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度开展调查研究历史经验【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我们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我们很有必要了解我们党开展调查研究的历史经验。
一、调查研究的内涵与重要意义
(一)调查研究的内涵
所谓调查研究,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与综合等逻辑加工,找出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过程。
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两者相辅相成。调查,就是深入实际,全面准确掌握客观情况;
研究,就是对调查获取的客观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正确的决策。因此我们说,调查研究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党历来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正确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二)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
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是党形成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这是毛泽东同志长期领导革命、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体会。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统一,从方法论上解决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感性与理性、个人与群众、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有了这个方法,一个领导者、管理者就突破了个人才智、阅历的局限,从而步入一个无限广阔的智慧天地。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党的创新理论的形成,以及党的重大战略、重大决策和基本制度的创建,都是建立在大量的、扎实的、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的。特别是毛泽东同志,他堪称“调查研究大师”,无论是在调查研究的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有杰出的造诣和成就,为我们党奠定了重视调查研究的好传统、好作风。
毛泽东同志进行了艰苦的农村调查,从理论上阐明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此后,毛泽东同志的《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重要文献,为我们了解中国国情、制定民主革命的战略策略、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和客观依据。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撰写的《论十大关系》,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杰出著作。《论十大关系》的材料收集,离不开扎实细致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论十大关系》,“这是我和三十四个部长进行一个半月座谈的结果。我个人能提出什么意见呢?我只是总结了别人的意见。”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调查研究活动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在实践中,邓小平同志也坚持调查研究,经常到基层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将实践活动与理论相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设想,描绘了20世纪末我国将达到“小康水平”的宏伟蓝图。那么,这个“小康水平”是什么样的?具体标准是什么?能不能实现?带着这些问题,1983年初,邓小平同志到经济发展较快的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进行调查研究。也就是说,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很多重要决策,都是建立在大量的、扎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把改进调查研究摆在第一位。新时代,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论断、重大战略、重要观点都是建立在深刻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的。
以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为例,按照党中央部署,54个单位承担重点课题调研任务,围绕26个专题开展调研,形成80份调研报告,共计132.7万字。各课题组共召开1501场座谈会、18场视频座谈会,参会19022人次。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成都、沈阳、北京主持召开五场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和党章修改工作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31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解放军各大单位和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2022年4月,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正式启动,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批示,亲自审定有关工作安排、进行专门部署。一个月内,累计收到850多万条网民建言,一条条饱含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金点子”直通中南海。
从党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重视并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决策和部署就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会顺利向前推进;
否则,就会造成决策失误,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是严峻复杂的。越是这样,我们越要汲取中国共产党开展调查研究的基本经验,运用好调查研究这个重要的工作方法,心怀“国之大者”,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我们的本职工作做实做好。
二、调查研究应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指的是集中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
“到群众中去”指的是研究分散的意见,制定符合群众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应用到群众的活动中去。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调查研究要走群众路线,是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往往有许多侧面,而群众处于实践的第一线,是最了解情况的。同时作为个人来说,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作为领导者,只有虚心向群众请教、向群众调查,走群众路线,才能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才能客观地全面地了解事物。
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对于调查研究和决策领导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央领导机关是一个制造思想产品的工厂,如果不了解下情,没有原料,也没有半成品,怎么能够制造出产品”,“你要找什么知识,蹲在机关里是找不到的。真正出知识的地方是工厂、合作社、商店”,“要解决问题,一定要自己下去,或者是请下面的人上来”,也就是要做好调查研究。
毛泽东同志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领导者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往往是有限的;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群众的社会实践,是中国共产党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起点。这就使调查研究这一理论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石之上。
任弼时同志曾说,“这种理论不是凭空想出的,而是从群众中来的,是把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把群众盲目的实践,变成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这就是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如何集中群众的意见?就是要依靠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形成科学的决策和理论,并且进一步指导群众的实践。
调查研究要坚持群众路线,其实就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毛泽东同志说,“如果没有民主,不了解下情,情况不明,不充分搜集各方面的意见,不使上下通气,只由上级领导机关凭着片面的或者不真实的材料决定问题,那就难免不是主观主义的,也就不可能达到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不可能实现真正的集中”。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将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作为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将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作为党的工作的着力点,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工作的目标和归宿,在科学调查研究基础上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样也有助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促进党的作风建设。
