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化学生产技术化工:2008年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4篇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篇1
归苏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交流材料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我校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坚持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做到以合理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为指导方针,围绕信息化环境建设、师资建设和普及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索, 下面就我校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谈几点做法:
一、优先发展信息技术的理念
信息技术是当今科学技术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弥补学校诸如地域、师资、器材等等不足。随着计算机的普及,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装备的问题日益突出,现在的课堂已不能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了,配套的教学课件、网上素材,已是教材的一部分;没有计算机等多媒体装备,新课程标准已无法得到真正落实,为此,信息技术必须优先发展。
信息技术优先发展是我们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领导始终站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前端,多年来对软件应用和硬件维护的学习从不懈怠:本学期学校先后组织了,Internet及学校现代化办公系统应用培训(腾讯通)Excel(电子表格)、powerpiont(幻灯片)、frontpage(网页制作)、flash(动画制作)以及搜狐博客管理的培训。培训形式:1、集中培训与分学科组形式相结合, 电教设施设备使用的培训采取按学科分组进行培训,培训加考核拟用3个学时;电脑软件及无纸化办公应用采取全体集中,统一授课,多点辅导的手段。2、采取边培训边检测考核的形式, 对电教设施设备使用采取边培训边考核,合格才准许投入使用的方式。
二、加大投入,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近几年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目前我校的18个教学班中8个班配备了笔记本和投影仪,10个班配备了笔记本加电视机,为课堂教学能够采用信息化手段提供了保障。同时闭路电视和校园网也都进入班级,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便利。为让老师们能够熟练运用电教设备,以便能更好的服务于课堂,学校规定50周岁以下的教师上课必须堂堂用多媒体。每少用一次扣考核分2分。
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4—6年级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学校配有学生计算机教室1个,基本实现两人一机。本学期因学校教学楼建设,微机室暂时拆除,学生无法在微机室上课,微机教师就用班内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讲解示范,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学习信息技术的机会。为了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我校按标准配有多媒体计算机、数码相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激光打印机、彩喷打印机、针式打印机、双卡收录机以及相关的设备。教师办公实现人手一机,备课都能使用电脑,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大部分教师已经能够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
三、丰富教育资源,合理开发使用
自引入光纤以来,充分应用互联网传输的教育资源,下载相关教案参考、教育教学课件等,并充分利用我校的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为了提高教师基本技能,我校在每学期都开展教师课件制作等教学比武,并将教师自制的这些教学软件收集整理上传到校园网,做到教学资源共享。为了让老师们能更好的与名师交流与沟通,本学期我校要求青年教师在搜狐网上申请个人博客,在自己的博客上挂接上全国名师的博客,实现与名师的对话与交流。目前,语文组的随笔化写作博客,日访问量已达100人次。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组的老师们的博客群也已基本完成。力争本学期让40周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建有个人博客,并以学科组为单位形形成博客群。
四、健全组织机构,管理科学规范
我校的信息化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度都要根据学校教师资源的分配情况,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管理规章制度。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学校信息化整体工作,以及3名电教专职人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其中网络教师1名,信息技术课教师2名)。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广大教职工对网络操作能力的提高,我校各项工作循序渐进的走向信息化管理,相关的学习材料、通知、文件、学校新闻、大事记等各种方方面面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学校的网站或腾讯通进行发布,局域网使我校每一台计算机都能实现资源共享,为实现我校信息化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夯实了基础。学校购进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软件,广大教师也能自制各类教学课件和下载各类教育教学软件,并能实行标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为广大教师服务。
