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省级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分析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省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X的总体要求,我市坚持生态打底,更新发展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创新生态制度,生态强市建设亮点纷呈,为夯实美丽X底部基础,持续推进中国西部生态强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建设生态强市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美丽X,通过实施差异化考核、开展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铁腕治理大气环境和小流域水环境、坚决淘汰“三高”产能等举措,全市生态强市建设呈现出“一更新、二提升、三倡导、四特色”的全新特点。
(一)更新发展观念,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有感发展成为广大干群的共识和行动。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路径,将X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净、人和的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强调实施“两化”互动和城乡统筹、创新驱动、开放合作、文化引领、民生优先、绿色低碳“六大发展战略”。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围绕西部生态强市建设,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我市先后出台了《X生态市建设规划(201X—2030)》、《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有力促进了全市生态建设工作。X区以“实施跨越发展、建设富乐X”为目标,狠抓生态文明建设。X县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用新的理念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X县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全省山区经济生态强县。全市各级各部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不断树立,广大干群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升,“生态惠民”的X实践和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有感发展的施政导向已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二)发展低碳经济,全市经济发展质量和三产结构水平明显提升。一是调快调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支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认定认证,“三品一标”产品达到2X个。加强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建成2X3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废弃物处理率达到X0%。二是调快调强,积极打造新兴产业。去年,全市关闭小煤矿X个,淘汰落后产能企业X户,实现煤炭全行业退出。今年,对3X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X燃气集团热电公司如期关停,X发电厂2×300MW机组脱硫改造完成。截至X月底,全市新申报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1X户,其中新注册企业X0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3X户。立足产业现状,将“4+3”高端成长型产业作为支撑X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规划完善、人才聚集、政策支持、招商引资和推进机制等措施扎实推进。三是调快调优,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努力提升服务业的“生态元素”,完善城市商业设施宜居宜业功能,城南万达、华润万家等城市综合体建设顺利,毅德商贸城、剑南食品城建成投用,投资310亿元全力打造科技物流产业园。加强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推动王朗、虎牙深度融入大九寨旅游经济圈,重点推介X羌城、李白故居等精品景区,全市4A级以上景区达到X家。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X0.34亿元,同比增长X.X%,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增加值增长4.2%,二产增加值增长X.X%,三产增加值增长X.X%,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1X.4:4X.0:34.X调整为1X.X:4X.X:3X.X,第三产业提高1个百分点,比重稳步上升,三产结构不断优化。
(三)倡导绿色低碳,人民生活品质和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一是倡导低碳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城区公交车继续执行1元票价,建成公交专用车道2条,新开建东津路、剑南路东段、绵兴路3条公交专用通道,公交车出行更加快捷畅通,运行效率提高30%。今年规划新建城市森林健康绿道1X公里,对西山公园、富乐山公园等休闲游园设施进行改造提升。第七届环X湖自行车公开赛成功举行,充分展现了X科技城生态环境和低碳运动的独特魅力。二是倡导环境保护。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小枧生态湿地公园首期300亩主体基本建成,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X凤凰山省级森林公园获批,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通过国家林业局专家组同意。全市共完成道路景观公路,水系景观带及生态林建设X2公顷,绿色村镇X0公顷,生态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X%,初步彰显出X城区、郊区、乡村绿化“三位一体”的生态格局。20X年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杰出绿色生态城市”称号。三是倡导绿色生活。建立健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实现了核心区“不点一把火,不冒一处烟”,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加,10月在全省X个环保重点城市中,X以3.X3的最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六指标综合指数,荣获“最清新”。坚持用生态理念推进城镇建设,城乡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被列为全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市。
(四)创新生态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特色鲜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市围绕生态建设,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不断探索创新,先行先试,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一是坚持在科学发展中践行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政绩效目标,在全省率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注重地方差异,不再“一把GDP尺子量到底”,提高丘陵区、山区“生态分”比重,发挥了“绿色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摸索出了一套适合X科学发展的生态文明考核体系。二是坚持在贯彻落实中探索离任生态审计评估体系。20X年,探索开展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生态环境离任审计评估工作,制定了《*市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试点指标体系》、《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评分细则》,在全国开启了离任生态审计的先河。三是坚持在改革创新中健全生态文明法治保障体系。严格执行生态源头保护制度,建立湿地保护财政补贴制度,湿地保护工作全面开展。积极构建成都平原经济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并完善了生态环境灾害预警应急联动机制,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深入开展。合理确定X个县市区重点企业能耗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范围,健全了生态容量制度。四是坚持在铁腕治污中健全小流域整治长效机制。以平政河整治为样板,全市11条小流域整治工作全面启动,直接惠及X2个乡镇100多万人。建立“河长制”加强水生态修复,建立健全了跨部门、跨乡镇联防机制,小流域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二、各县市区生态建设工作情况分析
