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破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对策思考

时间:2023-10-13 15:15:09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破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对策思考,供大家参考。

关于破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对策思考

脱贫攻坚是追求实现共同富裕的第一步,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然而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代表就达到了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这只是基础和前提,离实现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目前首要任务就是要稳定脱贫成果。稳定脱贫成果是时代发展之必然,虽然稳定脱贫成果面临着不少困难,但我们必须发扬迎难而上的精神,攻坚克难,排除一切障碍,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一、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想方设法增加收入

对于尚不够发达的农村而言,相对贫困问题的症结其实还是在于收入增长慢,这种相对贫困,不是大家都很富裕的情况下的相对贫困,而是离富裕还有较大距离的相对贫困。因而,破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的根本在于想方设法增加收入,只要家庭总收入达到了富裕的标准,那么相对贫困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一)发挥农村的比较优势发展乡村产业

贫困农村存在的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不是单一的,是多方面的,发展经济增加收入难度相比其它地区大很多。贫困地区人口分布相对稀疏,即地广人稀。在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地广人稀的偏远山村发展现代化企业大生产,不现实也不合适,但可以因地制宜发展一些当地特色小产业,比如养殖业、种植业甚至是渔业。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尤其是乡村道路的修建,偏远农村与城市的交通基本打通,农村可以向城市提供部分生态产品。利用农村地广生态条件好的优势,不求单位面积产量有多大,但求产品生态效果。种植蔬菜水果少施肥、少使用甚至不使用农药,饲养鸡鸭采取野外放养,野地觅食,养鱼直接取用野地自生草料。既能节约成本,还可以提供更营养、更生态、更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绿色食品,形成风气,做出品牌,即便价格比外面规模化大生产的产品高出数倍,依然会有市场。

在数量和效率上,农村小业主生产与规模化大生产无法相比,但在产品的生态效果及有益于人体健康方面却远比规模化大生产好。虽然生产量不大,但农村小业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养活的是一家人,有较可观的收入就足以保持全家人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与规模化生产要养活一大批人相比,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

(二)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多途径多渠道增加收入

作为缺乏先进知识技术的普通劳动力,可能劳动效率不及掌握高新技术的知识分子高,不如掌握赚钱智慧的商人赚钱快,但就自身而言,勤劳苦干总会比懒惰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在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短期内无法发生较大改变的情况下,唯有勤奋劳动,才能增加收入、缩小与别人的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在知识技术上可能比较落后,工作效率较低,但农村劳动力也有自己的特点,即工作自由度和灵活性比较高,农忙时在家干农活,比较空闲时通过其他途径增加收入。特别是农村的青壮年,完全可以多方面兼顾,农忙时在家干活、农闲时外出务工,灵活操作,挣点外快,补贴家用,多方面获得收入,不断增加家庭总收入。

二、增强农村致富的内生动力,破除思想上的消极情绪

解决农村家庭收入增长慢的难题,核心在于提高农民群体发财致富的内生动力,必须克服思想上的消极情绪。农村相对贫困的产生,固然与外在条件有很大关系,但同一个地方的人,收入高低相差悬殊,问题还在于农民群体个人内生动力问题及思想问题。积极上进者,发财致富内生动力足,努力奋斗,收入增长快,消极懒惰者,内生动力不足,收入增长慢,差距越来越大。

(一)内生动力不足是妨碍农村致富的关键问题

“精准扶贫”见效快,主要是依赖于国家大量财政资金及人力投入。但国家财政资金及人力物力投入总是有限度的,不可能长期大量投入,自然也不能靠国家财政资金投入来稳定脱贫成果。在贫困人口已经实现脱贫目标的情况下,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关键得靠自己努力。在已经脱贫及国家各项帮扶政策支持下,脱贫群众应积极努力,通过自己的奋斗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仅有基础设施的改善还不够,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及思想观念也要不断改进,营造积极上级的良好氛围。

