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总结 >

关于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精选范文5篇)

时间:2021-10-30 18:27:55 来源:网友投稿

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自然界的体系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人类社会的体系则要复杂得多。影响这个体系的因素除人性的自然发展之外,还有人类社会对自身认识的发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5篇

【篇一】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司法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共**县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建设法治**的实施意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全面提升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根据《红河州司法局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红司发〔2016〕4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局各股室(处、所)、法律援助工作管理局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司法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和组织协调工作;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县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绿司发﹝2016﹞42号)下发到各司法所、局机关各股室(处、所),明确了构建司法行政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工作措施和组织保障,各股室(处、所)、司法所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认真开展工作。

  二、狠抓落实,扎实开展工作

  (一)健全法治宣传服务体系

  1.努力完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制度,推行干部拟任前法律考试制度,以提高依法行政和执法水平,切实加大和推进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力度。今年我局共举办了普法培训班6期200余人,培训内容有《法律援助条例》、《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人民调解法》等;10月22日开展了《云南省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普法考试,全县在职在岗干部2312人参加了考试,考试合格率达到了100%,进一步促进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的深入开展。

  2.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法治教育,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目前全县63所中小学校配备了法治副校长,配备率达100%,青少年普法参学率达到了100%。2016年法治副校长到各中小学校上法治课35期,我局法治宣传工作人员到学校开展禁毒防艾知识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人犯罪》宣传等“法律进校园”活动6次,受到广大师生好评。

【篇二】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以下是由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一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材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xx镇是于都的东大门,距于都县城仅17公里,323国道穿境而过,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健全设施网络,拓宽服务渠道,加快构建覆盖城乡、面向广大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推进我镇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加强设施网络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直文化单位的大力支持下,xx镇文化硬件和软件的建设都取得了明显的改善,为我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全镇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

综合文化站功能凸显

xx镇综合文化站于201N年改建,坐落于政府大院左侧与xx大道路口交汇处,同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站内设置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室、培训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等基本功能室,同时配套了室外篮球场、乒乓球场、露天舞台、宣传栏等文体娱乐宣传设施及场所。站内建筑面积82

9.38㎡,总投资60余万元,是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娱乐、科普培训、信息服务、体育健身等各类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标准化综合文化站。

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管理并重

加强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其活动面积均达100平方米,整合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资源和体育活动场所,形成村级文体活动中心,各村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确保文化活动室功能齐全、环境整洁,管理规范。积极向上争取“农家书屋”惠民工程指标,农家书屋拥有的图书平均达1500多册,书籍种类涉及农业、科普、法律法规、文艺书刊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实现全覆盖,通过共享平台,村级服务站点成为培训、学习和娱乐中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确保文化活动室与农家书屋、共享工程服务点的利用率,使广大群众享受、优质的文化资源,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镇政府、村委会每年拨付一定的经费,保障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转。

二、积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从群众的需要出发,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活动,提升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实现文化服务实用、优质、高效和便捷。

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丰富文化下乡内容,扩大覆盖面,进一步深入偏远村组,不断提升活动实效。我镇始终把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为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府买单,农民看戏、看电影,开展文体活动”的惠民政策,认真组织开展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每个行政村每年看12场以上电影,3场以上戏剧及文艺演出,组织群众文体活动5次以上,三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活跃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受到了群众的扬。

全面实行公共文化服务开放政策。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建立起开放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升开放的内容与质量,实现均等普惠的服务。综合文化站实行全年“无闭室日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公共电子阅览室为群众提供上网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50小时。

做强做大特色文化活动。随着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群众自发组织开展门球赛、健身舞、秧歌舞、打腰鼓、赣南采茶戏等活动,重大节假日、春节期间,村文艺爱好者自发组织各种民俗文艺演出活动。充分挖掘自身文化特色和优势,积极举办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群众参与强性强的文化活动,如开展迎新春闹元宵民俗文艺汇演、兵乓球赛、象棋赛、选派人员参加“长征源”大合唱等。

