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情感特点与教育 沈英 人的情感是极其多样的。我国古代就有喜、怒、哀、乐、爱、恶、惧七情的说法,当今青少年学生的情感也日益多样化。那么,什么是情感呢? 情感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求之间关系的反映,而客观事物是情感的源泉,人的需要是产生情感的中介。随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关系不同 , 人 对 客 观 事 物 就 产 生 不 同 的 态 度 , 从 而 使 人 产 生 不 同 的 情 感 。青少年学生容易动感情,也很重视感情,充满热情与激情,活泼好动,富有朝气,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与幻想。他们常常向往英雄事业行为,但也可能因为盲目狂热而做出蠢事。当他们对客观事物采取肯定的态度时,就会体验到满意、喜悦、幸福等;采取否定态度时,就会体验到悲哀、恐惧、愤怒等。总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而青少年学生情感的两极性表现很明显,教师、家长要针对其特点有的放矢引导教育他们,使他们的情感符合社会需要,既体现个性又有社会价值。
目前,已有许多教育者及家长对青少年学生情感教育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做了不少工作,但在青少年学生身上存在的情感问题还很多,而且特点各不相同。比如青少年学生情感内容的社会性日益增强,情感体验日益丰富,快乐、愤怒、悲哀、恐惧等情感容易变化。基于以上原因,我们“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实践,大胆探索,目的是对青少年的情感特点加以研究总结,让众多处在不良情感倾向中的青少年学生得到良好的引导与教育,从而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研究途径和方式 我们在调查总结青少年情感特点时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的:学生接受调查,学生开展情感演示活动课;教师在各学科学习中观察总结;家长反映情况等。
1、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不同次数的问卷调查,有些班级进行了
5 次,有些 2 次,学生很乐意通过这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感情。
2、在活动课上设置多种情景,让学生在自然场景中流露出各种情感。在不同的学科中,我们设置了多种可以让学生自然表露自己情感的情景,目的在于把握学生的真实情感,更好地对其进行情感教育。
3、在各学科学习中,教师通过细心观察或询问、对话等方式,总结其情感特点。
4、通过家访及问询家长,了解学生情感特点。学生的教育和家长关系密切,所以,家访在学生的情感教育中必不可少。对教育比较困难的学生,我们多次进行家访,经常与家长联系,以便更清楚地了解其情感特点。
二、青少年的情感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半幼稚、半成熟向逐渐成熟的过渡时期,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 情感特点,“动之以情”,从而缩短学生与教师、家长的心理距离,让学生产生信赖感。具体而言,青少年情感有如下特点:
1、青少年学生情感的两极性表现明显,如取得好成绩时非常高兴,甚至忘乎所以,唯我独尊,一旦失利又极端苦恼,甚至悲观失望。我们通过对一个班级 60 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有 70%的学生情感变化很快,很容易走向两极,在遇到快乐的事时就极度高兴,稍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万念俱灰,天昏地暗。有 20%的学生情感变化处于中间状态,两极性不太明显。仅有 10%的学生可以控制自己的情感。由此可见,青少年学生情感的两极性表现明显。他们的情感两极性在量上表现为强烈和微弱,紧张和轻松,激烈和平静等。而这些又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满意,就无所谓不满意;没有爱,就无所谓恨;没有紧张,就无所谓轻松。因此两极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教育者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情感发展特点引导和教育好他们。
2、青少年情感内容的社会性日益增强,情感体验日渐丰富。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珍视友谊等高级社会情感日益发展,社会责任感、义
务感、正义感、民族自豪感等道德意识也有所明确,情感体验日益丰富,如表(1)所示。教育者应促使这些情感深刻而持久地发展,为他们形成高尚的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
热爱祖国、集体 珍视友谊 责任感 义务感 正义感、民族自豪感 60 40 58 30 34 63 56 50 40 42 64 50 52 38 40 表 1、青少年的情感日益丰富 3、青少年情感逐渐趋向稳定。他们情感的自我调节控制能力逐渐提高,但情感波动性明显,往往容易外露,不易根据时间、地点、场合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情感。比如,他们一旦与一个同学建立友谊,就会觉得这是生死之交,“牢不可破”;一旦对一种事物产生爱好,就会达到“迷恋”的地步;一旦对什么东西产生厌恶之情,就会很长时间不去接触。在初二年级的三个班级 185 名学生中,有 120 个学生情感趋于稳定,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情感很不稳定的仅有 50 人。但是,他们的情感稳定性有一定的限度。有时会因为外界的各种变化影响,使比较稳定的情感迅速发生变化;有时因为一点小纠纷与似乎友谊深厚的同学成为“仇敌”。这些特点要求教师重视情感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的耐挫力。青少年受到挫折时,往往情绪消极,理智降低,可能做出不该做的事。由于青少年情感逐渐稳定,因此对他们内心世界的洞察,不能仅仅以其表情作为判断的依据,而要综合一段时间内的全部表现作深入细致地分析。
4、青少年学生的情感体验受意识的支配作用增强。他们情感体验的独立性逐渐加强,情绪依赖逐渐减少,较为自信,但是,其自我意识仍然处于不完全成熟状态,意识对情绪的支配还不稳定,有时过分强调自信心,觉得自己了不起,甚至达到固执的地步;有时又过分低估自己,有很强的自卑心理,完全依赖成人,甚至陷于消沉状态。如表(2)所示。所以,教内 容 人 数 总 数
育者应当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自信心,稳定他们的情绪。
自信 自强 固执 自卑
60 40 18 10 62 56 12 15
