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读音是shì jì,汉语词语,意思是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5篇
第1篇: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
胡双钱,在30年的航空技术制造工作中,他经手的零件上千万,没有出过一次质量差错。
他叫胡双钱,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一位本领过人的飞机制造师。
核准、划线,锯掉多余的部分,拿起气动钻头依线点导孔,握着锉刀将零件的锐边倒圆、去毛刺、打光……这样的动作,他整整重复了30年。
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和着空气中漂浮的铝屑凝结在头发、脸上、工服上……这样的“铝人”,他一当也是30年。
胡双钱读书时,技校老师是位修军机的老师傅,经验丰富、作风严谨。“学飞机制造技术是次位,学做人是首位。干活,要凭良心。”这句话对他影响颇深。
一次,胡双钱按流程给一架在修理的大型飞机拧螺丝、上保险、安装外部零部件。“我每天睡前都喜欢‘放电影’,想想今天做了什么,有没有做好。”那天回想工作,胡双钱对“上保险”这一环节感到怎么也不踏实。保险对螺丝起固定作用,确保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会因震动过大导致螺丝松动。思前想后,胡双钱不踏实,凌晨3点,他又骑着自行车赶到单位,拆去层层外部零部件,保险醒目出现,一颗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从此,每做完一步,他都会定睛看几秒再进入下道工序,“再忙也不缺这几秒,质量最重要!”
从2003年参与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后,胡双钱对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他深知ARJ21是民用飞机,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待和梦想,又是“首创”,风险和要求都高了很多。胡双钱让自己的“质量弦”绷得更紧了。不管是多么简单的加工,他都会在干活前认真核校图纸,操作时小心谨慎,加工完多次检查,“慢一点、稳一点,精一点、准一点。”并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对质量的执着追求,胡双钱在ARJ21新支线飞机零件制造中大胆进行工艺技术攻关创新。
型号生产中的突发情况时有发生,加班加点对胡双钱来说是“家常便饭”。“哪行哪业不加班。”他总说,“为了让中国人自己的新支线飞机早日安全飞行在蓝天,我义不容辞。”
一次临近下班,车间接到生产调度的紧急任务,要求连夜完成两个ARJ21新支线飞机特制件任务,次日凌晨就要在装配车间现场使用。
他下班没有回家,也没有让大家失望,次日凌晨3点钟,这批急件任务终于完成,并一次提交合格。
胡双钱从小就喜欢飞机。小时候,为了看飞机,他不惜从家步行两个多小时到大场机场附近,躲在跑道边的农田里看飞机起落。炎炎夏日,他常常被水沟边的蚊虫叮得满身是包。
胡双钱技校毕业后进入上飞公司。一进门,学钣铆工的他就被分配到专业不对口的机加车间钳工工段。一些人走掉了,可老实憨厚的胡双钱选择了留下。凭着“只要能造飞机,自己坚决服从组织分配”的一股劲,他开始了自己的钳工生涯。
30年里,无数艰难时刻他都挺过去了,唯独“运十”飞机的命运成了他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心结。现在看到国家又重拾大飞机的梦想,他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延续再干30年的豪情——把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胸怀大飞机梦的年轻人。在一届上飞公司技能大赛中,他带领的班组3位参赛选手,囊括了钳工技能比赛前三名。
胡双钱说:“参与研制中国的大飞机,是我最大的荣耀。看到我们自己的飞机早日安全地翱翔在蓝天,是我最大的愿望。”
能够研发大型客机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在这个处于现代工业体系顶端的产业里,手工工人虽已越来越少,却不可替代,即使是生产高度自动化的波音和空客,也都保留着独当一面的手工工匠。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高级钳工技师胡双钱就是这样一位手艺人,35年里他加工过数十万件飞机零件,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
“梦想成真的感觉多少钱都买不来”
胡双钱出生在上海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就喜欢飞机。制造飞机在他心目中更是一件神圣的事,也是他从小藏在心底的梦想。
1980年,技校毕业的他成为上海飞机制造厂的一名钳工。从此,伴随着中国飞机制造业发展的坎坎坷坷,他始终坚守在这个岗位上。2002年、2008年我国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和大型客机项目先后立项研制,中国人的大飞机梦再次被点燃。有了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胡双钱觉得实现心中梦想的机会来了。