强化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服务。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有针对性的向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开放,努力完善方便残疾人以及老年人、少年儿童和妇女的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通过暑期利用共享工程服务留守儿童、展播电影,为农民工宣传政策法规,为老年人设置棋牌室等,满足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维护和发展他们的文化权益。

附送:

公共机构节能倡议书

公共机构节能倡议书

全市各级公共机构:

今年以来,我市的用电形势十分严峻,从原来的季节性缺电变为常年性缺电,预计我市今年夏季高峰最大电力供需缺口达80 100万千瓦,负荷缺口率将达27%以上,为此市政府已出台了《绍兴市201N年有序用电工作实施意见》,公共机构节能倡议书。为积极应对当前电力缺口和今年夏季高温高峰时期用电紧张的严峻形势,全市公共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积极响应市政府有序用电的号召,广泛开展 讲文明、树新风 活动,树立节约能源资源的理念,做到 让电于民、让电于企 ,在节能降耗上为全社会做表率,为公民作示范,为此倡议如下:

一、增强节能责任。各公共机构及干部职工要增强资源节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肩负起节能工作责任,率先垂范,争做勤俭节约的示范者和推动者,争做节约资源的组织者和监督者,积极带头遵守勤俭节约规定,扎实落实各项节能措施。

二、加强节能创新。各部门要以技术创新为手段,积极推广使用节能新产品、新材料和节能新技术,以节能、节水、节电、节材为首要选择条件,安装使用高效节能型产品。

三、注重节约用电。严格执行有序用电原则,加强节电意识,从节约每一度电做起。在阳光充足时,办公室、会议室应不开或少开电灯,离开办公室时,应将照明灯和其它用电设备电源关闭,防止 白昼灯 和 长明灯 现象;减少办公室设备待机能耗,长时间不使用要关闭电源;使用空调时,要严格执行夏季不低于26℃和冬季不高于20℃的设置标准,下班前应提前半小时关空调,倡议书《公共机构节能倡议书》。尽可能减少办公楼电梯使用频率,提倡机关工作人员步行上下楼梯,做到三层以内不乘电梯。

四、加强用水管理。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巡查和维修管理,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杜绝跑冒滴漏和 长流水 现象。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循环用水、一水多用,不断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五、减少燃油消耗。从节约每一度电做起,多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公务车、私家车的使用频率;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不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和使用小汽车,不利用公车办私事,不采购节能环保未达标的车辆,科学核定单车油耗定额,积极推行定点加油和定点维修制度。

六、节约办公耗材。提倡纸张双面使用,倡导网上办公,推行无纸化办公,修改文稿尽量在电脑上进行,尽量在网络上传递资料,减少纸张浪费。强化机关办公资源消耗管理,倡导消耗材料再生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七、强化能耗分析。各级公共机构要定期对本单位能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能耗数据异常要及时查找原因并予以解决。 倡议就是承诺,承诺就是责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中共绍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推进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低碳生活、绿色办公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共同努力。 〔公共机构节能倡议书〕

