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20XX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思路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 的精心指导下,农委按照市委六届九次全委会议的要求和全 市农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 20XX年中央1
号文件精神,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 实施“ 426”工程,协调农业、农村各方面事业同步发展 ,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 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工作完成情况
以“实施4项工程、抓好2项开发、突出做好6项重点 工作”的“ 426”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农业各项工作稳步 发展。实施四项工程:
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夯实农业基础。我市粮食高产 创建活动实施总面积万亩,达到省定标准。其中大豆万亩, 亩产公斤;小麦万亩,亩产公斤。共建立国家级大豆万亩示 范片2处万亩,小麦万亩示范片 1处万亩;落实大豆示范区 万亩、辐射区36万亩,小麦示范区 4万亩、辐射区万亩。实施农民素质升级工程,塑造新型农民。按照“冬抓培 训,春抓指导,夏抓博览,秋抓鉴评”的总体要求,本着“实 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阳光工程、农业科技之冬等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活动,重点突出优良品种应用、测土配方 施肥、水稻大中棚育秧、柞蚕高产养殖、脱毒种薯栽培、大 豆垄三栽培、病虫草害防治和大豆宽窄行密植等八项技术培 训。共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 850班次,培训各类人员万人次。其中培训农村干部 350人次,培训乡农业、畜牧综合 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农民技术人员 6000人次,培训科技示范户和种植业、养殖业专业户 12650人次。咨询人
数万人次,发放科技书籍 3700册、科技宣传单 3万份。教
育广大农民科学合理用药,用地与养地有机结合,确保土地 长种久丰。
实施作物良种普及工程,优化作物品质。加快新品种
“引、试、繁、育、推”步伐,重点推广近几年在我市种植 性状表现稳定、优质高产的品种。引进大豆、小麦、玉米等 新品种35个,农作物品种优质化率达到 98%以上。今年,全市播种面积174万亩,其中:小麦10万亩、大豆149万亩、 玉米2万亩、水稻5万亩、马铃薯5万亩、杂豆1万亩、蔬 菜2万亩。实施科技园区引带工程,发挥典型作用。共落实科技园 区20处15万亩。其中重点核心园区 5处3万亩,新发乡德 安村大豆窄行密植示范园区 5000亩、太平乡庆丰村大豆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 5000亩、兴隆乡双兴村土地规模经营整 村推进示范园区 7000亩、龙镇开发村小麦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5000亩、市良种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 1处,乡镇级
科技示范园区 4处7000亩。
抓好2项开发:
优质水稻开发。依托基本农田保护示范项目和优质粮产 业工程,积极引导农户利用自流灌、提水灌、组合灌等方式 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全市水稻种植面积 5万亩。积极推广水稻大中棚育秧技术,并引进了适宜我市生长的 “黑粳8号”、
“三江1号”稻种和其它优良的试验品系进行试验示范。
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 品开发力度,向上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60个,绿色食品3个。目前已完成区域内认定面积 160万亩,认定无公害农
产品183个。完成了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项目验收准备 工作。全国绿色大豆原料生产基地项目完成向上申报工作, 正在审批中,基地规划规模 120万亩。突出做好6项重点工作: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一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严 格坚持标准化作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提高新技术应用到位 率、普及率,重点推广“三?三”耕暄、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水稻大棚三膜钵体育秧、大豆宽窄行密 植等技术。二是加强农机化建设。今年我市农机购机补贴专 项资金为845万元,现已落实完毕,共购置各类农业机械 290 台。各类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全部适时下摆到位,保证了机械 TOC \o "1-5" \h \z 作业需要。三是加强市场化、信息化建设。结合我市主导产 业,加快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多渠 道抓好农产品流通工作。目前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123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 86个,专业协会37个。完善农业、农 经信息网和“农业 110 ”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农民提 供技术、信息、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服务 ,实现了科技信息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 6300
元,比20XX年增长%
启动第二批新农村试点建设。按照省新农村建设要求 ,
积极开展第二批新农村试点建设。立足 9个试点村实际,新
村办与各试点村积极行动,密切配合,深入各试点村进行走 访调研,与乡村干部群众座谈,征求其对第二批新农村建设 的想法和意见。按照省定标准从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为 出发点,立足现实,谋划今明两年建设项目,投资规模约3160 万元,建设项目主要围绕道路硬化、环境治理、基础设施、 社会事业和基层组织等方面进行建设。今年我市第二批新农 村试点建设投资规模为 900万元,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 1个, 新建综合活动室6处,室外综合活动广场 3处,新建村内水 泥路6条5公里,硬化边沟公里。全力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工作。全市土地规模经营总面积 30万亩,共有三种模式。一是股份合作经营模式。经营面积 8万亩。由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自愿将土地折价入股,实行股份合作统一经营。二是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经营面积 4万
亩。以租赁、承包形式从农户手中获取土地经营权,实行连 片种植,农场化管理,达到适度规模经营。三是统分结合经 营模式。经营面积 18万亩。这是最初级、最基础的经营模 式,即统一整地、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播种。我市农 业保险投保面积由去年的 23万亩增加到40万亩,落实财政 配套补贴资金90万元。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力度。一是加大农业法规宣传力 度。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月”活动为主,通过电 视、广播及开设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举办培训班等多种 形式广泛宣传农业法规知识。累计出动 60多人次,印发宣传单5000份,设立咨询台5处,累计出动宣传车辆38台次, 咨询群众3000多人次。二是进一步强化农业行政执法职能。
