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 状
为了提高本科院校本科教学工作质量,高校纷纷组建了教学团队以推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成立教学团队的初衷是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进而促进高水平教师队伍成长。依据质量工程要求,需要“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提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从实际运作经验看,我国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存在一些误区。在教学团队立项和评审过程中,重视团队组件和成立,不重视团队工作组成和评估。具体而言:
1.重发表教材论文和申报项目数量,忽视基础教学质量。教学团队考核重发表教材论文数和教学研究项目申报数,忽视承担大量基础教学质量实际提高,在团队中承担教学任务多的教师投入团队时间没有保障,教学研究工作反而容易被动,不如教学任务少的老师有时间构思和策划教学方法改进。
2.重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忽视精品课程网络互动。教学团队建设往往依托精品课程申报,重视精品课程网站准备和建设,一旦通过评审课程课程网络大部分没有发挥网络互动优势辅导学生利用好精品课程网站平台。
3.重选拔和培养尖子学生,忽视普通学生成长。教学团队往往重视促进尖子学生参与各项设计和创新大赛,鼓励学生拿奖,对优秀学生投入资源辅导,形成马太效应,对大量普通学生投入不够,没有体现大学教育的普遍精神。同时尖子学生课题有利专业课老师发挥,不利基础课老师主观能动性发挥。
4.重责任教授个人贡献,难以激发团队协同。教学团队工作一切围绕申报教学研究项目、精品课程、写教材、参与学生创新大赛,导致教学任务重的老师不知道如何参与团队工作,团队工作成为少数人在推动,没有起到整体促进教学质量的初衷。
对策
从一个好的教学团队培养目标来看,在教师层面应可调度广大教师积极性,使老师都愿意且能参与团队工作;从学生层面来看,应该在整体教学体系覆盖基础上,培养先进示范,最终实现以老师为中心,优秀学生以点带面的成长体系。
要实现这样的考核目标,就需要把教学工作方方面面的工作做一条理化梳理,使得各项工作业务相互独立,彼此穷尽,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考核体系,我们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教学团队工作业务域力图使其覆盖团队管理、教学研究、质量工程、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日常教学六个构成要素。
只有当各项工作业务都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的一部分,每个老师都有参与的空间,才能调动每个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进而设计合理的考核体系,才能保证团队建设可持续和谐发展。
依据以上目标,我们提出六大维度教学团队业务领域模型(参考CMM能力体系),工作内容见表1。
1.团队管理。高校教师团队内部需要一定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团队负责人处于沟通、协调团队内外的中心位置,是团队其他成员获工作方向、具体任务、工作目标等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团队维持士气、活力、凝聚力的中心环节和纽带。但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团队内部要加强沟通、互信和适当的竞争,以激发团队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研究论文,教材编写和出版,各级教学研究项目申报和实施。此项内容可激发团队老师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热情,有效促进课程系统的优化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质量工程。质量工程内容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教学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质量,靠学生反馈和行政监督,避免将教学团队滞留在教育口号层面上。
4.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包括对学生的培养和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在教师个人发展方面,应对不同的教师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以保证教师发展的分类分层推进,因而都能以学校的发展为己任,不断做出努力与奉献。另外当前科研导向的考评制度,使教师是不愿意将时间、精力更多地放在教学上的,所以本模型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情况纳入教学团队工作的内容之一,以促进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5.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科学研究工作的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内部及高校与外界的学术经验交流,有利于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学团队沟通氛围的构建,逐步形成整体团队科研意识。目前老师们在学术上主要处于各自单干的“个体户”状态,学术交流的开展可让参与讨论的老师相互了解研究方向、研究进展,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在团队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同时,对其它领域的前沿成果也会有一个新的认识,扩大了知识结构,为以后的科研工作积累知识和经验。
6.日常教学。日常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网上教学内容的制作和精品课程的建设。针对当前教学团队建设,重视精品课程网站准备和建设,忽视课程网络资源的具体利用的情况,我们将精品课程素材维护、教学试题和网上答疑等内容纳入该模型中。
结束语
六大维度教学团队业务领域模型中的构成要素覆盖团队教学工作方方面面,以此为基础建立考核体系,通过把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对团队成员和整个教学团队的有效激励。
相关热词搜索: 本科教学 思维 团队 业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