【篇三】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某县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根据区司法厅、市司法局的工作部署,我县在县司法局机关、各乡镇创立了“温馨之家、贴心服务”的司法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性法律服务窗口,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组织等各种法律服务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努力为“平安xx、和谐xx”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我县整合资源,着力打造“管理一站式、服务一家人、办事一条龙”的“温馨之家.贴心服务”综合性法律服务窗口平台建设,为群众提供家人般的关怀、一站式的服务,达到“服务在身边,满意在心中”的社会效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精心打造县级“家“的服务中心。我局在办公条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将一楼的公证处进行调整,打造全新的xx县司法行政服务中心。二是精心打造乡(镇)司法所“家”的服务工作站。充分利用乡镇司法有限资源,坚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服务项目设置理念,建立健全司法所的各项服务制度,制作办事流程图和岗位监督牌,并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服务工作站放置有服务指南、申请表格、文书样本、宣传资料、报刊杂志等,方便群众随时取阅。目前,10个乡镇“家”的服务工作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努力延伸村、屯(组)、户“家”的服务工作室、中心户、联络员。充分发挥“家”的服务工作室和联络员贴近群众优势,明确村级人民调解员、法律宣传员、法律援助联络员、律师工作联络员、社区矫正工作员、安置帮教队员等“六大员”服务职责,调动基层服务平台工作积极性,将“家”的服务网络全覆盖,使农民群众感觉到司法行政之“家”的温馨,司法行政“家人”的亲切,有事到行政之“家”问询,办事找司法行政“家人”帮忙。目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村(社区)“家”的工作室110个,建成屯(组)“家”的服务联系户1160个。二、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构建、完善城乡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1、完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的组织建构。深入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坚持以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为重点,积极搭建公平正义的“第三方”调解平台;建立和规范乡镇、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面设立城乡社区、自然村、小区人民调解小组或人民调解员,不断延伸人民调解工作触角;继续加强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建设,积极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发展专业化、社会化人民调解员队伍;探索建立新型区域人民调解组织,大力引导和培育社会力量建立民间调解组织,逐步建立以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为主导,以基层人民调解、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为支撑,以民间调解组织为辅助,以广大基层人民调解员为触角的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规范化的新时期矛盾纠纷化解人民调解网络体系。目前xx县10个乡镇、152个行政村、4个社区已全部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全面达到“五有”、“四落实”、“六统一”标准;已建立有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11个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人民调解员633人;已建的177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已有148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已达规范化建设标准。2、建立和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介入,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体系。建立矛盾纠纷的联动调处机制,定期召开各级调处中心的联席会议,力求信息联通、纠纷联排、力量联动、矛盾联调,着力提高疑难矛盾纠纷的调处能力。延伸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的服务功能。要把人民调解融入“大调解”工作机制中去,拓展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功能。紧密结合司法体制改革,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努力使绝大多数案件都能得到及时公正处理,绝大多数矛盾纠纷都能得到有效化解,进一步健全警调对接、交调对接、医调对接、诉调对接以及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制度实现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协调配合、良性互动。3、建立人民调解经费财政保障长效机制。推进各级政府以财政保障方式落实人民调解“三项经费”并随财力增长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建立人民调解经费财政保障长效机制。xx县认真贯彻桂财行[2019]39号文件,制定《xx县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及奖励办法》,将人民调解业务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落实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并根据工作情况适时下拨业务经费。3、提升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的服务质量。以健全人民调解工作制度为抓手,落实矛盾纠纷排查、疑难纠纷集体讨论、矛盾纠纷调处跟踪、重大纠纷报告等20项制度,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到位、调解到位、服务到位;以培育精品调委会为抓手,对矛盾纠纷集中、群众呼声高的领域先行先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重点在交通事故、医疗行业、涉外行业、汽车维修配件行业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培育上寻求突破;以“调解员课堂”专项培训为抓手,不断提高调解服务水平,增强调解服务质量。 