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在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领导小组会议暨工作推进会议上讲话

时间:2024-09-22 14:5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领导小组会议暨工作推进会议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在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领导小组会议暨工作推进会议上讲话

在*月13日召开的全省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我们提出今后的推进会都要在搬迁工作进展快、安置效果好的地方召开,其目的就是给大家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比学赶超的机会,看别人的,想自己的,工作就有了方向、有了借鉴,也会感受到压力。只有这样,生态及地灾搬迁这项工作才会进展越来越快、效果越来越好,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才会越来越高。今天,我们以现场会的形式,在X市召开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暨工作推进会议,主要是实地学习借鉴X的经验做法,对近期各地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交流、总结、分析,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推动,确保今年的搬迁任务如期全面完成,真正把这件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办实、办好、办出水平。

昨天下午,大家现场观摩了X县的搬迁项目,刚才又共同观看了反映X市和X市搬迁工作的专题片,相信大家一定是看有所悟、学有所获,这背后反映的是X干部真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责任担当、执着的工作追求,他们的有效做法、工作模式和成功经验,值得各地认真学习借鉴。省自然资源厅通报了全省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开展情况,X市、X县、X县、X县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工作中的做法成效和特色亮点;
X县、X县作了表态发言,希望知耻而后勇,不甘落后、后来居上,尽快把工作进度赶上来。今年是五年大规模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的起步之年,如期完成今年4万户、15.85万人的搬迁任务,对推动搬迁总体实施方案落地见效,全面完成5年搬迁任务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引领作用。下面,我讲4个方面的意见:

一、全省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全面启动、开局良好

今年以来特别是6月13日第一次推进会后,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搬迁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谋划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特别是以X、X为代表的部分地区行动快、力度大、效果好,值得肯定和点赞。工作总体呈现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工作推进有力度。从刚才汇报交流和平时调研了解情况看,大家对这项工程的意义背景、政策设计和原则要求,思想认识是到位的,大部分市州、县区都先后召开专题会议对搬迁工作进行思想发动和安排部署,基本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健全完善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加快整合政策项目和资金,推动搬迁工作呈现渐次推进、全面铺开的良好态势。X市把生态及地灾搬迁作为“一把手”工程,健全完善信息报送、工作督导、定期通报、联席会议工作调度机制,实行“周通报、旬调度、月总结”制度,力促工作高效有序推进。X市建立“四包”工作机制(市级领导包县区、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领导包项目、乡镇领导包村组),健全“五项”推动模式(专班落实、定期调度、联席会商、技术保障、驻点督导),推动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落实落细。

二是工作推进有探索。各地在省里总体搬迁方案的指引下,立足各自实际,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政策落实、选址规划、群众发动、设施配套、资金筹措、产业帮扶、工作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可以说模式各有特色、工作各有亮点。X市按照“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农民群众集中安置、公共服务集中配置、特色产业集中布局”的模式,将5年规划期内的集中安置点统一开工建设。平凉市围绕搬迁群众“留得住、能致富”,积极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创新“一区一间一库一厂一园一地”六个一增收渠道,因人施策落实就业帮扶措施。X县在“10+‘5’+N”的“N”上大胆探索,采取政府贴息、国有企业统贷、安置房产权抵押的模式,有效解决群众贷款难、贷款贵、贷款门槛高的问题。X县在规划设计时考虑群众入住需求,对集中安置房屋统一规划设计“简装修”,承诺10月底前拎包入住,给群众吃下定心丸,为后续“建新拆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X县着眼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将受灾群众分类分批安置到“两城三镇”,“小县大城”的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三是工作推进有成效。各地按照“市负总责、县区落实”的要求,聚焦搬迁实施方案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努力克服暴洪灾害、高温酷暑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两难多难的局面中,想尽一切办法抢时间、抓节点、赶进度,有的地方群众已搬迁入住,有的地方学校、医院、产业配套等正在同步加快建设,基本上达到了时序进度。X市计划搬迁15217户,已签订协议13709户,建成安置房10543套,搬迁9797户,分别占年度计划的90.09%、99.95%、64.38%。X市计划搬迁1243户,已签订协议1243户,建成安置房1193套,搬迁630户,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00%、96.13%、50.68%。特别是古浪县等县区先行先干,计划外的1855套安置房已完成主体,12月底可全部入住。