县市区是生态市建设的基础和支撑,县乡生态建设的整体水平决定了我市生态市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我市西部生态强市建设。我市生态强市建设成效显著,特色鲜明,但是在省级生态县市区创建方面与全省其他市州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全省已有12个市州的33个县市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市区并获省政府命名,我市尚无一个县市区建成省级生态县市区。为此,我们参照X省级生态县市区建设的指标体系对全市X个县市区生态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以助推全市创建一批省级生态县、生态市、生态区,不断夯实美丽X的县域基础,加快中国西部生态强市建设步伐。
(一)从基本条件看,两项基本条件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X省级生态县市区建设指标共分基本条件和建设指标两大类。其中,基本条件全部一致,建设指标按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区、高原地区分别划定。基本条件共分X项,有X项条件我市X个县市区可望全部符合要求。一是我市各县市区均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县市区的决定,并于201X年底编制完成建设规划,通过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党的十八大后,X省进一步提高并修订了省级生态县市区的建设指标,目前X、X、X、X、X、X县已修订完成,X、X、X、X修编后经过人大审议,已经实施。二是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生态县市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环境保护执法机构健全。三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连续三年不下降,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各县市区均符合要求。四是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仅X县因20X年未完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任务不符合条件。五是环境监测机构健全,满足监测工作需求。目前,除X监测站人员设施尚未配备到位外,其他县市区满足条件。
对我市各县市区创建省级生态县市区而言,有两项基本条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县市区X0%以上的乡镇被命名为国家级或省级生态乡镇,或者X0%以上的乡镇通过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核查,并有不低于20%的生态乡镇通过验收命名。据统计,目前我市仅沉抗镇、青莲镇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尚无省级生态乡镇命名。今年,市环保局计划申报1X个乡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拟对22个乡镇开展技术核查达到省级生态乡镇标准,确保明年X、X的省级生态乡镇(或技术核查达标)过半。二是辖区内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启动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目前,我市仅X县、X启动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其余X个县市区均无启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这对创建省级生态县市区的影响较大。
从创建省级生态县市区的基本条件整体情况来分析,虽然我市早在20X年就成立了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但是省级生态县市区创建的实际工作却进展缓慢,全市X个县市区与创建省级生态县市区的基本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伴随着X、X乡镇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争取满足创建基本条件相对容易,但是X有X3个乡镇、X有40个乡镇,达到X0%的乡镇符合省级生态乡镇的条件压力很大。当前,省级生态乡镇建设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摆在我市生态市建设面前的重要难题,亟待集中精力加以破解。
(二)从建设指标看,总体向好但创建形势不容乐观
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的省级生态县市区建设指标分资源节约、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四类3X项,山区省级生态县市区建设指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增加了旅游环境达标率,共3X项。从全市X个县市区对照省级生态县市区建设的自评情况来分析,截至目前,X达标3X项,达标率100%;
X达标3X项,达标率X.4%;
X达标34项,达标率X1.X%;
X达标32项,达标率X4.2%;
X达标31项,达标率X3.X%;
X达标2X项,达标率X0.3%;
X达标2X项,达标率X.X%;
X达标23项,达标率X2.2%;
X县达标22项,达标率X.X%。
1.在资源节约类建设指标中,水资源节约利用未能达标的县市区较多。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方面,X县、X、X、X未达标,其中X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2X.X%。X县、X、X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大于20m3/万元。X县、X、X农村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是0.X、0.X、0.42,小于0.X的创建标准。从资源节约类4个建设指标完成情况来看,X、X、X3个县区全部达标,X县、X有3项水资源节约利用指标未达标,X单位GDP能耗相对偏高。
2.在污染治理类建设指标中,主要污染物排放和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压力大。近年来,我市以“清洁四园”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强力推进污染源整治,X个县市区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应当实施清洁生产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或验收的比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等方面均能达到省级生态县市区标准。但是,X县、X在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氨氮(N-NH3)、氮氧化物(NOX)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上均未达到省级生态县市区的标准。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上,X、X、X、X县、X分别是X.11、X.X3、X.X、X.X、4.X千克/万元(GDP),未达标;
二氧化硫(SO2)排放强度X、X、X县分别是X.34、X.X、X.2千克/万元(GDP),未达标;
氨氮(N-NH3)排放强度X、X、X县、X分别是1.1X、1.0X,0.X、0.X1千克/万元(GDP),未达标;
氮氧化物(NOX)排放强度X、X、X县分别是X.12、X.02、4.2X千克/万元(GDP),未达标。
据统计,我市共有2X个乡镇,目前已建和在建乡镇污水处理厂X个,年污水处理能力仅为300万吨。一些乡镇环保基础设施落后,集镇环保设施严重缺乏,污水收集管网、排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场镇生活污水直排现象突出,生活垃圾处理简单,直接影响到“乡镇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的考核指标。X、X的乡镇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0,X为X%,X为10%,X县为22%,均低于X0%的创建标准。X、X的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X0%、X0%,也低于创建标准。
