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某区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方案

时间:2023-05-20 08:1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某区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方案,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某区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方案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文件要求和市、区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引领作用,着力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坚持以人为本、内生驱动,坚持统筹协调、城乡融合,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推进,以解放和发展数字生产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主攻方向,着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着力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着力繁荣乡村网络文化,着力提高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为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底,乡村5G基站数量达到**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突破**%,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和网络质量明显提高,智慧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数字乡村建设机制政策不断健全,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行动

1. 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持续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补偿试点工作,开展通信补盲建设,逐步提高5G和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持续推进城市农村“同网同速”,优化提升农村宽带网络质量。深入实施智慧广电建设工程,加强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运行维护,依托有线电视网络承载智慧乡村服务。优化农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农业农村、商务、民政、邮政、供销等部门农村信息服务站点的整合共享,推广“多站合一、一站多用”。鼓励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互联网应用(APP)软件,不断丰富“三农”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

2. 推动乡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完善农村公路基础数据统计调查制度,强化电子地图定期更新,提升农村公路管理数字化水平,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农村电网数字化改造,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补强农村电网薄弱环节。加快农村水利工程智慧化、水网智能化,推进农村地区中小型水利设施智能化改造,推动各类信息共享和联动更新。支持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动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等建设,补齐冷链物流短板。

(二)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行动

3.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应用。依托“云长制”及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结合数智三农大数据平台、农业物联网平台,汇聚部门涉农信息资源,构建三农应用支撑数据库,绘制涉农信息资源底图,推动打造智慧农业服务、农户信用和农村物流配送等大数据综合应用场景,强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智慧化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

4. 加快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建设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集成应用。继续推进无人果园试点,通过远程控制或自主控制,实现果园作业全过程的智能化、无人化。大力推进数字育种技术应用,加快“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转变,逐步发展设计育种。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探索建立追溯管理与风险预警、应急召回联动机制。加快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进柑橘、食用菌、中药材等丘陵山区特色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新品种研发、种植,协同发展精深加工、现代农机、智慧物流、生态保育、都市休闲等特色产业,构建西部丘陵山区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培育一批预制菜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

5. 加快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制定智慧农业技术发展路线图,重点突破智慧农业领域基础技术、通用技术和关键技术,推动涉农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创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创新中心和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超前布局前沿农业技术。重点推进适用丘陵山地、设施农业的小型化、轻便化、多功能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推动农机农艺和信息技术集成研究与系统示范。

(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行动

6. 农产品电商发展。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网络销售区域特色农产品。持续实施“数商兴农”,积极打造“御临风物”农产品网络品牌,支持开展特色农产品认证和市场推广,以品牌化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推动邮政企业完善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加大镇共配中心、综合便民服务站建设力度,提高建制村周五班投递频次。加大“村村旺”服务网点覆盖率,建设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持续培育“乡土网红”“巴渝网姐”,开展面向农民的电商培训。引导电商平台规范有序开拓电商分销渠道,用好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模式。

7. 促进农村消费升级。畅通“工业品下乡”通道,促进农村居民生活用品、农资农具、生产经营服务的线上购买。丰富农村信息消费内容,发展乡村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合理引导农村居民在网络娱乐、网络视听内容等领域的消费。加强农村信息消费市场监管,严肃查处制假售假、违法生产经营等行为,切实保护农村居民的消费权益。

8.加快培育农村新业态。推进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打造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智慧便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线上推荐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景点路线。推进创意农业、认养农业、健康养生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发展,探索共享农场、云农场等网络经营新模式。通过网络传播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深入乡村开展金融服务。引导在线旅游、电子商务、位置信息服务、社交媒体等平台企业将产品和服务下沉到乡村,健康有序发展农村平台经济。

(四)数字治理能力提升行动

9.完善农村智慧党建体系。用好用活党员教育融媒体平台、红岩网等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扩大网络党课在农村党员教育中的应用。综合运用重点新闻网站、政务网站、“两微一端”等平台,积极稳妥、依法依规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等信息网上公开,拓宽党群沟通渠道,畅通社情民意。

10.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依托“渝快办”等政务服务平台,为农村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政务服务,提高涉农事项全程网上办理比例,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深化农村综合服务网点覆盖,推进农村地区数字社区服务圈建设,提升政务、商超、养老等综合服务功能,做好乡村服务“最后一百米”。

11. 提升村级事务管理智慧化水平。推广村级基础台账电子化,探索建立统一的“智慧村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广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推进村级事务及时公开、随时查看。进一步丰富村民自治手段,推进村民在线议事、在线监督。

