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渭源县苏维埃纪念馆观后感【五篇】

时间:2021-11-11 20:26:57 来源:网友投稿

苏维埃,俄语意即“代表会议”或“委员会”,是指俄国无产阶级于1905年革命时期创造的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组织形式,它起源于1905年俄国革命,是一种工人和农民的民主形式,其代表可以随时选举并随时更换,暗含着巴黎公社式的政权形式。十月革命以后,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渭源县苏维埃纪念馆观后感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渭源县苏维埃纪念馆观后感5篇

渭源县苏维埃纪念馆观后感篇1

八一纪念馆观后感

姓名:陈贤鸿 学号:2015030180班级:15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士官班)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380号,是由1956年建馆,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我来到南昌读书后,学长、学姐、老师都积极推荐我必须要去的地方。这座位于南昌市中山路上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的历史见证。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起义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国共产党人用南昌城中的枪声,向世界发出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宣言。我们这组同学在了解了这段历史后,再去看陈列馆中珍藏的25万余革命烈士名册,两边大厅陈列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0个战斗史迹,以及参观南昌起义老同志的题词等等,我们好觉得它生动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史篇章。在纪念馆里,我们大家看到当年革命先辈们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品,让大家深刻地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形势的严峻;了解到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

在八一起义纪念馆,看着一件件展品、一幅幅展图,感受着那一段峥嵘岁月,大家不时为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精神而感动,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历史重担。我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增强使命感,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出表率,做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1927年8月1日,革命的圣火在南昌点燃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后伟人们把圣火的种子洒向了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革命的圣火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熊熊燃起。馆里陈列的一件件落后破旧的武器装备,我从中感受到了火的味道,熊熊大火依然燃烧着。我知道那是先辈们顽强不屈的斗志,坚定不移的信念。看着那依然向前冲去的先辈们的雕像,就像回到了那些峥嵘岁月里,跻身于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场。

在参观纪念馆时,看着那些一件件落后的武器以及当时国共两党之间的实力相差,深深地体会得到当时中国共产党为了让人民当家作主付出了多少!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会更勤奋刻苦,在生活中会更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要让自己在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奋斗是我人生的职责,八一精神便是我奋斗的动力。我们要学习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那种为达到目标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状态和思想品格,是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开拓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为人民利益乐于奉献的行为品质。这种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实质上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此次参观有伟大的意义,通过这次对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我们大家对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让作为学生的我们进一步了解南昌起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到革命先辈们将革命的火种燃遍了神州大地,点燃了各地革命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在革命的危机关头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认识到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在那里我们大家共同回顾了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前辈的不朽事迹,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

我想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必须要努力发扬和继承老一辈革命家那艰苦奋斗、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不能遗失他们,要想想拥有现在所有的一切,我们现在拥有的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然而那是用多少鲜血汇成的。我们不要真的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去珍惜,那是不明智的。现在的和谐社会,是我们老一辈拼出来的,我为我们是他们的后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相信这次参观后,我们的灵魂也会因此而变得高尚,时刻铭记这些历史和感悟,我们小组的人都会成为德才兼备的国家有用之才!

渭源县苏维埃纪念馆观后感篇2

观钱学森纪念馆有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入党积极分子参观钱学森纪念馆,当时就非常好奇,之前对钱学森也没有多少了解,趁此机会也可以深刻了解他的事迹.

钱学森纪念馆位于钱学森广场东裙楼。一号展厅为“大师之路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介绍钱学森生平成就、学术品格、教育思想和精神风范;二号展厅为“大学之道钱学森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介绍武生院在钱学森精神指导下办学育人的实践等。纪念馆共展出了600多件(幅)珍贵实物和图片,包括钱学森读过的《国外社会科学快报》,上世纪90年代所用的茶具等.

首先我们先是看的一号展厅,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介绍钱学森的成就,思想以及为人,接着我们又去看了二号展厅里面介绍了钱学森一些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等,在纪念馆里面我们还做了一份调查问卷,相信这对于纪念馆的管理有所帮助吧!经过参观才知道钱学森同志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棋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中影响最大和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这些贡献值得我们尊敬!