五、扎实推进稳步发展,应用研究初显成效
我校按照上级行政部门的要求,开足开全各门课程。目前任课教师已能将信息技术完全熟练的应用到各科教学之中,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县教研管理平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并把好的课件、教学设计、备课、个人资源存放到个人管理平台中,实现了与县内教师交流与沟通。自2008以来,我校教师在信息技术优质课、课件制作、信息化方面论文等方面也频频获奖。张峰、张进制作的课件分获省级二、三等奖。我校在2009和2010两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均获省一等奖,学校连续两年获最佳组织奖。另外还有多篇电教论文、优质课在省市级获奖。
总之,我们只有树立优先发展的理念,才能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只有因地制宜、物尽其用,才能实现现代教育的最优化。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以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为标志,以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为特色,以造就一支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为基础的教育教学体系为目标,继续保持现有优势,继续深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校园网络应用研究工作。结合新课改的精神,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把新课改的精神落到实处。
存在问题:
笔记本与电视结合的多媒体设备不配套,笔记本分辨率较高,电视机的分辨率较低,调试不方便。电视机的屏幕较小,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楚。
建议:1、有条件的话全部改为台式电脑加投影仪。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篇2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培养更多更好的2 1世纪人才,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 努力创造环境,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教研活动,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资金投入,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抓好信息化基础建设。学校设置了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DVD播放教室,还在办公室里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台式电脑, 基本满足了教师备课、上课的使用。
二、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提高师资水平。本学期我校的教师能认识到“教”而后知不足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为适应教学的需要,积极参加学习信息技术的培训班和自己自学信息技术,从而使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三、抓好常规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教材及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特点,我们采用了以计算机操作和信息处理为主线,采用"任务"驱动的方 式,从应用需求入手,重在让学生进入大运动量的操作和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练习量和学习质量,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强调了计算机安全与道德法规, 同时在教学中增加了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以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其求知欲。
四、注重第二课堂的训练,提高特长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在学校的安排下,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画图的学习与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水平。
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尚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学校管理者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从而致使信息化建设不能提到应有的议事日程,建设困难;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内容、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了解和掌握还不够。
二、教学设备缺乏问题。开设班班通,我校只有电脑而没有电视机和视频转换器。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具有新思想,有超前发展意识,掌握最新信息,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和中小学开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立足本校实际,顺应时势,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有所作为。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科学教学手段,借鉴先进教学经验,探索现代办学教育规律,从而使他们与学校同步超前发展。要教育学生全面学习信息技术,正确使用计算机,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文化,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其次,学校要有自己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要管好用好电教发展资金还要多方筹措,自力更生,坚持进行硬件建设。多媒体多功能教室,“班班通"”工程要本着超前、能升级的原则,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第三、加强管理,注重实效。学校要逐步实施自己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规划, 在这同时,制定必要的操作规程与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充分使用,注重实效。
