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科生导师制由来已久,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也逐步展开施行了多年,在本科生的人生导航、学习指导、就业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本科生导师自身而言,应该从增强责任感、提高知识业务水平、深入到学生中间、对共性问题预先提醒、加强沟通共同面对等方面狠下功夫,本着对工作、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本科生导师的相关工作。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工作职责;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6-0145-03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国牛津、剑桥等高校推广到本科生的培养。后来,美国的哈佛大学、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等高校纷纷仿效,并都以能够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而闻名于世界。1937年,英国学者林迈可把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推广到燕京大学[1]。而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高校的试点则始于2002年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的教学改革,并逐渐在一些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校中试行[2]。从本质上讲,导师制是指导师对学生学习、品德及生活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3]。
一、本科生导师制得以实行的背景条件
在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得以实行的背景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师生比例失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辅导员与所辅导学生之间的比例也变得越来越失调,每个辅导员要面对上百甚至更多的学生,使得针对每个学生特点进行个体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少,甚至变为不可能。
2.教育职能空白。由于辅导员所学多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类相关的专业,而对其学生所学专业往往不甚了解,难以对学生的课程选择、学习方法进行引导,而任课教师偏重于课程知识的传授,较少与学生有思想上的交流,学生在课堂之外几乎得不到教师和直接指导的机会。辅导员与教师的职责少有“交集”,如果缺乏相互沟通,造成辅导员与教师心目中对有些学生的表现存在巨大反差[4]。
3.行政管理要求。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中指出:“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
坦率地讲,上述问题在全国各个高校各个专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点院校的情况稍微轻一些,一般院校问题较大,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势在必行。
二、本科生导师的工作职责
在上述教育背景下,山东科技大学于2004年6月出台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意见》,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也在成立之初,于2008年10月相应地制定了《地质学院关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意见》,明确了本科生导师的工作职责。
1.人生导航。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学生,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业进展情况及专业能力、素质培养情况;指导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种困惑;维护学生切身利益;关心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做好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
2.学习指导。对学生选课、专业或专业方向选择、学习方法等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立正确成才目标;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学习和课题研究,定期为学生开设专题学术讲座,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水平,培育学生科研能力;组织学生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就业指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就业教育,宣讲就业政策,帮助毕业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求职技巧、个人形象设计等指导,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协助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解答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了解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对毕业生做出综合评价,在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上签署推荐意见;结合工作之便为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4.心理疏导。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积极解答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此外,本科生导师应注意加强与学生及其家庭的联系沟通,加强与学生工作部门、教学主管部门的配合协作,发挥沟通学校、学生和家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涉及学生违纪处理、评奖评优、组织发展等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上,本科生导师和学生政治辅导员要加强双向沟通,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本科生导师应全力支持学生政治辅导员依职权独立开展工作。
与此同时紧密结合学院实际,将本科生导师进一步划分为低年级本科生导师和高年级本科生导师,分别指导一年级本科生和四年级本科生的相关工作。
三、低年级本科生导师的工作方法