深刻记得纪念馆里有这么一句话, 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这句话概括了这位伟人的精神,成就,所花的心血. 他放弃在国外优厚生活条件,而踏上报效祖国的灿烂之路。反观身为青年人的我们,身为年轻人的我们,如果我们遇到困难都一味的逃避,那祖国的振兴又如何继续下去?看着钱老勇于担当的承担导弹项目的领头人,我深深为他的魄力所折服,我们在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又有什么资格抱怨呢?他炽热的爱国爱人民激情誓死要迅速发展祖国一流航天事业。在他的努力下,我国的航空发展速度只用了十多年时间就赶超了资本主义半个世纪的航天发展速度。

看完钱学森的生平,纪念馆之行就此结束,然而,钱老对我的影响却才刚刚开始,他的人格魅力,刻苦专一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学习。

伟人之所以伟大,不是他有多聪明,有多有钱,而是他为社会付出了多少,这样一位几乎把自己所有时间贡献给社会的伟大学者,我应该深深的对他鞠一个躬,感谢他的付出换来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感谢他的精神,为我们中国人争一口气,感谢他的所有所有,谢谢您!

渭源县苏维埃纪念馆观后感篇3

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篇一: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星期天我们怀着满腔的热情走进了常州市瞿秋白纪念馆,细细地阅读了瞿秋白的生平和革命经历,我深受感动。

  瞿秋白曾经两次担任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一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者、理论家和宣传者。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充实而璀璨。他思想先进,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留下了诸多第一:我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我国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风采的第一人;我国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并一直沿用至今;创作了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首歌曲;创办了我党第一张日报;系统地给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第一人。他本是一个文人,但却因为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毅然从政,并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选择从政道路,并为之奋斗终身。

  瞿秋白是伟大的,但静静走近时,你还会发现他是真实的,纯粹的。我去过位于常州青果巷的八桂堂,那是瞿秋白出生的地方。院子里至今还有几棵桂花树,静静地舒枝展叶,每一片叶子上都跳跃着一簇光亮。每当八月时,树上就会开放小小的桂花,花不盛,香味也并不十分浓郁,但是却给人很恬适的感觉。去瞿秋白故居参观的人不多,因此你在那里的感觉不像是在参观某一位革命者的故居,更像是在拜访一个普通人,一个值得你崇拜的人。瞿秋白曾在这个院子里住过几年。离开了这里,他曾经辗转数地,寄人篱下。也许是因为这段成长的经历,让他看到了更多的民生疾苦,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和平年代,我们不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去革命,去战斗,但是,我们依然应该从瞿秋白这样的革命先烈身上学会要有民族忧患意识,要敏锐地关注国家趋势,要纯粹地为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做不了太大的事,但是我可以学瞿秋白,有虔诚的理想,不畏牺牲个人利益,做好自己的工作,成为社会主义前进列车上的一颗小小螺丝钉。

  篇二: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为了崇高的事业,继续开拓进取。

  今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革命先烈瞿秋白,肃立在塑像前。尔后,参观了秋白的生平事迹,受到深刻教育。秋白同志是张太雷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会议期间介绍入党的。我们常州人值得骄傲的三杰都是我党最早入党的重要人物。特别是张太雷和瞿秋白关系不同一般,既是同乡、同志、同学友,又是|“五四”运动的战友。

  “五四”运动也促使瞿秋白思考中国的各种现实问题,去探寻中国的出路。他认为要使社会改造获得成功,那就必须把群众运动和社会改革运动结合起来,改革旧制度,打破旧习惯,建立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观。用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观去改造新的生活。

  中国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必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必须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瞿秋白同样是马列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先行者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无产阶级文化事业建设上,做了大量开拓性、奠基性工作。一九二二年初回国后与国内党的高层领导一起,宣传十月革命经验,组织各类群众罢工等革命工作。特别是“八七”会议确立了瞿秋白的中央领导地位,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停止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在湘、鄂、赣、粤四省进行农民秋收暴动,走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革命风起云涌,星星之火燃遍了大江南北。

  “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由于遭到“左”倾路线的残酷打击,瞿秋白降至中央苏区工作,在福建长汀战斗中被国民党俘虏。他和许多革命先烈一样,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主义者的伟大气节。

  35年6月英勇就义,三十多年过去,同样遭到了莫大的凌辱,经历了一场令人震惊的磨难,遗骨迁移到八宝山,“四人帮”被铲除,80年中国共产党中央为瞿秋白平反昭雪。瞿秋白不仅以其对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而且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领导人之一,是伟大的马列主义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最后“多余的话”却获得他思想的升华,有着深沉的历史内蕴和厚度。他为中国革命的献身精神,将永远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们纪念他,正是踏着先烈的足迹,继续试探自己的道路,锻炼自己的力量,努力攀登前人所未曾达到的高峰,为了崇高的事业,继续开拓进取。

