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典型经验材料:科技驱动生猪种业发展(全文)

时间:2023-10-17 12:00:40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典型经验材料:科技驱动生猪种业发展(全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典型经验材料:科技驱动生猪种业发展(全文)

*县是*省典型丘区农业大县、*市唯一百万人口大县。201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瞄准脱贫攻坚目标,提早谋划乡村振兴,立足于全县生猪产业发展优势,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多方发力构建“种业优势明显、科技资源富集、产业融合联动、辐射带动明显”的现代生猪产业体系,成为全省三个、全市唯一的“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2020年,*现代生猪种业园区总产值达80.64亿元,园区内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0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35.1%。2021年4月,*现代生猪种业园区成功进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2023年4月,*现代生猪种业园区顺利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期评估,预计年内将完成创建任务,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县。同时,全县建有18个千头以上的生猪扩繁场,生猪出栏连续三年全省第一,并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殊荣。

一、创新塑造机制链  建育种创新联合体

高位推动生猪联合育种攻关。由县委书记任现代生猪种业园区园长,成立园区管委会,组建工作专班推动园区建设。制定生猪种业园区发展五年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和任务清单,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建立“政、校、企”战略合作关系。立足育种企业科研力量不足、科研经费压力大等现状,陆续吸纳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畜科院、*农科院等多家高校院所入驻*开展科研合作,2020年与*农大开启全面战略合作,明确由*农大生猪育种、营养、疫病团队深入指导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在科研院所的支撑下,园区内现有研发平台15个、专业技术人员328人。采取“1+7+N”模式建设国家生猪育种创新中心。由*农业大学*教授团队牵头,省内明兴科技、铁骑力士、大北农、金驰阳、丽天、牧原、旺江等7家育种龙头企业参与,注资入股成立*繁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合企业各类优势资源推动联合育种实体化发展。*繁猪公司将以发展成为全国生猪育种创新型领军企业为目标,以开放合作模式牵头整合省内外其他育种相关企业,支撑生猪种业创新联合体集中力量开展学、研、用工作,最终发展成为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彻底打通技术与市场之间的行业壁垒。

二、创新贯穿产业链 加速生猪育种攻关

建设创新中心,保障育种创新能力。2021年6月,*县正式启动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建设,整合财政资金1亿元,撬动社会资金3亿元建设四中心一平台,即生猪种业工程研究中心、人才交流中心、性能测定中心、大数据中心、生猪联合育种平台。创新中心建成后,*县生猪育种环节基础研究能力以及育种企业创新能力将全面提升,通过集中力量攻坚种业“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驱动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生猪数字化育种基地,夯实育种创新产业基础。推动建设2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个区域性种公猪站、2个万头生猪扩繁场、16个千头生猪扩繁场,广泛采用物联网、AI、自动温控、环控、智能饲喂等数字化设施设备,实现育种基地数字化管理。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坚持种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配套建设沼气发电站1座、10万吨有机肥厂1座、建设10万亩高标准种养循环示范基地,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6%,绿色循环农业经验被央视《新闻联播》表扬报道,成为“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

三、创新打通政策链  筑牢育种创新支撑

创新实施人才支持政策。全面引进*农业大学*团队,新建1座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专家大院用于团队日常生活科研;
出台政策加大对高层次人才落户、子女就学、专项经费、住房补贴、个税补贴、股权收益、所得再投入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创新实施金融支持政策。协调农发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为生猪育种发放贷款超过3亿元,全面开展生猪育种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常年贴息金额超过500万元;
率先实施能繁母猪价值保险、年投保能繁母猪超过3万头。
创新实施土地支持政策。在土地规划调整过程中调整出5000亩一般农用地用于建设生猪养殖基地,为生猪育种骨干企业供应300亩建设用地用于建设种猪大楼或种猪圈舍,有力保障种业基地建设。创新实施生猪育种监管政策。推进园区5G智能互联,为种猪场、育肥场、无害化处理中心、有机肥厂等生猪产业链各环节场所安装智能化管理设备,打造“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全程留痕”的完整信息链,实现从育种到加工的全链条可追溯、可视化智慧监管。