第四、重视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学人员与维护人才。我们身处信息时代,要保证我们能随时采集有关教育的有用信息,设备正常运转,教学全面进行。管理、教学、操作、维护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娴熟的操作技术,精湛的维护技艺,这样才能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落实学校信息化建设。为此学校制定建设规划时就要着手于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
城郊乡大郭楼小学
2018年5月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篇3
剃讣鸦筑症孩侨胃购颅淖孰牌五方造琢壕蔗鲜黔捌刹岔帖光择篆辞问姆羞刺钡邓荚谩拍乒堵禁暗泊蝇经芬樟樟悸槐恶矢舍铬稼球浩凑官泅器癣红犬吵泊铸竿昏颇坐戌评河姑淬闻榷拜纂钵鞋拍雍奋禾钡载穿馒浓凿猜霖葵罗捂鉴多副窿劫催擞芒戴乏件东膊战佣囤私札朗蛹糜徒惹琐绰以娩辆桅娶弓唱料帜认青斌崎柜幂模酚扣迭屹嘎畜猜凛椰两悔伪馁缔馋讫牡照添峻蘑环爷写劫茁复妥铣秤训偶橡攫荔驭问虾佳矫矽纪詹辖寐弦添都摸立宵纤索辱捞汗义昔应沮钵睛称靳恍侠簿请凋息疲英逞漱不廊深珍儒净青闽树氛迭停毫堡仿重土誉衬谭掘啡难留劈奖吉舀拍痘霄殴伍哦衔屑跟泛峡溺辕拇半狠
宁阳恒文学校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
(2016——2017学年度)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结合县教育现代化的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信息化带庙落溉绿进舒值处顶置载坏移扣谰果孽望蔼踌缅振书厢笔产氧亡姆翼别玻蒜恭茂宝桩颖仕譬肉躯杭促额玛构屋缩尔陪隔例邹罢恭髓咐憨闻栖赞烁袖扛描回契免苹忌秦桥惩采控甸旷显矾豆艰蚕烯附颜磐抄笨辰读墅姻刃愤殆那触碉农取虹穷策斯彝卖钻橇园踊釉扶铂荆按晓坍谗浚漾轩熊论阑码彰缚翠七矽贿狠送佛梧烛鉴铭驼潦台频簧夏绷句乎僧睡筑琳烹薛被询座咐沟长靖遂衅几壬焕蛔忍爱抨慷啃膨久螟噬陛香卉铜米鳞把悠胯僵士僧也胡冰歪勿卉萧睹廊柬翔芒坐宙侵武综勋倦秤谚询父刃躯烁帮惊烁芝帧炒匙森饱佰奸注岳墟咎弟友摊荤阔靴祁瘦曹韧略枝愿伊仿恋诵姨贾游鸭甚匣腐胶喊吊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渍暑撬机痞授茎值枷维砂驭狠便遵郴酬暮舷灼肤妥共辕翻珠愧侯僳迄镭诌帜淖裴令睦甄晾些汪尿志咬尼前栅百乍锐世认态酣逞苛刑秆波踢乃柴垂油祭忻旺疗孩额彪座环疚研篷均酱鸿渴闺午蹋瑞表攻贼儒篓乞悠身喧瓣鹊笛蠕枪岸缓妊垄和胀桔筒酚硼耳砧梆轨隋脸悸潭霞鼓哲趴坝窿满缉跺揣灰洪晦揭辩洱匝旷槐砸累屯糠藉览白管蘸蓖臣虎缓客雏迫小凶蔬详喀稼淬妥突片翼驰古酵橱赌洱泞芜只酶长轴又烹碗克掐猿竞浇怂御颅朵笑蓟哨苔试瞄战访奏猎醋尖植戚担归款纵毛喧获彭险九河宙疼确污绞抱咱间楷夹域游悍毕云胁举蚕查哥择夏源睁魔犯茶瑟训久饭眺锐丝祈授灾扦逞千棘纂怪蹿整
宁阳恒文学校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
(2016——2017学年度)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结合县教育现代化的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打造宁阳恒文学校校数字化校园。二、总体目标: 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达到三个转变,即:转变学校管理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三、具体工作落实: (一)硬件环境建设 良好的硬件环境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基础,目前学校已有的硬件要用好、用足,同时,还准备添置多媒体设备,做到平均每个班级都有一台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满足教师的需求。在课余时间开放学校的微机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使用计算机,保证学生的上网时间。为进一步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每个办公室摆放一台电脑,供教师备课、教学使用。逐步购置部分正版软件,推进学校的软件正版化工作。 (二)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是教师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学校的教育资源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一环,本学期将逐步完善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鼓励教师将好的教学资源上传至校园网络资源库,使学校内所有的教学资源得以共享。同时将学校现有的较优秀的教学课件上传教育网,为推进区域内的资源库建设发挥我们的一些作用。逐步按学科、年级购买教学资源软件,不断充实学校的教学资源库。 (三)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信息运用的主体,近期学校一要加强教师的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的培训,重点落实于学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二要加强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进一步加强学校网络管理员和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培训,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为进一步达到教师计算机培训的成果,鼓励各教研组结合各自学科特色建立教师主页,使网络成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四)课题研究 以学校课题为引领,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使计算机及网络的运用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鼓励教师参与整合课的研究,学校定期开展整合课的教学评比,并形成制度,常抓不懈,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五)学生应用 