  篇三: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瞿秋白烈士虽然已经离开我们60多年了,但是他的精神仍然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瞿秋白烈士的事迹对我的触动尤其深刻。

  一、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我们对革命先烈最好的报答。

  缅怀先辈,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后人,重温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当我们在21世纪享受今天美好生活的时候,永远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无数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而珍惜我们的美好生活,就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报答。

  二、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是我义无反顾的选择。曾经有人说,21世纪的中国人,越来越不相信共产主义,甚至有人说,共产主义根本就不可能实现。我想说:如果一个人丧失了自己的信仰,那么未来的一切就都是茫然的。

  三、把自己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是我今后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今年虽然只有32岁,但是在酒店这个行业却已经打拼了12个年头,在这12年里,我总有一种感觉,就像我前面所说的,茫然的感觉,我看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工作一项项的完成,但是却始终我看不清自己的未来。但是在我参加了这次阳光酒店>培训班之后,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天,我却觉得自己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我终于明白了自己要找的那个东西是什么——是信仰。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眼前的生活而忙碌,他必定的会感到茫然,但是如果他心中有一个信仰,那他就会感受到自己活着的意义。虽然我只是阳光集团的一个普通员工,但是我想,我只要把自己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我所做的一切就与党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我的生命也会因此变得高尚起来。所以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把自己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是我今后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会为此而不懈努力,争取早日投入党组织的怀抱,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渭源县苏维埃纪念馆观后感篇4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篇一:参观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革命纪念馆观后感20XX
  年11月30号,作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
  学生党支部的党员,借支部组织生活的契机,我们来到
  了重庆红岩革命圣地,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以及红
  岩革命纪念馆。浩气长存的烈士群雕,栩栩如生的烈士
  塑像,气势磅礴的大型浮雕,以及精美的大型壁画,烈
  士诗文碑林,似乎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使我们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记得少年时代,《红岩》这本书曾使我爱不释手,《烈火中永生》这部电影曾经看过几遍,江姐、许云峰、华子良等英雄形象至今仍留在我的脑海。当我们站在革命先烈曾经牺牲的地方,看到监狱里一件件残酷的刑具,我们的心情非常愤慨。它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帮凶,它是用来残害革命先烈的,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一些革命志士成了英雄,一些意志薄弱者成了叛徒,是什么力量使革命先烈经受住了人间最残酷的折磨?是党、是国家、是人民的利益,凭着他们对革命的信念和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为了民主自由,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甘洒一腔热血,无私地奉献了个人的一切,这就是英烈们的世界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一想,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呢?当今时代我们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工作、生活,我们应该如何为国家和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次革命教育中我找到了答案,我们是21世纪的建设者,应该去面对21世纪的挑战。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应该以革命先烈们在战争年代表现出的那种高昂的“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革命精神再造我们的时代精神,用这种时代精神来巩固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美好河山,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鲁迅先生说过:“青年应当有朝气,敢做为”。我们在这里呼吁所有的党员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新世纪的共产党人,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刻谨记“八荣八耻”的准则,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宏扬革命精神结合起来,接过革命先辈手中的旗帜,让革命精神,世世代代,永放光芒!
  红色之旅--红岩行之感想
  生活在城市里太久了,天天看见的是水泥围成的高楼大厦,被金钱和权利左右了的人群,自己也被打磨的世俗化了,丧失了年轻人该有的棱角和青春飞扬的朝气,对一些应该指出的事情也逐渐司空见惯,可12月1号失去了一次重庆,参观了渣滓洞监狱,白公馆和红岩纪念馆,使我们原本已经平静的心灵又激起了波澜,深深的被老一辈的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所感化、所鼓舞、所震撼??
  参观监狱的时候,大家讨论起如果是我们面对那些酷刑会不会也那么临危不惧,会不会叛变,我感觉这是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如果是现在的话说不定就成了叛徒,因为我
  们的生活时代是个和平的衣食无忧的年代,而且都
  是被父母娇惯起来的,不能吃苦耐劳,面对种种严
  刑拷打我们脆弱的身体是承受不住的;但是如果是
  把我们拿到那个年代,答案就不一定了,因为毕竟
  那个时代和现在不同,人们缺衣少食,而且面对的是列强的侵略,
  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中选择,当然要起来抵抗到底,更何况那个时代的人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要是压倒一切的精神支柱,在他们心里可能天堂也不过如此了吧!所以会那么卖命的革命!所谓“时世出英雄”嘛!
  我们有无数革命先烈用血汗谱写的历史,所以我们更应该了解它,并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和经验,珍惜并利用这比宝贵的精神财富,象我们这些被书本重压下的或者是被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人去那种地方看看走走是很有必要的,收获可能远大于在网上冲浪或者在步行街买几件漂亮时装!