65 50 13 16 表 2、青少年的情感受意识支配 三、情感培养措施 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情感培养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必须符合他们的情感特点,顺应其身心发展的规律。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不同于成人,在对其进行情感教育时应把握其特点和规律,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2、对青少年进行情感教育时,必须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并且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情感特点是各不相同的,情感的种类也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育者在进行情感教育时不能只用一种方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3、强调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通过交流产生情感共鸣。所谓共鸣,就是情感体验上的一致和相通。为了使师生之间情感产生共鸣,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教育目的的“情景”,并使之对受教育者在情感上起感染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带着丰富情感进入教育情景。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学生良好情感的心理效应,把在教育情景中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
4、用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方法引导培养其情感健康地发展。在培养与教育的过程中,要有选择地运用适当方法,不强迫学生,不生搬硬套,力争使我们的要求符合其个性心理成长的特点。
5、要求坚持激励的原则。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转型时期,其情绪波动大,心理问题多,稍不注意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要用激励型的内 容 人 数 总 数
语言引导其情感健康积极地发展。大部分青少年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很强,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称赞,如果经常用“你不行”“你很差”“看人家多能干”等语言说他们,其做事的积极性就会失去,心理问题、情感问题也就很难解决。所以,我们要坚持用激励性的语言去引导他们。
四、研究成效 (一)通过“青少年情感特点和教育”课题的研究,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智力水平,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1、青少年学生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通过对初二 100 名学生的调查,我们得出的结果是:有 50 名学生已经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忘掉以前或刚发生的事情,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40 名学生基本上可以在学习时控制自己的情感,只是偶尔想起对自己情感影响很大的事情;只有 10 名学生在学习时受到情感的影响。
2、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膜,构建了和谐庄重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默契,学生对老师再也不是敬而远之。
(二)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活动开展更为顺利,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促进了综合素质地提高。
1、学生消除了情感困扰,从而使记忆敏捷牢固,思维深刻灵活,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大部分学生的成绩从课题研究开始到现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关系更为融洽,教学效果较为显著,效率提高很快。学生在老师提出问题后,能争先恐后地讨论,发表意见,每节课的教学效果都很好。
3、与教学有关的其它教育活动能顺利有序地开展。
(三)通过课题研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了我们的研究能力,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有益的,它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更为
良好,使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一)情感在品德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功能,他不仅是使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信念的必要条件,而且是促使道德行为和意识发展的内部动力。
(二)情感的培养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情感对教学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不同性质的情感对学生学习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
六、存在的问题 (一)青少年情感特点的研究与总结还不完善。
青少年情感的特点日益多样化、复杂化,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认真分析总结。
(二)青少年情感教育者的队伍太小,力量薄弱。众多的青少年情感问题需要大量的教育者参与研究,而且仅靠教师还不够,还需要广大家长积极参与。
(三)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力度、深度还不够。虽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问题依然不少,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和广度,增强深度,力争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取得更大成绩。
相关热词搜索: 青少年学生 情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