四是工作推进有氛围。各级纪委监委、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审计等部门,聚焦规划选址、项目建设、资金拨付、配套服务、产业指导、环境治理、质量监管、监督执纪等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上下联动,通力协作,形成了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成立4个专责组,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力度,明确省直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任务。同时成立4个督导专班工作组,包抓督导各地搬迁工作,开展了季调度暨半年预警专项督导。省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执纪监督作用,建立全省纪检监察机构督导联动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同步督导、线索畅通、查处迅即的工作合力,以监督执纪问责推动搬迁工作取得快速进展和实际成效。省委组织部召开舟曲生态帮扶专题会议,细化任务分工,持续推进舟曲县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省委政法委出台《关于加强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区域社会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做好搬迁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省财政厅持续加强和规范搬迁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省水利厅督促指导各地做好搬迁安置区水利设施建设和“四预”措施落实。希望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推出更多硬招实招,拿出更多真金白银,为持续推进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营造更好的工作氛围和更优的政策环境,真正形成“大合唱”。

二、推进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要咬定青山、持续发力

当前,实施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省里的政策设计和配套措施都已全部到位,关键是围绕目标方向和政策要求,全面铺开、持续推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准确把握工作要求,进一步聚焦工作中的堵点、痛点和难点,以攻坚态势打好攻坚之战,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

一是目标任务要紧盯不放。4月底完成全年搬迁任务的60%、6月底全部完成,这是必须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军令状”。现在已经进入3月份了,满打满算还有不到3个月的有效施工期,甘南等高海拔地区施工期已不足40天,可以说按时间节点如期完成搬迁任务很重、压力很大,但这些客观原因都不是工作推进慢的理由,都不是在搬迁工作中自我留有余地的借口。各地要怀着对中央的感激之情、怀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一天当作两天用”的态度,“三步并作两步跑”的态势,咬定目标、争分夺秒、攻坚破难,确保今年搬迁如期高质量交账。总的目标是,全年任务必须清零,问题整改必须销号,配套措施必须方便,搬迁建设质量必须过硬。

二是基础工作要扎实可靠。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核查认定、建设选址、规划编制这些都是生态及地灾搬迁最基础的工作,如果这方面的工作不扎实、不过硬,就会给后续工作埋下隐患甚至造成“返工”。核查认定务必精准无误。各地特别是金昌、临夏、甘南等地要把精准认定搬迁范围和对象作为当务之急、当务之要,集中力量开展实地核查认定工作,严格按程序、按规定精准认定搬迁对象,一村一村、一户一户“过筛子”,确保“应搬尽搬、应搬先搬”,确保符合搬迁条件的一个不落、不符合搬迁条件的一个不进,坚决杜绝“搭车式”“点将式”搬迁现象。定点选址务必科学合理。要严格按照“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的原则,将安置点选址与国土空间规划、乡村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多从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科学合理确定安置点选址,坚决把牢把好安置选址“第一道关口”,做到搬一处、成一处。特别是尚未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安置点,要尽快组织开展评估,不适宜建设的坚决叫停、另行选址,绝不允许把群众“从一个隐患点搬到另一个隐患点”。规划编制务必因地制宜。迁入区要结合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做好集中安置点规划设计,根据自然地理格局、地形地貌、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确定建筑风貌、住房户型,凸显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让迁入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呆板的“兵营式”布局。同时,从项目选址、设计、确定建设方案、平整场地、采购材料、工程施工等各环节,都要请群众参与、监督。这里再特别强调一下,个别地区采取存量房安置的方式,要注重解决好房价、面积、户型和群众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关键是不能把商品房的库存风险转嫁到生态及地灾搬迁上来,这点一定要把握好。