  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人格参观红岩村白公馆有感--
  小学的时候,其实我去过重庆,参观过渣滓洞和白公馆,可惜那时的我还太小,除了在阴森的牢房和可怕的刑具前有无知的感叹和畏惧外,对于英雄们的壮烈和那段历史的永垂不朽并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毕竟太小,更倾心于三峡的放舟和美食的诱惑。
  伴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渐渐长大。现实中的学习、工作、前途等等充满了我的眼睛和心灵。常常在终日的汲汲荧荧之后,我悄悄问自己: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我在追寻什么?什么精神才能撼动我的心灵?
  直到今天,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的活动,来到重
  庆,参观渣滓洞,白公馆和红岩村,这些烈士们
  曾经战斗和生活的地方,这些壮士们英勇就义的
  刑场。在这里,革命烈士在狱中不屈不挠的斗争
  和面对残暴敌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似乎给了我
  答案??
  冰冷的镣铐,昏暗的牢房??,随着导游的慷
  慨的讲述和一张张虽惨烈却是当时情景真实回放
  的照片,我被带回到那个血雨腥风的日子。你可
  以听到全国解放的号角已经吹响,新中国的步伐已越来越近。这时刻笼罩在白公馆、渣滓洞上空的却是尤如黎明前的黑暗一般的白色恐怖。在那里关压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不屈奋斗的人们。他们中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战的地下工作者、游击战士和革命知识分子,也有爱国将领,甚至无辜的孩子。他们中有的来自受剥削受压迫的普通劳动者,也有的来自富裕家庭的热血青年。但他们都憧憬着新中国的到来,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着期望,对残暴的敌人充满着仇恨。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义无返顾,大义凛然,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伟大革命精神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在艰苦的环境中,革命先烈们坚持斗争,建立党支部在狱内开展绝食、策反等斗争,争取政治犯的正当权力,保护革命同志。还通过秘密孔道传递外界消息,被称为“狱中挺进报”。同时他们还保持着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狱中坚持学习,组织诗社,用“失败膏黄土,成功寄苍生”,“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这样豪迈的诗句来抒发自己对党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他们甚至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举行春节联欢会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的时候,狱中斗士们激动万分,赶制了一面五星红旗来庆祝新中国的诞生。他们并不是钢筋铁骨,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他们并不是不识人间烟火,他们也是别人的儿女、丈夫、妻子、母亲。在他们留给家人、朋友的信件中,我们看到他们对亲人的缕缕温情。但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他们宁愿牺牲自己小家的美满来换取大家的幸福。
  在这场特殊的斗争中,革命者用自己的血和肉无情地嘲笑了敌人的疯狂和愚蠢,表现了他们对共产主义执著的追求。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伟大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格使他们视死如归,从容就义。这就是红岩精神。
  伴随着导游的讲述,我和同学一样不时的发出阵阵感叹,先烈们的大无畏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格深深的震撼和感动了我们。参观把我们带入了血淋淋而惨痛的过去,更带给我们对现实和未来的深刻警醒: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换了的。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我们的民族获得独立,人民生活变得富裕的今天,我们不能够忘记这段历史,更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中千千万万革命志士所表现出的坚定的革命信念,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人格。这些高贵品质使他们能凛然面对敌人的屠刀,而正是无数像他们一样的烈士的大义凛然使中国革命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最后取得了全中国的解放。这一切都是中国的无价财富,是中华民族得以自强自立的精神柱石。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世界的挑战,进行的是提高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伟大事业,这是另一场革命。而红岩精神则是我们将这场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支柱。
  当我们迷失前路时,当我们浑噩度日时,让我们回想红岩烈士,忆起红岩精神,红岩魂!
  学《江选》红岩行
  近日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在各级干部中开展〈江泽民文选〉学习培训工作的通知》,
  胡锦涛也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做
  了重要讲话。在认真研读江泽民同志的原著,学
  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的基础上20XX年11
  月30日,也是重庆市解放57年纪念日,我们来
  到了当年关押革命烈士的白公馆和渣滓洞参观学
  习。浩气长存的烈士群雕,栩栩如生的烈士塑像,
  气势磅礴的大型浮雕,以及精美的大型壁画,烈
  士诗文碑林,似乎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段难忘的
  岁月,使我们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四野战军各一部由鄂西和湘西分路出发,突破国民党川鄂湘防线,占领秀山、西阳、彭水等地,歼敌宋希濂、罗广文兵团大部。30日蒋介石匆忙逃离重庆,当日重庆解放。但就在这黎明来临的前夕,驻扎在白公馆和渣滓洞的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骇人听闻的11.27大屠杀,歌乐山上的腥风血雨,染红了每一株草、每一朵花,312位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染红了新中国的国旗。
  走近冰冷的囚室,看着残酷的刑具,眼前浮现起当年红岩儿女们在渣滓洞宁死不屈服于敌人的情景。他们在残暴的敌人面前从不低头,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丝毫不能动摇他们钢铁般的革命意志。为了夺取革命的胜利,他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有了他们的牺牲才换回了我们现在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踏着先烈的足迹,我重读了《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中《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和《加强反腐败斗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这两篇文章。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是江泽民同志1995年1月30日在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等单位举办的新春茶话会上的讲话,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文中指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