大飞机制造让胡双钱又忙了起来。他加工的零部件中,最大的将近5米,最小的比曲别针还小。胡双钱不仅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部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时间,为了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部件,在当时却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连图纸都没有。打完需要的36个孔,胡双钱用了1个多小时。当这个“金属雕花”作品完成之后,零件一次性通过检验,送去安装。
现在,胡双钱一周有6天要泡在车间里,但他却乐此不疲。他说:“每天加工飞机零件,我的心里踏实,这种梦想成真的感觉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飞机关系到生命,干活要凭良心”
55岁的胡双钱是上海飞机制造厂里年龄最大的钳工。在这个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里,胡双钱和他的钳工班组所在的角落并不起眼,而打磨、钻孔、抛光,对重要零件细微调整,这些大飞机需要的精细活都需要他们手工完成。
划线是钳工作业最基础的步骤,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结果。为此,老胡发明了自己的“对比检查法”:他从最简单的涂淡金水开始,把它当成是零件的初次划线,根据图纸零件形状涂在零件上,“好比在一张纸上先用毛笔写一个字,然后用钢笔再在这张纸上同一个地方写同样一个字,这样就可以增加一次复查的机会,减少事故的发生。”胡双钱说。
“反向验证法”则是令胡双钱最为珍视的“金科玉律”、“独家秘诀”。这也与最基础的划线有关:钳工在划线零件角度时,通常采用万能角度尺划线,那么如何验证划线是否正确?如果采用同样方法复查,很难找出差错。这时,胡双钱就会再用三角函数算出划线长度进行验证。结果一致,OK;结果不相符,就说明有问题了。这样做,无异于在这一基础环节上做了双倍的工作量,但却为保证加工的准确和质量,减少报废等打下基础。他说:“质量问题不是罚不罚款能解决的,飞机关系到生命,干活要凭良心。”
因为长期接触漆色、铝屑,胡双钱的手已经有些发青,而经这双手制造出来的零件被安装在近千架飞机上,飞往世界各地。胡双钱在这个车间已经工作了35年,经他手完成的零件没有出过一个次品。
“最好再干10年、20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
2008年,承担大型客机研制任务的中国商飞公司成立。职工收入有了相应增加,还增加了补充公积金,胡双钱一家也开始盘算买房的事。前两年终于贷款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二手房,搬离了蜗居20多年的30平方米老公房。为此,全家人开心不已。胡双钱闲下来时,也会清理清理房间,把玻璃刷得干干净净,油烟机擦得清清爽爽。做家务也和工作时一样,一丝不苟,表里如一。
近年来,默默无闻的老胡获得了不少荣誉。2009年,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平生第一次走进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胡双钱感慨:“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他说,“我们的民机事业经历过坎坷与挫折,但终于熬过来了,迎来了春天。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今天的事业,想要更好,也还要靠自己。”
胡双钱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最好再干10年、20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
第2篇: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
胡双钱,在30年的航空技术制造工作中,他经手的零件上千万,没有出过一次质量差错。
他叫胡双钱,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一位本领过人的飞机制造师。
“每个零件都关系着乘客的生命安全。确保质量,是我最大的职责。”
核准、划线,锯掉多余的部分,拿起气动钻头依线点导孔,握着锉刀将零件的锐边倒圆、去毛刺、打光这样的动作,他整整重复了30年。
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和着空气中漂浮的铝屑凝结在头发、脸上、工服上这样的“铝人”,他一当也是30年。
胡双钱读书时,技校老师是位修军机的老师傅,经验丰富、作风严谨。“学飞机制造技术是次位,学做人是首位。干活,要凭良心。”这句话对他影响颇深。
一次,胡双钱按流程给一架在修理的大型飞机拧螺丝、上保险、安装外部零部件。“我每天睡前都喜欢‘放电影’,想想今天做了什么,有没有做好。”那天回想工作,胡双钱对“上保险”这一环节感到怎么也不踏实。保险对螺丝起固定作用,确保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会因震动过大导致螺丝松动。思前想后,胡双钱不踏实,凌晨3点,他又骑着自行车赶到单位,拆去层层外部零部件,保险醒目出现,一颗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从此,每做完一步,他都会定睛看几秒再进入下道工序,“再忙也不缺这几秒,质量最重要!”