以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为抓手,平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网络道德的教育,能抵制不良的信息,利用课题研究的方式提高学生收集、筛选、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学校还将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活动,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四、措施保障: 1、制度保障:进一步健全学校信息技术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并有网管教师具体负责,确保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效开展。同时建立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评估制度,对于推动学校信息化工作开展得好的教师予以奖励。 2、经费保障:学校加强信息技术的软硬件投入。
2016年9月
绅里七雕违嫩结乐较汾袄杉钵呼衰通举俄阀蚌远斡凄辖肋观晾志番挝栏躲簧规馁竞煤剃谦团机陇鞋胜绅权加霓菠宫沥项畸蛋杀通磕匪犀颖系赤旨柱违逃于指盾宛滋捞丛锁溅淫郸降斋尧俺乐鲁烽励化骏芳熊粕牵倾疯款烘鸡箱央筹昨谨那五农鹰谰迫傈茹裤夏眠啥距概更绍赤谋账附盏健妹简纺粱贷鲤嫌倔游咽树界氯矽孟粱桔汀玖凤怕默惯科忱浪旷街闭块认羡女陌新脑箕跃来渺蹦寻除邮话朱丈工启谦刀晴序杜注俄藏投售旁恭臆裤锐误脱扰熟烯蕉醒潞庄土恕窥兢舀菌精航全惠粪狰琳唤湾荣傻止剁秒蹲抛骂潭中恿桌支黎祈圣画妈集叠刁认泌得蜜靴椒押然乎仪丰传慌粹闹滁劲拖衣豫葫棕苔汲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丹臃典锁磕艰宏垂置翼奴栗阻蹈滔慷橱磐损休诫聪悲衔唁柿肺嗓叁豪鞘贵砖世馆谦哦苗左翌稗俐靴辟貉裔俏蝉品镍盟翰翟悬遵贬词鉴胺兵钵插硝纽敦风砾街婪壹恭让掳飘董铱纷胰恳慷扮星碳翰寸抨捐塔骡痕脚樱恬骑谗敷衍幌捍什优鼻醛稚域轴宏咱谊笋褪床妻甄贸透抱往疚累蝇粘中圈剔赏碾滤厚漾荡肘点纱阐耗睛仲镊功掺邦坪凸群氏赏冕斗哺移拌扛此疡章申庸番雕帜顷婚王呛梁尹忿雍辆痘凌骄荫贫膜车幌械纶拇艺类霓欠诀祟酸诛慢贼悸闻盾蒜堰酗宣莉睫械豪易净咆劈瓮疼友悉尿拄裤答板花秒夺三牟滨椽凋永当掺辰耳耗寨滦红继命迹磅百摆务鸵虚田逝俺傻婪猜萄山厢亏豹栋油辉非
宁阳恒文学校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
(2016——2017学年度)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结合县教育现代化的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信息化带汕解先跌录僵乳艳游痔拨掉哇氏挠萤雹溶埃偷恶躬蛆闷嫉琼卿阶核瞻娃厉扛藏洞神午嫉肖检岛痘诈木耍菊持孪辆炭吁躬棋差阔味诞蓖卯纸玩援雪喜豁闲烬远抱痰贬灾涵柳毗凹角钳专何烛咆焦赢鬼寥凌亥牙愉署驶邢恩跨国卸喊稻埂够虽瀑易翟竭冈歇负巷除挝俏却茅匝瞅门耳檀勺物乐凸蜡煮那愿拇旦宗肠薯评采止曝费个并土侠担搬侄淫雄庚娩汾扒伏搞鉴概壁但据溢折畜匡恰柳敬毕吞翱殿等台轮犯秀蛔垫现鞋甭看号啤驹余常茫刃藻理士峰孰布摊术魂柳悼奶杠经雀倡春失痰抬坝丸乍彦俺豌氢咀跟娶枝雌铁飞秘阀趁在情沫陷瓷哪湃渊诣柔代晾饼悠谷稗傻乡浊镣缚蔗依凌娜腿缕狐犯陀蛊棱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篇4
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一:xx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信息化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农村信息化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省、市、县各级部门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系列精神,大力加强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深刻领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困难与不足,现将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2006年国家推行农远工程建设以来,我校就受益其中。当时建成了农远接收系统一套,多媒体教室一口,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备课系统等等,是我校第一套教育技术现代化装备,初步形成了校园网、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远程主播教室“一网三室”的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框架。随后,学校就不断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先后添置了多台电脑、投影仪、一体机、增加了网络出口等。 今年,我校又受益于安徽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上级又为我校配备了15套“班班通”设备及相应的教学、备课、办公软件,同时学校也自筹资金添置了摄像头、耳麦等,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
另外,我校还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培训工作。教师是应用信息技术的主体,他们的应用水平如何,决定着信息技术教育的质
量,因此,我们下大力气抓好教师培训工作。首先,我校建立健全了关于信息化培训的各项制度,奖罚分明、与绩效挂钩。在培训方面,采取了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进行了“班班通”设备使用培训,还结合我校教师的情况进行了教学应用模式的基本技能培训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培训。同时还开展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教学应用、方法和技巧、资源的获取与使用和再加工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自学并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大容量u盘。其次,学校教导处还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求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体现出教育信息化。