  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面向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千一百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这一重要讲话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团结两岸同胞,共同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决心和诚意,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各人民团体的神圣职责。
  《加强反腐败斗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是江泽民同志1993年8月21日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文中指出:反对腐败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是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重要保证;把反腐败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同改革开放对立起来,认为反腐败会影响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是(:革命纪念馆观后感)不对的;在反腐败过程中,不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注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也是不对的;惩治腐败,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持之以恒;最基本的,要靠教育、靠法制。革命烈士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解放宁死不屈,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共产主义精神。今天,面对种种诱惑我党内部出现的一些抵挡不住糖衣炮弹的腐败分子,出现了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现象。我们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持党建,廉洁自律要把反腐败斗争长期坚持下去。
  在学习《江泽民文选》中重要理论的同时,又有了感受革命先烈为国献身、英勇不屈精神的亲身经历,使得这次重庆之行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研究生党支部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
  11月30日,57年前的这一天,重庆市得到了真正的解放,57年后的今天我所研究生党支部一行近三十余人怀着无限敬仰的心情来到重庆,瞻仰了渣滓洞、白公馆、红岩村这些无数革命先烈曾经生活、战斗、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
  渣滓洞、白公馆还是如此的阴森,我们依
  稀能感觉到江姐、许建业、陈然、杨汉秀、
  黄将军等革命先烈在这里遭受酷刑,为了保
  护党组织,用他们的铮铮铁骨不屈不饶地与
  敌人斗争,“你们的刑具是用竹子做的,我
  的意志是用钢铁做的”江姐的声音振聋发
  聩,似乎仍萦绕在上空,让我们肃然起敬。
  革命者们该有怎样的意志啊,才能做到“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无
  论敌人或优待或酷刑,磨灭不了的是他们对光明的向往。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面五星红旗了,那面用红被面和五张草纸裁成的五角星做成的五星红旗,虽然跟国旗的样式有些差异,但身陷囹圄的革命者们冒着生命危险缝绣了这面象征着革命胜利的旗帜,鼓舞着意志坚定的“囚犯们”坚持就是胜利。
  我们该怎样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平、物质丰富,对比那段血雨腥风的时代,不需要我
  们去抛头颅、洒热血,也不用担心为了坚持真理而忍受皮肉之苦。想想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一样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在社会发展的大浪潮中尽一份绵薄之力,尽一个现代中国人该尽的责任。
  重庆之行有感
  11月30日是咱研究生支部“红色之旅”――参观重庆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日子。尽管入冬以来成都的天气总是冷飕飕的,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一行30余人早早地坐上火车向目的地进发。大家兴致都很高,一路上有说有笑,心中充满了期待。的确,对于我们这种常年泡实验室的学生来说,这次旅行不仅仅是学习,也是一次难得放松的机会。雨后重庆的天空灰蒙蒙的,空气清新、视野清晰,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渣滓洞”位于重庆西北郊歌乐山下,这里三面环山,一面邻沟,地形隐蔽。很难想象假如这里以前不是国民党的渣滓洞监狱,过去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而单从生态学角度来讲,倒还是一处曲径通幽、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岗哨林立、铁丝网密布,着实给原本美好的自然环境添上了不和谐的音符。如此一处佳境,竟然用作严刑逼供、残害同胞的监狱,完全颠覆了一个正常人的思维方式。刑讯室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刑具,让人不寒而栗。更难以想象的是这18间阴暗狭小的牢房居然关押过几百名地下党人。后来为了纪念他们,每间牢房的墙上都贴着曾经关押在此烈士们的照片。参观者的心情可谓波澜起伏,心酸、愤恨!作为一名在和平年代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那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气概,以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遥想当年的中国满目疮痍、生灵涂炭,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这些先烈们选择了抗争,在黑暗中艰难地站起来,他们背负着解放中国、振兴中国的使命不动摇,这种坚定的信仰只能用震撼来形容。相比之下,国民党人却显得很是虚假。一方面用忠孝仁义标榜自己,什么“仁爱为接物之本”,另一方面却想尽一切办法来残害自己的同胞,连刚出生的孩子也不放过,渣滓洞最小的烈士也不过8岁而已。怎一个“荒唐”了得!
  虽然,那段腥风血雨、黑暗的岁月早已成为过去,但留给我们现代中国人的却是无尽的思考。在改革开放,祖国兴兴向荣的今天,我们大部分人并不需要再去抛头颅、洒热血,只要我们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为国家、为社会出一份绵薄之力,做一个有为的人,这或许正是我们当代年轻人应当也必须完成的任务与使命。
  思想汇报
  ——“八一”精神,心中不灭的火种
  敬爱的党组织:
  20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多事之秋,19世纪的悲怆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自20世纪,中国迎来了当家作主的时刻,这一切都要归功于1927年那难忘的时刻。1927年8月1日,几位伟人在南昌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自那时起,中国革命的火种便燃起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它指引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
  篇二: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金秋十月,我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这座北国边塞之城,是一方热烈而又神秘的黄土地,一副壮丽的历史画卷,一部光照日月、启迪后人的经典。延安因为与中国现代史的诸多大事结缘而名声大噪,成为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具魅力和最为神奇的地方。宝塔山、枣园、杨家岭,每一寸土地,每一处遗址,都勾起人们无限的追忆。