4、坚持以民生为本,尊重民意、保障民利,努力从源头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把握新形势下化解矛盾纠纷的新需求,在做好常见性、多发性纠纷调解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医疗卫生、劳资关系、物业管理、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注重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在大调解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真正形成党委政府领导、司法行政组织实施、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大力加强省际边界联调联处工作探索,建立工作协调组织,积极开展联谊、联调、联动活动,有效地预防和化解区域性矛盾纠纷。截止2019年11月底,我县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213件,其中婚姻家庭纠纷444件,邻里纠纷660件,合同纠纷72件,赔偿纠纷466件,劳动纠纷44件,“三大”纠纷64件,征地拆迁纠纷34件,施工扰民纠纷9件,房屋宅基地纠纷196件,医患纠纷1件,其他纠纷223件;调解2213件, 调解率为100%,调解成功2196件,调解成功率为99%。(二)健全法制宣传服务体系1、继续推行和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制讲座制度、法律培训制度、考试考核等各项制度,以提高依法行政和执法水平为重点,切实加大和推进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力度。今年以来,我县举办了法律讲座2期(460人),普法培训班4期(500人),培训内容有《法律援助条例》、《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人民调解法》、《三大纠纷调处条例》、《信访条例》等。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促进全县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活动的深入开展。2、继续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根据当前我县青少年的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上半年法制副校长到各中小学校上法制课6期,到学校举办禁毒防艾知识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等“法律进校园”活动4次,受到广大师生好评。3、依托“农事村办”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农村普法教育。⑴、加强法制宣传栏、法制图书阅览室建设,为群众学法提供方便场所;⑵、开展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法制宣传活动。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是我县一年一度的群众性盛大集会,通过采取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法律法规咨询等形式,效果明显。⑶、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开展“三八”妇女维权活动、防艾禁毒宣传、防灾减灾宣传等法制宣传活动。⑷、根据我县群众普遍喜欢山歌的特点,积极筹集资金,组织创作普法山歌进行法制宣传。山歌内容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信访条例、人民调解等十多部法律法规。普法山歌还将通过县委组织部的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广播电视台等在全县进行宣传播放,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逐步提高群众的学法守法用法意识。⑸、利用坡洪花炮节、洞靖、桥业、巴别、五村等乡镇的传统歌圩节群众聚集比较多的特点,开展“送法下乡”宣传咨询活动。4、继续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务工人员的普法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和措施,实行企业年度普法考核量化。积极为企业等重大、重点项目服务,如百色“新山铝产业示范园”内那更、六机两个屯的整体搬迁工作的法制宣传。结合农村普法,组织法律工作者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相关的法律服务,解答和帮助解决农民工法律方面的问题,发放《劳动法》、《法律援助条例》等相关宣传材料,引导他们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三)健全法律援助体系1、发挥多方力量积极参与“法律援助进万村”活动。搞好法律援助工作,队伍是关键。xx县非常重视法律援助队伍建设,组织全县152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39个贫困村第一党书记,36名大学生村官、156个行政村(社区)干部、8名律师、1200多名党员参与到法律援助进万村活动中来。通过培训、赋予工作职责、明确责任,为法律援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运用多种渠道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为营造浓厚氛围,让法律援助深入人心。几年来xx县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全方位开展法律援助活动。主要是利用全县村级“农事村办服务站”和 166个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终端平台,制作法律援助宣传板、宣传栏、文艺下乡和出动宣传车深入村屯等把《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案例宣传到村屯、农户。通过多渠道、全方位抓好法律援助宣传工作,不断增强农民群众法律援助意识,为全县更好地开展援助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运用多种手段推进法律援助进万村工作。为实现党委政府对弱势群体实施司法救济、有效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xx县通过整合资源,构筑了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核心,在全县十个乡镇成立政法委,依托乡镇一办三中心——在政策法律服务中心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农事村办服务站成立村级法律援助联系点为窗口的三级网络。目前全县已建有法律援助中心1个,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13个,村级法律援助联系点110个,三级网络全部开通“12348”法律援助电话平台,让法援对象随时就近获得法律咨询服务。     