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强医疗疫情防控电视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集大家开会,主要是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省指挥办的部署要求,就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检查、再督促、再强化、再落实。刚才,省疾控中心专家、院感专家、卫生监督专家,分别就近期疫情形势、印度变异株监测情况、医疗机构院感防控风险点,以及近日国家和省检查组,对基层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和疫情防控工作现场巡查督查情况,作了深入的分析,讲得很细致,提出的工作要求也很到位,希望大家下来组织好再传达、再学习。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严峻形势,提高思想认识,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近日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对新冠肺炎疫情一定不要松懈、不要大意,一旦发现要采取严格处置措施,决不松动,决不手软。省委、省政府近期密集研判部署,5 月 21 日,省委常委会暨省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召开会议,强调要认真
2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疫情防控长期性、复杂性,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一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清醒看到当前外防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内防反弹压力加大、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复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二要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密防线。针对广州荔湾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要采取科学精准严格规范的防控措施,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各项工作。要始终保持哨点监测的敏感性,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加强流行病学史问诊,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要大力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始终把接种安全和规范操作放在首位。
四要坚持全省一盘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防控措施。省指挥办近期连续召开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进行全省调度。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目前广州、深圳疫情感染者数量虽然不多,但中断了全省连续近 4 个月(116 天)无本地个案的记录,表明常态化防控还有风险和漏洞。要深刻认识到,我们对情况的掌握还很有限,感染来源、传播渠道
3 还没有完全理清,还要从最严峻情况出发做好应对准备。要深刻认识到,广东毗邻港澳,既要外防输入,又要内防反弹,形势尤为复杂。要按照“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的原则,加强全省治疗、流调、检测、隔离等各种力量统筹。要深刻认识到,在常态化防控下出现一些病例并不可害怕,经过一系列的大战大考,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有效的制度,只要高度重视、沉着应对,一定能够妥善处置。
当前,全球疫情仍然保持高位,特别是印度等我周边国家疫情形势恶化,部分反弹迅猛;新冠病毒变异总体加快,种类更多、传播力更强,我国外防输入的风险和压力持续存在并不断增大。安徽本土疫情还有零星新增、迁延时间长;广州、深圳出现本土病例;全国共有 23 个中风险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强化底线思维,充分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艰巨性、复杂性,坚决杜绝麻痹松懈思想,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二、举一反三,慎终如始抓好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 第一,切实发挥好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刚才省卫生监督所谭德平所长通报了近期省级开展基层医疗机构
4 现场督查的情况,结合国家巡查情况,我把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再强调一下:
一是个别医疗机构未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有就诊人员未经“三必查一询问”直接进入机构就诊。
二是发热门诊留观场地普遍不足、服务保障不到位;部分发热诊室“三区两通道”设置仍然不规范,工作人员和被隔离人员共用通道。
三是部分机构没有严格执行发热门诊全员核酸检测;医务人员定期核酸筛查没有落实到位。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切实强化疫情防控意识,全面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和首诊负责制,加强相关流行病学史的问询,按照是否设置规范发热门诊(诊室)严格落实规范管理:
设置有发热门诊(诊室)的机构,对具有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和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患者, 要全部引导至发热门诊(诊室)进行排查,落实“应检尽检”,对全部发热和可疑患者开展核酸筛查。要 要将落实“发热门诊 CT 专用、CT 通道硬隔离、CT 消毒措施”,作为自查整改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发热门诊专人专区专机 CT 检查,重视密闭空间的消毒和管理。
要强化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管理,各地要合理分流患者,对可疑人员单人单间隔离,对一般发热患者在满足院感防控前提下合理安置等待区域;加强
5 对留观区域空调等降温设施设备的配备;加快发热患者核酸检测结果反馈时间,争取缩短至 4 小时,减少患者留观等待时间。
未设置发热门诊(诊室)的医疗机构,特别是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等 不得常规诊治发热和可疑患者,一旦发现可疑情况要立即报告。各地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辖区内发热门诊与门诊部、诊所的对口转诊关系,对预检分诊或接诊过程发现的发热患者,第一时间安置于隔离区,并向对口的发热门诊报告,由发热门诊派车接转,不允许发热患者自行前往发热门诊,确保全程闭环;对于不愿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强行离开的发热患者,相关单位应将信息报告属地公安部门协助强制执行。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要通过与其他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的方式提供检测服务。
第二,切实加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管理。
一是加强定点救治医院规范化管理。前一阶段,我们重新梳理确定了3 家省级、32 家市级常态化定点救治医院,印发了定点医院规范化管理清单 50 条;各地还指定了县级后备医院。要加强督导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各定点救治医院规范化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充分发挥 54 家三甲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 78 家县级公立医院机制作用,不断加强对基
6 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培训,参照省、市定点救治医院管理要求,提升县级后备医院能力。要将定点救治医院、后备医院能力建设,与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建设项目、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提升工程一体推进。
二是继续做好在院患者医疗救治。目前病例较集中的广州、深圳、佛山、清远等地市,要进一步加强在院患者病情跟踪、预后评估研判,特别对住院时间长、核酸长期不转阴的患者,要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定点救治医院与所在片区救治专家组加强沟通联系,多听听专家会诊意见,提高救治的效率。对定点救治医院收治的患者,外出检查时应规范佩戴N95口罩,按照“先普通、后外籍”的顺序,实施影像学检查;检查前后,均应对机房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三是常态化开展每月定期线上会诊。省医疗救治组建立常态化在院患者每月定期会诊以来,得到省级救治专家的大力支持,同时收治患者的定点救治医院也积极配合,到目前已经开展 14 期线上会诊。在线会诊既是会诊指导,又是救治培训,省级三线专家指导下的市级二线专家负责制,有效解决了患者救治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下来希望大家密切配合,利用好远程医疗平台,继续坚持常态化会诊制度。
第三,切实加强隔离人员转运救治。
一是强化对口转
7 诊机制。各地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隔离酒店与辖区内定点救治医院、以及相关医疗机构的对口转诊关系,确保出现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或其他需要就医治疗的相关情况时,及时实施闭环转运。
二是做好隔离人员中新冠肺炎可疑患者的排查诊治。人员隔离期间出现发热、干咳等新冠肺炎可疑症状的,应当第一时间采样进行核酸检测,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辖区疾控机构报告,并按规定立即转运至定点救治医院进一步排查。
三是做好隔离。
人员其他疾病的闭环诊治。对隔离期间出现新冠肺炎以外的其他不适情况、经驻点医疗组评估认为确有必要、需要就医治疗的人员,要严格落实“定点医院收治、闭环转运管理、预约隔离诊疗、及时终末消毒”四个关键举措, 要提前与收治医院沟通协调,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闭环转运至各县(区)后备医院,避免人员脱管; 要确保安排合理时间段、独立的诊疗空间,避免与其他就诊患者同时段、同空间诊治;实施相关诊疗手段后, 要加强对发热门诊、CT 等影像学检查室、预检分诊等重点区域终末消毒,严防交叉感染。县级后备医院不具备治疗条件的,可由辖区指挥办协调,闭环转运至市内具备救治条件的医院,痊愈后视隔离治疗天数,相应补足剩余集中隔离天数、或解除
8 集中隔离后社区管理天数,确保完成闭环管理。
第四,切实加强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院感防控,就此项具体工作多次专门提出要求,强调院感是不可突破的底线和红线。疫情发生以来,已有北京、黑龙江、辽宁、山东、安徽等多地10 多家医院发生了院感事件,从去年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胸科医院,到被石家庄藁城人民医院、新乐市中医院,再到最近的辽宁营口和安徽六安相关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负责人、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人、甚至当地政府负责同志被追责问责,力度之重,处理速度之快,涉及范围之广,实属罕见。5 月 20 日前,广东已经近 4 个月没有本土病例,从督导检查情况来看,无论是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还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疫情防控都存在放松的情况。广州、深圳疫情,说明工作还存在不落实、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各地各单位,一定要强化思想认识,时刻把院感防控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履职尽责,层层压实责任,把院感防控的责任扛在肩头,落在心头。