毛泽东同志指出:“群众不讲真话,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你的来意究竟是否于他们有利。要在谈话过程中和做朋友的过程中,给他们一些时间摸索你的心,逐渐地让他们能够了解你的真意,把你当做好朋友看,然后才能调查出真情况来。群众不讲真话,不怪群众,只怪自己。”
毛泽东同志结合调查研究的经验和体会,对调查研究中的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作了系统论述。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毛泽东同志把作为调查对象的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称为“我的可敬爱的先生”,他说,“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否则他们就不理我,知而不言,言而不尽”。毛泽东同志还说,“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所以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没有一个教师不是先当过学生的。而且就是当了教师之后,也还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毛泽东同志指出:“和全党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这就是我的志愿。”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好真正的调查研究,就必须要有向群众学习、向群众请教、甘当小学生的真诚态度。我认为这是重要的方法和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要注重向群众学习,他指出,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至理名言,坚持调研开局、调研开路,凡事眼睛向下,先当学生,不耻下问,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调查研究应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经验之一。
三、调查研究应坚持实事求是
就调查研究而言,实事求是集中表现为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研究的系列环节和过程,形成对事物的科学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调查研究“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在实际中,有些党员和领导干部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而是以主观感情、愿望、意志为主。由此形成的工作报告、调研报告,语言枯燥,形式雷同,结构模式单一,结论大同小异;
其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使客观适应主观,按需求证。这种先入为主的调查研究做法,从根本上违背了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导致了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针对领导干部普遍存在的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调查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坚持实事求是,更重要的是做到“求是”。所谓“求是”,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细致地研究问题,把握事物内部的规律,找到解决办法。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通过调查而了解到的情况,必须加以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研究很重要,只有通过研究,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他还讲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这里的“认真”,我认为不仅仅是强调要严谨、细致,还强调了一种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
陈云同志指出:“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当时我的体会就是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什么是交换?陈云同志指出:“所谓交换,就是要互相交换正反两面的意见,以求了解事物的全面情况。交换时要特别找同自己相反的意见,相反的意见可以补充我们对事物认识的不足。相反的意见即使错了,也有可能反映了事物的一个方面,或者包括一些历史经验的推论。因此,对同自己相反的意见,我们也要作些分析,吸取其中有用的部分。”为了说明这一道理,陈云同志还以观察茶杯为例,进行了说明。陈云同志指出:“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比方说看这个茶杯,你看这边有把没有花,他看那边有花没有把,两人各看到一面,都是片面的,如果互相交换一下意见,那么,对茶杯这个事物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全面的符合实际的了解”,他还说,“过去我们犯过不少错误,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问题有片面性,把片面的实际当成了全面的实际。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经常注意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反面的意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陈云同志认为,集体讨论、大家交换意见,是达到全面认识的重要方法。积极的科学的集体讨论,必须发扬民主,同时又要善于提炼形成正确的意见,这就是民主集中制的过程。
什么是比较?陈云同志指出:“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决定计划,要把各种方案拿来比较。在比较的时候,不但要和现行的作比较,和过去的作比较,还要和外国的作比较。这样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可以把情况弄得更清楚,判断得更准确。多比较,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陈云同志在工作中善于运用优选的比较方法进行决策,他通常的做法是,在作出一个重大决策前都事先准备两个以上的方案,反复思考,进行比较,分析其可行性程度,权衡其利弊得失,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方案,从而使决策科学化。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所有正确的分析都是经过比较的,这个比较就是“试金石”,通过比较可以弄清事物的本质。
什么是反复?陈云同志指出:“作了比较以后,不要马上决定问题,还要进行反复考虑。对于有些问题的决定,当时看来是正确的,但是过了一个时期就可能发现不正确,或者不完全正确。因此,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最好过一个时候再看看,然后再作出决定。”陈云同志认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这里所说的反复,不是反复无常、朝令夕改的意思。辩证法告诉我们,人们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并非易事,因为从事变革现实实践的人们既要受到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又要受到客观过程及其本质的暴露程度的限制。因此,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通常要经历一个从现象到本质,从片面到较为全面,从不甚正确到较为正确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在工作中要反复考虑,多谋善断。
陈云同志提出的交换、比较、反复的辩证方法,就是揭露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的发展及其向对立面转化的方法,是防止和克服认识片面性、达到认识全面性的有效方法。从层次上来说,交换、比较、反复这六个字也是逐步深化的,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揭示了人们对事物、现象、过程等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这样一种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贡献,也是做好调查研究、践行实事求是的方法。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同志在长期的、大量的工作实践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对我们做好实际工作深有启发。
四、调查研究应坚持问题导向
纵观中国共产党诞生、成长、壮大的百年历史,坚持问题导向尤为重要。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取得了一次次胜利。
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调查研究是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和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探究实践。毛泽东同志指出,“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
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六个必须坚持”,其中就包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这是有效化解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自觉承担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的关键“钥匙”。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调研内容主要有十二个方面。