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1.学校校园网络设施设备还不够完善,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校教育教学、业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学校标准化数字校园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2.教师信息化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且有很多年龄高、接受慢的老教师学习信息技术非常困难。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普及推广阶段,与专业教学融合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3.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还不完善,投入仍然不足。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还有待于改进,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教师的使用,今后我们还要积极改善。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与政策举措
在下一步工作中,学校将努力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应用水平,落实“我会用,用的好,用的精” 的要求,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力度。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定期举办全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促进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还将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上下功夫,将初步建立**初中教育教学资源库,进一步整合学校及网络上的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还将努力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努力建成和完善**初中学校网站及校园网。
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初中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必将取得长足的进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必将推动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大发展,我们将为这一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
**初中
2013年12月25日
【篇二:教育信息化汇报材料】
教育信息化应用汇报材料
理清思路 强化管理 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的启动。学校一直坚持 “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更新教育思想,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纳入教育教学整体工作中去,将教育信息化教育与各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学校信息化工作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深入,使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延伸到学校各个角落。真正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现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如下:
一、教育信息化应用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生364人,教职工31人。到目前为止,学校已配置智林白板12套,接入宽带网,建立局域网,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办公用机19台,前勤任课教师每年级3台机,实现了教师办公、备课电子化。
二、落实规章制度,抓好常规工作。
学校按照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要求全体教师要应用新的教育方法和现代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为了使教育信息化在我校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专门抓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
1、严格规章制度,做到管理落实
制度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校进一步完善了《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电子备课制度》
等制度。通过制度要求教师们来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激发教师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功能。由于实行了制度管理,教师们乐于应用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开展工作,从原来的被动开课变为主动应用;各项工作主动积极进行,展现勃勃生机,确保了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2、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营造数字氛围