目前,*生猪种业园区已入驻铁骑力士、新希望、梅林、正邦等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明兴科技等省级龙头企业7家。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项16项,成功培育“天府肉猪”配套系和“*藏黑猪”配套系2个新品系。区域内存栏原种猪3700头,种公猪1500头、能繁母猪3万头,年供可支持配种改良50万头能繁母猪的优质生猪冻精120万份,年选育优质种猪超过120万头,供商品仔猪超过75万头,*生猪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生猪“种业之芯”。

四、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推广四大联农带农模式

龙头引领,标准养殖。以铁骑力士“1211”模式为代表,由企业牵头提供猪苗、饲料和技术指导,1个家庭农场、2夫妻负责经营,最后由企业统一进行销售,年均出栏生猪数量可以达到1000头,实现1年收入10万元左右。该模式已在*发展代养户189户,出栏能力达40余万头。企农一体,无疫小区。以明兴科技无疫小区为代表,由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退养户三方投资共建无疫小区,村合作社和退养户选择企业代养模式,再由明兴农业负责生猪现代化养殖及销售,按照退养户退养前生猪养殖的数量进行返利分红。此举既保障了明兴农业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生物安全,也实现了周边养殖户持续稳定增收,相关经验得到农业农村部和省市领导高度肯定,2021年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验收。支部堡垒,七统一分。以青龙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代表,通过“村书记带头、抱团发展”合作模式,实现七统一分、二次返利。*县*探索并成功运行了该模式,年销售肥猪2.2万头,社员二次返利30万元,并于2019年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宣传报道。企业主导,闭环服务。以冯氏牧业为代表,通过开放式平台、保姆式服务”的合作模式,搭建融资平台、技术平台、产销平台,可一站式解决金融、投入品、养殖技术、生猪销售等难题,使农户能养、敢养、易养,该模式被全国畜牧总站、农业农村部干部管理学院选编为农业农村工作经典案例。

五、创新“智造”生猪芯片 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县

整合“三方力量”,增强种业创新“动力”。以建设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为契机,通过“1+7+N”(1个科研团队、7个龙头企业、N个参与主体)模式,加快搭建种业联合创新平台。“校地合作”建核心“智库”,以*农业大学生猪育种团队为核心,吸纳国、省农科院等科研力量,组建生猪种业创新团队。截至目前,已建立院士工作1个、教授工作站1个、博士工作站8个,配套的人才交流中心正加快建设。实施“三大工程”,打造优质*“芯片”。集中精力推进“良种提升”“良种推广”“育种攻关”,不断提升种猪供应能力,生猪种业高地雏形初步成型。县内2个国家核心育种场全部加入全国基因组联合育种计划,深度参与*首个生猪配套系——天府肉猪、全国唯一优质风味黑猪配套系——*藏黑猪研发,先后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18项,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6项。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年供应种猪20万头、仔猪200万头、肥猪120万头,全县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建立起以政府引领、龙头主导、院校支撑的联合育种攻关体系,打造育种科研及服务平台,形成国内领先的育种关键技术成果,核心群母猪平均年供断奶仔猪数(PSY)达到26头,生猪生长速度(100公斤重日龄)低至 149 天,料肉比低至2.52,肉质优良。聚焦“三个抓手”,构建全产业链“图谱”。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建成A级屠宰场2个、规上精深加工企业5家,形成 “枫叶牧场”“忆乡”等7个本土猪肉产品特色品牌,生猪全产业链产值不断提升。推动双线营销,建成种猪销售中心、国家生猪交易市场—*市场,2022年生猪电商交易额超10亿元。持续推进生猪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生猪全产业链产值达113亿元,百亿级富民产业集群全面形成。

 

相关热词搜索: 生猪 种业 典型 典型经验材料:科技驱动生猪种业发展 典型经验材料:科技驱动生猪种业发展 猪场的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