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设计 >

基于顶层设计的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时间:2022-10-29 10:40:11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分析现有课程教学体系及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针对目前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进行顶层设计,提出并构建了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综合改革方案。实践表明,该课程体系的构建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質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顶层设计;课程体系;构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2-0138-02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目前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进行顶层设计,提出并构建了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综合改革方案。着重介绍了湖南农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改革实施过程中,在基于“大实践观”的课程体系构建及实践环节改革等方面所做的尝试、取得的成果及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一、课程体系建设

专业培养方案作为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是本次专业综合改革的重点内容。本次改革通过大量的社会调研、思考,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与学生的反馈结果,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革与建设:(1)脉络式课程体系构建;(2)体系构建及学时、学分的调整与优化;(3)对接型教学内容的设置研究。

(一)脉络式课程体系构建

应用化学是理论化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本次改革,依据农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及优势,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将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定位于农林—化学领域从事相关研究的复合型人才。依据这一定位,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梳理,进行顶层设计,提出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本课程体系的专业课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专业通识类课程,包含四大化学及结构化学、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第二层次是依据本校特色及优势专业资源,设置精细化学品、天然产物化学、分析检测技术三个专业方向基础课。第三层次为农用与日用化学品、有机合成、有机分析;植物功能成分纯化工程与工艺、天然产物质量品质分析、药用植物制品营销与贸易;产品质量分析与检测、环境检测技术、食品药品检测技术等专业方向课程,以进一步培养与训练学生在该专门领域从事工作的能力,从而形成脉络清晰的课程教学体系。

(二)立体式课程体系构建及学时、学分的调整与优化

新课程体系对课程开课时间、学时及学分进行了调整与优化,绝大部分专业基础类课程在2年2期结束,专业方向基础类课程在3年1期开设,专业方向选修课及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陆续在3年2期和4年1期开设,构建了阶梯式的立体授课体系。

新课程体系对专业课程(含必修与选修)学时、学分进行调整与优化,调整的重点是专业方向的选修课。学时上,专业方向选修课大幅度精简了理论课时,精简后,理论学时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1/5左右,增加了实验学时(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4/5左右),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在专业领域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在学分上,进一步规范了学时、学分比,调整后,公共课程的学时、学分比为16学时/学分,专业类课程的学时、学分比为20学时/学分。新课程体系对每门课程学分设置进行了设计性设置,利用学分,确保学生必须修满两个方向的专业选修课,才能达到额定学分,从而防止学生选课时的随意性。

(三)对接型教学内容的设置

针对不同课程间缺乏协调,某些教学内容出现重复或空挡等现象,在本次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最终做到了课程之间的无缝式对接,在有限的课时中完成最有效最合理的授课任务。

二、实践环节改革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本次改革对实践课程环节的设置做了系统设计,包含实践能力培养和专业综合水平检测两个环节。

(一)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能力培养通常包含实验教学、实习教学两个层面。本次改革中将专业实习教学环节划分成三个层次:认识实习—实践能力培养—生产实习,共11周。学生在专业方向课程结束后,安排1周时间到所建立的认识实习基地进行参观认识实习,建立生产各环节的感性认知。再进入实践能力培养环节:A.专业方向综合实验(3周),对三个专业方向涉及的重点实践能力进行集中训练与培养,使学生初步认知和掌握在该领域工作的重点技术与能力;B.应用化学专题综合大实验(4周),深化和系统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学生在所建立的多所实习基地中,任选一所感兴趣的实习基地,进行为期3周的生产实习,构建实践能力培养的点—线—面认知培养体系。

(二)专业综合水平检测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加上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现在大学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普通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原来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的毕业论文的专业综合水平检测模式带来了考验,针对该问题,本次改革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与改革。

1.毕业论文与创新性实验、与教师的研究课题结合模式。毕业论文与创新性实验、教师的研究课题结合,将毕业论文时间提前、周期延长。从二年级暑假开始,由学生提出申请,在老师指导下利用课余及假期时间,学习科学研究,完成创新性实验项目或教师的研究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可作为其毕业论文内容。学生在大二至大四近两年的时间里接受老师科学研究指导,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该模式在运行中已取得不错的成绩,已有多名同学在《化学传感器》等杂志发表论文。

2.毕业论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模式。对选择直接的就业同学可以将毕业论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二年级暑假开始,由学生提出申请,在老师指导下利用课余及假期时间,可以到企业中,研究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实习结束时学生能适应企业、企业满意的,毕业后则可以进入企业工作,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从目前情况看,实践环节模式的改革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多名同学以改良光固化涂料、减水剂的性能研究为课题,解决了相关企业生产技术问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深化改革的思考及对策

新课程体系实施以来,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有效提高,就业能力明显提升。但改革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技术或政策问题有待解决,如少部分同学将分散实习时间提前在大三暑假、大四第一学期开始,这个时间段与学生专业实践课冲突,针对该情况,我们调整思路和做法,允许学生利用生产实习时间到已联系好的企业实习。此外,针对学生分散实习人员比较松散,难于管理的问题,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性文件,规范学生行为,以保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人身安全和权利不受侵害,同时也保障企业用人和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何玉海,王传金.论课程标准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5,(12):89-98.

[2]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1.

[3]陈桂葵,贺鸿志,黎华寿,骆世明.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以华南农业大学特色专业生态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5,(3):80-84.

[4]查建中,徐文胜,顾学雍,朱晓敏,陆一平,鄂明成.从能力大纲到集成化课程体系设计的CDIO模式——北京交通大学创新教育实验区系列报告之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2):10-23.

[5]巩建闽,萧蓓蕾,董文娜.课程矩阵:一个课程体系设计分析框架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178-184.

相关热词搜索: 课程体系 构建 实践 应用化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