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通过 宣传引导、政策强制、执法限制等方式,实施治理“餐桌污 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开展以种子、化肥、农药等 为重点的春季农资市场大检查,出动执法人员 70人次,与工商部门配合深入 11个乡和4个监狱、劳教所检查种子、 化肥、农药经营企业。共查处违法经营农药、肥料案件 14起,有效地清理整顿净化了我市农资市场。
加大农业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目前已争取到位项目 5
个,项目资金总额952万元。其中农机具购机补贴 845万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合计45万元,渔业科技入户工程 20万 元,旱作节水项目30万元,院市共建12万元。正在审批中 的项目9个,项目资金总额 20XX万元左右,包括标准粮田 建设、秸杆能源化利用项目、粮食高产创建、五大作物科技 高产攻关技术培训工程、一村一品、马铃薯良种生产补贴、 共建一片示范田和新农村试点等项目。开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试点工作。一是加快调整 规划。龙镇政府与龙镇农场委托了省规划设计院对龙镇的总 体规划进行修编调整,扩大规划区范围,将周边的开发村、 镇西村、龙镇村、增产村都纳入规划区范围。我市城市总体 规划修编将德利村、龙头村都划入到城市规划区内通盘考 虑,初稿已经形成,正在征求意见。二是加快培育产业。龙 镇共引进5个项目,到位资金 1670万元;加快农村产业化 发展步伐,在龙镇发展村投资 360万元组建农机合作社,推 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推动畜牧经济快速发展,龙镇 区域禽存栏万只,完成计划指标的115%青山区域禽存栏万 只,完成计划指标的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整合全市旅游 资源,围绕旅游服务业加快接待服务业软硬件建设。加大对 龙镇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扶持力度,使之成为发展粮食和农副 产品代购、代储、代销、发运、交易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中 心、商品集散地。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9个村屯的村级公路建设全面
展开;加快推进住房建设,今年市区内已拆迁面积万平方米, 棚户区改造项目7处万平方米,解决700左右户群众的住房 问题。龙镇拆除、改建了泥草房 59户;加强公用设施建设, 升级改造东沿河街道路、自来水公司给水干线,实施绿化、 亮化工程。龙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实现了大跨越,加强了村 镇环境综合整治,新植柳树、云杉 4720株,新铺设960延长米自来水管道,安放塑钢垃圾箱 4个,清运垃圾1300立
方米,清理边沟 2400米,有效地改善了城镇环境。四是推 进公共事业建设。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第二中学集中办学工 程完工后合并6所农村中学,实行全封闭寄宿制办学;文化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9个试点村农家书屋、信息资源共享 工程服务点、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正在顺利 进行; 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人民医院新建总面积为万 平方米综合楼于年初投入使用,其二期工程和中医院新建项 目已经立项。疾病控制工作得到加强, 进一步完善了县、乡、 村三级疫情监测信息网络。五是完善体制机制。推进基层党 组织建设,9个试点村党支部及所在党委与联建党组织完成 了城乡共建党组织的对接工作;加强民主和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活动”和“星级文明户评定活动; 加快城乡人力资源开发,向乡村基层农业、教育、卫生选派 了 “三支一扶”大学生 17名,为青山街道办和社区招聘了 20名大学生,通过其他形式实现新就业 1331人,新增就业1204 人
二、 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滞后,农业生产抵御 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特别是近几年农业灾害频发,在传统旱 作农业生产方式和思维的束缚下,有效防灾减灾应对措施 少。受种植习惯、药害和市场需求的影响,种植业结构调整 困难较大。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虽有所扩大,但集约化经营水 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龙头企业对种植业的强有力拉动,农村产业结构单 一,优势主导产业发育缓慢, 农业产业化水平没有明显提高。新农村建设没有形成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而且农 民自主建设能力有限、主体意识不强。“发展生产”方面没 有新突破。开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工作面临困难和问题较 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 村发展金融支持体系薄弱,机制体制建设有待完善。三、 明年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按照市委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农业这一主题,以调 整优化结构为主线,以培育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为核心,以推 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和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农业 产业化水平,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全市经 济社会更大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工作目标
20XX年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粮豆薯总产和农民
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 10%和7%。
工作措施
总体要求是:围绕“一个主题”,致力“一个提升”, 强化“两项安全”,完善“三大体系”。1、 围绕“一个主题”:就是围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 设这个主题。
坚定不移地建设现代农业,是市委、市政府“重农、强 工、兴旅、惠民”四大主攻点之一,是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 的战略选择,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为此,要立足实际,扬长避短,全力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结 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发展主导 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合力拓展农业产业空间, 全面提升我市农业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 民增收和农村发展。2、 致力“一个提升”:就是致力稳粮增效,提升农业 主导产业档次。
—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继续开展粮食咼产创建活动, 强化科技服务,加快良种引进推广,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病虫害统防统治,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培育种粮大户和粮食、 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二是积极推进农 业科技进步。加强与省农科院的院市合作共建,加速先进农 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我市农业科技含量。三是着力培育新 型农业主体。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专业种植大户,促进 农业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 升发展,扩大规模、增加数量、规范运作,提高产业带动能 力。3、 强化“两项安全”:就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强 化农业生态安全。