三是住房建设要质量过硬。作为民生工程,集中安置点房屋的质量过硬不过硬,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一定要深刻汲取当年岷漳移民工程质量方面的教训,树牢底线思维,始终把质量安全作为搬迁工程原则性、根本性的问题来抓,真正将其打造为精品工程、民心工程。要把好招投标关。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让真正有实力、有实绩的企业中标,绝不能单纯追求低价位,绝不允许将工程违法分包、转包,防止层层截留、偷工减料,减少必要的施工程序,影响房屋建筑质量。要把好质量监督关。住建部门要按照工程建设项目要求做好生态及地灾搬迁安置住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聚焦集中安置工程建设特点和薄弱环节,压紧压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注重发挥群众参与监督的作用,形成抓质量安全的强大合力,确保优良工程,争创精品工程。特别要强调的是,一些前期工作进展慢的地方,不能因为盲目抢工期、赶进度而影响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合理工期。对不合格的工程决不验收,该返工的坚决要求返工,该退场的坚决清除出场。要把好责任追究关。全面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严格按照“谁施工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责任倒查制度,无论哪个环节出问题,都要查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负的责任,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是后续工作要统筹跟进。建好房子只是生态及地灾搬迁的第一步,后续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着眼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系统做好“后半篇”文章,提前谋划、统筹解决好产业配套、公共服务等需求,避免一交了之、一搬了之,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生活好、能融入。要常态长效推进产业发展。没有就业岗位的保障,农民群众就难以维系生计。要抓实产业、就业两个关键,大力发展城镇二、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搬迁群众转移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
多渠道增加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低收入搬迁群众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老等相关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常态长效开展社区治理。把搬迁群众全部纳入安置区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做好迁出地和安置地的有效衔接,确保不留空档。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保证入住社区搬迁群众办事有人管、有人办,全力打造组织完善、功能齐全、管理有序、服务优良、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同时,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确保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要常态长效强化公共服务。对于以新建方式建设集中安置区的,要根据安置规模统筹考虑道路交通、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根据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步配套学校、医院、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采取扩建等方式建设集中安置区的,要结合安置区人口规模及分布、风俗习惯等因素,在原有配套设施上进行改造提升,盘活服务资源,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是资金保障要有力有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金保障关乎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全局。要围绕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强化金融意识,灵活运用政策性金融支持,为持续推进搬迁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在用好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的基础上,拓宽资金整合渠道,积极与各行业主管部门衔接,利用好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城镇建设、教育卫生、防灾减灾、生态环保等各领域政策和资金,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合理优化资金配置,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格局。要按照“一户一宅、占新腾旧”的要求,加快推进迁出房屋拆除和旧宅基地复垦工作,按程序组织验收和变更调查,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交易,在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的同时,不断扩大搬迁工作的“资金池”。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要尽快完善相关办法和机制,谁搬迁的进度快、谁腾挪的指标多,给谁支持的资金就多,让市县吃下“定心丸”。要创新资金筹措方式。各地要认真做好测算,将资金来源落细落实,在资金筹措方面多想新办法、多谋新点子,确保建设任务和财力相匹配。像临夏州制定的新市民公积金贷款政策,X县采取的政府贴息、县属国有企业统一贷款、搬迁群众以安置房产权抵押的模式等,都有借鉴意义,各地要在贷款模式、年限等方面大胆创新和探索,加快出台差异化的补助政策,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提供期限长、可操作、能落地的金融产品。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省财政两批3346亿元补助资金已拨付到县区,截至目前,县区资金支出率仅为3398%,趴在账上。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资金结算办法要求,抓紧会同有关部门抓好结算工作,加快拨付补助资金,为符合条件的搬迁户提供贴息贷款支持,推动资金及时精准落地,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严格按照“物理隔离、封闭运行”的要求,紧密跟踪搬迁过程中的资金调度情况,切实把钱用在刀刃上、花在关键处。对存在挤占挪用、截留贪污、违规招投标等违规违法行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

三、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要把准方向、严防偏差

刚才X同志在通报中指出了搬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各市州、县区都要认真对照、全面审视。开弓没有回头箭。生态及地灾搬迁这项工程来之不易,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省委、省政府系统部署,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民心工程、生态工程、发展工程,各地要高起点谋划、高效率推进、高标准落实,真正把这项工程干成干好干出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工作中要防止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确保蹄疾步稳推进。

一要防止“各行其是”。省里出台的搬迁实施方案,对搬迁计划、安置方式、搬迁程序、建设任务、资金保障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这是各地开展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的总遵循和总依据,必须做到依规操作、有序推进,不能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想当然、各行其是。当然,这和我们鼓励各地探索创新并不矛盾。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能把经念歪了、把路走偏了、把好事办砸了。比如,在定点选址上,我们提出了“四避开”“四靠近”的原则,但从实际选址建设的情况来看,不够科学、不够规范的问题普遍存在、较为突出,一些安置点选址没有严格落实“四避开”“四靠近”的要求,甚至一些农村插花安置自建房就近选址,存在“房前搬到屋后”“原址重建”的现象,这就违背了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的初衷。

二要防止“急功近利”。搬迁对群众来讲是大事,有顾虑、有反复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一定要在把握好“是否符合群众意愿、是否维护了群众利益”这个关键问题的基础上,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一对一”讲解,为群众答疑释惑解难,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生态账”“发展账”“长远账”,引导群众从“要我搬”转向“我要搬”,切忌一哄而上,搞运动式、强迫式、点将式搬迁,更要坚决杜绝一些领导干部“急”个人一时之功,“近”个人一己之利,损害群众长远利益。同时,大家也要认识到,无论是搬迁、还是融入都需要一个过程,社会有些看法、工作有些矛盾都是正常的,我们自己要保持足够的政治定力和历史耐心。