4、转方式,促成效,为农民工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为使弱势群体能够及时获得法律援助,xx县致力创新援助方式,针对不同的申请对象采取不同的援助措施,做到竭诚服务,受到了农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1)大力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 “四零服务”。即“零等待”优先服务,农民工法律咨询一律优先;农民工工资、工伤案件伤残者一律免于经济状况审查。“零距离”主动服务,坚持把农民工的利益摆在首位,只要有法律需求,就主动提供服务。“零收费”无偿服务,禁止一切收费的行为,禁止办理有偿案件;“零投诉”窗口服务,窗口服务满意率达100%。(2)开辟农民工法律援助“四类”无障碍通道。一是开辟信息无障碍通道,让农民工及时获得咨询服务。依托县级法律援助中心和10个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依托工、妇、残等群团组织建立3个法律援助工作站。通过“12348”法律援助自动化平台,让农民工随时就近获得法律咨询服务。全县各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都存放法律援助宣传资料,随时供咨询群众索取。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接受咨询、提供援助等,让农民工更多了解法律援助相关知识,提高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二是开辟申请无障碍通道,方便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农民工可以依托县法律援助中心、乡镇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工、妇、残等群团组织法律援助工作站三类申请平台,由农民工自行选择所在地就近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也可通过12348法律援助自动化平台和各级法律援助中心(站)向社会公布的电话,由农民工电话申请。三是开辟交流无障碍通道,使农民工获得心理上精神上的抚慰。提供人文关怀,让农民工诉委屈、找说法、讨公道,找到精神上的依靠和归属感。站在农民工的立场考虑问题,想农民工之所想,急农民工之所急,全心全意为农民工谋利益。四是开辟程序无障碍通道,保证农民工优先获得法律援助。县司法局通过制定《xx县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则》,对农民工实行“三优先一律”原则即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一律开辟“绿色通道”。对情况特殊者采取“先援助,后审批”,发放法律援助爱心卡,实行上门服务,帮助申请减、免、缓收诉讼费等,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及时获得援助。今年以来,xx县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宣传1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5200份,解答来信来访咨询1387人次。截至11月底,我县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73件,结案177件,其中民事法律援助350件,结案163件,刑事辩护23件,结案14件,中央彩票公益金案件41件;涉及农民工277件,妇女148件,未成年人9件,残疾人4件,老年人10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76万元,为民工讨薪52.5万元,做到应援尽援,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四)健全公证服务体系1、建立诚信体系、狠抓办证质量,提高公信力。我们始终把公证案件的办证质量作为公证行业发展的生命线,强化监督规范程序,优化服务,大力提升公证的办证质量。首先规范办证程序,提供便民服务,做到表格、证明样版上墙,各类公证简介、办证程序印发成文,让当事人了解办证程序和所需材料,提高公证证明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积极开展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办理上门公证服务活动,不受节假日、双休日的限制,经常加班加点为政府、企业和群众办理公众性事务和其他紧急事务的公证。二是完善诚信体系,向社会公开办证事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公开公证人员的姓名、照片、举报电话,把诚信建设、职业道德与考评相结合;三是开展公证质量检查,每年在局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对照上级和县局提出的公证质量检查活动的标准及实施方案,认真进行了组织和落实。对公证卷宗进行了逐卷审查、自查、他查,由于每结一案归档一案,在自查过程中,未发现错证假证,合格率100%。2、努力打造“素质高、服务强”的公证行业新形象。 公证处配备了两名公证员和一名档案管理员,在人员相对齐备的前提下,全处同志以老带新,加强学习交流,互帮互助,齐心协力,通过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外出办证,拓展视野、更新观念,在不断强化地学习和工作中,公证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得到的较大的提高,在工作中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确保工作运转做到三明确:分工明收确、责任明确、权限明确。工作总结尽力为当事人提供人性化服务,免除了当事人跑“冤枉路、花冤枉钱”,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转变了公证工作作风,提升了公证人员形象。3、抓服务,重拓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公证职能作用。公证工作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把公证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做精做细传统的民事、经济公证业务外,不断开拓公证新领域,积极为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建设服务。今年以来,县公证处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在征地拆迁、重点工程建设中多次到现场进行证据保全,出谋划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法律保障作用,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我县经济发展进程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使公证业务在政府领域得到认可和有效拓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证所涉及的领域和业务范围也在不断地拓宽,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加,企业、公民证据保全等公证事项的办证数量在不断攀升,公证服务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开拓了签名属实等新的公证业务,促进了我县公证事业的不断发展。