  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是一大型广场,平坦开阔,绿茵覆盖,周围繁花似锦。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使人身临其境,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陈列空间装置有电子屏幕,播放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和一些重要团体、人物在延安参观活动的录像。
  抚触历史,让人唏嘘。1935年10月19日,衣衫褴褛的红军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入驻延安,从此荒无人烟的陕北高原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成为亿万优
  秀青年魂牵梦萦的圣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这里走出,毛泽东思想形成体系并日渐成熟,实现第一次国共和作,共同抗日……延安开始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创造中国革命的奇迹,谱写中华民族全新的历史!
  在杨家岭,一间间普通的窑洞,一张张斑驳的桌椅,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篇章。我们在这里重温了党的光荣历史,心灵上受到了一次极好的教育。
  枣园,这里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在这里毛主席领导了抗日战争、全党整风运动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现在这里又修建了新的建筑,种植了大量花草树木,环境幽美,身处其中,就像漫步在山城园林。如今的枣园已经被建设的比较现代化,为当地人带来了富裕的生活,参观中我们见到了惜日的纺车,这让我们不禁想到了大生产运动。
  当时,为了战胜解放区财政和经济的严重困难,党中央号召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运动。有名的南泥湾等地,被大生产运动洗礼的良田富饶,粮食达到了自己有余,为大生产运动树立了榜样,工业也在运动中发展迅速,能自己炼铁、炼油、修造机器等,
  轻工业也取得长足发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就是大生产运动的口号,这是一种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大运动改变了当时解放区的面貌,克服了根据地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困难,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改善了军民的生活,为将来积累了经验。
  巍巍宝塔山,是延安圣地的标志和象征,战争中由于敌机多次轰炸,要将宝塔炸掉,是毛主席的坚持,才将保塔保留了下来。现在保塔安装了彩灯,夜晚的宝塔,更加辉煌壮丽,灿烂无比。既然不能近距离观赏,大家便在远处摄影留念,让宝塔永在身边。
  延安这片土地上崛起了一代伟人,产生了无数革命志士,他们抛头颅撒热血,创造了一个今天的世界强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种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它使人心里充满敬畏。感受着片孕育新中国的土地,感受着新中国开创者的艰辛和无畏,这次红色之旅是一次对心灵的洗涤,对灵魂的净化。
  通过这次参观,加深了我对延安的了解,感悟到了一种延安精神。这种精神包涵了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始终追求和坚持的。
  无数革命青年冲破反动派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的热情。共产党没有那么多先进的
  武器、外援和资金,却依然很快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并最终取得胜利。他们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对革命信念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这种追求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等一起构成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在和未来的。它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样,延安精神在今天也具有极为深远和现实的意义。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心浮躁,享受主义、金钱主义、铺张浪费等现象泛滥。此时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我们要以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导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抓住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核心,以丰富的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以良好的文明素养保证和谐稳定。
  篇三: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感
  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感
  为响应全县展开的“永远忠于党,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我镇于9月5日组织全体党员前往东乡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参观学习。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圈,表达了缅怀之情,同时瞻仰了革命烈士史迹陈列室,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和爱国主义教育。大家深深体会到今天幸福的来之不易,我们现在的优异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应该倍感珍惜,决不能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遗忘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紧记先辈们的辛劳。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通过学习历史,感受历史,感受红色革命精神,后人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观念,别在物质追求中丢失了民族心,感恩的心,对用鲜血染红的大地的烈士的崇敬之心……无论我们身处哪个角落,都要有一颗民族的心,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拥护感。排斥一切外来势力对国家稳定影响的思想煽动和挑拨。
  作为当代青年,更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更深刻体会到身上肩负的使命。在金钱崇上的今天,我们缺乏的就是这样的红色精神支柱,缺少的就是能坚定我们正直为人的支撑,缺少的就是能让我们释怀的感悟。农村工作,既要懂得融合又要做到独立,融合就是真正融入到村干部的队伍里,真正
  领会一名合格的基层工作者的含义,真正做好自己的职责,还要和群众融合,减少陌生,缩短距离,真心实意地为大伙儿办实事、办好事。但是也要保持独立,我经常思考一些现象和问题,阅读报纸杂志,学习先进的理论,用新的观点去分析农村问题,以便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法,我很喜欢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只有思考生命才会有活力,思考我能为农村做什么,怎么做?群众对政府在政策、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增多,造成需求与供给相脱节。“农村是最美丽的地方,农民是最淳朴的人,做村民的贴心人。”作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工作者,就应该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谦虚谨慎,脚踏实地,无怨无悔的为村民付出汗水和心血。
  

