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档栏目。节目于2001年7月9日起每周五至周六22:42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首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建党100周年先进人物事迹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建党100周年先进人物事迹4篇
第1篇: 建党100周年先进人物事迹
篇一先进人物事迹材料 走进石首市久合垸乡,沿着团江公路以西,能见到一派绿荫环绕、四季花香、芬芳满园的美丽景象,这里是1000亩精品花卉园——湖北心语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傍晚时分,周边村落的人们总愿意到园子里散步赏景,走进园子的人们则不由自主想到丁仕祥,他即是心语林的创始人,受到当地群众的绝口称赞。 1968年出生在久合垸乡西江村的丁仕祥,年幼时父母双亡,是个靠吃百家饭长大的农村伢。 因为贫穷,初中未毕业就出去闯荡自谋生活,扫过马路,当过窑工,打过豆腐,尝尽了生活路上的酸甜苦辣。 90年代末,好不容易在久合垸乡自来水厂找到工作的他由于企业改制,主动响应国家号召,申请下岗。 2000年,他独自一人到长沙闯荡,漂泊三个月后,凭着在久合垸乡水厂工作的经历,在长沙市水淼节水研究所找到了工作。 在研究所,他凭着娴熟的技艺,踏实肯干的劲头,不久即获得领导赏识并于一年后被提拔为科长。 以后随着业绩的不断提升,技术不断创新,并通过琢磨在某些技术环节上取得突破,申请了国家专利,很快他由一名普通职工发展成如今的长沙市水淼节水研究所驻武汉办事处主任,随着职务的提升,财富也在一步步的积累着。 此时已年满46岁的他,女儿已经出嫁并生下了活泼可爱的小外孙,儿子即将成婚,家庭幸福美满,在旁人眼中丁仕祥已是一名成功人士,都认为他这时候可以停下脚步歇歇,按照农村人的想法,应该准备抱孙子了。 2013年12月,我市启动了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并出台相关的创业扶持政策。 当时的石首刮起了一阵绿化春风,势要绿满荆楚,群众植绿护绿热情极大。 彼时的丁仕祥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认为随着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园林绿化是个非常有前景的产业。 常年在节水行业打拼的他,有了重回土地、值绿创业的想法。 当时,有人建议丁仕祥在武汉郊区租块地,认为武汉作为中部大城市无论交通条件,还是市场成熟度都无可挑剔。 丁仕祥,这时候的脑袋里想到了养育他的石首,他说有机会,我一定要回到那片碧水蓝天做点实事,以回报家乡、回报父老乡亲。 经过一番考察,他决定在久合垸乡虾市咀村计划投资8000万元,打造一座现代高标准花卉园林基地。 说干就干,他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做好协调工作,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在春节前夕,以每亩土地600斤中稻的国家保护价流转了虾市咀村1、3两个组1000亩土地,于2月26日,在省工商局注册了湖北心语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 一个半月后,完成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疏通沟渠,新建道路、涵闸,架设了园林围网,开挖了蓄水池,并聘请林业部门专家长期进行技术指导,使园林从规划设计、树种选择、绿化布局、栽种效果等方面做到高规格、高标准。 为了选好树种,他和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到云南、四川等近10个省挑选引进,确保树种质量优、观赏价值高、绿化效果好。 公司成功落户久合垸乡虾市咀村,使得以往偏僻落后的虾市咀村变得生机勃勃,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一片开发的热土。 公司成立以来,每天在公司平整土地、栽种苗木的农民工达到100余人,到处欢声笑语,劳动的号子此起彼伏。 百姓都说在家门和在外面没有多少待遇区别,且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我们何乐而不为呢?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公司就栽种了红枫、罗汉松、樱花、八月桂、银杏、红豆杉、红叶石楠等70多种名贵苗木达30余万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树种3种。 丁仕祥干当前,想长远。 公司成立不久,就与总部在北京的东方园林有限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达成了心语林买进他们公司的幼苗,三年后他们包销心语林的成品苗木的协议。 通过长沙水淼节水研究所的业务联系,很快还和武汉、长沙的100余所高校达成初步意向,高校绿化尽可能用我们公司的苗木,并和为部分高校达成定地块、定品种的一条龙服务意向。 据初步估算,按今年的规模,3年后心语林公司每年的销售收入可以达到1000万元以上,如果条件允许,今后心语林还要扩大规模,力争5年后苗木花卉基地面积达到3000亩。 利民不扰民,幸福老百姓是丁仕祥创业做人的宗旨,到虾市咀村后他个人出资2万多元为村民安装了路灯,向上级部门争取了35公里村级公路项目,并郑重承诺,今后1、3两个组有考上一本的学生,上大学期间所有的学费全部由公司资助,近些年他个人为家乡修桥铺路、资助贫困生上大学已有好几十万元,目前还在资助的大学生有9个,多做善事好事赢得了村民对丁仕祥的拥护。 老百姓觉得为他做事,心里踏实。 湖北心语林生态有限公司,在注册成立的五个月时间里,丁仕祥和同事及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脸晒黑了,人也瘦了些,在他最近一次的微信更新上说着这样一句话不在心语林,就在去心语林的路上。 尽管公司各项工作才刚刚起步,特别是在资金上目前还只有投入,没有半分钱的收入,但他深信林业产业是绿色产业,阳光产业,林业产业的未来一定很美好,湖北心语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今后也一定会很兴旺。 丁仕祥在荆州林业现场会上发言时曾说我们深感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市场经济为我们每个人都提供了舞台,只要敢想敢干,敢于创新,并为之努力奋斗,付出艰辛的劳动,就一定会有所作为。 看到目前正起步的事业,46岁的丁仕祥踌躇满志,他相信过不了多久虾市咀村的这片土地会生长出葱绿的苗木,届时百花竞放,映衬出一片七彩的天。 篇二先进人物事迹材料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 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 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 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 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 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篇三先进人物事迹材料 白云选择奉献给蓝天,星光选择奉献给长夜,而我——从戴上燕尾帽的那一刻起,便选择了奉献。 济世苍生,人道博爱 还在中医院急诊时,一次难忘的夜班经历让我读懂了什么叫济世苍生。 凌晨1点,当我来到女厕所正要低头挽裤腿时,猛然看到112——1床的家属正从纸篓里捏出一张用过的卫生纸在身旁一侧抖甩着!惊愕之余,我连声说您、用我的纸吧!我再去拿!唉!大妹子,让您见笑了,我们那口子这回一有病,所有亲戚家的钱都借到了,没法子了。 寒涩的话语在别人听来也许无所谓,但对于同是农民出身的我来说,却有如铁锤一般击荡着我的心,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沉重。 接下来,我从自己的柜子里拎出半捆纸推开了112的房间。 看着2床的床旁桌上堆满了水果和奶粉,而1床却只有一个暖瓶和一个装有13棒渣子粥的饭盒时,我的内心不单单是一个同情所能形容得了的了! 