“一切为了让中国人自己的新支线飞机早日安全地飞行在蓝天。”
从2003年参与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后,胡双钱对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他深知ARJ21是民用飞机,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待和梦想,又是“首创”,风险和要求都高了很多。胡双钱让自己的“质量弦”绷得更紧了。不管是多么简单的加工,他都会在干活前认真核校图纸,操作时小心谨慎,加工完多次检查,“慢一点、稳一点,精一点、准一点。”并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对质量的执着追求,胡双钱在ARJ21新支线飞机零件制造中大胆进行工艺技术攻关创新。
型号生产中的突发情况时有发生,加班加点对胡双钱来说是“家常便饭”。“哪行哪业不加班。”他总说,“为了让中国人自己的新支线飞机早日安全飞行在蓝天,我义不容辞。”
一次临近下班,车间接到生产调度的紧急任务,要求连夜完成两个ARJ21新支线飞机特制件任务,次日凌晨就要在装配车间现场使用。
他下班没有回家,也没有让大家失望,次日凌晨3点钟,这批急件任务终于完成,并一次提交合格。
“如果可以,我真的好想再干三十年!”
胡双钱从小就喜欢飞机。小时候,为了看飞机,他不惜从家步行两个多小时到大场机场附近,躲在跑道边的农田里看飞机起落。炎炎夏日,他常常被水沟边的蚊虫叮得满身是包。
胡双钱技校毕业后进入上飞公司。一进门,学钣铆工的他就被分配到专业不对口的机加车间钳工工段。一些人走掉了,可老实憨厚的胡双钱选择了留下。凭着“只要能造飞机,自己坚决服从组织分配”的一股劲,他开始了自己的钳工生涯。
30年里,无数艰难时刻他都挺过去了,唯独“运十”飞机的命运成了他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心结。现在看到国家又重拾大飞机的梦想,他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延续再干30年的豪情——把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胸怀大飞机梦的年轻人。在一届上飞公司技能大赛中,他带领的班组3位参赛选手,囊括了钳工技能比赛前三名。
胡双钱说:“参与研制中国的大飞机,是我最大的荣耀。看到我们自己的飞机早日安全地翱翔在蓝天,是我最大的愿望。”
能够研发大型客机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在这个处于现代工业体系顶端的产业里,手工工人虽已越来越少,却不可替代,即使是生产高度自动化的波音和空客,也都保留着独当一面的手工工匠。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高级钳工技师胡双钱就是这样一位手艺人,35年里他加工过数十万件飞机零件,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
“梦想成真的感觉多少钱都买不来”
胡双钱出生在上海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就喜欢飞机。制造飞机在他心目中更是一件神圣的事,也是他从小藏在心底的梦想。
1980年,技校毕业的他成为上海飞机制造厂的一名钳工。从此,伴随着中国飞机制造业发展的坎坎坷坷,他始终坚守在这个岗位上。2002年、2008年我国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和大型客机项目先后立项研制,中国人的大飞机梦再次被点燃。有了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胡双钱觉得实现心中梦想的机会来了。 大飞机制造让胡双钱又忙了起来。他加工的零部件中,最大的将近5米,最小的比曲别针还小。胡双钱不仅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部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时间,为了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部件,在当时却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连图纸都没有。打完需要的36个孔,胡双钱用了1个多小时。当这个“金属雕花”作品完成之后,零件一次性通过检验,送去安装。 现在,胡双钱一周有6天要泡在车间里,但他却乐此不疲。他说:“每天加工飞机零件,我的心里踏实,这种梦想成真的感觉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飞机关系到生命,干活要凭良心”
55岁的胡双钱是上海飞机制造厂里年龄最大的钳工。在这个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里,胡双钱和他的钳工班组所在的角落并不起眼,而打磨、钻孔、抛光,对重要零件细微调整,这些大飞机需要的精细活都需要他们手工完成。 划线是钳工作业最基础的步骤,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结果。为此,老胡发明了自己的“对比检查法”:他从最简单的涂淡金水开始,把它当成是零件的初次划线,根据图纸零件形状涂在零件上,“好比在一张纸上先用毛笔写一个字,然后用钢笔再在这张纸上同一个地方写同样一个字,这样就可以增加一次复查的机会,减少事故的发生。”胡双钱说。
“反向验证法”则是令胡双钱最为珍视的“金科玉律”、“独家秘诀”。这也与最基础的划线有关:钳工在划线零件角度时,通常采用万能角度尺划线,那么如何验证划线是否正确?如果采用同样方法复查,很难找出差错。这时,胡双钱就会再用三角函数算出划线长度进行验证。结果一致,OK;结果不相符,就说明有问题了。这样做,无异于在这一基础环节上做了双倍的工作量,但却为保证加工的准确和质量,减少报废等打下基础。他说:“质量问题不是罚不罚款能解决的,飞机关系到生命,干活要凭良心。”
因为长期接触漆色、铝屑,胡双钱的手已经有些发青,而经这双手制造出来的零件被安装在近千架飞机上,飞往世界各地。胡双钱在这个车间已经工作了35年,经他手完成的零件没有出过一个次品。
“最好再干10年、20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
2008年,承担大型客机研制任务的中国商飞公司成立。职工收入有了相应增加,还增加了补充公积金,胡双钱一家也开始盘算买房的事。前两年终于贷款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二手房,搬离了蜗居20多年的30平方米老公房。为此,全家人开心不已。胡双钱闲下来时,也会清理清理房间,把玻璃刷得干干净净,油烟机擦得清清爽爽。做家务也和工作时一样,一丝不苟,表里如一。