12. 推动社会综合治理精细化。开展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逐步完善“互联网+网格治理”服务管理模式,打造基层治理“一张网”。推广运用智能移动调解系统,推进农村地区“智慧法援”应用,拓展利用移动端开展法律服务,为农民群众提供在线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维权指引、视频调解等线上服务。高质量建成涵盖所有村、组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应用体系,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应用系统建设。引导各级各类社会化视频图像接入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巩固提升农村地区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推动视频图像资源与网格中社会治理基础数据有效融合、开放共享。

13. 加强农村智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对乡村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及生产生活安全进行监测预警。完善覆盖全面、实时监测、全局掌控的乡村数字化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体系,建立突发事件风险监测与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引导村民开展自我卫生管理和卫生安全防控。构建农村地区智慧化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完善农村气象灾害智能预报系统,广覆盖、立体化发布预警信息,建立精细到镇村的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业务,推动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进基层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覆盖,建立应急广播快速传达通道。

(五)乡村网络文化振兴行动

14. 筑牢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强化乡村网络文明建设,大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对“三农”题材网络视听节目的支持,增强优质内容资源供给。推进乡村“数字阅读+”建设,打造“阅享**·码上同行”品牌。持续推进数字公共场馆建设,丰富“**文旅云平台”数字资源。规范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通过网络在农村地区开展涉及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普及工作。遏制不良网络信息在农村传播,加强农村少年儿童不良信息防范教育。

15. 推进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深入推进乡村核心文化资源数字化,挖掘乡村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用数字化手段保存农村地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技艺。加大文物资源数字化展示传播与进村力度,推出一批“数字文物资源库”和“数字展览”。加强文物安全巡查督察系统运行保障,抓好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日常监测管理信息化应用。推进农村基层文化服务机构信息化,提高村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数字农家书屋。

(六)智慧绿色乡村打造行动

16. 提升乡村生态保护信息化水平。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数据收集与分析,实现农村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智慧监管。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特征监测分析、畜禽(水产)养殖监测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调查分析、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分析、农用地面积和环境质量监测分析。综合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高清视频等技术对农村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开展常态化、自动化监测。建设林草资源“数图库”和林草资源云,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17.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监管。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在线受理机制,引导农村居民通过APP、小程序等方式参与人居环境网络监督。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选择重点和一般类监控村庄开展环境监测,深化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覆盖,补齐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短板。加强农村地区饮用水重点监测,构建农村集中供水信息化管理“一张图”,提升千吨万人工程自动化监测覆盖率。

七)公共服务效能提升行动

18. 深化乡村“互联网+教育”。继续夯实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规划建设下一代教育城域网,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网络教学环境。探索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应用,深化普及“三个课堂”应用,助力农村地区学校师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面向农村重点群体开发涉农教学资源,开展各类涉农信息技术、农村电商、信息产品使用、劳务品牌等专题培训,促进农村劳动者就业创业。

19. 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信息技术在乡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融合应用,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开展远程医疗专网建设,构建远程医疗协同体系,规范信息技术标准、通信资源、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存储和使用规则,逐步实现医疗机构间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共享。推广电子医保凭证在农村地区全面应用,推动农村医保经办服务网上办理,实现医保服务“全程网办”“一网通办”。稳步推进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20. 完善农村社保与就业服务。推进社保服务事项下沉,充分依托村镇基层平台开展社保经办服务。推广电子社保卡普及应用,扩大便民服务终端覆盖范围,将就业、社保服务与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相结合,增强“就近办、线上办”能力。加强乡村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依托“金保工程”和公共招聘网络渠道,面向农村居民提供就业信息服务。依托农高区创新平台和两江星创天地,加快建设新农民新技术创新创业平台,加强返乡人员创业辅导和项目培育。

21. 推进“智慧养老”建设。打造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立老人数据库,绘制养老“关爱地图”,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在线监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监管和养老政策审批。通过“互联网+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提升养老数字服务质量。

22. 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深入开展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在农村特色产业、农产品收购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市场化征信机构参与农村经营主体数据跨领域共享应用,为“三农”信贷融资提供可信任、可追溯的数据源,提高信用体系覆盖面和应用成效。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基于大数据和特定场景进行自动化审批,提高信贷服务效率。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利用互联网、卫星遥感、远程视频等技术,开展农业保险的线上承保理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强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推进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建立数字乡村发展评估体系和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定期开展专项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二)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产业、财政、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配套政策措施,持续推进落实。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统筹用好现有涉农政策与资金渠道,积极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就业人员等主体投身数字乡村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创业、科技服务、生产经营、电商服务、劳务品牌等培训。

(三)抓实安全保障。加强农业农村数据安全保护,落实涉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依法打击盗窃破坏电信广播电视设施、涉农互联网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开展面向农村居民的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网、端、微、号”等渠道,宣传数字乡村建设政策措施和进展成效,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做好网上舆情引导,为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做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相关公益广告制播工作,积极开展数字乡村建设交流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相关热词搜索: 某区 乡村 数字 某区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方案