早上试表时,我看见2床及其家属正在吃油饼、喝豆浆,而1床的家属却双手抱着暖瓶往那棒渣子粥里兑着热水!看着那双粗糙的哆嗦着的手以及那充满茫然与无助的眼神,一股酸楚袭过心头……我快速返回护办站、拿起电话给1床定了餐。 很快,那位家属穿着咧着大口子的胶鞋站在了护办站的门口大妹子,刚才那位同志说是您给我们定的饭哪?!啧——这咋说说地!这、这叫我咋谢呈您哪!说着,大颗大颗的泪珠从那双瘪得有些吓人的眼眶中滑了出来……见状,我赶紧托辞还要去做治疗,催她返回了病房。 站在护办站门口望着她抹泪的手势、趔趄的步伐和那与实际年龄相去甚远、孤寡而驼背的背影,我,深深的感到患者,太需要我们付出人道、博爱与奉献了! 直面非典,无私无畏 任何人都只有在飘泊流离之后才能重新印证故乡在内心的位置。 我也不例外,是我亲身经历了抗击非典,所以才真正读懂了什么叫伟大的奉献精神!那奉献,是一个微笑、一把搀扶;是一杯热茶、一句问候;更是对生命的珍爱、健康的呵护!2003年,作为密云县首批进京支援的人,我,也进入了地坛医院第六病区。 那期间,正好赶上个61儿童节。 就在儿童节前夜的那天晚上,在第六病区值班的我第一次将电话打给了三岁的儿子。 电话的另一端,儿子用他稚嫩的声音断断续续地对我说妈——妈!我——不——不想你,如果你要想我的话就——就出去玩会儿吧,因为我一想你就让奶奶带我出去玩……一句话,说得我泪流满面! 我知道关于儿子,关于爱,所有的语言都只能转化为行动融入到护理患者的工作中,此外,我别无选择。 所以,61那天凌晨2点,当我接班后,看着患儿冷闯和周佛然被蚊子叮得满脑门大包时,心疼到了极点。 为了少一只蚊子叮他们,我一刻也没有停止走动——墙上、纱窗上、氧气筒上、床档上、被子上、孩子的手上都留下了血迹。 我走到外走廊换了2副手套,拍蚊子那面全是血。 中途我去12病室给上呼吸机的男子测血氧饱和度时,一直都是小跑着,唯恐我不在的时候,蚊子再次袭击那两个小家伙。 凌晨3点30分,小家伙房间的蚊子被我消灭的差不多了,而我却呼吸困难了大口大口的用嘴喘息着;汗水顺着防护镜往下淌;眼睛几乎看不见什么东西,只能低下头用余光往上瞟艰难地寻找蚊子。 凌晨4点,护办站唤我出去,虽然我已憋得无力大声讲话,可我却真的不想走开——为了那两个孩子不再被蚊子骚扰!凌晨4点5分,护办站再次催我,我轻轻的关上了那两个小家伙的门、步履艰难地走出了污染端,接下来我向家长嘱咐孩子一样告诉接替我的同事,让她一定一定帮忙看护那两个孩子。 2003年,将永远载入我记忆的长河,因为在这一年的儿童节,我没能陪着儿子,却同两个患儿一起迎来了节日的黎明,并且以爱的名义替他们的妈妈履行了一次守护的职责! 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由于工作所需,我曾几次被调整岗位,但无论调到哪里,干就干好的信条始终一始而终的鞭策着我。 那年,我在中医院保健科负责精神卫生管理工作。 时值冬天,顶着凛冽的寒风,我多次深入社区,对所辖地域范围内的精神病患者做到了底数清、症状明。 由于管理出色、规范到位,年底被北京市授予精神卫生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无论是为中医院创办《院刊》还是为卫生系统创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专刊》,我从来都规束自己宁肯不吃不喝不睡也要如期、保质、保量的完成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 2005年,我调至血站,负责办公室工作。 期间,为迎接全市采供血机构的重新规划验收、编制全新的程序化文件,加班加点成了我的家常便饭。 2007年,单位委任我兼任外源科科长一职。 为确保市级三甲医院的成分血供应,整个暑期,我经常凌晨4、5点钟出发下乡至百里外的自然村完成血员招募及接送工作。 记得那个大雨瓢泼的深夜,我在简单的给熟睡中的7岁小儿做了点儿早饭后便匆匆上路了。 凌晨5点20分,当我和司机师傅准时来到近百里的乡下时,那里的血员无不被我们的敬业精神所打动。 就这样,我带领外源科人员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出色的完成了成分血的宣传招募工作。 抗震救灾,爱心无限 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县中心血站位于大剧院广场的采血车前,自发赶来献血的市民排起了百米长队,他们中有丈夫带着妻子来的;有父亲领着儿子来的;有领导带着职工来的;有一家三口齐上阵的,也有举家人员全到齐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都为了同一个目标——无偿献血、治病救人。 热血重铸生命,再现人间真情。 我被这些熟悉的陌生人深深的感动着,奋笔为他们写下了——《危难中,我们一起走过》《勇敢的伸出臂膀,托起生命的太阳》和《陌生人,我衷心的谢谢你》等文字。 当灾区操场上孩子们的尸体出现在眼前时,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身为一名作协会员,我知道对我个人而言文字,已无法描述泪的咸,血的热,心的爱,情的真;无法记录意志与爱一道同饥饿、疲惫、危险之间的较量,更无法表达对那些舍命救人的高尚灵魂的敬意。 所以我什么也没有说,只默默的捐献了特殊党费——2000元。 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 身为天使,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被密云县卫生局、密云县总工会、密云县团委、密云县政府、北京市医学会以及北京市政府授予巾帼英雄、优秀青年、英雄卫士、先进个人等称号。 面对荣誉我想我是骄傲的,因为我头上戴着美丽的燕尾帽;大爱无疆。 我想我是自豪的,因为我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彩绘着生命的太阳!环保之星事迹材料好教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严三实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它是一只名叫“晶晶”的鸽子,它饿了。平常,那个人早就回来了,老远打响一个长长的呼哨,“晶晶”飞过去,落在他的肩上,那个人会抚摸它,从口袋里摸出一把稻谷或绿豆喂它。每当它飞向北山山谷从那里带回纸条,主人就会笑容满面,看完纸条后他会在地上翻一个斤斗,摸出一个闪亮的铁匣子塞进口里左右拉动,奇妙的声音就在这时发出来了。可现在,它正面临着孤独与饥寒。
它的主人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人。
招工这件要命的事闹腾得他周身疲惫,结果对方还是摇头。“麻雀”必须投入最后的一搏,他长嘘了一口气,声音透出了沉重:“兄弟,这事只能你来帮我一把了。实在对不起,我舍不得你走,可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居然看上你了……”主人看着它,不再说话,眼里有了亮晶晶的东西。
第二天一早,主人把“晶晶”塞进一个暗而闷的硬纸盒,鸽子扑扑地挣扎,主人找来剪刀,给它挖了两个方方正正的透气窗,然后提着纸盒出门了,它不再听到主人的说话声。
它在剧烈晃荡的黑暗中不知过了多久,眼前突然变得明亮,“晶晶”本能地往后一坐,再猛地一弹,就箭一般射了出去。一个中年人的粗嗓门留在了它身后,一个小孩的哭泣声也留在了它身后。
“晶晶”一头扑进了无边无际的开阔与自由。这地方空气太冷太干了,它记得家乡的群山中有个美丽的湖,还有主人圆乎乎的黑脸。它越飞越高。
一早醒来,少了鸽子的叫声,他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这次鸽子外交同样失败,虽然好容易讨得了招工师傅的欢心,但在“公社推荐”这一关仍踩了地雷。
此时,老队长正喊着他的名字,说:“还没吃早饭啦?要吹哨子了。上午在丝瓜冲散粪。”
“我……手痛。”
他右手腕一弯,好像再不能伸直了,“哎哟哟,哎哟哟,怕是骨折了”。
“那,那你就去看牛吧。”
他实在不愿在这个山冲与泥粪打交道了。记得六年前刚下乡时,他有多么火热的幻想呵。他是瞒着母亲转户口的,是揣着诗集偷偷地溜进下乡行列的。他渴望在瀑布下洗澡,在山顶上放歌,他还想靠自学当一个气象专家或林业专家。是什么使他学会了手腕表演术呢?他想不太清楚。他只知道,第一次招工给人们的震动太大了。现在一个个都走了,连山那边那位热情为自己掌管衣服钱粮的姑娘也一走就没了音讯。
“晶晶”感谢那只灰鸽,要不是它,自己早被老鹰撕成碎片了。灰鸽飞走了,不一会儿,带来一大群鸽子,这是个多么热闹的群体呵。咕咕咕——“晶晶”听出了它们的欢迎和安慰。
它吃饱了,喝足了,但还在东张西望。这里的一切没法使它忘记“那个地方”“那个人”,它怎么能停留在这里?不,我要寻找!