近年来,默默无闻的老胡获得了不少荣誉。2009年,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平生第一次走进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胡双钱感慨:“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他说,“我们的民机事业经历过坎坷与挫折,但终于熬过来了,迎来了春天。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今天的事业,想要更好,也还要靠自己。”
胡双钱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最好再干10年、20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材料中的老王,就是焊接行业的“状元”。从学历水平看,老王并非出身高校名校,相反,他只是一名职高生而已。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老王成为了一位“焊接大师”呢?不靠别的,靠的就是执着、敬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或许,在老王走向“大国工匠”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挫折、坎坷和磨难,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阻挡老王那颗敬业奉献的心。因为这样,老王最终成为了焊接行业的佼佼者。所以,最具风采人物的桂冠,应当戴在老王的头上。
当前,我国正从“生产大国”向“制造大国”转变。一个制造强国的诞生,必须出现千千万万个像老王那样的“大国工匠”,只有这样,创新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2020年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连续播出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介绍了八位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他们是:长征火箭“心脏”的焊接人高凤林,凭借高超的技艺,用“工匠精神”锻造了“中国品质”;錾刻工艺美术师孟剑锋,在上百万次的錾刻中,没有一次疏漏;深海载人潜水器零件装配专家顾秋亮,装配的零件丝毫不差,人称“顾两丝”;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在35年的工匠生涯中加工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未出现过一个次品,被称为航空“手艺人”;在液化天然气船上“缝”钢板的焊接大师张冬伟,其焊接的殷瓦板只有牛皮纸一样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如果有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面对如此艰辛的任务,他做到了万无一失;捞纸大师周东红,经他捞的宣纸,成了国内著名书画家青睐的上乘纸品;高铁研磨师宁允展,其负责手工研磨的空间只有0.05毫米,技术难度非同一般,可他做到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席钳工管延安,其安装的精密设备完成了16次海底隧道对接,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上这些技师是战斗在一线的劳动者,他们以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和灵巧的双手,,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了“大国工匠”,他们是真正无愧于时代的模范先锋。
有一句名言这样说道,“十样会不如三样好。三样好不如一样精。”是的,在打造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因为他们不仅能创造性地劳动,而且还具有“高精尖”的技术。“中国制造”若要走出亚洲,走向世界,靠的就是技术性人才的努力和付出。
在追求卓越品质的今天,我们希望各行各业涌现出更多的“大国工匠”,这些“大国工匠”不仅能干一行爱一行,而且能干一行精一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绝大多数劳动者,都能在“大国工匠”的引领下,共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纪录片《大国工匠》以热爱职业、敬业奉献为主题,讲述了八位“手艺人”的故事。他们中间,有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给火箭的“心脏”——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高凤林,有载人潜水机上被称作“两丝”钳工的顾秋亮,有高铁研磨师宁允展,有港珠澳大桥深海钳工管延安,有捧起大飞机的钳工胡双钱,有錾刻人生、为 apec会议制作礼物的孟剑锋,还有捞纸大师周东红。
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大国工匠给我们以财富,这就是要深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继承中国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艺,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释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
在这个五光十色、极致物欲横流的当下,对这些成功的工匠们也少不了几倍工资、几套房子、几多升迁的诱惑。但是,他们都没有为此所动。因为他们的共同和特殊点,不仅在于技艺精湛,而且在于有一颗热爱祖国,对所从事的事业的爱心和忠心,有一种令人高山仰止、富有职业操守的“工匠精神”。高凤林的话,代表了大国工匠们的心声:“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每一个从事五金制造的业者,都是一个个工匠,都有一份份责任。每个业者都应该以同样“大国工匠”的精神尺度,尽职尽责,赢得尊重。
第3篇: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
大国工匠周平红和张兴华人物事迹介绍
近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已经开播了,小编看完深受感动,下面小编就来分享周平红和张兴华的人物事迹吧,赶紧来看看吧!