三要防止“前热后冷”。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来看,市县普遍将工作重点放在搬迁入住这个前期环节上,在搬迁政策与其他支持政策融合上做得不够,对群众搬迁之后的产业发展、群众就业、社会治理等后续环节考虑不够、谋划不足。有的安置点产业和基础设施配套等后续扶持政策配套不到位,吸纳就业能力不足,导致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困难,缺少稳定增收渠道,后续发展缺乏支撑。有的安置点配套公共服务不完善,没有系统考虑搬迁后的就医入学和社会保障等接续问题,社区管理不到位,搬迁群众稳不下来,容易回流。有的安置点大部分群众仍在原居住地从事农业生产,“两头跑、两头占”,存在稳不住的风险。

四要防止“拔高降低”。省里确定了每户“10+‘5’”的搬迁补助标准,这个补助标准比国家对山东、河南等黄河滩区搬迁补助标准还要高一点,是目前国内最高标准。我们也明确提出,各市州根据地理环境、安置区选址、搬迁成本等因素,在确保财政补助标准不变的前提下,采取差别化的方式予以补助,各地在这方面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资金平衡、发展所需,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当期可承受、长期可持续,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内容,既不能盲目拔高标准,造成跟风攀比,超出群众经济承受能力,也不能随意降低标准,影响群众生活质量。

五要防止“单打独斗”。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无论是选址建设、拆旧复垦,还是就业帮扶、产业扶持,这都不是靠哪一个部门的力量就能单独完成的,必须系统谋划、整体协同、统筹实施、联合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才能确保这项工作有序实施、稳步推进。这里特别强调一下,目前有的市、县工作专班还没有组建起来,存在单纯依靠自然资源部门的情况,一定要参照省级工作机构设置模式,立足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全流程,强化本级专责组和工作专班力量,切实做到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担、问题有人管,确保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四、抓好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要勇于担责、敢打硬仗

生态及地灾搬迁是中央关心支持的大事,也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的急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始终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群众绝对负责的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和工作担当,用心用情用力抓好这项工程,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回报党中央的关心关怀,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责任要再压实。按照“省级统筹、市负总责、县区落实”的推进机制,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完善政策,对于重点工作任务和省级共性问题,要按月进行调度,一月一通报,直接通报到市县党政主要领导,省里每季度召开一次推进会,督促市州、县区加快工作进度。相关责任部门和有关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负其责、分兵把守,同心同力、同步同向,不断形成工作合力。市州、县区要坚决扛牢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的主体责任,凡有搬迁任务的市州、县市区,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带头干,不要当“甩手掌柜”,一定要亲自部署重要工作,一定要亲自过问重大问题,一定要亲自协调重要环节,一定要亲自督办重要事项,强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二是政策要再加力。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林草、教育等有关部门要立足现有政策基础,充分发挥各自行业领域资源力量,主动“担担子”、积极“出点子”、多方“找路子”,及时准确捕捉国家政策信息,在产业项目、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积极争取对口国家部委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找准、找好生态及地灾搬迁与国家和省级救灾减灾、生态补偿、乡村振兴、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等相关政策的切入点和契合点,结合实际尽快出台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打好“组合拳”,为搬迁工作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三是作风要再提升。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我们,“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四平八稳、顺风顺水的事,如果工作都那么好干,谁上去都能干,那还要什么担当呢?”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必然会碰到形形色色的障碍、各种各样的困难,越是任务重、越是矛盾多,越需要能担事的硬肩膀、越需要干成事的好作风。各地各部门要把搬迁工作作为检验干部责任担当、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的“大考场”,比作风,比能力,比进度,形成大干快上、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组织部门要注重在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一线发现干部、遴选干部、任用干部。同时,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要对群众负责、对历史负责,决不能有半点“花架子”,必须实打实、硬碰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是精品工程、每一个政策都惠及群众,以扎实的成效赢得群众认可。

四是督查要再硬化。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省直相关部门,采取自查互查、互查互评、以查代训、现场督办等方式,加大对各地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对等待观望、推动不力、敷衍塞责、进展缓慢的市县公开通报、责令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成效不明显的地区,由纪委监委、组织部门核实情况后,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各市州要盯紧工作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加大对所辖县区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进度符合计划、质量符合标准、资金高效使用。

总之,希望各地在生态及地灾搬迁这件大事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这次现场会之后,省里将继续在工作进展快、安置效果好的地方每季度召开现场会,以这种方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使搬迁工作驶入快车道、提高满意度、打造升级版、干出新精彩、形成好氛围,共同把这件好事实事办好办实。

相关热词搜索: 领导小组 搬迁 地质灾害 在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领导小组会议暨工作推进会议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