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三案设计 颍上实验小学 马娟 教材简介: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的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课文语言精彩、富有气势。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巧妙运用,以及鲜明的观察顺序是本文写法显著的特点。教学本文,不但要使学生通过学文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奇观,也要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得到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学会 13 生字,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三、四自然段。
2.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3. 抓住文中精彩的语句领略钱塘江大潮之“奇”,
边读边想画面, 4. 积累文中好词好句,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抓住精彩语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不同的景象。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巧妙运用修辞,按一定顺序记叙的写法。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会 13 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尝试给课文分段,能说出每一段主要内容。
预习案 1、 读课后“资料袋”并查阅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供课上交流。
2、 练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正确、流利。
3、 圈出文中生字,自学生字词,使用工具书帮助理解难以读懂的词语。
4、 认真读课文,在自己不明白的词语或句段处做上记号。
(这样的预习设计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了读及生字学习的铺垫,并 能 引导学生形成学会质疑的良好学习品质。)
家长签字 :
导教案 一、检查预习效果。
1、随机抽查学生说说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以此为契机锻炼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丰富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认。
识。)
)
2、检查课文圈点勾画痕迹。
(这样的例行检查有 助于督促小学生将每一课时的预习落到实处。)
二、由古诗句导入,板题。
屏幕出示诗句: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王晋)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刘禹锡)师吟诵并简单介绍,这是古人描绘钱塘江大潮的诗句,今天我们将有幸通过文字与作者一起到海宁市的盐官镇,板题:观潮。
(由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引入,体现了大潮闻名的历史久远,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也与文中的“自古以来” 一词相。
呼应。)
)
三、初读课文,疏通生字词,了解课文 主要内容及 写作顺序。
(一)自学、交流阶段。
1、自由练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观察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组词。
2、同桌交流生字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想想怎样把课文分成四段,并简单写出每段段意。
4、同桌交流分段情况及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请教老师。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屏幕出示生词,开火车认读。
观潮
盐官镇
笼罩
蒙蒙
薄雾
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 横贯
依旧
恢复 2、自由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语,说不准确的老师或其他同学补正。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4、汇报如何给课文分成四段,并简单说出段意。
5、师指导“ 卧、蒙、薄、贯”的写法。
“卧”字左边最后一笔是竖折,“蒙”字不要少写一横。
“薄”字要写好上下结构的搭配。“贯”的 笔顺:竖折 横折 竖 横 竖 横折 撇 点 学生当堂练习书写。
四、有感情地读课文。学习第一部分。
。
1、指名读喜欢的句段,其他学生予以评价。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一样吗?如不一样,分别是什么意思? 4、课文围绕这句话中哪个词来写的?(天下奇观)那么,第一自然段与下文的关系是什么?(总分)
下一节课我们就透过文字观赏这一天下奇观吧!
(本, 节课导教案的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设计理念, 课堂 安排了读、说、写的学 习活动。重在锻炼和培养学生扫清生字词障碍的能力、质疑问难的习惯; 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并能 理清文章条理 把握主要内容。)
训练案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划“√”。
笼罩(lóng lǒng)
薄雾(bó báo)
余波(bō pō)
风号浪吼(háo hào)
二、看拼音写词语。
làng
cháo
huī
fù
áng
shǒu
héng guan (
)
(
)(
)(
)
三、 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
)
2、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
3、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
)
4 、形容声音很响。(
)
5、面与天际会合,指地平线。(
)
6、从这岸到那岸在江面上横着接通。(
)
7、 不分先后地一起前进或同时前进。(
)
8 、形容水势很大。(
)
四、摘抄文中四字词语,各写三遍。
(训练案的设计以基础知识的巩固、考查为主,涵盖了 易读错的 生字认读、 生词 书写,词语理解 、积累 几个方面的知识点,能实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有效巩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 3、4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景象。
2、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的方法。
3、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
预习案 1、 有感情地练读课文。
2、 用“
”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简单写出理由。
3、 任意选择文中三个四字词语各写一句话。
4、 思考并尝试解决课后习题。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家长签字:
(这样设计预习任务,让学生在感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勾画喜欢的句子并写出理由体现了自主阅读、个性解读的教学理念,将精彩四字词语由理解上升为运用,体现了知识掌握的梯 度。)
导教案 一、
巡视检查预习情况。
1、 随机抽查成语造句情况。
2、 巡视检查勾画、批注情况。
3、 关注学生课后习题解决程度,倾听学生的疑难供课堂上点拨。
高 (扎实有效地预习可以提高 40 分钟的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可以为课堂教学重点的确定或调整提供依据。)
二、
。
精读课文,抓住重点句感受钱塘江大潮之奇观。
1、 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的写作顺序,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学生说师板书:
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1)
用()括出写“潮来前”钱塘江景象的句子,轻声读一读,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会那个哪个词来描述?(平静、宽阔)
(2)
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作者写了大潮之声、之形。请你分别用“
”“
”画出来。边度边想像当时的画面。并圈出最具表现力的词语。(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横贯江面、两丈多高的水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
(3)
作者分别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为我们再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在相关句子后写出来。
(4)
除了写钱塘江的景象,作者还写了观潮的人,他们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沸腾)从人们的表现你感受到了什么? (5)
潮来后的“奇”体现在哪儿?( 漫天卷 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 静)
3.交流、汇报。
(1)
老师引导学生逐题汇报问题解决情况,其他学生予以评价补充。
(2)
学生有感情地读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并说出理由。
4、 总结写法:
同学们,学课文《观潮》我们都有身临其境的惊叹,这是因为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大潮的形状、声音、气势几方面正面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侧面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板书设计:
观
潮
人群
潮声
潮形
潮来前:昂首东望
等
盼
钱塘江平静
宽阔
闷雷滚动
风平浪静
潮来时
人声鼎沸
沸腾
越来越大
一条白线
拉长变粗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战马
风号浪吼
奔腾西去
漫天卷地
潮来后
平静
( 本节课的设计以课文的叙述顺序为主线,以关注课文写法为抓手,安排了读、画、写、说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所以老师的引导和点拨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补充和提升,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训练案
一、 积累、运用。
1、 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横贯江面。再
近 些 , 只 见
, 形 成 一 堵 两 丈 多 高 的 水 墙 。
浪潮
,犹如
;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 仿照以上语段的写法写一写自然界中雷雨时雷电交加的景象。
二、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用序号表示。
(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 )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
( )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
( )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 )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这样的练习设计有助于学生背诵课文精彩语段,将好的写法迁移到)
日常写话中来。排序练习的设计是强化学生对本文写作顺序的认识。)
相关热词搜索: 观潮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