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要点 >

好人好事事迹事例_工作事迹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时间:2021-10-16 14:10:18 来源:网友投稿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推荐

 李占香,男,60岁,XX县XX卫生院分院任全科主治医师。1984年开始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基层卫生院从事一线诊疗工作。杨家台是他的故乡,他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从医四十年多来,他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这里...... 在十几平米的诊室里,询问病情、把脉开药;在病床前扎针挂瓶、查体听诊;在崎岖的山路上,巡诊出诊、送医送药......沿着一条条单调而平凡的崎岖山路,李占香从青春韶华到两鬓染霜,一走就是45年,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大山深处的健康天使。”他的事迹曾在XX新闻网、XX日报官网、XX都市网、健康资讯新民网等多家媒体登载。

  “我早到一会儿,病人就多一份希望”

  李占香所在的XX卫生院位于我县西北部深山区,30多个自然村散步于40平方公里的大山里面。路远、路险,是当地3000多群众看病的最大困难。

  “要不是李大夫爬山过岭来我家,我父亲可能就不在了。”陪家人看病的赵于仓眼中噙着泪花讲述了李占香一次夜诊的经历。

 

  一个多月前,他父亲因前列腺增生急需导尿管排尿,李占香接到求救电话时,已经是晚上12点了,过山隧道因维修不通行,李占香就翻山越岭地来了。“他来时满身都是泥土和草叶子。我从小在这片儿长大,那几座山,就是白天走也得加万分小心,漆黑漆黑的大晚上,让李大夫爬山,实在是难为他了。”赵于仓有几分歉疚地说。

  “我早到一会儿,病人就能多些希望。”不管路多难走,只要有可能,就尽快赶到,这是李占香40多年从医生涯的习惯。

  位于XX三县交界的三叉口村,90年代初交通极为不便,距离XX卫生院有80多里山路,为了给当地一个病人输液,李占香手拔着山上的小树、山草一点点儿前进。往返一趟竟要两天,李占香一去就是十几趟,直到病人痊愈。

  “不管什么时间,不管是谁,李大夫随叫随到,什么苦都能吃。”李占香的同事臧新玲介绍,这几年山里路好走了,李大夫可以骑自行车出诊,每年几乎都要骑坏一辆自行车,车胎更是每月一换。

  “我加把劲儿,病人或许就会少花好多钱”

  “不怕家里穷,就怕病折腾。”生于农村的李占香,深知山里人生活的艰辛。他从走上医生岗位起就立下了誓言:尽可能让病人少花钱。

  XX村的张小米患有习惯性下颌骨脱节,近三年来,每年都要复发8-10次。每次找到李占香,李占香就用熟练的正骨手法给她完整复位后,不收她一分钱。

  “她家做生意赔得一塌糊涂,两个儿子穷得媳妇都娶不上,我收她的钱简直没天理了。”李占香理直气壮地说。

  98年初冬的一个下午,附近村里一个孩子放羊时不慎摔伤,多处骨折,情况十分紧急。李占香跟随孩子家长一路护送孩子到市里的大医院。孩子脱离危险后,已经是晚上十二点多。为了给孩子家长省下几十块的旅馆住宿费,李占香和几个乡亲顶着初冬的寒风,在大街上来回转到天明,才搭班车回家。

  “我加把劲儿,病人或许就会少花钱。”为了提升自己医疗水平,只有高中学历的李占香,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读书看报。他精心研制的“气囊压迫止血”法,因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且不损伤鼻腔粘膜,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鼻出血都有良好效果,不仅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更受到许多同行的称赞。

  “我干得是医生,就得多担当一点儿”

  2000年冬天,杨家台村一村民腹痛难忍,卫生院大夫们诊断为肠阻梗,必须立即手术。但当时大雪封山,不要说车辆,就是步行走出大山都不可能,而有手术条件的县医院离这里有将近百里路。

  “我来做吧,不能眼睁睁看着人死啊。”在连一把肠钳都没有的条件下,李占香主动承担起了手术任务。经过细致缜密的准备工作后,李占香为病人成功实施了剖腹探查术,半月后,病人康复出院。

  “万一病人有问题,这是负不起的责任啊。”回忆当时的情况,在场的医生都心有余悸。

 “如果看着病人死去,而我却什么也没有做,我一辈子良心都过不去。”李占香斩钉截铁地说。

  在紧急出诊路上,身患糖尿病的李占香因为出现低血糖,头昏眼花险些晕倒,靠大嚼路边菜园里的青豆角才捡回一条命;为让昏迷的脑溢血病人早日苏醒,他衣不解带的护理整整十五个昼夜,病人醒了,他却倒在病床上了;每周“五加二”、每天“白加黑”,成了他几十年的工作节奏……

  “我干得是医生,就得多担当一点儿。”这句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行医四十多年的永恒不变的信念……

相关热词搜索: 好人好事 事迹 事迹材料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