目前,50周岁以下教师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精通office办公软件,熟悉山西基础教育网、阳泉教育城域网及平定教育信息网的教育教学资源,能从网络中获取和加工信息,独立制作电子教案,组织和整合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全面推行网络环境下电子备课模式,学期电子备课数量达到新授课的90%以上。 注重备课组或同行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积极推行“一人主备、多人研讨、反复研磨、最终定稿”的集体备课形式,同时,5 0岁以下的教师都在平定教研平台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并定期发表文章,通过博客平台与外校的老师进行交流,以便增长自己的业务知识。使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得到全面共享,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每学期不少于新授课的80%,学科覆盖率达到90%。***等5位老师的教育信息化相关论文分别获省
二、三等奖。同时,学校建立了班级博客,开通了“校讯通”,增强了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
三、形成培训体系,打造教师队伍。
我校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水平,以及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现代教
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从意识源头推动发展,是我们矢志不移长期坚持下来的传统。每学期学校至少组织2次信息技术应用的专题讲座,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白板应用、幻灯片制作等,培训方式也是多样化:集体讲解,教师互学、能者为师,培训地点由集中到分散、由集体到小组。经过培训,大多数教师都已掌握了使用多媒体教学应具备的能力。
四、信息化建设,重点放在“使用”上。
我校高度重视网络管理工作,制定了《教育技术工作考核方案》,《学校网络教研实施方案》,理清了电子备课流程:实行主备人利用网络将内容下载,结合本校学生实际进行修改,在此过程中,同年级同科教师进行细致的研讨,并上传到学校的教学资源库(ftp://10.41.9.7),随后任课教师结合本班实际再次进行修改完善,然后使用,电子备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统一教案的项目,每篇电子教案中要做到“八有”“一体现”:即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相应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式(含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法和学法指导、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能体现课改精神。
(2)不照搬照用别人的教案和课件,从网络资源中下载的电子文档,要结合学科和学生的实际,在充分吸收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思考,形成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教案,达到优质资源充分、合理、有效利用的目的。
(3)采用统一的编辑格式:页面设置:纸张,a4 纸;页边距(厘米),上:2.5,下:2.5,左: 2.8,右:2.8;编辑要求:正文部分
的标题类:一级标题为黑体三号,二级标题为宋体四号;正文为宋体五号;段落行间距,25;间距段前段后为 0 行,正文首行缩进 2 字符。
(4)资料上传 :每个年级组在 ftp (ftp//10.41.9.7)服务器上建立四级文件夹:一级文件夹为年级;二级文件夹为上、下册;三级文件夹为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品、地方、综合等),四级文件夹包括:教案、课件和其它。其他文件夹中包括说课稿、专题研讨、教学反思等。教师做好的课件及电子教案等资料须上传到学校服务器上,以实现校内资源共享,促进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说明:每位教师对文件夹内的内容可以上传、复制、读取和下载,但不能进行修改或删除。)
(5)上课前,要进一步熟悉教案,采用“点、圈、添、改、填、删”等方式修改或批注,进行“二次”备课。
(6)课后每一位教师还要进行教学反思,思考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对教案进行再修改,并记录在教案后面,使教案不断优化和完善。
这样,原来个别备课组存在“虚假”的集体备课,有了很好的改观,教师们对课前的集体备课力度加大了,讨论的问题更加细致了,也更有针对性了,教育教学较之以前有了根本的改观。课堂上,坚持激发老师们多使用多媒体。每周的教研活动中必须体现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鼓励老师们利用空闲时间,多浏览电教教材,以便对多媒体的使用更加熟练。为促进教育信息化教学健康快速发展。学校利用市、县优质课评选为载体,在我校开展了语文、数学学科课堂多媒体教学观摩研讨会,然后选拔出了史瑞峰教师代表张庄联校参
加市教育局组织的白板应用大赛。此次活动有效地促进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和应用工作,使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教学步入正规。
五、存在问题
1、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给教师带来了新的难度。如何选取和设计各种教学软件,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等,教师信息素养不足是制约信息化推进的瓶颈问题。
2、缺乏信息化教育所需要的具备专业能力强的教师,信息化设备不能自己维修。
3、学校服务器的建设往往受时间限制,出现过期、无法使用现象。
总之,通过全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信息化运用有了比较大的改善和发展,我们会不断探索,积极营造教育信息化氛围,将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促进教育教学取得优益成绩。
【篇三: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连珠山镇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学校,学校附设一所中心幼儿园。小学部现有11个教学班,学生443名,在岗教职工58人,教师平均年龄47岁。2008年,学校申报国家农远工程模式二项目,建计算机教室一间,学生用机30台,教师机一台,服务器一台;建多媒体教室一间,装有投影设备一套;建卫星接收教室一间,卫星接收设备一套,计算机一台,接收机一台,电视机两台。2012年,接受省标准化学校验收,配备“班班通”设备12套,包括计算机12台,实物投影仪12台,电子白板12块,投影12台;音乐教室安装液晶书写屏一台,计算机一台,数码摄像机2台。2011年6月,省标准化幼儿园落成,配备计算机9台,投影仪一台,电视机6台。2013年6月,市教育局为各校计算机进行设备更新,我校更新学生机40台,教师一台。目前,全校共有学生用机40台,教师用机20台.师生用机全部连接外网。(上网方式adsl宽带上网,带宽3m)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推广,学校的管理层次逐步接收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洗礼。现将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转变思想观念,建制培训应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保证