周平红 免去患者开胸破腹之痛的仁医
独辟蹊径,0.4厘米食道壁上打隧道。爱众惠民,更多胃肠道疾患得救治。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是周平红工作的地方,全世界最具难度的POEM手术有一半以上都是在这里完成的。POEM手术全称是:内窥镜下食管下层肌切开术,是目前全世界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最佳方法。和外科手术不同,POEM手术是利用一条1.2米长的特制管状内窥镜,深入体内的手术点,实施精准手术。对患者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手术只须在人体的自然腔道消化道开一个小创口,免去了开胸破腹之痛。这种手术是在食道管壁的表浅黏膜层和较深的肌肉层之间进行。人的食道壁最厚的地方只有0.4厘米,在如此狭小的空间进行手术,病人食管受损的概率比较大。周平红独辟蹊径,在病人的食道管壁的夹层中,建造一条隐形隧道,在食道壁里打隧道是周平红的独创。完成这场手术,周平红只用了20分钟。而眼下,即便是在内镜手术水平位于世界最前列的日本,做一台简单的POEM手术依然需要至少一小时以上。
几百台POEM手术成功之后,周平红在国际上开始崭露头角。2012年,作为中国代表,他被邀请参加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第14届世界消化内镜大会。这次在世界专业舞台上的亮相,周平红展示了中国医生在内镜手术方面的速度,质量和技法,并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消化内镜微创切除领域的领先地位。
求索者的路径总是前行的,取得世界性认可也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的展示。周平红在实践中把原来一直局限在胃肠道腔内的内镜手术延伸到腔外胸腔和腹腔。这是划时代的突破。意味着胃肠道疾患之外的更多病人将受惠于内镜微创手术。
工匠皆有爱众惠民之心,这几乎是一个定律,这也是他们破解难中之难的根本动力和最大的价值所在。
.张兴华 百年木船制作手艺的传承人
重积累勤思考,最好的船永远是下一条。30余年精研手艺堪为技术领袖。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钢壳船似乎早已经普及了,没人用木船出海了。实际上,在辽宁、河北一带的滨海区,由于百年来的传统,依然有90%左右的渔民保持了使用木船的习惯,二界沟的渔民就是木船的执着使用者。张兴华是二界沟数百年木船制作手艺的优秀传承人,渔民排船都乐意找张兴华。船是渔民的海上之家,造船当然要找最靠实的工匠。
给船安装底板,最见张兴华的功力。船底板是船最重要的依托,一旦安装不严密的话,船就有可能沉没。一艘船要安装80块有不同弧度的底板,让它们严密地并列为一体,最为较劲。
53岁的张兴华身上有30多年的造木船手艺,虽然世事多变,但他一直不肯弃行。而今张兴华是二界沟唯一精通木船制作全部工序的掌作师傅。排船需要木匠、捻匠、铁匠等一应技术工种的通力合作,掌作是这个多工种团队中的技术领袖。
张兴华的乡亲都认为他特别巧,当地人用这个词夸人聪明,善于做出好东西。张兴华的巧源于勤奋持久的积累。他随时随地仔细观察跟造船修船有关的各种现象,不间断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心得和实践体会。手边的烟盒,船上的纸盒,是他随手抓到的笔记本。
张兴华的女儿张莉毕业于大连海洋大学船舶制造专业,现在在一家船舶企业上班。痴迷于造船的张兴华不满足于古法造船,他希望能掌握现代造船知识,此时,女儿就成为他最好的老师。他还学会了用电脑设计图样,精确度达到1毫米。
做一条船要长一回经验,把我的能力和我们大家的能力都给它发挥出来,把这个船做到更好,做成经典。张兴华始终坚信,最好的船永远是下一条。
第4篇: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
周平红免去患者开胸破腹之痛的仁医
独辟蹊径,0.4厘米食道壁上打隧道。爱众惠民,更多胃肠道疾患得救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是周平红工作的地方,全世界最具难度的POEM手术有一半以上都是在这里完成的。POEM手术全称是:内窥镜下食管下层肌切开术,是目前全世界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最佳方法。和外科手术不同,POEM手术是利用一条1.2米长的特制管状内窥镜,深入体内的手术点,实施精准手术。对患者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手术只须在人体的自然腔道——消化道开一个小创口,免去了开胸破腹之痛。这种手术是在食道管壁的表浅黏膜层和较深的肌肉层之间进行。人的食道壁最厚的地方只有0.4厘米,在如此狭小的空间进行手术,病人食管受损的概率比较大。周平红独辟蹊径,在病人的食道管壁的夹层中,建造一条隐形隧道,在食道壁里打隧道是周平红的独创。完成这场手术,周平红只用了20分钟。而眼下,即便是在内镜手术水平位于世界最前列的日本,做一台简单的POEM手术依然需要至少一小时以上。
