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交流发言:以高质量基层监督推动公司提质增效,供大家参考。
二十大报告指出: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XX在公司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也提出,从党中央、国资委、集团都高度重视从严治党工作,抓党风廉政建设决心大、力度强,我们各级都要切实提高“政治三力”,充分认识到该形势的严峻性。作为XXX党总支书记我肩负着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我将以身作则,不断强化自身作风建设,增强自身免疫力,自觉抵御外部侵蚀,积极探索党建与经营业务结合的机制,坚决杜绝“两张皮”的现象,坚持关口前移抓监督、重心下移抓基层、重点上移抓关键,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下面由我发表对于加强基层监督的个人想法:
一、培根铸魂,增强全员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基层监督动作落实的前提,首要是培养广大干部员工知敬畏、守底线的意识,这就要求公司从制度落实、政治学习、宣传教育及企业文化传承方面持续发力。一是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严格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将廉政理论学习穿插到党总支会、办公会、小组会中,保证学习频次和质量,密织纵横交错的纪律“铁笼”,让广大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二是创新党员学习教育方式,通过运用教育培训、警示教育、反面案例学习、廉洁基地参观、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对法纪知识进行有效的宣传学习,让广大干部职工明法纪、知红线。除此之外,根据公司政治生态情况,结合不同领域的业务范围、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特点,抓住“关键少数”,因地制宜,因人施教,靶向开展廉洁教育。三是打造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结合XX发展“二十字军规”、优秀员工标准等特有企业文化,凝聚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提升干部职工“不想腐”的自觉性,于公司内部、各项目部设立廉洁举报信箱,畅通监督机制,营造充满人文情怀的廉洁文化氛围。
二、关口前移、突出重点,构建融合协同的“大监督”工作格局。
XXX在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综合监督将是集团纪委近年重点工作方向,也是公司构建廉洁风险防控体系,防范化解违规经营风险隐患的有力抓手,XXX公司将重点推进“大监督”工作格局,构建党总支全面监督领导、党风廉政监督工作小组专责监督、业务部门职能监督、各纪检委员日常监督、基层党员和员工民主监督“五位一体”的格局,通过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体系,压紧压实监督责任“一条链”,织牢织密监督“一张网”,充分将纪检、审计、财务、人力、风控、法律力量优化整合,实现纪检工作从“单兵作战”到“协同作战”的转变,紧紧围绕企业的重大事项和风险隐患,实现监督力量有效整合和资源共享,真正发挥促经营、保发展的作用。
在公司经营工作中,为健全及完善公司内审及供方管理工作,强化风险监督,保证工作合规性等,公司已开启巡检小组及供方小组的创建工作,下一步将具体推进相关工作;
XX公司党总支将进一步制定党风廉政监督员方案,在各条线选拔党风廉政监督员,通过方案宣贯、授牌仪式、专业培训等方式,打造强力高效工作小组,助力“大监督”体系的搭建;
除此之外,公司党总支将进一步加强政治监督,把廉洁风险点自查自纠工作纳入长期性工作范畴,根据“三查三互动”要求,结合廉洁风险防控手册及“三重一大”决策清单等,定期检查公司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制度机制风险等,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整改清单,形成“研究部署-整改落实-查漏补缺-回头巩固”的整改闭环,推动公司监督工作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三、以谈促廉,用好廉洁谈话利器,强化日常监督成效。
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督促领导干部严于利己、严复其责、严管所辖,上级党委也专门下发了关于“一把手”监督谈话的要求,足以说明日常谈话提醒是一种重要的纪律方式,也是防微杜渐的一种手段。公司党总支将把日常谈心谈话作为落实党内监督的重要抓手,通过早提醒、早教育,重申纪律规矩,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公司经营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在具体实施中,一是要保证廉洁谈话全覆盖,用好民主生活会前谈话、节前廉洁谈话等,争取做到领导班子之间、班子与各部门负责人之间,部门负责人与下属及关键岗位人员之前的谈话落实;
二是进一步完善落实公司内部廉政谈话制度,对“谈什么”、“与谁谈”、“怎么谈”以及谈后“怎么办”等问题作出具体说明,坚持整合形式、明确对象、厘清内容、规范程序“四步走”,细化谈话提醒程序、谈话重点及结果运用,确保廉政谈话因人设辞、有的放矢,扎实把谈心谈话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切实加强上级领导对业务工作、廉洁意识的掌控,增强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做到对法律心存敬畏,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断拧紧日常教育监督管理“发条”,持续巩固常抓严管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