今年以来,xx县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557件,其中合同(协议)类公证162件、继承公证168件、单方法律行公证187件、保全证据11件、亲属关系5件、其他有法律意义事实公证1件、签名23件。具体办理情况即:继承公证158件、保全证据11件、亲属关系5件、签名21件、赠与合同33件、承包合同18件、财产分割协议1件、财产约定协议6件、其他合同(协议)82件、委托36件、声明137件、遗嘱4件、死亡证明1件。为出行不便的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20件,办理公益性服务23件。业务收费为人民币65000元。(五)健全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体系1、社区矫正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衔接、教育、监督、奖惩、解除等工作制度,努力实现“无缝衔接”、“无缝监督”和“无缝监管”;二是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坚持每天对持有定位手机的社区服刑人员的活动轨迹进行定位一次,杜绝脱、漏管现象的发生;四是规范教育矫正,其一规范集中教育,其二规范公益劳动;五是严格考核奖惩制度;六是规范文书格式。做到社区服刑人员“一人一档”; 截止11月底,全县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627人,累计解除376人,现在册社区服刑人员251人,其中缓刑241人,假释6人,暂予监外执行2人,管制2人,开展社会调查评估 17件,依法作出警告决定4件,撤销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决定收监执行2人,组织集中教育学习351人次,参加社区服务76人次,个别谈话教育167人次,落实责任田地130人,指导就业就学18人次。重新犯罪0人,无脱管漏管现象。2、抓好安置帮教工作。一是不定期深入辖区开展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调查摸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落实政策要求,完善帮教组织、家庭成员之间无缝对接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大排查力度。加强“两会”期间等重要时段组织对期内年度安置帮教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及走访专项活动,杜绝重新违法犯罪,刑释人员动态排查率达100%;四是严格依照“八有”要求,健全完善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档案做到一人一档;五是完善信息平台,建立健全辖区刑释人员的信息库。截止11月底,全县新接收刑释解教人员178人,其中社区矫正期满转入77人、刑满释放人员101人,建档率100%、动态排查率达100%、帮教率98%、安置率90%,当年回归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为零。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拓展阵地,着力构建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体平台。一是突出抓好县级司法行政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在原有司法行政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下设群众诉求代理、法律咨询等若干个室,并优化首问负责、联席会办、督查考核、群众测评等运行机制,让有法律需求的群众一个门进来、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二是突出抓好乡镇司法行政服务中心均衡布局;三是突出抓好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窗口)全面覆盖。以推动优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为目标,指导156个村(社区)依托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点(窗口),并配备专兼职接待人员和法律服务志愿者,确保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窗口)达到有场地、有人员、有标识、有制度上墙、有工作日志、有联络电话等“六有”要求,初步形成了“十五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二)创新驱动,积极搭建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网络在线平台。一是大力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专网建设。以群众需求为第一导向,设计开发本县公共法律服务网,变“被动发布信息”为“主动提供服务”,变“面对面服务”为“键对键”服务。在网站上除设置“我要问”、“我要学”、“我要入”等核心栏目外,还建立了“法律地图导航”系统,标注全县所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法律服务机构,为群众提供“指尖上”的微服务和淘宝式享受。二是大力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专线建设。借鉴了服务热线和110报警台的经验,把原“12348”法律咨询热线升级为公共法律服务专线,通过扩容“ 12348” 法律咨询专线,设定接听坐席、24小时留言、电话同步录音等功能,使专线电话成为广大群众解决法律困惑的“开心锁”,司法行政部门服务保障民生的“连心桥”。(三)多方协同,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资源配置平台。一是编制一册《公共法律服务指南》。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还是一项新生事物,还不为广大群众所知晓,为方便群众就近寻找法律服务资源,县乡两级司法行政部门按照公共法律服务确定的职能范围,制作2万册《公共法律服务指南》,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介绍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方式、服务的途径和服务的平台,并发送到千家万户。二是建设一支法律顾问队伍。在全县实现镇、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进一步规范法律顾问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优化法律顾问目标考核与补贴发放挂钩机制,确保每个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都有法律顾问在开展服务。三是组建一批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以县级法律服务所为依托,通过网上报名,基层组织推荐,鼓励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法治阳光”志愿服务,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展活动提供专业人才配置补充。  xx县司法局