自学院成立以来,本人一直担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一班的低年级本科生导师工作,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比较有益的认识。当前,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度建设、实施细节、考核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较多[5-8]。本文仅就如何做好低年级本科生导师工作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明确自身职责,看到肩上的担子。要想出色地做好本科生导师工作,必须认真学习相关条例,了解和掌握本科生导师的职责所在并严格遵循它开展工作[9]。尽量做到既不大包大揽,又要全面到位。比如个别学生外出或班级组织活动的审批问题,已经超出了本科生导师的职责范围,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而不能擅自“准”或“不准”,但也要努力避免“这个问题不归我管,那个问题也不归我管”的推卸做法,即便真的不是自己职责所在,也可以帮助学生与相关单位或部门进行联系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要想出色地做好本科生导师工作,必须有足够的责任心。本科生导师一般由本专业的任课教师担任,而大多数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导致部分本科生导师“教学为主,指导为辅”,甚至有的本科生导师只是流于形式,不与学生进行交流,不愿占用时间和消耗精力对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指导[10]。应该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指导也是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只有真正热爱这项工作,对学生认真负责,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深入课堂、宿舍了解学生情况,主动与任课教师联系,反馈教与学双方的矛盾,积极沟通协调,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2.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本科生导师的指导内容比较宽泛,这就要求其知识结构要合理全面,对与本学科相关的专业也要有所涉猎,还要具备相应的教育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本科生导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一定的领导和管理艺术[4]。作为本科生导师,除了工作热情,还要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学分制条件下,为了满足社会需求,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体系、专业结构、教学计划都在不断地调整之中,这就要求本科生导师要关注本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变化,还要了解各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本学科发展状况,熟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要掌握所指导专业学生的就业、考研信息,尤其是近几年地质行业下滑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3.体会学生环境,注意身份转换。紧张的大一入学军训结束后,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但仍处于适应磨合阶段,思想上一定会有诸多困惑需要与其他人交流并希望得到指导。因此,本科生导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和朋友[11]。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本科生导师需要深入宿舍、食堂和运动场等场所,熟悉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需求,拥有和学生做朋友的基础。坐在教室和学生一起听课,才能发现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是否恰当。这期间所发现问题的有效解决,既要以朋友的身份去共同面对,又要以导师的身份去和有关方面协调处理。
4.预防为主,及时总结。一年级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几年的统计分析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需要调整,如果学习方法不适应大学学习节奏,往往会出现“一节课不缺,自习也没少上”,但学习成绩就是不理想的情况,这会极大地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一年级新生通常没有接触到专业课,英语、数学、政治这“老三样”可能让他们对本专业感到迷茫,对本专业就业前景的不了解甚至让小部分同学产生退学的念头。部分学生第一次远离父母,过不惯集体生活,很容易影响学生对大学的感觉[3]。对于这些问题,本科生导师都要尽快、尽早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让他(她)们认识到大学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而不至于问题已经出现或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时“惊慌失措”,被动地“亡羊补牢”。当然,预防针打得再早再好,仍然会有个别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本科生导师和这一小部分学生坐下来,仔细地分析原因所在,找出解决方案并加以总结,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5.加强沟通,群策群力。本科生导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就要与学生直接接触,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爱好。除了关注班级整体情况外,还应对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单亲家庭子女、性格孤僻等学生格外注意,从语言和行动上引导他们。导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集体指导与分别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在掌握准确信息的前提下,本科生导师还要随时与学生工作部门、教学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将学生的动向上报,以便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或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有些本科生导师对学生的问题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策略,“不给自己和学生找麻烦”,没有真正地起到指导作用,往往会使问题向“恶化”方向发展,形成更大的问题。
四、结语
做好本科生导师工作,和学生心连心,想学生所想,竭诚为学生服务,和课堂教学一样也是为教育做贡献。几年的本科生指导成果已经说明了该项工作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反映出该项工作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大家去完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全红.本科生导师职在“导学”[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1):81-84.
[2]朱春晖.本科生导师制度实施机制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1):111-112.
[3]王光,王利华,潘庆杰,史福艳.本科生导师的困惑及职责[J].高教论坛,2008,(3):35-36.
[4]林鹏.高校本科生导师的角色定位与角色要求[J].集美大学学报,2008,9(2):13-16.
[5]刘培蕾,田水泉.论普通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度建设[J].许昌学院学报,2010,29(1):150-152.
[6]朱江.试析本科生导师制度及其实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5):143-145.
[7]商茹,傅再军,杨文彩.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本科生导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4):86-90.
[8]杨仁超,魏久传,吴强,等.地质专业本科生分级导师制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2):23-38.
[9]朱清香.做本科生导师工作的点滴体会[J].教学研究,1999,22(3):170-171.
[10]卓青莲.浅析本科生导师的导学观[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2):99-100.
[11]时多,冯皓,邱磊,张俊平.把握学年规律,发挥军队院校本科生导师作用[J].高教研究,2010,28(18):15-16.
相关热词搜索: 本科生 导师 探索 实践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