他开始了新战略,他打定主意要让他们(当地领导)六神不宁放他走。那天,他在公社秘书面前耍赖,不几天,秘书的话就风传下来了:“那个叫‘麻雀’的,简直是城里的街痞子。”
今天看牛当然也不能太老实。一上山,他就一个大字躺在地上睡觉,结果收工时发现少了一头黑牛。社员们对他投射埋怨的目光。
它飞向南方。记得那天的暴风雨,真是惊心动魄,被风一次次掀倒,但它继续挣扎着向前,向前。现在终于有希望了,所见的多么眼熟呀!对于“晶晶”来说,寻找成了生命的寄托和生活的目的。
晨光从大树的枝缝里筛落,蜜蜂和蝴蝶又开始了工作……这里没有工作,这里有的是笑骂,扑克牌,空酒瓶以及来自父母的汇款单。“麻雀”现在已经学会了打扑克输了以后钻桌子和夹耳朵,学会了骂人……
这天,外号叫“瓦西里”的黑大个说:“你太懒了!今天罚你去打鸟或抓鱼。”
他没有争辩,提起气枪出发。“麻雀”转了两个山冲,并未见到鸟。忽然,有鸟叫的声音传来,就在不远处。他赶快上子弹,弓着腰潜身树下,悄悄向前方运动。嘣——糟糕,慢点,它还没走,再来一下。嘣——它闪了一下,就栽了下去。打中啦!他一跃而起,跑过一个草坡,看到了苞谷地里的尸体。
这原来是一只鸽子。不过它太瘦了,也太脏了,全身都是泥灰。它是谁家的鸽子?射手想起了什么,上前捡起鸽子,摸摸鸟嘴边黑色的血污,身上的泥垢,大腿上化脓的伤口,还有胸前稀疏欲脱的羽毛。突然,他眨眨眼,惊得脸色突变:它腿上有一条破烂褪色的红绸带,还系着一个眼熟的鸽哨。
“晶晶!”他大叫了一声。
他捧着逐渐冷却的鸽子,带血的手指在哆嗦。
入夜了,他的思绪总离不开“晶晶”。不可想象,蓝天这么大,路途这么远,遥遥千里云和月,它居然成功地飞回来了。当他酒酣昏睡时,它却在风雨中搏击前进,喷吐着满嘴的血腥气味向他一步步接近。像突然悟到了一种什么,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上衣往肩头一搭,走向门口。
“我……再也不到这里来了。”
“‘麻雀’,你不要太娘娘心肠吧?不就是一只鸟么?”
他默默地走了,沿着山路走向自己的家,那里有他的柴刀、锄头、扁担,还有口琴和鸽巢,以及散发出桐油香味的斗笠。(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作者韩少功是一位具有知青生活体验的作家,他在文中刻画了知青“麻雀”的形象,真切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留给人们心灵的创伤。
B.送走心爱的鸽子,“麻雀”依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采取了消极怠工的办法离开了农村,“晶晶”早已被他忘记了。
C.出乎读者的意料,故事的高潮并不是历经苦难的“晶晶”找到了自己的主人,完成了自己长途跋涉的飞行理想,而是“晶晶”死在了“麻雀”的枪口下。
D.主人“麻雀”和鸽子“晶晶”都在不停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最终“晶晶”殷红的鲜血,引起了“麻雀”灵魂的震撼。
答案 B
解析 从小说后面的部分可以看出“麻雀”并没有离开农村,也不是早已忘记了“晶晶”。
2.请简要分析“麻雀”对“晶晶”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满怀理想时:“麻雀”爱“晶晶”,“晶晶”也爱主人。“晶晶”是他的伙伴,是他的精神寄托,是他患难与共的伴侣,他们之间达成了不需任何言语就有的默契。②被招工和进城“闹腾得他周身疲惫”时:“麻雀”对“晶晶”是难舍难分而又无可奈何。“麻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忍痛把心爱的“晶晶”送给招工的师傅,送到遥远的北方去。③见到“晶晶”死于自己的枪口下时:理想幻灭的“麻雀”感到了沉痛,进而引起了对生活深邃的思索,“麻雀”的灵魂重获新生,他回到了乡村的怀抱。(答对一点得2分;第一点的关键词是“爱”,第二点的关键词是“送”,第三点的关键词是“沉痛”)
3.双线结构是这篇小说结构的鲜明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采用双线结构。①一条情节线索是一只取名为“晶晶”的鸽子,它被主人送给了喜欢鸽子的招工师傅,被带到了遥远的北方,但“它”从新主人手里逃出,并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与飞行,最后“晶晶”死在了主人“麻雀”的枪口下。②另一条情节线索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知青,在“鸽子外交”同样失败后,他沉沦了,开始消极地“反抗”,执行所谓的“新战略”。作品最后,“晶晶”从遥远的北方飞回来,被“麻雀”一枪击毙。③这两条情节线索交织穿插,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使作品成为了统一的整体;这样安排避免了平铺直叙,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5分)
羊肉风波
毕飞宇
动静突如其来。沙宗琪推拿中心偏偏就不稳定了。
开午饭了,一人一个饭盒。金大姐一边发,一边喊:“开饭了,开饭了!今天吃羊肉!”
张宗琪知道是羊肉。金大姐一进门张宗琪就闻到了一股羊肉的香,吃一次羊肉其实也不容易。原因很简单,员工的住宿和伙食都是老板全包的。老板想多挣,员工的那张嘴就必须多担待。老板和员工是一起吃饭的,控制了员工,其实也控制了老板。他们吃一回羊肉也是很不容易的啊。
没有任何预兆,高唯站起来了。她把饭盒放在了桌面上,“啪”的一声。这一声重了。高唯说:“等一等。大家都不要吃。我有话要说。”她的口吻来者不善了。
张宗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夹着羊肉,歪过了脑袋,在那里等。
高唯说:“我饭盒里的羊肉是三块。杜莉,你数一数,你是几块?”
这件事来得过于突然,杜莉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她的饭盒已经被高唯一把抢过去了。她把杜莉的饭盒打开了,放在了桌面上。
“杜莉,大夫们都看不见,你能看见。你数,你数给大伙儿听。”
杜莉的确能看得见,她看到了两个饭盒,一个是自己的,一个是高唯的。她饭盒里的羊肉多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杜莉哪里还敢再说什么。
高唯说:“你不数,是吧?我数。”
杜莉却突然开口了,说:“饭又不是我装的,关我什么事?我还没动呢。我数什么?”