渭源县苏维埃纪念馆观后感篇5

《八一纪念馆观后感》

王瑞—1005032047

2012年5月5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小组与我们班同学坐校车来到南昌八一纪念馆。我以前原是进去参观过的,但是这一次再去却有着不一样的感觉,因为这次是组队参观的。然而一样的感觉是每当我看到那些革命英雄,总会让我想起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虽然没有参加过什么革命战争,不是革命英雄,但他对革命英雄的至高崇敬对我的影响颇为深刻。父亲因为一些缘故未能去当兵,但他一直最敬重军人。小叔当过兵,虽然父亲大他近十岁,但是父亲对小叔十分尊敬,竟不像个兄长。仿佛成为一名军人是父亲一生最大的理想。一般,男人们最喜欢穿上一身漂亮的西装,而父亲平日里却最喜欢穿迷彩服之类的,就连我和弟弟军训的衣服他都倍加爱惜。他最喜欢看近代历史剧,而且可以一部剧重复看很多遍,其中对朱德甚是喜欢。每次看近代历史剧,只要是朱德一出场,他立马就跟我们介绍“这个就是朱德总司令,厉害的很!他......”,每次看电视我都不免听到N遍。有时候母亲不耐烦了笑他说“你爸爸呀就只认得一个朱德,天天都只会一个朱德,呵呵”,父亲说“你懂个什么啊”。

