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材料用典】恋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供大家参考。
【例文】恋小利,不能立大功;
存私心,不能谋公事。当前,法规制度越来越完善、依法执纪刚性越来越强,对党员干部形成了相当完备的外在约束。但内在的约束才是“根子”上的。只有内心有了觉悟、有了坚守,才能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解放军报《莫让公心染“尘埃”》)
【典故】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二一九则》,见小利,不能立大功;
存私心,不能谋公事。
【释义】意思是,只能见到小小的利益,就不能立下大的功绩。心中存着自私的心,就不能为公众谋事。
【赏析】公私是一把尺,丈量境界高下,也是一杆秤,称出格局大小。从古至今,公私分明一直是严以律己的重要标准。既保持“内不愧心,外不负俗”的本分,也达到“大明无偏照,至公无私亲”的公允,更追求“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货利”的清明,才能直面公与私,做到问心无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共产党人的世界里,公与私的界线更为清晰。毛泽东同志曾为自己定下“待亲三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
念旧,但不为旧谋利;
济亲,但不以公济私。谷文昌反复叮嘱家人“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当发现县委机关食堂给自己的小儿子多打了点菜,便禁止孩子到食堂买饭。明代理学家薛瑄有言: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
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回看一些落马官员的心路历程,不难发现,无论是铺张浪费、奢侈享受,还是为个人或亲属谋求私利,都有滥用公权、以公帑入私囊的特点。“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
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不弃私心,必废公事;
不祛贪欲,必栽跟斗。私心一旦占了上风,就会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做事就容易失去分寸,进而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党员干部要坚决守住思想防线、纪律底线、法纪红线,处理好小事小节小利等问题,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严格自律。
【用法】主要适用于警示教育、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公私分明、大公无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于律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情所困,不为私利所惑。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