高唯说:“也是。不关你的事。那这件事就和你没关系了。你一边待去。”
高唯把杜莉的饭盒一直送到金大姐的面前,说:“金大姐,杜莉说了,和她没关系。饭菜都是你装的吧?你来数数。”
金大姐的额头上突然就出汗了。
高唯说:“你不数,好。你不数还是我来数。”高唯真的就数了。她数得很慢,她要让每一个数字清清楚楚地落实在每一个盲人的每一只耳朵里。休息区里死一样寂静。当高唯数到第十二的时候,人群里有了动静。那是不平的动静。那是不齿的动静。那也许还是愤怒的动静。但是,没完,高唯还在数。数到第十五的时候,高唯显示出了她掌控事态的能力。她没有说“一共有十五块”。高唯说:“就不用再数了吧?”她的适可而止给每一个当事人都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金大姐,买羊肉的钱不是你的,是推拿中心的吧?”
高唯再一次把饭盒送到杜莉的面前,说:“人做事,天在看。杜莉,请你来验证一下,看看我有没有撒谎。”
杜莉早已经是恼羞成怒。杜莉伸出胳膊,一把就把饭盒打翻了。休息区下起了雨。是米饭做的雨。是羊肉做的雨。杜莉叫嚣说:“关我什么事!”
沙复明拨弄着羊肉,作为一个老板,沙复明碗里的统计数据极不体面。现在,他关心的是张宗琪的饭盒。他认准了那是一个铺张的、宏大的数据。沙复明承认,高唯是个小人,她这样做龌龊了。但是,沙复明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了。这算什么?搞什么搞?几块羊肉又算得了什么?可是,为什么有人就一直在这么做?为什么有人就一直容许这样做?腐败呀,腐败,推拿中心腐败了。
张宗琪年幼时每天都在继母的虐待中度过。继母还曾恐吓他说要在他的饭菜中下毒,对于原本就看不见摸不着的他来说,这话无疑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威胁。内心的秘密是永恒的秘密。做了老板之后,张宗琪在一件小事情上死心眼了:厨师,必须由他寻找,由他考核,由他决定。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其实呢,当初合股的时候,两个老板早就商量好了,在推拿中心,绝不录用自己的亲属。可是,弄过来弄过去,张宗琪还是把金大姐弄过来了。好在沙复明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和张宗琪纠缠,就一个厨师,也不是什么敏感的位置,又能怎么样?那就来吧。
谁又能想得到,就是这么一个不那么敏感的位置,竟然闹出了如此敏感的大动静。
金大姐必须走人,沙复明躺在足疗椅子上想。金大姐绝对不可以走,张宗琪躺在推拿床上这样想。(选自《推拿》,有删改)
4.本文的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请加以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明线:高唯与杜莉、金大姐的矛盾。暗线:沙复明与张宗琪的矛盾。
5.请简要分析高唯的形象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敢于揭露不公。高唯发现众人饭盒内羊肉块数有别,便公开揭露,向不公开火。②富有心计。高唯先让杜莉数羊肉块,杜莉不数,又让金大姐数,金大姐不数,于是她自己数,数到第十五的时候就不数了,给盲人大夫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6.请结合全文,探究作品结尾段的丰富意蕴。(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沙复明认为金大姐必须走人,说好不招亲戚的,何况其做事不公,引起大家不满;张宗琪认为金大姐绝对不可以走,没有金大姐就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安全。②两个老板内心有了分歧,有了矛盾,老板有矛盾,沙宗琪推拿中心就不稳定了。③提醒人们对待残疾人要讲求公平,给予关爱。
第2篇: 建党100周年先进人物事迹
为民修路的好支书王合
多亏了我们村的王合书记带领大家修了这么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今后再也不愁送货了。丰润区沙流河镇薛家屯村黑白铁加工大户郑天红一边往车上装铁桶,一边高兴地对笔者说。
提起这条路,郑天红感触颇深,他说以前村里的路非常难走,坑坑洼洼,他家生产的铁桶经常因为路上颠簸磕碰而受到顾客退货或是扣货款,特别是赶上连阴天,村里的路就成了烂泥塘,根本就没办法送货,耽误交货日期,因而蒙受了不少经济损失。像他这样的黑白铁加工户,这村有30多户,有的加工户因为道路难走,搬离本村到外面发展,道路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拦路虎。
今年4月份新当选的村书记王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下决心要把村内的道路修好。上任后的第一码事就是召集村两委干部研究此事,然而经过预算,要把村里的三条主要街道修成水泥路,其余街道修成石碴路,起码要80多万元,到哪去找这么多钱呢?村两委干部一筹莫展。而王合却坚决地说,路一定要修,没有钱咱们想办法集资,再苦再难也要修上水泥路。
话虽这样说,可如何才能筹齐修路款呢,王合经过冥思苦想,准备实行两条腿走路。一面向外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同乡寻求资金援助,登门拜访,当面恳切地把村两委为民修路的决心和目前村里的困境向他们表明,请求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同乡们被他们这种一心为公、迎难而上的精神所感动,纷纷慷慨解囊,向村里捐资7多万元。另一面发动全体村民为修路捐款,王合首当其冲捐了1000元,并求亲访友,拉来2万元的赞助。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捐款,68岁的老支书马云海拿出200元,送到村委会:这是儿子给我的这月生活费,你们先拿去修路用,我这把老骨头干重活不行,修路时还能为大伙看看料。 王合感动地接过钱,放心吧!老书记,大秋前我一定让大家走上咱村自己的水泥路。村里酱油厂厂长王少凡主动捐款3万元,郑天红、王海军等加工大户也都自发捐款,从上万元到几千元不等。就连困难户张得军都捐了50元,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王合带领村两委筹集了30多万元。
为了赶在大秋之前保质保量修好路,王合带领村两委每天起早贪晚轮流坚守在修路现场,同时还得继续联系筹集后续资金,忙的他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的觉。由于过度的劳累和精神压力,他病倒了,高烧三十九度多,大家都劝他回家休息几天,可他坚持一边打吊针,一边工作,硬挺了五天。
王合这种为民办事的决心和毅力,使全体村民深受感动,终于筹齐了80万元修路款。目前,已修建水泥路4500米,石碴路11000米,全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
卢爱国:无私为民的好支书
在沙流河镇吕家洼村,提起45岁的党支部书记卢爱国,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是一个好书记。上任近一年来,不但没有拿一分钱工资,反而拿出了50多万元,捐给村里兴办公益事业。
近日,笔者来到吕家洼村。正好赶上孩子们放学回家,他们有说有笑地走在宽敞的进村水泥路上。据村民介绍,以前这条路是土路,阴雨天很难走,影响了孩子们上学和群众出行。去年5月选上村书记后,卢爱国就开始着手修路。在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下,他积极与镇党委、镇政府和相关单位联系,自己出资23.2万元修通了到邻村的水泥路。修路的时候,他每天都坚守在修路的第一线,坚持用高标号水泥,修四米宽。群众很支持他,都主动地出义务工。
听说笔者是来采访的,77岁的老人王淑芹拉着我的手说:这样的好书记哪里找去?过年还给老人发养老金,我们可要好好活着,美满的幸福生活还在后头呢。原来,卢爱国在春节前自己出资22450元,为全村50岁以上的每位老人都送去了50元钱。76岁的老党员卢国泽说:过年的时候,爱国看我日子过的紧巴,送来了200块钱让我买肉,遇上这样的好书记是我们村的福气啊!另外,他还给长期患病的李长山送去200元,给困难户贾金山100元&&
卢爱国经营一家医院,困难群众到他的医院治病,他尽可能减免医药费。卢国存老两口80多岁了,家庭困难,身体又不好,每次到医院看病,卢爱国一分钱也不收,还经常到家里探望两位老人。像这样不收钱的病人有多少,卢爱国自己也记不清了。
吕家洼村的乡亲们不会忘记,去年浇小麦封冻水时,村里的变压器被盗。卢爱国出资2万多元,买回了一台100千瓦的变压器,使群众及时地浇上了封冻水。他们还记得,卢爱国出钱修整了田间路,缴纳了全村三个月的水费,为村里栽植了670棵金丝柳&&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卢爱国已为村里捐款50多万元。村里的每一件事,他都看得比自己的事还重要。卢书记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量为群众办的实事。
一个老党员的情怀
在丰润区沙流河镇蘑菇台村,一些群众茶余饭后就喜欢去村中央小卖部的**上看黑板报,因为这黑板报上不仅有他们希望了解的国家政策、时事新闻、法律常识、科技知识,还有他们最喜欢的反映本村先进人物事迹的本村纪事。把村里的黑板报办得如此生动有趣就是这村的退休教师老党员吴万芳。
今年62岁的吴万芳,自2005年退休后,本可以过清闲悠哉的日子,可从教40年有35年党龄的他却并不这样想,他觉得农村文化宣传是一个薄弱环节,做为一名老党员他有责任为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宣传工作出一份力,于是主动请缨当上了村里的义务宣传员。