因为受到父亲多年的影响,我对朱德便有了一种莫名的感觉,仿佛他是我的另一个父亲。在八一纪念馆的时候,可能是看朱德看多了吧,进了馆里看到很多英雄人物的塑像,除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外,我仿佛就认识朱德了。见了朱德就跟同学说:“这个是谁啊?不知道吧,真笨!这个就是朱德大元帅啊!嘿嘿!”同学被我搞得无语了。

朱德是一个名闻中外的红军领袖,一生可谓身经百战。美国作家尼姆·韦尔斯在《续西行漫记》中这样评价他:“朱德是一个大众的领袖……红军在古老中国的背景上是一支十分年轻的新军。朱德是坚韧不拔的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这个评价一点都不言过其实。

后来一位到过延安的德国人王安娜,对朱德的印象更为深刻。她在《中国——我的第二故乡》一书中写道:“初次和朱德见面时,我想他实际上还不到50岁,但看起来却显得苍老。长征中艰难困苦的生活,在他微黑的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他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过度劳累的老农民。但是,当他的眼镜滑落鼻梁时,朱德却像学校的好先生,虽然已疲惫不堪,但在求知欲旺盛的学生面前,显得既高兴又不知如何是好。这个‘匪首’,怎么看也不像英雄,不像一个有力量的人,他的外表平平无奇,要是在人群中,恐怕一点也不引人注目。”

朱德是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者,军事家,后来做了共和国元帅。他原本在旧军队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滇军界,名声很大,1916年就升为将军,在云南政府内居高位。凡是当时一个将领应具有的一切,诸如财产、妾侍、鸦片等,朱德都可以得到。他在四川当军官的最后一年就是1920年,吃上了鸦片烟,但他并未因此沉湎堕落。1920年底他回到云南,在离开云南前买了一些戒烟的药品,1921年他向西康作第一次‘长征’时,实行戒烟,在到上海的途中,仍在戒烟,到了上海时,差不多戒脱了,后来又在上海广慈医院住了一星期,便完全根绝了烟瘾。像他这样位高权重的坚持戒掉鸦片的人很少,他表现出了一般人难以有的决心。1921年他不甘旧军队的腐败逃离了云南,后来遇到重庆的督军刘湘和警备司令杨森,他们想给他一个师长的位置,朱德谢绝了,一心想着要找共产党,要入党!后来他到德国柏林认识了周恩来等人并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德国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1926年回国后,根据党的命令,他继续利用在川军中的声望从事革命活动,从上海到汉口,再到四川万县,到他过去的好朋友杨森的军队里做宣传鼓动工作。1927年1月间,他加入南昌朱培德的部队,被任命为南昌军官学校兼南昌公安局长。正是在此期间,朱德与周恩来、贺龙、叶挺等共产党人一道组织了反对蒋介石的南昌起义,迈出了创建红军的第一步,朱德因而成了“红军之父”。

以后屡建奇功,名声大振,与毛主席建立了深厚的情义。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的这支起义军余部在湘南发动了湘南暴动,为革命发展了大批人才。后来又与毛泽东井冈山会师,建设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等,从此毛泽东和朱德的名字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遵义会议上他打破以往的谦虚稳重,声色俱厉的斥责了洋顾问的瞎指挥,坚决拥护毛泽东的主张。遵义会议后,改组了中央的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由朱德、周恩来负责军事指挥。这次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他心情开朗,曾满怀激情地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离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美国著名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在谈到朱毛合作时说:“朱德和毛泽东,是一个整体的互为补充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甚至连中国的一些人也认为‘朱毛’是一个人。毛泽东是智囊,是理论家,是‘主席’;朱德是心脏,是军队,以全部的才能看,是一位人民的领袖,人类物质的领袖。这两个人都是优质材料制成的。”

关于朱德的功绩、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朱德的扁担,朱德为坚持华北抗战题过很多词,一言九鼎的总司令,等等。以我的拙笔,怕是难以道尽,我不清楚是不是还有人这么想,但在我心里他是革命前辈中对我的教育意义是最大的。他心中纯洁的党性和大公无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境。他不论自己曾经付出过多少,不论自己牺牲了多少,不论自己地位高低,不论自己功劳多大,都无怨无悔的从事的自己的工作,只要自己有一点力量就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我们应该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多奉献,多吃亏,多劳动,少些怨言,少些唠叨,少些不满。全身心的投入到他们辛辛苦苦打下的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去。

相关热词搜索: 苏维埃 渭源县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