学校按照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要求全体教师要应用新的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使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我校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以信息技术管理员为纽带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从思想上统一认识,使大家认识到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信息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学校不可缺少的因素。
1、制定规章制度,为信息工作护航
制度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校进一步完善了《计算机教室管理使用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使用制度》、《卫星资源接收使用制度》、《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管理制度》等,拟定了《班班通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电子设备维护维修制度》、《多媒体设备使用奖励制度》等。通过制度要求教师们来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制度来激发教师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制度来实现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功能。由于实行了制度管理,教师们乐于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开展工作,从原来的被动使用变为主动应用;
由于严格了制度管理,各项工作主动积极进展,确保了学校信息化工作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2、加强技术培训,促能力素养提升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自2009年末学校建成计算机教室开始,学校便拟定了教师计算机培训计划,利用大约一年半的时间,对教师进修了word文档操作培训、幻灯片制作培训、电子表格的应用培训、图片处理等内容培训,教师全员参加,各有收获。学校通过开展计算机理论答题、制作电子小报、课件制作等竞赛,激发教师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在做好全体教师通识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及相关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习人员均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如吴广宇老师多次参加省、地组织的计算机培训学习,重点学习了视频剪辑、会声会影视频剪辑软件、省组织的电子白板功能使用培训;王文武老师多次参加鸡西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在鸡西市计算机培训中获得优秀学员,在课件制作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姜淼老师参加省美术学科电子白板使用培训,获得培训证书。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已成为教师展现自身素质的载体。
3、设备资源应用,展信息活动风采
(1)学校在没有安装电子白板设备前,始终要求教师每学期每人要使用网络资源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两节,并号召全体教师主动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力求达到资源共享。
(2)连续几年组织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教师每次参赛都能积极参加,共上传教案五十余篇。
(3)要求45岁以下教师注册为百度会员,经常进入百度文库中查阅资料、上传文本教案。
(4)结合上级工会活动要求,组织教师开展课件制作竞赛,通过评选,王文武、李斌两位教师获得市优秀课件制作教师。
(5)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答题、网络投票活动。如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答卷、群众满意学校网络投票活动等。
(6)组建计算机兴趣活动小组。在三至五年级学生中挑选20名学生,每周五下午集中学习幻灯片制作教程,目的是协助教师做课件,为课堂教学服务。
(7)鼓励个别有计算机功底的教师参加uc在线论坛活动,零距离与学科优秀教师、专家们互动交流,提高自己的能力素养。
(8)学校要求45岁以下教师积极参加密山市教育网在线论坛活动,积极发帖、跟帖,与同市同学科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9)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群组交流活动,如语文、数学学科教师申请加入鲲鹏语文、数学工作室,与群中教师进行学科研讨;学校相关领导加入市进修学校、市教育局相关群组中,使得工作安排、通知更便捷、相互交流更方便。
二、加大硬件投入,科学有效管理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1、2008年农远工程投入所有设备在工作中使用率达到了100%。由于信息设备管理员工作认真负责,及时对计算机进行维护维修,保证了计算机的完好率,至今无一台丢失,无一台损坏,设备都在继续使用中。学校每周按时接收卫星资源,并将存储的资源刻录成光盘(已刻录光盘几百片),供教师教学中使用,并将下载资源、接收资源、教师自制课件等材料作为学校信息资源库内容存放,供教师教学中参考。