一上任,他自费购买了墨水和粉笔,把村小卖部**上原来用作宣传的两块黑板,40多平米的板面重新粉刷,用了五天的时间精心制作了第一期板报。内容除了从报刊上摘抄的时事新闻、政策法规和生活常识外,他还设置了和谐家园栏目,自己采写本村的好人好事,《四世同堂 纯朴家风》中赞扬了模范媳妇米素珍,《蘑菇台村十最》中说黄俊成家孩子最聪明,十九岁就考上研究生;周宝成家的**最高产,亩产三万斤等。板报一出,在村里引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观看者络绎不绝。如今看吴老师编写的黑板报已成为村民生活的一大乐事,因为10几个栏目中总有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
两年来,不论严寒酷暑,吴老师坚持编写黑板报14期。为了把黑板报办得更好,他自费订阅书籍,查询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需要的内容和资料。此外他还利用广播、书写标语等其它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去年他看到村里的一些小青年不务正业,经常聚众赌博、打架斗殴,就主动上门规劝,并在村干部的协助下,为他们找工作,逐步将他们导入正途。随即他在黑板报上就写出《浪子回头金不换》一文,村民们对此事交口称赞。
几度耕耘、几分收获,吴老师的义务宣传工作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蘑菇台村的村民,这村的村风、民风得到了净化。他说:在担任义务宣传员的过程中,我又找到了一个老党员的自我价值,那就是发挥余热,奉献群众。
李佩强:庄稼院里的农民书法家
本报讯(李永合)在日前结束的百花杯全国中老年诗书画家精品大赛上,一幅饱含浓墨之情、匠心独具的隶书作品《卜算子·咏梅》获得获铜奖,并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观赏、啧啧称赞。这幅作品就出自沙流河镇广家店村农民书法家李佩强之手。
现年42岁的李佩强,虽是一个普通农民,但研习书法已经二十余载,并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俗话说:兴趣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1983年,李佩强应征入伍,由于字写得不错,在部队负责板报宣传,从而使他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提高书法水平,他利用业余时间,尝试着临习颜、柳等碑贴。转业回家后,李佩强对书法艺术更是钟爱有加,除了下地干活,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书法上。
为了夯实自己的书法功底,李佩强对《张迁碑》、《乙瑛碑》、《多**碑》等古贴碑铭进行了潜心研究和认真临摹。特别是书法大家刘炳森的隶书字帖正式发行后,李佩强骑自行车八十余里,跑遍了丰润十几家书店,才将字帖买到,抚摸着心爱的字帖,激动得热泪盈眶。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他经常在报纸、废旧包货纸上练习书法;夏天在外乘凉,便以树枝、石块为笔在地上练字;晚上睡觉,他也要在肚皮上划拉半个时&&这些年李佩强用于购买书法书籍、笔、墨、纸等方面的花销就达1万余元,用过的报纸足有6推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李佩强的书法作品日臻成熟,并受到乡邻们的喜爱,他本人也正式成为**市书画家协**事、**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每年春节,应乡邻之邀,义务书写春联近百幅,许多作品还成为亲戚朋友家中的装饰品。在全国的书法大赛上,李佩强的书法作品更是多次获奖。在百花杯全国中老年诗书画家精品大赛上获得铜奖,在第三届中华名人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大展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在第三届欧阳询奖全国书法大赛上获得银奖,并被授予德艺双馨书法艺术人才称号。春节期间,他还参加了由**市红十字会和**市硬笔书法协会组织的迎新春献爱心书画笔会,3幅书法作品被**市红十字会收藏。
黄占奎:烫刻福娃迎奥运
把福娃烫刻在葫芦和蛋壳上,向众乡邻介绍奥运知识、传递奥运精神。家住**省**市丰润区杨家屯村的六旬老人黄占奎,用精湛的烫刻技艺表达着自己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企盼和祝福。
现年63岁的黄占奎,自幼喜爱绘画。成年之后,他对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利用耕作之余,挥毫泼墨搞创作,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画家。前几年,他从电视上看到有人在葫芦上画画获得成功后,便尝试着用电烙铁在自家种植的葫芦上搞起了烫刻。最初,由于火候掌握得不好,不是把葫芦烫糊了,就是烫得太浅,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黄占奎的烫刻技艺日臻成熟。现在,花鸟虫鱼、十二生肖、金陵十二钗、一百单八将等经过老黄的巧手烫刻,都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葫芦上。他的很多作品还被喜欢绘画和雕刻艺术的爱好者收藏。
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后,黄占奎又萌生了在葫芦上烫刻福娃的念头。为了表现鲜活的形象,他从报纸、电脑里搜集了许多关于北京奥运会的知识、图片等相关内容。如今,每个福娃的都模样深深地印在他的脑子里。之后,他还精心选择个大、匀称、熟透的葫芦作为烫刻对象。一切准备就绪后,黄占奎开始在葫芦上烫刻福娃。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近日,以迎接北京奥运会为主题的烫刻作品福娃全家福正式完成。在这个30厘米高的葫芦上,不但有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五个大福娃,而且还有正参加乒乓球、跳水等38个比赛项目的小福娃,烫刻得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在葫芦上烫刻福娃获得成功后,黄占奎又突发奇想,在蛋壳上刻福娃。由于蛋壳薄而中空,用力过大很容易破碎。因此,黄占奎在科学布局、巧妙构思的同时,更加注重刀法和力度。有时,为完成烫刻作品,他甚至忘记了吃饭和休息,忙碌到深夜是经常有的事。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占奎终于将福娃又搬上了蛋壳。
很快,黄占奎在葫芦和蛋壳上烫刻福娃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乡邻和好奇的孩子们纷纷来欣赏他的福娃,听他讲述烫刻福娃的经历,了解北京奥运会知识。但黄占奎并没有满足,他还有一个心愿:把自己的福娃作品捐赠给奥组委,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众村民轮流照顾残疾人三十载
昨日,笔者走进沙流河镇富庄子村的残疾人王树祥家的小院,看到乡亲们正有说有笑地帮他收拾屋子,置办年货,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小院里欢快热闹的气氛,驱散了冬天的阵阵寒意,王树祥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今年50岁的王树祥因肌无力下肢瘫痪30多年了,亲人都在外地,生活无人照顾,是村民们自发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隔三差五地轮着来他家,有的洗衣,有的做饭,有的提水,有的收拾屋子。
住在王树祥后院的王树生时常来看他,村里的自来水一天只放一次,王树生总惦记着先把王树祥家的水缸接满。要赶上包饺子,总是先让妻子给王树祥送一碗。前几天,王树祥半夜起来小便,不慎从床上跌下来,躺在冰凉的地上动弹不得,他从贴身的口袋里摸出手机,给王树生打电话,王树生急忙起来,赶到他家,把他从地上抱起来,放到床上,帮他盖好棉被,又倒来热水,让他喝了暖暖身子,直到把他安顿好才回家 。
陈静自从嫁到这村,也主动照顾王树祥,时常帮王树祥洗衣服做饭。一开始,王树祥有些不好意思,认为年轻的小媳妇给他洗脏衣服,不太合适。陈静却不在乎,抢过衣服就洗,她说,大哥你行动不便,咱们都是乡亲,照顾你大伙都有份。这一照顾就是七年,从未间断过。今年的腊八那天,陈静还特意给他送去一大碗热乎乎的腊八粥。
每年雨季来临前,村民们就主动给王树祥家的屋顶换去坏瓦;村民崔保旺和崔永把他小屋刮上了仿瓷,装饰一新;崔保和把自己的手机送给了他;隔一断时间,村民杨万红就上门给他剃一次头;村民们怕他一个人在家寂寞,农闲时经常到他家来聊聊天,说说村里的新鲜事儿;赶上好天气,就把他抱上轮椅推出来遛遛;去年村里给他办了低保手续,生活开支再不用发愁了,他虽然行动不便,但是日子过得很幸福。
前年弟弟打算把他接到城里去住,王树祥没有答应,他说,现在他在村里过的很好,乡亲们对他就象亲人一样,他不愿意离开这让他熟悉和亲切的地方。
好弟媳李文健
在沙流河镇大张屯村,李文健无私照顾丈夫堂兄轩荣柱的事迹被村民们传为佳话。人们都竖起大姆指称赞她:照顾叔伯大哥能做到耐心细致,真太难得了!