【篇四】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如何建设?

2018年7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二届心理行业促进大会上,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心关爱·进百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公益工程专家顾问刘晓明做了关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主题报告。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心关爱·进百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公益工程专家顾问刘晓明发言

他从四个方面具体介绍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如何建设:

第一、建立六级联合工作团队。由高校及实践专家、助教与运营支持团队、各地市专职心理工作者与兼职队伍及志愿者队伍组成,逐层工作赋能,保障心理服务工作的专业性、可操作性与实效性。

第二、建立四级联合培养团队。第一级高校专家理论指导与专业引领,第二级优秀实践专家实务工作指导,第三级专业助教全程跟踪指导,第四级各地市学员组长组织学习,分工指导,保障培养成效。

第三、借力大数据心理服务平台,开展线上化管理

大数据心理服务平台为各地区建立心理服务线上支持系统,提供专业资源,支持工作线上管理,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学习交流,助力工作成果量化评估。以此推动社会心理服务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便捷化与高效性的轨道。

第四、开展专项研究,坚持科学引领

心理服务领域专家学者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指导开发心理服务方案,总结经验,借助平台进行展示交流,科学引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心关爱·进百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立足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积聚专业和社会力量,通过“专业引领+行动推进”的运行方式,打造区域社会心理服务典范,培养区域专业人才,建立区域工作平台,评估区域发展现状,助力区域社会心理服务深入发展。

此外,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做了关于“新时代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暨‘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如何开展”主旨报告。介绍了“心关爱·进百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公益工程6大模块的建设内容。

据悉,本次会议由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京师博仁(北京)科技发展股份公司、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等联合主办,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心关爱基金支持。

出席本次大会的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原卫生部部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终身荣誉会长张文康,民政部原副部长、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创始理事长徐瑞新,国务院新闻办原副主任杨正泉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原国务院参事、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教授彭聃龄,中社心关爱基金执行主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公益工程常务副组长孙啸海等与来自全国各地600余位代表嘉宾。

【篇五】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细则

————心理健康社会工作服务进基层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分步实施,分类推进,全面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根本上减少心理异常人员危害社会案件的发生,确保完成中央,省,市提出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

1. 基础体系总体规划:

1. 根据所在地区群众心理健康需求,选择相适应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2. 活动形式:组织编印心理健康知识手册,通过网络平台和线下活动各区域进行宣传,策划各种类型组织宣传活动,举办公益讲座,公益心理咨询等;

3. 长期发展:组织专业培训,实施人才机制建立,确保“心灵港湾”的设立,搭建与专业心理机构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

(心灵港湾:以固定场所,配备相关心理健康知识资料,宣传材料,心理类书籍,咨询师岗位,确保有心理健康方面需求的群众,有解决途径。)

2. 面对社会服务工作人员

在社会工作中,各社会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因为需要处理大量的社会问题,他们承受着更大的压力,面临着更加艰难的心理困境,所以社会服务工作人员更加需要了解,学习及掌握社会服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术。

1. 首先使用调查问卷,收集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心态问题,情绪问题,沟通技巧问题,找准需求点,从需求出发,制定相应的方案进行学习。

2. 通过讲座、举办活动等形式让工作人员了解心理健康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在他们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3. 建立QQ群,微信群等线上学习沟通平台,及时跟踪学习情况,解决后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4.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专业能力的培养,建立专业人才机制,引进心理健康社工服务,缓解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效率,改善工作关系。

3. 面对辖区群众

为及早发现并解决社会群体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开展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增强自我的心理保健意识,避免产生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精神问题。

1. 通过宣传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社工服务,提高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2. 宣传方式有:

①各小区街道宣传资料发放,宣传海报张贴,组织观看心理健康宣传片;

②通过社区公众号和微信平台,进行日常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③广场社区宣传推广,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专栏;

④了解群众具体心理需求,通过线下纸质和微信电子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包含抽样调查和全面普查);

⑤举办公益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堂活动(内容以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亲子教育,情绪压力调整等为主)。

3. 建立“心灵港湾”(让群众有途径寻求心理知识了解,心理问题解决)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总结 体系建设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