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周济:办好教育 奠基中国

时间:2022-10-20 17:30:03 来源:网友投稿

周济:

国家教育部部长。上海人,1946年8月出生于湖北武汉,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机械制造专业。历任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CAD中心主任、CIMS中心主任、数控研究所所长、机械学院院长、副校长、校长,兼任华中软件公司董事长;湖北省委常委、科技厅厅长、党组书记;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等职。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关系到亿万学子,关系到千家万户,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如此重要的事业,必然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的极大关注。自然,作为教育部的每一个举措出台,作为教育部行政长官的每一句有关讲话乃至发言,往往会牵动国人的神经。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教育必须率先实现现代化。我们将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使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的言辞,掷地有声。

一、曾经“失踪”的“海归” 七年的功课三年完成

2002年4月23日,周济被中共中央批准任教育部党组副书记、教育部副部长。2003年3月,周济当选教育部长。于是,周济从华中工学院的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共和国的教育部长。

1965年高考前夕,当时担任武汉某铁路中学团委副书记的周济动员同学们去新疆支边。高考结束,周济以高分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录取,许多落榜的同学踏上新疆支边之路。上了清华后,周济不忘旧情,和在新疆的同学经常保持书信联系。

1966年,“文革”爆发。天天搞运动,上课的时间自然少了很多。但勤勤恳恳为同学服务的班长周济却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同学的判断是,周济之所以能够在同学中很快开展工作,应该得益于高中时期的锻炼。 “他在高中的时候就是学校的团委副书记,后来进了大学,是我们班的班长。在那个年代,高中生能够当上团委副书记的,凤毛麟角。”

“我们入学后不久就碰上了‘换班风波’。”周济当年的大学同学回忆说,清华精密仪器系那一年一共有五个班,排名是“机零零一”到“机零零五”,当时国家有意教育改革,尝试“半工半读”。于是精密仪器系在这五个班中,内定了两个班为“半工半读”班,学习机械制造,其余则属于光学专业。消息出来后,原先分配进‘半工半读’班的学生们不乐意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当时看来,光学专业比机械制造更吃香。

由于学生意见很大,最后学校不得不重新分班,同时号召学生主动报名去学习机械制造。“我和周济当时是被分进光学专业的。重新分班时,周济就动员大家响应学校号召,主动报名机械制造专业。”他说,“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周济社会工作能力是比较强的。因为后来,我们那个班几乎全部报名转成了机械制造。”

1970年,周济清华大学毕业,奔赴高中时就定下的方向——新疆。到了新疆,周济先在解放军农场锻炼一年,后被调到新疆工学院(现为新疆大学)任教,并欣然前往很多人都不愿意去的铸造教研室。他和其他老师一起,没日没夜地干,将教研室下面的一个精密铸造厂搞得有声有色、效益很好。

在新疆大学,周济一干就是七年。其间,他和在这里工作的中学同学耿兴芹结婚生子。1978年,知青返城。为了照顾父母,耿兴芹率先返回武汉。不久,周济考取华中工学院(后改名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也回到武汉。

“文革”后的中国,百废待兴。时任华中工学院校长的朱九思为充实师资,决定选派一批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出国深造,硕士没有毕业的周济幸运入选,被派往纽约州立大学“镀金”。据说,“文革”前,很多人都学俄语,学英语的人不多,而周济从高中起学的就是英语。这帮了他的大忙,让他在选拔中脱颖而出。

周济的勤奋好学有口皆碑。有一年美国大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所在布法罗交通中断,室友发现,周济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回宿舍。第四天,担心周济出了意外的室友,急匆匆四处寻找,最后在实验室发现“失踪”的他。当时,周济正趴在计算机台上呼呼大睡,而电脑显示屏上依然闪现着一串串数据。

有熟悉内情的人透露:美国留学期间,周济在实验室储备了大量的方便面、罐头和生活用具,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实验室度过的。正因为如此,他仅用了三年半时间,就先后获得了在美国通常要用六年至七年才能取得的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而且16门课程成绩全为“A”(优秀)。

1984年3月,周济学成返回华中理工大学。

二、当年“逃票”的大学教授 执掌教育部

周济留学回国时,别的没带,只给学校带回几样礼物:三台单板机、一台苹果电脑和30多公斤的学术资料。他把这些设备和资料全部捐给学校。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看,这在当时都是非常先进的。这耗费了他在美留学的全部积蓄——5700美元,而当时,周济和他的爱人月收入加起来只有80多元人民币。

有了这些电脑和学术资料,华中理工大学很快创立了自己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的CAD中心由此发端,周济也开始了他长达十年之久的创业之旅。

当时科研经费十分紧张,周济很大胆,向学校借钱,用一年科研经费作抵押,寅吃卯粮,滚动发展。周济当年的同事说,为了筹钱,周济等人采取的第二项措施是集中CAD中心财力,课题经费统一支配,一改过去教授之间单兵作战,各自申请课题、使用经费的做法。他要将自己的产品转化为可见的效益,要面向企业搞研究。

新华社曾有这么一篇报道如此描述了这个CAD实验室发展的历史:“六五”期间,他们即以优化设计为主,同时做CAD的大量准备工作;“七五”期间国家以CAD为主时,研究中心顺利地跟了上去,同时又着手设计与制造相结合的准备。由于大家共同努力,由周济担任院长的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因拥有中国机械工程设计领域最大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和最先进的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心,而在全国机械制造行业声名显赫。1986年以来,学院先后有18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的重大科技进步奖。1999年9月,华中理工大学CIMS中心因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荣获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大学领先奖”。

在华中科技大学,有一个关于周济的“段子”广为流传。说周济从国外回来后,为争取科研课题,频繁来往于北京与武汉之间。有时走得急了,连跟家里打个招呼都顾不上,常常是买张站台票就“混”上车。有一次,周济上车后太累了,和衣躺在别人座位下面睡着了。结果乘警检查车厢,很快把他给揪了出来,以为他是为了逃票。周济解释了半天,乘警愣是不信,这位躺在座位下睡觉的会是一位大学教授。

“他的话题兴奋点几乎离不开他心爱的科技。”几年前,一位新华社记者在采访中,“努力探访他的业余生活以及个人爱好”。但周济的回应是“三缄其口”,“认为自己平时除了坚持跑跑步外,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周济的一位老同学评价说:“周济是个生活上大大咧咧,很不计较的一个人。但是他勤奋、敬业。”

据说,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时候,周济的同事私下里称他为“拼命三郎”。他常对自己的博士和硕士们说:“我每周工作70个小时,就要求你们干60个小时。”而且,周济经常忙得忘了吃饭,手下人也不好意思提醒,结果害得大家一起陪着挨饿。也正因如此,周济的妻子经常会在晚上7时左右,给单位来个电话:“周济今天出差了吗?如果没出差,请提醒他回来吃晚饭。”

相关热词搜索: 周济 奠基 办好 中国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