今年58岁的轩荣柱独身一人无儿无女,一直在外打工。今年8月12日的晚上,轩荣柱的用工单位突然打来紧急电话,说轩荣柱患脑血栓已经住院,让亲属赶快派人去护理。当时轩荣柱的其它亲属都因故抽不开身,李文健的丈夫轩荣臣也在外工作,但听说这种情况,心地善良的李文健就主动去照顾轩荣柱,她说:大哥单身一人无依无靠,如今又得了一场大病,正是需要人照看的时候,我们做为亲人不能凉了他的心。事不宜迟,她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亲戚,立即赶往轩荣柱就医的**县医院。
此时轩荣柱右边手脚完全失去知觉,丝毫不能动弹,大小便也不能自理。李文健在医院连续二天二夜守护在轩荣柱身边,她除了喂水、喂饭、喂药,还给病人接大小便。一次,病人小便解不下来,只好插导尿管,由于是第一次用,没掌握好要领,结果弄的李文建身上和手上满是污秽,可她丝毫没有抱怨嫌弃。她还经常为轩荣柱擦洗身体。见她如此体贴细致的照顾病人,轩荣柱打工单位的领导和医生护士都以为李文健是病人的女儿。当听说她只是轩荣柱的堂弟媳妇时,都感动不已,啧啧称赞。
轩荣柱出院后,考虑到其它亲人离得远不方便照顾,李文健就与丈夫轩荣臣主动承担起照顾护理轩荣柱的重任。李文健一日三餐按时送饭,饭做熟后都是趁热先给病人送去,然后才回来吃。她总是事先询问轩荣柱想吃什么,病人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变着花样调剂伙食。李文健把轩荣柱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还经常给他擦洗身体、晾晒的被褥,让他有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了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李文健一有空就搀扶他下坑锻炼,到屋外走动走动,晒晒太阳,还给他按摩瘫痪的一侧身体,增强病人的血液循环。她发现轩荣柱由于患病在身,情绪非常低落,就耐心的开导他,让他不要有后顾之忧,还特意让丈夫晚上去陪伴他,一块拉拉家常,说说话。温暖的亲情使轩荣柱重拾起生活的信心,脸上也露出久违的笑容。
三秋大忙时节,李文健也没有间断照顾轩荣柱,除了伺候病人,还要下地干农活,一个多月没日没夜的干,她终于积劳成疾,累病了。她一边输液打针,还强打精神脱着带病身体及时给轩荣柱送饭,从不将就凑合。那段时间丈夫轩荣臣白天劳累一天,晚上实在没精神照顾病人,一躺下就酣然入睡。李文健怕丈夫照顾的不及时,有时干脆和他一起去。有一天晚上已经是夜里10点来钟了,轩荣柱的亲戚来探望病人,进屋看见李文健一家正守候在轩荣柱身边,亲朋好友看到此情此景,个个流下了感激的眼泪,他们走时感动地说:有你们这样的精心的照顾他,我们大家都放心!
祸不单行!轩荣柱右边瘫痪的身体刚刚有所好转,又患上了脑出血,完全瘫痪在床。照顾他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李文健没有任何怨言,依旧每天面带笑容、耐心细致的照顾轩荣柱。
徐福前上网卖猪赚大钱
在**市丰润区沙流河镇杨家屯村提起徐福前,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老徐可是我们这儿的大能人,上网卖猪赚了大钱啦!
现年52岁的徐福前,从1985年开始就瞅准肥猪购销是个挣钱的道,做起了收猪经纪人。由于自身经济条件有限,老徐最初只是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张罗买卖,十分辛苦。但付出却有了回报,几年下来,他收入了十几万元。后来,老徐买上了手机和摩托车,谈生意也方便多了,并和北京鹏程等几家肉联厂建立了稳固的业务往来,肥猪购销生意也越做越大,很快成为十里八村的大能人、富裕户。
随着网络的普及,徐福前于2004年投资6000元,买回一台电脑,上了宽带网,成为村里第一个用上电脑的户。老徐一有时间就浏览中国猪网、中国农业信息网、**猪网等专业网站,查看市场动态,搜罗猪市行情。有了网络的帮助,哪个地方缺猪、哪个地方猪价高、哪个地方猪价低,老徐都心知肚明,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仅当年,就净赚了20多万元。
尝到上网甜头的徐福前,去年又与人合伙投资50万元,建成了一个占地1.5亩、设计存栏育肥猪200头的养猪场,专门从事育肥猪的饲养。老徐不仅利用网络搜集市场信息,而且还学习饲料配比、品种更新、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养猪技术,应用于养猪实践。由于他养的猪品种好、瘦肉率高,深受北京等地客户的青睐,且供不应求。今年3、4月份,当他第一时间从中国猪网上了解到猪市涨价的消息后,立刻购进了190头猪进行育肥,卖出后每头净赚300元。之后,他又从北京等地购进了200头,育肥出栏后每头收入600元。
谈到养猪卖猪的收入情况,老徐乐呵呵地说: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养猪场,年收入15万元没问题。今年猪价好,能赚40多万元,这都是沾了上网的光呀!