第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第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扩大国内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吸引和利用外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第三,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生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等安全,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第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第五,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大问题,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建设法治社会等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第六,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新闻舆论引导、网络综合治理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第七,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中的重大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第八,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
第九,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方面的差距和不足,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第十,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大问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短板,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和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第十一,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够强,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不担当不作为,应对“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和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等重点问题。
第十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方案》指出了十二个方面的重点问题,这是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应该聚焦的主要问题。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五、调查研究应有科学的方法
调查研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恰当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概括了党员领导干部做好调查研究要运用“深、实、细、准、效”五字诀。这五个方面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基本遵循。
第一,党员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必须深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田间地头、厂矿车间、村庄社区等社会各层面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只有深入一线,采取多种调查方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开展调查研究,才有可能摸清摸准真实情况,找到真正原因,切实解决问题。毛泽东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依靠自己亲身的调查研究去解决问题”。毛泽东同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正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做了大量的、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他才能够透彻地、细致地、深刻地了解中国国情,才能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第二,党员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作风要实。调查研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锤炼场和检验场。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直奔基层一线。只有作风务实,才能在调研过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赢得基层群众的信任,才能听到实话、摸到实情、办成实事。
第三,党员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细致全面。要深入细致,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通过典型调查、蹲点调查等方式,全面系统了解各项具体的情况。只有细致系统、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才能摸清楚具体的情况,找准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情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
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
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
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也就是说,调查研究一定要透彻、细致,否则就达不到目的。毛泽东同志指出,“要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然后于研究别个地方,于明了一般情况,便都很容易了。倘若走马看花,如某同志所谓‘到处只问一下子’,那便是一辈子也不能了解问题的深处”。也就是说,做调查研究一定要抓典型,通过个别来了解一般、了解全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查研究的方法。毛泽东同志还说:“初次从事调查工作的人,要作一两回深入的调查工作,就是要了解一处地方(例如一个农村、一个城市),或者一个问题(例如粮食问题、货币问题)的底里。深切地了解一处地方或者一个问题了,往后调查别处地方、别个问题,便容易找到门路了。”
第四,党员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问题把握要准确客观。要通过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的细致调查,准确了解情况、摸清问题,透过现象看到内在的本质,并能把握住真正的规律。
第五,党员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能够出实招、见实效。衡量调查研究成果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调研能否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拿出具有操作性的措施。调查研究成果要能够在摸清情况、科学决策、推动落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把问题解决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这也要求我们对调查对象的选择一定要有典型性,做调查研究必须精心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
六、调查研究要制度化、常态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调查工作,把进行社会调查作为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决定政策的基础。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下,红军第四军的调查工作逐渐地开展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下,领导干部一年要有四个月在下面调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也都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调查研究工作成为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调查研究制度有哪些?
第一,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为了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将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程序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做到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方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生命力。
第二,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只有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亲身参与、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手记录,才能对基层情况有较深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在领导集体中形成统一认识和一致意见,以利于高效正确决策。
第三,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就是使领导干部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满足群众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性的、经常性的工作机制。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跟群众真心实意地交朋友、拉家常,通过面对面交流,直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
调查研究自身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按照体系化、系统化的要求构建这一制度,才能有效避免漏洞和短板,发挥制度的整体效能。要围绕调查研究的基本环节完善制度体系,特别要明确干部调查研究职责,所有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负有调查研究的责任,专职调研员更要切实履行调查研究职责。
相关热词搜索: 调查研究 经验 历史 开展调查研究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