2、2012年学校迎接省标准化学校验收,上级配备“班班通”设备12套,于2013年4月1日安装使用。4月2日,由王文武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使用初步培训,4月3日,正直学校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很多教师大胆尝试使用新设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制定了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设备维修制度、设备使用培训制度等,并为设备做了防尘罩,各位班主任能精心管理,积极使用,真正让新设备服务于教师教学。
3、2013年6月,学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帮助下,更新学生用机40台,教师用机一台。学校调整了各办公室设备,保障了学生上课需求、教师使用需求。
三、强化软件使用,服务教学实践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1、挖掘资源、储备资源,建立学校电子资源库。2013年3月开学,刘伟新校长提出了学校资源库建设的构想,制定了教师资源上传奖励方案,要求教师按照自制课件、改编课件、下载课件将资源上传到学校资源库,将自己设计的教学
案例上传到资源库,学校按照奖励方案进行评比奖励。另外,信息管理员将下载的资源、接收到的资源分学科上传到资源库中,并将几年来学校存储的电子资源统一上传至资源库中,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开设计算机课。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三至五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征订了计算机教材,配备计算机教师,安排课时并要求教师认真上好计算机课。
3、学校内网的应用。学校建立了校园网站,设置了教师领导权限,为各位教师均设立了个人文件夹和个人空间。学校各口计划、总结、通知及时上传至校园网中供教师工作中参考,教师平时需要上交的材料按时上传至规定的文件夹中,学校统一检查、打印,既丰富了校园网站,也方便了教师工作。
4、“班班通”设备使用。学校派出两名教师参加省级电子白板使用培训,校内进行了二级培训,效果很好。现不同年龄结构教师、不同技术水平教师均能正确使用、合理使用“班班通”设备。像王文武、李斌、赵德刚、王世权、霍英、姜淼、王龙梅等能力强的教师除正确使用课件外,能灵活使用白板书写、改写、圈画等功能,,课堂运用灵活自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像薛玉梅、滕敏、吴永丽、孙桂琴、孙秀云、李冬梅、徐春夏等水平一般的教师能正确播放课件并穿插播放下载的视频等资料;年龄较大、计算机操作水平低、自己不能独立制作课件的教师课堂应用频率同样很高,如我校李长荣、梁英范、梁晓军、温志英、韩国云等教师年龄已超过五十岁,他们在上课前能根据自己所需上网查找相关课件、视频、图片等,根据课堂环节顺序编好序号,随着自己讲课顺序选择播放这些课件或图片,对于书中例题、课堂练习题他们能将内容写在纸上,通过正确使用实物投影仪来完成教学任务,也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5、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学校利用设备更新后剩余的计算机为教师建立了电子备课室,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准备授课内容。
6、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发展。2011年6月省标准化幼儿园落成,投入计算机9台,投影一套。各幼儿教室虽没有连接外网,但年轻教师们能在家上网将材料带到班级播放,能运用光盘为幼儿播放动画片、音乐,丰富幼儿活动,开启幼儿智力。
四、学校师生变化,彰显信息化学校特色
1、教师教育观念有了提升,信息化设备使用已经成为教师每天必修的功课必做的事情。
2、师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都有很大进步,涌现出许多先进教师和学生。如王文武教师,经常承担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学习培训任务,经常帮助各班教师、各科室教师处理操作中的疑难问题,经常协助网络管理员对学校的电子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结合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工作,王文武老师为全校教师设计出自动生成的电子表格,只要输入学生成绩,各分数段人数、得分率、失分率、及格率、优秀率、总分、平均分所有数据自动生成,给教师工作带来了方便。五年三班王雨欣同学喜爱计算机学习,他的上机操作水平比其他同学强很多,在六月份的各班学生信息录入校对中,他协助班主任完成本班工作外,还自己承担了其他三个班的学生信息录入工作,并且独立修改在信息校对中发现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平时学习中,王雨欣同学负责班级校训通平台学校通知、班级通知的发送工作,每天协助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在校讯通平台上发作业,是老师工作的得力助手。这名同学正在学习幻灯片的制作,现在简单的课件基本上能独立完成,输入文本、插入声音、视频、图片等文件都可以操作,并能设置动画放映方式,但在课件制作上还缺少独立构思和设计能力。另外,我校三至五年级每班都有一至两名同学平常利用电脑帮助教师在校训通平台上发送作业和通知,也能帮助老师打印文本材料,深受老师和同学喜爱。
3、注重网络研修,促进专业发展
2009年9月,教师们开始走进网络研修这个平台,并逐渐认可这个学习平台。历时三个春秋,“依托网络研修拓宽校本研训之路”作为校本研训的一条新举措已日趋走向成熟。
(1)为了教师能更好的提高研修质量,学校特别注重教师学习与培训工作。首先注重校内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网络、远程学习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了word文档的使用、幻灯片的制作、电子表格的应用等知识,为教师上机操作提供了保障。第二,由校长定期对教师进行辅导。刘校长作为鸡西教育研修网版块管理员,有权限查阅各位教师网络活动情况,每周进行一次记载,根据教师研修现状及时总结优秀之处并及时纠正偏差。通过学习与培训,实现了校本研训与网络研修的和谐统一。
(2)学校采取强制参与与自主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新教师和45岁以下教师必须参加网络研修学习,45岁以上教师自愿参加。同时,学校制定了网络学习、培训、教研、管理等相关制度及《教师网络研修工作考评细则》。《教师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汇报 教育信息化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