这些地方除了国民党多年经营的碉堡群、雷场和障碍物外,古城墙也成为防御的重要支撑,而且古城墙往往是城高墙厚,一般火力奈何不得。战史资料显示:让彭大将军两次无功而返的榆林,是“城垣为砖石结构,尚称坚实”,而对临汾记载则是城墙高 14 米,基部宽 30米,顶部宽 10 米,周长 10 千米,其余大城市自不必说。尽管解放军一贯认为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并且非常强调主观能动性和战斗精神,但是主观能动性对武器装备的弥补毕竟有限。所以在城市攻坚作战中,还是“技术决定战术”。按照这一思路,在炮兵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解放军首先想到的是组织连续爆破。而对高大建筑实施爆破绝对是一项技术活,解放军传统步兵的爆破技术是针对碉堡和火力点训练的,因此解放军同样经历了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1947 年 8 月,西北野战军首战榆林。11 日晚,部队组织对榆林城墙的爆破,但由于爆破经验不足和准备不充分,第 1、第 2 纵队的 6 个爆破口均未炸开,前来增援的独立第 2 旅也因爆破量不够,没有成功。11 月 8 日,西北野战军二战榆林,新 4 旅再次因测量不准,坑道挖到城墙外三四米就实施爆破,结果城墙完好无损,等于放了个空炮。在同时进行的石门战役中,同样因为我军的定向爆破技术较差,爆炸后产生的近 2 尺多深的浮土,反而一下子把尖刀连陷在了沟里。
随着城市攻坚作战的日渐频繁,解放军大规模爆破技术趋于成熟,土工作业与连续爆破相结合,使得解放军能够安全地实施大当量的爆破。1948 年 3 月,在由徐向前指挥的临汾战役中,解放军的 2 条 110 米长的坑道通过外壕一直挖到城墙底下,一条放置 6200 公斤黑色炸药,另一条放置 3000 公斤黄色炸药。5 月17 日 19 时 30 分,伴随着震天动地的爆炸声,高耸的城墙被撕开 2 处 40 多米宽的缺口,让临汾自建城以来未被攻破的神话成为历史。
仔细研究战史不难发现,解放军大规模的爆破技术并没有成为日后突破城防的主要战法,这是因为这种方法耗时费力,以土工作业和大规模爆破著称的临汾战役整整用了 72 天。随着解放军武器装备的不断改进,大量炮兵加入了战斗序列,突破城防就不再成为制约解放军的“瓶颈”。在利用火炮突破城防的方法上,颇具大兵团作战“天赋”的东北野战军可圈可点。东北野战军与当时其他部队相比,在武器装备上具有相对优势,使得他们敢于集中优势炮兵,实施长时间、大密度的火力准备,尽管其强度与日后的美军相去甚远,但在思路上绝对和抗美援
朝战争时期美军所谓的“范佛里特弹药量”有一拼。
1948 年 3 月 5 日,怀着一雪“四平之耻”心愿的林彪,指挥麾下 3 个主力纵队、1 个独立师和炮兵纵队,从沈阳地区北上,包围四平。攻城部队用 160 门各种口径火炮,向城内轰击了 40 分钟,一举突破城防,在 23 小时之内攻占四平。到了这年 10 月的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更是集中 900 余门大炮(大口径火炮320 余门)猛轰锦州,让国民党军寄予厚望的这座 4 米高、2 米宽的城墙顿时灰飞烟灭。攻锦南突击集团 7 纵、9 纵,仅用 30 分钟即突破城防进入巷战。在解放战争中,最大的城市攻坚战之一的天津攻坚战中,刘亚楼集中 538 门大口径火炮,进行了 1 个小时的火力准备,攻击发起后 1.5 小时,预定 10 个突破口即有 8个一举成功,解放军强大的突破能力可见一斑。
在解放军不断扩大炮兵运用的情况下,工兵的连续爆破仍未荒废,这两种方法巧妙配合,使解放军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难怪 1948 年 10 月济南攻坚战结束后,美联社惊呼:“共军已变得强大到足可攻击并可能攻克长江以北任何城市。” 4. 扩大突破 与传统的运动战不同,在城市攻坚作战中,依托火力破坏敌防御工事,在预定地段撕开的缺口只不过是一种物理突破,而要真正实现战术突破必须要由兵力来实施,如何利用火力突破效果,迅速实现战术突破并扩大突破,一度成为解放军各野战军反复研究的问题。因为城市作战中,防御工事不会因为一点的突破而崩溃,当城防某处被火力突破后,防御一方的通常做法是迅速组织两侧火力予以封锁,而后运用预备队重新封闭突破口。因此对于进攻一方来说,实现真正的战术突破,必须在把握时机、投入兵力和保持连续突击等 3 个方面做到恰到好处。
第一,在时机的把握上,必须利用火力突破造成的烟尘、震慑和敌军忙乱等效果迅速突入,一旦等敌军反应过来就已错失良机。西北野战军在二战榆林时,1 纵独 1 旅坑道爆破成功,炸开城墙宽约 20 米的缺口,但由于没有及时掌握突破口情况,攻城的第一梯队未能乘爆破瞬间即发起攻击,等接到突击命令时,敌人已用火力网封锁了缺口。而在临汾攻坚战中,因为过于强调利用爆破效果,而没有科学计算炸药爆炸可能将土抛射的距离,从而将突击分队配置在了距突破口20-25 米的位置,导致 2 个突击分队被土掩埋,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也失去了最
佳冲击时机。在反复总结这些教训后,西北野战军攻克宜川、陈唐(陈士榘、唐亮)兵团攻克洛阳等的攻坚作战中,解放军已能精准地把握并利用突击时机。
第二,一次尽可能多投入兵力,以保证首次强大的突击力。受长期运动战和游击战影响,解放军在前沿打开突破后习惯于成建制逐次投入后续梯队,这种惯性思维给攻城部队带来过巨大伤亡。第三次四平攻坚中,林彪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将攻击部队继续 1 个师 1 个师地投入,而没有下决心拉上整个纵队发起猛攻。致使兵力很快就因伤亡过大显得不足,从而打成了“添油战”。济南战役时,华东野战军东、西兵团打开突破口后,也只投入 2 个连的突击兵力,结果被王耀武迅速组织兵力、火力予以封闭。惨痛的教训后,解放军一改运动战传统,非常强调首次突击力量。林彪在锦州攻城前,直接给 2 纵干部讲话时,提出这样的攻城战术要点:“在突破口被打开后,攻击部队要尽可能地全力拥入,像散大戏一样,使部队尽量多地进入城内,这样敌人的反击部队就难以把我军的突击部队反击出来,使我攻城突击部队不但能牢牢控制突破口,而且还有能力向纵...
相关热词搜索: 攻坚 解放军 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