3.在生态环境保护类建设指标中,农村生态建设不容忽视。当前,我市各县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均达到功能区标准,森林覆盖率、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远远高于创建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高于X0%,秸秆综合利用率除X县外,全部达到X0%以上。但是,X、X村镇饮用水质卫生合格率低于X0%,X县、X、X、X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均低于创建标准,X仅普及10%。X县、X、X的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低于创建标准,回收率最低的县区仅回收20%。X、X、X的化肥使用强度分别达3X、2X3、2X0千克/公顷。全市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发展严重滞后,X县、X、X、X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分别是34.2%、X.X%、X.1%、3.1X%,远低于省级生态县市区大于X0%的标准。
另外,我市X、X、X县、X、X个县市区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低于12m2的创建标准,X、X、X、X、X县、X的乡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是3.X、3.X、4.X、X.X、X.X、X.Xm2,未达到标准要求。X、X环境保护投资仅占GDP的2%、1.X%,低于创建标准。
4.在经济社会发展类建设指标中,公众参与和对环境的满意度测评工作尚需加强。X个县市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均符合创建标准。X和X的旅游环境达标率全部实现100%。据统计,X县、X、X的公众参与率和对环境的满意率低于X0%,X未开展测评工作,广大干群对生态县市区建设的参与性还不强、知晓度不广泛、满意度也不高。
三、建设生态县市区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生态市建设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合力。一要优化机制。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组织并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建议将早期成立的X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与X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进行合并,统筹协调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建设等各项工作。二要落实责任。每年召开有针对性的省级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专题推进会,对年度创建工作进行X排部署,明确当年创建的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和市级配合部门的具体工作,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各市县区和市级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切实把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提高到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三要合力推进。强化组织保障体系,建立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各级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省级生态县市区创建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规划引领生态建设,突出创建重点。面对省内市州生态创建的快速态势和我市建设中国西部生态强市的迫切要求,各级各部门应找准差距,明确目标,再添措施,突出重点,着力突破。要落实并执行好《X生态市建设规划》,根据各县市区创建省级生态县市区的具体进展情况,综合分析基本条件和建设指标,做好规划基本达标阶段的评估修订工作,分重点、分批次进行创建。要行非常之决心、非常之毅力、非常之举措,集中精力打一场省级生态县市区建设攻坚战,确保20X年X、X、X、X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区并获省政府命名,彻底扭转我市省级生态县市区创建严重不足的局面。当前,要加大对4个县区省级生态乡镇的申报力度,加快启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针对X、X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建议统筹考虑山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具体实际,设立市级生态建设专项资金,全力支持X、X创建,并将X省级生态县创建纳入省、市重点帮扶项目。要坚定生态建设信心,挖掘县域发展潜能,强化目标督查督导,力争202X年X、X、X县创建成功,争取202X年X、X达标创建,基本实现全市省级生态县市区全覆盖,全面建成省级生态市,到2030年建成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三)夯实环保工程建设基础,注重攻克难点。创建省级生态县市区,省级生态乡镇是先决条件,申报省级生态乡镇又需要满足污水处理厂等硬性指标。要围绕生态乡镇申报所涉及到的污水处理设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以及农村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完善城镇雨污管网配套,夯实环保工程的建设基础,攻克乡镇生态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利用中央、省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关城镇管网、污水处理和环境整治等政策措施,加大向上申报力度。二是用好市级生态功能区转移资金和市级排污资金。每年X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各县市要利用县级排污资金设立“以奖促治、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优先用于重点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要以质量为导向。在乡镇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上,通过科学测定污水量,综合考量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运行费用,提倡多建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防止盲目大建污水处理厂,优先选择运行稳定,费用实用的污水处理设施设备,争取早日实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面覆盖。三是创新融资模式。优选BOT模式,由投资者出资建设环保工程项目,政府给予投资者一定年限的项目运营特许,到期后无偿转让给政府。探索PPP模式,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组建环保工程专门机构,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并由专门机构负责项目设计、融资、建设、运营,待特许经营期满后,专门机构终结并将项目移交政府。
(四)建立多方广泛参与机制,促进生态惠民。省级生态县市区创建是生态惠民的具体措施,是让群众有感发展的民生工程。要强化宣传教育,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与载体加大对生态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弘扬生态建设的正能量,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案件坚决曝光,拓宽宣传教育的对象,让公众自觉参与生态创建工作。要强化环保法治保障,充分支持环保部门开展工作,通过实行最严格的制度、实施最严密的法治,营造最优良的环境,积极帮助企业达标排放,为全市生态建设提供长效保障。要发挥环保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促进公众更好地参与环保、监督环保,把群众的意愿、热情和智慧转化为共建共享生态建设的具体行动。要强化政府主体作用、企业社会责任、公众广泛参与三个层面的生态建设创新,形成政府、企业与公众相结合的生态建设模式,努力实现生态市建设利民为民惠民的“有感发展”,谱写X“天蓝、地绿、水净、人和”的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建设新篇章。
相关热词搜索: 分析报告 县市 省级 省级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