几百台POEM手术成功之后,周平红在国际上开始崭露头角。2012年,作为中国代表,他被邀请参加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第14届世界消化内镜大会。这次在世界专业舞台上的亮相,周平红展示了中国医生在内镜手术方面的速度,质量和技法,并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消化内镜微创切除领域的领先地位。
求索者的路径总是前行的,取得世界性认可也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的展示。周平红在实践中把原来一直局限在胃肠道腔内的内镜手术延伸到腔外——胸腔和腹腔。这是划时代的突破。意味着胃肠道疾患之外的更多病人将受惠于内镜微创手术。
工匠皆有爱众惠民之心,这几乎是一个定律,这也是他们破解难中之难的根本动力和最大的价值所在。
.张兴华百年木船制作手艺的传承人
重积累勤思考,最好的船永远是下一条。30余年精研手艺堪为技术领袖。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钢壳船似乎早已经普及了,没人用木船出海了。实际上,在辽宁、河北一带的滨海区,由于百年来的传统,依然有90%左右的渔民保持了使用木船的习惯,二界沟的渔民就是木船的执着使用者。张兴华是二界沟数百年木船制作手艺的优秀传承人,渔民“排船”都乐意找张兴华。船是渔民的海上之家,造船当然要找最靠实的工匠。
给船安装底板,最见张兴华的功力。船底板是船最重要的依托,一旦安装不严密的话,船就有可能沉没。一艘船要安装80块有不同弧度的底板,让它们严密地并列为一体,最为较劲。
53岁的张兴华身上有30多年的造木船手艺,虽然世事多变,但他一直不肯弃行。而今张兴华是二界沟唯一精通木船制作全部工序的“掌作”师傅。排船需要木匠、捻匠、铁匠等一应技术工种的通力合作,“掌作”是这个多工种团队中的技术领袖。
张兴华的乡亲都认为他特别巧,当地人用这个词夸人聪明,善于做出好东西。张兴华的“巧”源于勤奋持久的积累。他随时随地仔细观察跟造船修船有关的各种现象,不间断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心得和实践体会。手边的烟盒,船上的纸盒,是他随手抓到的“笔记本”。
张兴华的女儿张莉毕业于大连海洋大学船舶制造专业,现在在一家船舶企业上班。痴迷于造船的张兴华不满足于古法造船,他希望能掌握现代造船知识,此
1
时,女儿就成为他最好的老师。他还学会了用电脑设计图样,精确度达到1毫米。“做一条船要长一回经验,把我的能力和我们大家的能力都给它发挥出来,把这个船做到更好,做成经典。”张兴华始终坚信,最好的船永远是下一条。
2
第5篇: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徐立平
/p>所获荣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最美职工。李万君一把焊枪,一双妙手,他以柔情呵护复兴号的筋骨;千度烈焰,万次攻关,他用坚固为中国梦提速。那飞驰的列车,会记下他指尖的温度,他就是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电焊工李万君。李万君先后参与了我国几十种城铁车、动车组转向架的首件试制焊接工作,总结并制定了30多种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技术攻关150多项,其中27项获得国家专利。他的拽枪式右焊法等3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和创造价值8000余万元。所获荣誉: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20__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吉林省特等劳模。夏立技艺吹影镂尘,擦亮中华翔龙之目;组装妙至毫巅,铺就嫦娥奔月星途。当天马凝望远方,那一份份捷报,蔓延着他的幸福,他就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钳工夏立。作为通信天线装配责任人,夏立先后承担了天马射电望远镜、远望号、索马里护航军舰、9·3阅兵参阅方阵上通信设施等的卫星天线预研与装配、校准任务,装配的齿轮间隙仅有第2页共6页
0.004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粗细。在生产、组装工艺方面,夏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所获荣誉:全国技术能手、河北省金牌工人、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__年河北省军工大工匠。王进平步百米铁塔,横穿超、特高压。在刀锋上起舞,守护着岁月通明、灯火万家,他就是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班副班长王进。王进是电网系统特高压检修工,成功完成世界首次±66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参与执行抗冰抢险、奥运会和全运会保电、线路防舞动治理等重大任务,带电检修300余次实现零失误,为社会节省电量1000万度,避免经济损失数以亿计。所获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四青年奖章、最美职工。朱恒银从地表向地心,他让探宝银针不断挺进。一腔热血,融进千米厚土;一缕微光,射穿岩层深处。他让钻头行走的深度,矗立为行业的高度,他就是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恒银。朱恒银从一名钻探工人成长为全国知名的钻探专家和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他将我国小口径岩心钻探地质找矿深度从第3页共6页