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开展农药残留检查,保 障农业投入品安全。加大农业标准化推进力度,强化技术培 训和推广,推行农产品标识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推进无 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 制度,全面开展高毒有机磷监测。二是强化农业生态安全。着力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农作 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规模,推进农业生产节 肥、节药,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大力发展农村清洁 能源,加强新产品的引进和应用。4、 完善“三大体系”:就是完善农业规划体系,完善 政策投入体系,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一是完善农业规划体系。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我市农业 产业发展状况,注重挖掘亮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做好 全市农业发展近、长期规划。二是完善政策投入体系。正确 把握国家扶持农业发展政策,抓好项目储备和申报,想方设 法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大力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利用农 业信息网平台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金 投资现代农业建设。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元 化投资的投入机制。三是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健全制度、完 善机制, 建立一支机构完善、人员精干、机制灵活、运行协调、行为规范、形式多样、效能突出的农技推广队伍。深 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建立完善农技部门进村入 社、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 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为农民 所用,落地转化。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宏伟蓝 图。重点工作
1、项目争取。搞好项目争取和实施工作,积极申报省 级无公害标准示范县、国家优质作物新品种展示与示范项 目、绿色大豆生产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代农业示范 园区建设、标准粮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级质检站建设、 秸杆能源化利用、粮食高产创建、五大作物科技高产攻关技 术培训工程、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等项目。2、 伏秋整地。强化伏秋整地的组织协调,提高作业规
模、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全市计划完成伏秋整地面积 123
万亩,其中深松整地 62万亩,整地地块全部达到待播状态, 为下年的农业生产打下良好基础。每个乡镇至少要有一块 3000亩以上连片整地地块,每个村至少有一块 1000亩以上连片整地地块,其它深松连片整地地块面积不低于 500亩。
3、 规模经营。发挥农业科技、大型机械和合作共建优 势,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积极稳妥地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制定完善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建立奖惩机制,加大 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积极性,扶持壮大专业大户、家庭 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 度,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保证土地承包关 系长久不变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农户积极性高、村 干部组织能力强、经营主体优势明显的经营业主,采用股份 合作、土地租赁、统分结合等多种形式, 促进土地快速流转。4、 园区建设。按照“三化五统一”的标准,在巩固已 有园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园区的建设力度,扩大规模, 提高档次。做到乡有示范区、村有示范田。实行领导干部、 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相互联动共建科技园区、示范区, 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5、 农业保险。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扩大玉米、 水稻、小麦、大豆四种粮食作物的保险范围,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四大粮食作物参保面积完成 40万亩。
6、 农业执法。整合执法力量,加快组建农业综合执法 机构,重点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向队伍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和 手段现代化迈进,20XX年全面实施农业综合执法。7、 农民增收。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想方设法增加 农民收入,确保完成农民收入增长的目标。一是稳定种植业 收入水平;二是发展畜牧经济;三是开发农村二、三产业; 四是扩大农民劳务收入。8、 城乡一体化。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的部署,深刻 领会和准确把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本质要 求,找准工作着力点,从实际出发,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核 心,以规划为基础,以产业为支撑,以加快中心城区和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 以配套政策为保障,创新工作机制, 落实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公共服务、 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加快城乡一体化两个试点镇的工作进程。
9、 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 大优势主导产业,促进生产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是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成 2个试点村通村路和1个试点 村村内路硬化,加强环境卫生治理。三是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完善室内综合活动场所和室外综合活动广场建设,提升其服 务功能,倡导文明生产新风尚。四是加强基础组织建设。加强试点村“两委”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
和战斗力,提高其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感谢阅读这篇文章,网络搜集,感谢原作者! ]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总结 工作思路 农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