瞧!这幸福和睦的一家人
―――记丰润区十大文明家庭――沙流河村王玉贵一家
2006年7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王玉贵家做客,与一家人亲切交谈,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半个小时的时间,总书记谈得非常高兴,过得十分愉快。总书记的到来,成为这个温馨幸福的家庭永久性地历史记忆。
王玉贵家住在丰润区沙流河镇沙流河村,全家5口人。王玉贵今年56岁,2000年从区红星煤矿下岗后,在沙流河集团****丰水泥公司备件库做保管;妻子张秀兰56岁,在家操持家务;儿子王海龙30岁,在沙流河集团驻京办事处工作,负责水泥销售,连续多年被村党委、镇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被村党委、集团董事会评为先进工作者;儿媳李金英在沙流河集团****丰水泥公司做统计工作;7岁的小孙女王若暄在幼儿园上学。这是一个温馨和睦、幸福快乐、人人羡慕的文明家庭,连续20多年被沙流河村党委、村委会授予文明户标兵。
走进王玉贵家整洁幽雅的小院,步入宽敞明亮的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总书记抱着王玉贵的小孙女同他们夫妻俩亲切交谈的大照片,简洁大方的家俱摆设,透着一股干净清爽劲,使人感受到一个新农村文明家庭的时尚与品味。
在这个家庭中,妻子张秀兰是个核心人物。以前丈夫长年在外工作,一家老小、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人照顾,繁重的家务以及地里的农活,她一个人全包了。来到这个家30多个年头,做为长媳的她处处起带头作用,无微不至地关怀体贴二老。这些年,别说吵嘴,妯娌俩连脸都没红过一次。公婆年老多病,她经常抽时间陪伴老人,给他们请医送药,前几年二老相继病故。已故的公婆一直把她当做自己的女儿,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地嘱托自己的儿子和孙子:秀兰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了,她太累了,家里的事不要再推给她一个人了,今后你们不管多忙,也不要忘了替她多分担点!
张秀兰是个勤劳、善良、能持家的人。为了能让丈夫和儿子、儿媳安心工作,所有家务她一个人承担,一日三餐都由她做,下班回家,准能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自从小俩口生下孩子后,她又要照顾孩子,又要操持家务,儿媳妇怕她忙不过来,主动提出不上班了,和婆婆一起照顾这个家。可她说:你们年轻人有文化,应该在外面多闯闯,一天到晚围着锅台转,能有啥出息,家里的事有我呢!你们放心,我身体好着呐!话虽这么说,家里还有5亩6分地,到了农忙时,她从不让丈夫和孩子们请假帮忙,总是告诉他们要以工作为重,不要耽误了厂子里的事,所有地里的活都由她做。
儿媳在企业上班,儿子在北京负责销售工作,一个月才回来两次,照顾小孙女的事自然就落在了张秀兰的肩上。2004年冬天的一个夜里,小若暄突然发起了高烧,儿媳给孩子吃过药后,孩子仍高烧40度不退,偏偏家里又只有儿媳一个人,年轻的她一时间不知所措,急的直流眼泪,慌忙给婆婆打电话。这时,已是夜间11点多钟了。接到电话后,张秀兰立刻起身穿上衣服往外跑。从村西头到村东头,足足有5里多地,张秀兰冒着凛冽的寒风请来了医生。等孩子输完液,病情控制后,她依然守候在孙女的床前,却劝儿媳早点睡,明天还要上班。随后的几天,都是她带着孩子去医院输液。她对老伴以及晚辈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对这个家真心实意、无怨无悔的付出,换来了老伴的敬重、儿子儿媳的孝顺和小孙女的爱戴。
对亲人如此,对左邻右舍她也是一副热心肠。有一次上街买菜,正巧碰到邻居王志立的媳妇骑自行车摔倒了,小臂骨折动弹不得,她急忙上前把人扶起来,用自行车带着送到医院,帮着挂号买药,打上石膏固定好,又把伤者送回家中,并买上10斤鸡蛋去看望王志立的媳妇。本街王**的女儿在18岁那年突然患病瘫痪在床。为了给女儿看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陷入了没钱看病的困境。张秀兰得知后,主动借给他们1000元钱,又拿出100元说:这点钱给孩子买点营养品补补身子。 邻居非常感动,至今念念不忘。左邻右舍住着,谁家的活忙不过来,像包玉米、摔花生、娶媳妇做被褥等她都主动帮忙。赶上冬天下大雪,她不但扫净自家门前的积雪,整条街她都要扫到头。在街坊四邻的眼里,张秀兰是个善良、勤快、乐于助人的大好人。
在她的操持下,这个家越过越红火。儿子王海龙从刚一入厂时的工人成长为集团公司的销售骨干。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他长期在外,很少有时间陪在亲人身边。王海龙深知,家庭和睦、亲人的理解和支持是事业成功的保证。记得一开始跑业务的时候,他四处碰壁,半年下来辛辛苦苦、操心费力不说,最主要的是没有多大成效。为此,他想不干了。可父母教育他说:集团领导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了你,是对你的信任,你怎么能拈轻怕重,前功尽弃呢。在父母的鼓励下,他增强信心,抖搂精神重新上路。几年来,由于王海龙的勤奋进取,扎实工作,他在本职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年年超额完成销售任务,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儿媳李金英是一个娴淑、体贴、善解人意的人。不善言谈的她默默地记下婆婆对她的每一分好,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下班后热乎乎的饭菜,坐月子时婆婆的多少不眠之夜&&一桩桩往事历历在目。报答的话语她没有放在嘴边而是化作无言的行动。每逢换季,她都给公婆买来应季的新衣服;老人爱吃啥,她就往家里买啥;她还时常塞给老人零用钱,逢年过节再多给些;冬季来临时,她把二老从平房接到集体供暖的楼房里过冬;老人要是有病了,她赶紧找车送医院,生怕耽误了。特别是2003年发生的一件事,使她和二老的关系又近了一步。那年,王海龙的姐姐和姐夫分期付款买了辆罐车跑运输,可效益不好。眼看分期付款交不上,车要被开走。姐姐哭着上门借钱,父母借给了3.5万元,小俩口先后又借给了6万多元。不久,罐车在东北出了交通事故,姐姐家赔得血本无归,把车卖了也还不上钱。想到这三万多元,那是老两口多年的积蓄。一时间,公公总是埋怨婆婆把钱借给了女儿、女婿,家庭气氛很是紧张。这时儿媳劝说二老,不要为了金钱而伤了全家人的和气。俗话说得好:财去人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姐姐欠我们的六万多元,我们两口子不要了,您二老也不要再为这件事争吵了。一席话,感动得二老热泪盈眶。六万多元!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可儿媳都这么大度,说不要了,自己更得心疼女儿。从此,一家人的感情更近了,因为他们明白:血浓于水的亲情才是最可贵的。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就是因为彼此之间以诚相待、相互理解、互相关爱。在今后的日子里,王玉贵一家将倍加珍惜这份温馨与和睦,共同创造更加富裕文明、和美幸福的生活。
第3篇: 建党100周年先进人物事迹
印刷先进人物事迹
胡雄卿,男,1947年9月生,现任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上海光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日本秋山国际株式会社董事、社长。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印刷行业协会副会长。高级经济师。
胡雄卿同志在从事印刷机械事业的四十年工作历程中创造了多项突出业绩,被誉为“扭亏大王”,曾先后荣获“上海市优秀企业经营者”、“上海市优秀质量工作推进者”、“第二届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 等荣誉称号。
他以自己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和独特的经营思路与管理手段,充分依靠核心团队和全体员工,分别将上海紫光、上海光华两家亏损企业推上我国印后装订和单张纸胶印机两大领域的领军地位。并成功跨国并购日本秋山公司,使秋山国际由并购当年便扭亏为盈(盈利150万美元),到2005年销售收入达8,500万美元,四年累计赢利超过6亿日元。经调查研究,组织制订行业发展规划,重点推进日本秋山和上海光华的联动发展,从而全面整合并快速提升了上海乃至全国印刷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发展能力,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誉为“中国印刷装备制造业的脊梁”。
他本着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理念,对事业执著追求和忘我奉献的精神以及廉洁勤奋的工作作风,积极研究并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同时,他注重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了完善的人力资源与后备干部培训的人才管理机制,细心培养造就了一批管理、营销、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个当时已经沦落成亏损大户,频临破产的上海光华公司,在他精心策划和组织下,在管理团队销售收入从2000年3,800万元上升到2005年4亿元,五年增长了10倍,主要经济指标跃居全国印机行业前列,并成为全国单张纸胶印机领域的先进企业之一。到1997年,紫光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亿、利润1,500万元、亏损1,100多万元的一个濒死企业,一跃成为工业经济综合指数名列全国印机业前茅和全国印后装订机械领域的龙头企业。