1000米以浅推进至3000米以深的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深部岩心钻探的领跑者,产生了数千亿元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所获荣誉: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乔素凯4米长杆,26年,56000步的零失误令人惊叹。是责任,是经验,更是他心里的安全大于天。他的守护,正如那池清水,平静蔚蓝,他就是中国广核集团运营公司大修中心核燃料服务分部工程师、核燃料修复师乔素凯。乔素凯是我国第一代核燃料师。他与核燃料打了26年交道,全国一半以上核电机组的核燃料都由他和他的团队来操作,他的团队是国内目前唯一能对破损核燃料进行水下修复的团队。26年来,乔素凯核燃料操作保持零失误。这些年,他主持参与的项目获得了十九项国家发明专利。所获荣誉: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劳动模范。陈行行青涩年华化为多彩绽放,精益求精铸就青春信仰。大国重器的加工平台上,他用极致书写精密人生。胸有凌云志,浓浓报国情,他就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工人陈行行。陈行行从事保卫祖国的核事业,是操作着价格高昂、性能精良的数控加工设备的新一代技能人员,优化了国家重大专项分子泵项目核心零部件动叶轮叶片的高速铣削工艺。他精通多轴联动加工技术、高速高精度加工技术和参数化自动编程技术,尤其擅第4页共6页
长薄壁类、弱刚性类零件的加工工艺与技术,是一专多能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所获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四川工匠。王树军他是维修工,也是设计师,更像是永不屈服的斗士!临危请命,只为国之重器不能受制于人。他展示出中国工匠的风骨,在尽头处超越,在平凡中非凡,他就是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一号工厂机修钳工王树军。王树军致力于中国高端装备研制,不被外界高薪诱惑,坚守打造重型发动机中国心。他攻克的进口高精加工中心光栅尺气密保护设计缺陷,填补国内空白,成为中国工匠勇于挑战进口设备的经典案例。他独创的垂直投影逆向复原法,解决了进口加工中心定位精度为千分之一度的NC转台锁紧故障,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所获荣誉:山东省十大齐鲁工匠、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省管企业道德模范。谭文波听诊大地弹指可定;相隔厚土锁缚气海油龙。宝藏在黑暗中沉睡,他以无声的温柔唤醒。他用黑色的眼睛,闪亮试油的中国路径,他就是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试油公司试油工谭文波。谭文波坚守大漠戈壁20多年,是油田里的土发明家。他领衔发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桥塞坐封工具,投入使用上千井次。他解决一线生产疑难问题30多项,技术转化革新成果4项,第5页共6页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他还培养出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为企业创收近亿元。所获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最美职工。李云鹤风刀沙剑,面壁一生。洞中一日,笔下千年!六十二载潜心修复,八十六岁耕耘不歇。以心为笔,以血为墨,让风化的历史暗香浮动,绚烂重生,他就是敦煌研究院原副所长李云鹤。倾心一件事,干了一辈子。今年已经80余岁高龄的李云鹤,仍坚守在文物修复保护第一线,被誉为我国文物修复界泰斗。他是国内石窟整体异地搬迁复原成功的第一人,也是国内运用金属骨架修复保护壁画获得成功的第一人。他修复壁画近4000平方米,修复塑像500余身,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其中筛选壁画修复材料工艺荣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莫高窟161窟起甲壁画修复荣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所获荣誉:甘肃省陇原工匠、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第6页共6页
相关热词搜索: 工匠 事迹 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