“精准扶贫”政策见效快,但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及精神状态则未必有较大改善,甚至因为不劳而获,反而助长了部分好吃懒做之徒的消极观念。这些因素都不利于稳定脱贫成果。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过不少以假乱真、争当贫困户的现象,评为贫困户兴高采烈,未评为贫困户则怨声载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种可怕的精神状态,即贪图不劳而获、想捡现成的好处的观念在广大贫困落后地区比较严重。对贫困群体、贫困地区甚至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来说,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奋斗,贫困现象是历史产物不是必然产物,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还不能在物质上达到共同富裕的实际,但在精神上、思想观念上绝不能长期存在一个庞大的消极群体。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处境,都能始终保持积极上进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努力奋斗,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胜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身在相对贫困落后地区的人们也不能自卑自弃消极处世。在困难处境中更应发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二)破解农村相对贫困,必先破除消极观念

消极观念会消磨人的信心干劲,人一旦缺乏信心和干劲,干事效率必然低下。破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要解决相对贫困群众的思想问题和观念问题。如果思想上积极上进,其他困难都会解决,状况会越来越好;
反之,如果思想上消极落后,问题和困难只会越积越多,成为致富的拖累。破解贫困地区人们精神上缺乏积极性、上进性的问题,可以采取推进基础教育保障与信心信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要确实保障落后农村孩子能够正常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则要对贫困地区群众大力开展“精神扶贫”,开展一系列信心信念教育活动开展贫困地区群众信心信念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采取当地典型实例现身说法,发挥典型实例精神鼓舞带动作用。选取当地通过奋斗实现脱贫致富的典型实例,是群众身边的人,对其拼搏历程大家有目共睹,附加理论升华,能够起到更好的精神鼓舞效应。向奋斗者学习,是缩小村民间收入差距的重要方式。

(三)完善惠民政策,建立大病重病帮扶长效机制

导致农村相对贫困的最可怕的因素就是病魔,大病重病不仅治疗难度大,而且消耗医疗费用高,对于大部分农村家庭而言,一旦突发大病难病,基本上都难以承担巨额医疗费用。建立大病重病帮扶长效机制,为遭受病魔侵袭的家庭提供医疗保障,避免因一场大病导致一个家庭一夜回到解放前,是破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的必由之路。

突发大病重病是导致相对贫困的重要因素。在导致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的重要因素中,收入问题及教育问题都是可以把控的,虽然做起来也不容易,但能够把控的问题总能找到解决方案。而因病致贫则是一个无法把控的问题,疾病侵袭很多时候是突如其来的,也无法事先判断病魔会潜入谁家,而一旦病魔来临,给相应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及各方面压力都是巨大的。在短期内,农村人口虽然全部都摆脱了绝对贫困,但还有很大一部分群体家庭收入都还不够高,满足基本xx当代农村财经2023年第x期生活所需后,基本上没多少余款存留以备不时之需。一旦突发医疗费用高昂的大病难病,很快就会消耗完家庭余款,甚至不得不变卖各种物品、到处借钱治病,如果病没能治好,钱花了,背负了债务,家庭劳动力却减少了,收入也可能减少,相对贫困问题就会逐渐凸显。即便病治好了,也可能欠下了几十万的债务,在家庭收入不高的情况下,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归还债务,也就拉开了与其他家庭的生活水平,成为相对贫困户。因而,因病致贫是导致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的重要因素,也是妨碍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破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必须解决好因病致贫这一难题。

针对大病重病问题,可以建立大病难病帮扶长效机制,无论谁家遭受病魔侵袭,都能灵活应对,及时提供帮助。在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后,医疗报销和医疗补助方面可以从原来的仅限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调整为面向贫困地区的人口,特别是大病重病帮扶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应该面向落后地区的所有居民。从整体上看,同在一个村子的人,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虽然在经济收入方面有差距,但大多数家庭差距都不是很大,非贫困户只是收入相对高些,但与中高收入家庭对比差距依然十分大。而精准扶贫后,贫困户都已脱贫,差距进一步缩小,那么在后续政策帮扶上就要注重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在大病重病帮扶上,不能曾经的贫困户就可以长期无条件地享受优厚待遇,而其他未被评为贫困户只是相对情况稍好些的家庭就长期不能享受相关待遇,遭遇病魔侵袭也只能靠自己扛着,进而成为新的相对贫困户。

相关热词搜索: 对策 贫困 思考 关于破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对策思考 关于破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的对策思考 关于破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的对策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