中央电视台《中国经验》专题栏目曾用大量篇幅报道了他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并赢得胡锦涛总书记的充分肯定。
第4篇: 建党100周年先进人物事迹
激昂岁月 无悔追求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
他从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他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因为他坚信:“成功便是不断的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题记
随力瑞,男,198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海洋学院04级学生,现任XX大学社区党工委第三分工委书记助理、校团委助理、学习委员。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随力瑞已经在大学中度过了三年的时光。在过去的日子里,思想上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积极追求进步,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上认真刻苦,成绩优秀,懂得团结同学,努力提高个人素养;生活中勤俭节约,作风优良;工作上勤奋谦和,尽心尽力,服从组织安排,主动开展工作。
辛勤的耕耘必有收获,努力的付出总有回报,三年中他曾先后获“学习优秀一等奖”,团校培训“优秀学员”,社团干部培训“优秀学员”,“优秀团干部”,“优秀社团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红五月社团文化节“优秀组织者”,社会实践论文一等奖,以及部分征集比赛一等奖。但是这些成果的背后既包含着自己付出的辛勤汗水,也满载着老师、同学们对他的指导和帮助。
积极工作 奋力进取
在迈入大学之前,身为共产党员的爷爷就曾对他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向先进组织去靠拢,才可能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偏离航向,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迈入XX大学之后,他便积极主动地投入社区党工委第四分工委的工作之中,那年也正是社区党工委诞生之年,成立之初、举步维艰,为了更好的推进我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区,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力度,他在第一届分工委书记的带领下,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每项组织交付的任务,并利用工作之余主动找该社区党员同学谈心,加大分工委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社区党工委在同学们心目中的认可率。
斗转星移,眨眼间他已经从入校之初那个对党的理解还只处于懵懵懂懂状态的普通大学生迅速成长为一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政治立场坚定,思想成熟,各方面均能发挥模范作用的入党积极分子。
成功者一往无前,失败者半途而废。随着宿舍的搬迁,他来到了第三社区,对社区工作执著的他又毅然决然的加入了第三分工委。新的社区、新的状况,为了尽快地融入第三分工委,他一有时间便主动要求值班,积极组织并参加分工委的各项活动。
会飞得都可以叫做鸟,但只有鹰可以翱翔万里,搏击长空,年轻人要像鹰一样怀有一颗高飞的理想,一个远大的目标。同时,还要有必胜的信念,为理想而矢志不渝的奋斗决不会付诸东流。作为年轻人,就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就要敢于战胜困难,年轻人的信念,海水冲不走,年轻人的脊梁,青山压不倒。
正所谓天道酬勤,凭借着工作上的突出表现,2006年4月被选为为书记助理。身为书记助理的他深知“在其位,谋其政”和认真务实的工作原则,要搞好社区工作首先要抓好党建,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以党员的表率行为带动社区全体同学。为此,他曾多次组织社区党员们开展各项理论学习交流会,借此来加强党员们的先进性教育,从而使第三分工委在当年的“党团知识”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运动会期间,他组织党员们加入志愿者服务当中,为运动会的顺利举行贡献了一份力量。毕业生离校期间,为了确保社区安全,每天从下午五点到夜里十二点的晚班里都有他的身影,从不叫苦的他切实做到了一有情况马上汇报,并帮助有关部门协调处理。暑假期间坚持在社区值班,并为全国美育研讨会的召开义务服务四天。
风帆如不挂在桅杆上,它只是一块无用的布;理想如不付诸行动,它只是一个缥缈的梦。随着第三届孙书记的到来,对社区党建工作轻车熟路的他为了能更好的立足社区、服务同学,遂决定继续留在第三分工委任书记助理。新起点、新要求,随着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两会的胜利召开,全力打造和谐社区,携手共建文明家园的任务有落在了他的头上。为了把第三分工委打造成为社区党建的常青园,在不断理清工作思路,务实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势在必行。
积极努力搞特色,起早贪黑写策划,全力以赴创品牌。在他的带领下,办公室少了几分以往的安详,多了一些工作上的争论。“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到好”是他给办公室每位成员下达的死命令。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通宵达旦的加班工作已经是每位第三分工委成员的家常便饭了。工作中他还勉励干事说:“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总会驱散绝望之云。”因此,不敢说他所带领的队伍是最强的,但可以肯定在他所带领的队伍里,每位成员都有钢铁的意志。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以前做过动漫协会会长和社联监察部部长的他更是如鱼得水,品牌活动层出不穷,使魅影周末、党员义务工作日和相约星期五与“四个地带”(红色经典地带、彩色魅力地带、绿色安全地带、暖色服务地带)得到有效的结合。“五个一”工程更是搞得有声有色。
苟利同学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006年11月,他在面对偷车贼的恐吓下,毅然帮助同学协调处理了一桩自行车被盗事件。2007年4月在协助公安处抓捕一名校园诈骗犯的过程中,从下午两点的蹲点守候到晚上十点案件结束,他没诉过一声苦。扎根社区,服务同学是他的工作职责,同学们的满意,是他最大的心意!当有人问他:“社区工作那么苦,又不会被人知道,你为什么还那么执著啊?”他总是笑笑说“社区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只要你从中屡出一条思路来也就觉不出苦了,不管做什么事最重要的是怎么为成功找方法,而非如何为失败找理由,社区虽小,但也可以有大的作为。”、
这就是第三社区的随力瑞,一个身先士卒、鞠躬尽瘁、舍我其谁的书记助理;一个面对危险拥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精神的社区干部!
除此之外他在校团委和班级的工作中也是任劳任怨,成绩显著,并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学海泛舟 永争先锋
在大学里,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积极工作的同时,他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认真听讲,作笔记,不迟到,不早退。每节课前他总是早早的到教室里预习老师要讲的内容。无论是平时还是周末,在没课时,他都会按时上自习。每次老师布置的论文他都会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直到弄懂,而不是草草写上应付老师。对待考试时,他会坚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来取得成绩,他觉得这才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知难而上、不断拼搏的他,在成绩方面一直保持着班里第二的好成绩。
体味生活 严于律己
生活上,他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除此之外还注重加强和社区楼长的联系,鼓励班级宿舍文明建设,带领自己宿舍把卫生成绩保持全A佳绩,并取得优秀宿舍的荣誉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顾往昔感慨万千,但是更加坚定了他对未来的信心,在以后的日子里,随力瑞同学会一如既往的刻苦努力,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先进的理论,掌握更多的技能,更好的服务社区,服务学校,不断创新,奋勇前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建党 事迹 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