一是要切实压实院感防控各级责任。从刚刚徐凤琴主任、谭德平所长通报的情况和分析看来,医疗机构院感防控风险点还比较多,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有很多
9 漏洞,体现为不同程度的“认不清形势、想不到风险、管不到关键、落不到细节”问题。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持续强化工作指导和监督力度,定期不定期组织力量开展明察暗访。
各医疗机构要坚持问题导向,全方位、全链条查找院感防控的薄弱环节,要通过问题表象查找问题根源,立行立改,完善院感防控体系,从制度上可建、机制上可为、细节上可做,严控院感风险。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要落实院感防控第一责任人责任,逐条对照主体责任清单,靠前指挥,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院感防控予全力支持和保障; 分管负责同志要全面统筹,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力抓细抓实本单位院感防控各项工作; 专职感控工作人员要严格把关,发挥技术特长,补短板、强弱项,守住院感防控底线; 感控督查员要主动作为,发挥监督作用,全面查找工作漏洞并督促整改。
二是坚持“人、物同防”。医疗机构既要做好医患双方人员防护和感染风险预警,也要对内部环境、物品加强防控,切实落实环境和物表的消杀,尤其是要加强重点部门及重点人群接触后环境的清洁消毒。近期督导发现,保洁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流程,是当前院感防控的高风险环节,医疗机构要配足人员数量,做好规范培训考核,严禁不同
10 风险区域的保洁人员交替值班,要把环境消毒质量纳入感控督导员的重点督导内容,切实堵塞风险漏洞。
三是强化人员管控。医疗机构门急诊应合理设置就诊及等候区域,避免人员聚集。加强病区人员管控,对新入院患者及陪护人员落实“应检尽检”,设置并合理使用过渡病房(区),通过采取核酸检测筛查和隔离安置等措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严格陪护及探视管理,定点救治医院原则上不安排探视和陪护,非定点医疗机构非必须不探视、不陪护,确需陪护的,要固定陪护人员,不得随意进出病区,严格限制行进路线和活动范围。进入医疗机构的所有人员、以及在院陪护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
四是严格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医疗机构应当科学调配人力资源、合理安排班次,优先保障隔离病区和发热门诊等重点部门的诊疗需求,相对固定医务人员。强化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严格按照《新冠病毒监测工作规范》(第一版)的“应检尽检”人群范围和频次,开展定期核酸筛查,做好体温和呼吸道症状等主动健康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第五,切实推进医务人员疫苗接种。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构医疗救治组的部署,4 月底前,各地要完成医务
11 人员新冠病毒疫苗“应接尽接”工作。前期,该项工作在疫苗供应保障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目前全省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接种率达到 9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省、市级定点救治医院和县区后备医院,包括发热门诊、隔离病区、临床检验实验室等重点区域、科室在内的人员,疫苗总体接种率达到 98.3%。但仍有部分医疗机构接种率较低,不到 60%。近期我委也向有关医疗机构发出通报,要求加快接种进度。各地一定要清醒认识到,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最大化保障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手段,是安全有效提供日常医疗服务、做好疫情防控的重要支撑。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督促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推进力度,全力抓好机构内工作人员特别是医务人员疫苗接种,确保尽快完成“应接尽接”目标任务,有效建立医疗机构免疫屏障。
第六,切实强化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对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发热门诊、定点医院等医疗机构的监管,要定期组织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和常规医疗工作进行专项调研,对首诊负责制不落实、
12 发热患者核酸检测不到位、疫情信息报告不及时的机构,对违规接诊具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患者的诊所、民营医院等社会办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一经发现要立即责令整改,必要时关闭整顿;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责问责。对于因监管履职不力造成疫情传播扩散的,要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相关热词搜索: 疫情 防控 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